加快推进古城保护和开发工作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推进古城保护和开发工作的思考

王黎明

7月28—29日,台州市委常委、临海市委书记尹学群在调研城市建设工作时指出:“城区重点要突出“三个圈”建设,即以老城区古城、古街、古景为主的文化圈建设,以靖江路商业街和环鹰雕商圈为主的靖鹰商务圈建设,以灵湖环湖项目为主的休闲圈建设。古城文化圈要充分挖掘内涵,体现历史文化特色。要根据古城保护与开发规划的内容,理出重点,要引入文化业态,逐片开发街面,打造精品宅院。”根据尹书记的指示,我对以临海古城为中心文化圈进行了深入调研,就临海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特色、保护与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临海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特色及保护与开发现状

(一)临海古城的历史文化价值

临海城市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自汉至六朝,一直是我国东南的军事重镇,当时的东部都尉就设在临海境内。隋唐以后,则一直是台州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临海自古代置县以来一直是郡、州、路、府治所在地,解放后至1994年台州撤地设市,一直为原台州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是台州政治、文化中心和陆运交通中心。临海人文荟萃,文物众多,目前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级文物保护

单位30处。1994年临海经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10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为浙江省县级市中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临海近2000年的建城历史,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有古城墙、古塔、民居、寺庙、园林、殿宇、牌坊、古桥、古墓等,其中不少都有很高的历史、考古、科学、艺术价值。临海古城范围内有塔身遍饰佛像,堪称古塔一绝的千佛塔;有国内保存完好价值很高的《戚继光表功碑》与《谭纶画像碑》;有江南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台州府城;有台州地区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明代庙宇建筑——元帅殿;有修建于清代台州单体规模最大的古建筑——大成殿(超过衢州的“南孔”);有以太平天国台门及台门内明代民居建筑为代表的临海古民居;城区还有巾山群塔、小瀛洲等众多古迹。此外,临海现存还有众多的古树名木,丰富了名城内涵。悠久的历史,兴盛的文化教育,造就了历史上各领风骚的文人学士,加上历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创造,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绚丽多姿的文物古迹,临海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这些文物古迹、人文景观极大地丰富了临海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二)临海古城的特色

临海古城的个性特色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独特的自然景观。临海不仅有巾山、北固山、灵江、东湖等秀丽景色,而且它们的结构关系更耐人寻味,历代的人文遗迹遍布其中,使人在“游山玩水”之中体味文化精髓。二是古城与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灵江环绕,东湖位

于其中。城市街巷的格局走向与山水有对应关系,许多小巷都与巾山形成对景。三是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更显古城的特色。近2000年的建城历史,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唐宋兴盛的文化教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独特的地理条件,留下了丰富的府城、军政文化遗产。临海古城沿江而起,气势轩昂;古城墙依山而建,傍山而筑,既御敌,又防洪;城南巾山屹立,与北固山遥相呼应,雄伟秀丽,形成了“山水秀丽古城、形制严谨府城、明清繁华商城”的格局,城与山、湖、江的格局关系又体现了我国古代的风水理论。临海古城具有明显中国传统城市的特征,人工要素间的结构关系既是我国古代规划思想的体现也是临海历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临海特色的精髓所在。

(三)临海古城保护与开发现状

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古城保护和开发工作,提出了“保古城、继文脉、复风貌、辟新区”的总体思路。在工作中,明确古城功能定位,对古城内原有的城市功能进行合理调整和疏散。早在1995年就做出了全面修复古城墙规划,经过4年努力,耗资4000余万元完成了古城墙修复工作;1998年年底由市有关部门牵头,向社会筹资2000余万元,历时10个月整修龙兴寺,让这一名寺重现人们面前,更使千佛塔这一省级重点文保单位得到有效保护;投资6000万元,整个工程按照“江南古典园林”的定位对东湖进行全面整治,复建了樵云阁、钱园和骆宾王祠各俱特色的三大古迹;投入2500余万元修建了省内体量最大的明清庙宇建筑之一——台州府文庙;投入4500万元,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实施全长

1080米的紫阳古街和全长637米西门古街保护性修缮;另外还复建了崇和门、惠风楼等一批历史性建筑,把古长城、古典园林、历史名山连成一体,复原了历史名城的本来面貌,丰富了临海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而且使古城的形制更加完整,古城内的城市功能更加合理。

二、临海古城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在临海古城历史文化价值日益呈现的同时,古城保护和开发工作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规划体系不够完善,缺乏可操作性的分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早在2002年,我市修编了《临海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但没有修建性详细规划配套,使保护性规划缺乏可操作性,更多的只停留在指导性上,缺乏法律效力。特别是在老城区传统街区内,建筑密集,拆建私有古宅院或占用空间绿地插建现代建筑现象有所蔓延,其建筑形式和体量与传统建筑风貌不相协调,影响传统风貌。部分私有古宅院的多年失修倒塌,致使完整的历史民宅在不断减少。这些古宅院蕴含着真实的历史信息,完整的体现历史环境,是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珍贵文化遗产。做好区块性保护规划及分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加以严格控制和保护,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

(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贯联产业发展联动性不够强。“山水秀丽古城、形制严谨府城、明清繁华商城”的格局,是临海古城最大的特色和优势。然而从目前已形成的古城历史文化格局来分析,一方面临海古城历

史文化的特色和优势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和体现,特别是一些有知名度、影响力强的历史事例挖掘有待进一步地增加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临海古城在保护和开发过程中贯联产业得不到同步发展,修缮的历史街区功能各异,商贸业不旺;建设的景点独自一体,旅游业冷落;旅游业和商贸业没有很好地融入山水秀丽的临海古城历史文化的有机体之中,产业发展缺乏应有的联动性,三者本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有机体,而现实似有脱节现象。古城保护和开发在推进临海旅游业和商贸业发展的同时,旅游业和商贸业的发展更应融入古城保护和开发的进程中。

(三)历史街区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街区乱、差现象还比较严重。台州府城保护和开发管理委员会作为市政府设立的古城保护和开发的管理机构,却没有具体的行政执法权,对街容街貌、业种业态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力度。虽然台州府城保护和开发管理委员会前期对历史街区做了业种业态规划及作出了相关的初步管理规定,但由于街区内分布着60%以上的个人私有房产,业态按规划实施推进困难较大,特别是一些个人房产对外出租或自主经营,并且如洗头房、花圈店等经营与历史街区极不协调的无法清除;另外由于部分市民和经营户对历史街区保护的意识不强,有的为了个人利益或方便,擅自破坏公共设施,占用公共街区场地,甚至把保护街区的公共场地作为停车场等,尽管台州府城保护和开发管理委员作了很大的努力,但功效甚微。

(四)古城保护和开发自求平衡的能力不足,资金匮乏,使推进古城保护和开发工作举步维艰。市政府为进一步加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