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原理-第13章 固有免疫应答 讲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菌酶 来源于吞噬细胞,是一种不耐热的碱性蛋白质, 1. 来源于吞噬细胞,是一种不耐热的碱性蛋白质, 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 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外分泌液和吞噬细胞溶 酶体中。 酶体中。 裂解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中的糖苷键, 2. 裂解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中的糖苷键,破坏细胞 壁的肽聚糖结构,导致细胞溶解破坏; 壁的肽聚糖结构,导致细胞溶解破坏; 革兰阴性菌由于在其肽聚糖外还有LPS LPS和脂蛋白 3. 革兰阴性菌由于在其肽聚糖外还有LPS和脂蛋白 包裹,所以对溶菌酶不敏感, 包裹,所以对溶菌酶不敏感,但在相应抗体或 补体存在的条件下,也可被溶菌酶溶解破坏。 补体存在的条件下,也可被溶菌酶溶解破坏。
四、其它屏障 人体的胸腺、睾丸、附睾以及胃粘膜等部位 人体的胸腺、睾丸、 存在屏障结构,如血-胸腺屏障、 睾屏障。 存在屏障结构,如血-胸腺屏障、血-睾屏障。在 防御病原微生物入侵和维持机体局部内环境稳定 方面均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方面均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固有免疫细胞的作用 一、巨噬细胞
(一)物理阻挡 表皮的多层鳞状上皮细胞排列致密, 表皮的多层鳞状上皮细胞排列致密,可机械性阻挡 多层鳞状上皮细胞排列致密 外源性致病菌及正常菌群中机会性致病菌的入侵; 外源性致病菌及正常菌群中机会性致病菌的入侵; 真皮组织依靠半通透屏障效应或滤过作用的 真皮真皮组织依靠半通透屏障效应或滤过作用的“真皮组织依靠半通透屏障效应或滤过作用的“ 表皮连接”结构,也可阻挡病原体的入侵; 表皮连接”结构,也可阻挡病原体的入侵; 呼吸道黏膜上皮纤毛的定向摆动、 呼吸道黏膜上皮纤毛的定向摆动、粘膜表面分泌液 的冲刷作用、 的冲刷作用、上皮细胞更新迅速等均有助于机械性阻 挡黏膜表面的病原体。 挡黏膜表面的病原体。
第十三章 固有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的概念、特点和组分; 掌握 固有免疫应答的概念、特点和组分; 了解 固有免疫应答的组织屏障和固有免疫应 答细胞的作用,固有免疫应答分子的作用。 答细胞的作用,固有免疫应答分子的作用。
固有免疫应答,亦称固有免疫 固有免疫应答,亦称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 天然免疫(natural immunity)或非特异性免疫 天然免疫 或非特异性免疫 (nonspecific immunity),是指机体在种系发生和进 , 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天然免疫防御功能,构成 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天然免疫防御功能, 机体抵御病原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机体抵御病原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
二、血脑屏障 由软脑膜、 由软脑膜、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和包在壁外 的星状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共同组成。 的星状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共同组成。其结构致 密,可阻挡病原体及毒性代谢产物经血液进入脑组 织或脑脊液, 织或脑脊液,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免受病原体的 侵袭。 侵袭。 三、胎盘屏障 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共同组 成,能够有效防止母体内的病原体及其毒性代谢产 物进入胎儿体内。 物进入胎儿体内。
1.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与杀伤效应 1.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与杀伤效应 (1) 依氧杀菌系统 ) (2)非依氧杀菌系统
不需要分子氧的参与,主要由酸性环境、 不需要分子氧的参与,主要由酸性环境、溶酶菌和杀 菌性蛋白构成。 菌性蛋白构成。
二、中性粒细胞
1. 具有较强的趋化作用和明显的吞噬能力。 具有较强的趋化作用和明显的吞噬能力。 2. 产生的过氧化氢可与卤化物、髓过氧化物酶 产生的过氧化氢可与卤化物、 (myeloperoxidase,MPO)组成 组成MPO杀菌系统,生 杀菌系统, , 组成 杀菌系统 成的毒性醛类物质对病原微生物具有强大的杀伤 作用。 作用。 3. 专职的吞噬细胞,介导早期炎症反应。当病原体 专职的吞噬细胞,介导早期炎症反应。 在局部引发感染时, 在局部引发感染时,可迅速穿越血管内皮细胞进 入感染部位,发挥吞噬杀伤和清除作用。 入感染部位,发挥吞噬杀伤和清除作用。
(二)化学杀伤 皮肤和粘膜可分泌多种具有抑菌或杀菌作 用的化学物质,如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 用的化学物质,如皮脂腺分泌的脂肪酸,汗腺 分泌的乳酸,胃粘膜分泌的胃酸,唾液, 分泌的乳酸,胃粘膜分泌的胃酸,唾液,泪液 等同共组成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化学屏障。 等同共组成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化学屏障。
(三)生物拮抗 正常菌群——微菌落,及其分泌物组成的细菌生 微菌落, 正常菌群 微菌落 物膜可通过与病原体竞争受体发挥屏障或占位性 保护作用。 保护作用。 也可通过竞争营养物质及分泌某些杀菌或抑菌物 质阻止病原体在上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和生长。 质阻止病原体在上皮细胞表面的黏附和生长。
1. 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与杀伤效应 2. 抗原提呈作用 3. 免疫调节
1.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与杀伤效应 1.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与杀伤效应 (1) 依氧杀菌系统 ) (2)非依氧杀菌系统
1.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与杀伤效应 1.巨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与杀伤效应 (1) 依氧杀菌系统 )
第一节 固有免疫应答的组织屏障作用
一、皮肤和粘膜屏障
体表皮肤及覆盖于同外界相通腔道(呼吸道、 体表皮肤及覆盖于同外界相通腔道(呼吸道、 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等) 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等)的粘膜构成皮肤粘膜 屏障,是机体抗感染的第一道天然防线,其主 屏障,是机体抗感染的第一道天然防线, 要功能包括: 要功能包括: (一)物理阻挡 (二)化学杀伤 (三)生物拮抗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杀菌作用特点 1. 无需激活即能够发挥强大的杀菌作用,具 无需激活即能够发挥强大的杀菌作用, 杀菌系统。 有MPO杀菌系统。 杀菌系统 2. 中性粒细胞主要对抗胞外寄生菌的感染。 中性粒细胞主要对抗胞外寄生菌的感染。 3. 无抗原提呈作用。 无抗原提呈作用。
三、NK细胞 NK细胞 1. NK细胞的杀伤机制 细胞的杀伤机制
第三节 固有免疫分子的作用
补体 细胞因子 防御素( 防御素(defensin) ) 溶菌酶 抗菌肽 乙型溶素 吞噬细胞杀菌素 组蛋白
防御素( 防御素(defensin) ) 主要存在于中性粒细胞中, 主要存在于中性粒细胞中,是一类富含精氨酸的 小分子多肽。 小分子多肽。 1. 可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外 可破坏细菌细胞膜的完整性, 物质交换失控,细菌死亡; 物质交换失控,细菌死亡; 2. 可诱导病原生物产生自溶酶,干扰DNA和蛋 可诱导病原生物产生自溶酶,干扰 和蛋 白质合成; 白质合成; 3. 通过致炎和趋化作用增强吞噬细胞对病原生 物的吞噬杀伤作用。 物的吞噬杀伤作用。
分泌TNF-α 分泌 TNF-α + 靶细胞表面受体(I型TNF受体)结合 靶细胞表面受体( 型 受体) 受体 结合→ 形成TNF-R三聚体 → 胞质内的死亡结构Hale Waihona Puke Baidu相聚成 三聚体 形成 簇 → 激活 激活caspase8 → 导致靶细胞凋亡
2. NK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抗感染 抗肿瘤 免疫调节功能
抗菌肽
具有抗菌活性的短肽总称
广谱杀菌作用: 1. 广谱杀菌作用:多数抗菌肽对革兰阳性菌具有较 强的杀灭作用, 强的杀灭作用,一些抗菌肽对革兰阴性菌也具有 杀伤效应。 杀伤效应。 广谱抗病毒作用: DNA或RNA病毒均具有明显的 2. 广谱抗病毒作用:对DNA或RNA病毒均具有明显的 抑制作用。 抑制作用。 抗真菌活性:抗菌肽可使真菌形态发生改变, 3. 抗真菌活性:抗菌肽可使真菌形态发生改变,或 通过抑制其线粒体能量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 通过抑制其线粒体能量合成发挥抗真菌作用。
参与固有免疫应答的组分
组织屏障:皮肤、 组织屏障:皮肤、粘膜等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γδT细胞、 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γδT细胞、 NK细胞 B1细胞 肥大细胞、 细胞、 细胞、 NK细胞、B1细胞、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 嗜碱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 固有免疫分子:细胞因子、补体、 固有免疫分子:细胞因子、补体、防御素和溶菌酶等
反应性氧中间物作用(reactive oxygen inermediates, 反应性氧中间物作用 , ROI):在吞噬作用激发下,通过呼吸爆发,生成多种具 :在吞噬作用激发下,通过呼吸爆发, 有很强氧化作用和细胞毒作用的活性氧物质而杀伤病原 体。 反应性氮中间物作用(reactive nitrogen intermediates, 反应性氮中间物作用 , RNI):巨噬细胞活化后,通过产生一氧化氮发挥对细菌、 :巨噬细胞活化后,通过产生一氧化氮发挥对细菌、 某些原虫和肿瘤细胞的杀伤或细胞毒效应。 某些原虫和肿瘤细胞的杀伤或细胞毒效应。
表达FasL 表达
活化后NK细胞表达 细胞表达FasL+靶细胞表面 活化后 细胞表达 +靶细胞表面Fas → 形 成Fas三聚体 → 胞质内的死亡结构域相聚成簇 → 三聚体 与Fas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结合 → 募集和激活 相关死亡结构域蛋白结合 caspase8 → caspase8级联反应导致靶细胞凋亡。 级联反应导致靶细胞凋亡。 级联反应导致靶细胞凋亡
释放穿孔素/ 释放穿孔素/颗粒酶 表达FasL 表达 分泌TNF-α 分泌TNF-α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释放穿孔素/ 释放穿孔素/颗粒酶 穿孔素:储存于胞质颗粒内的细胞毒性物质, 穿孔素:储存于胞质颗粒内的细胞毒性物质,在 钙离子存在的条件下, 钙离子存在的条件下,可在靶细胞的细胞膜上形 成多聚穿孔素“孔道”,使水和电解质迅速进入 成多聚穿孔素“孔道” 细胞内,导致靶细胞崩解死亡。 细胞内,导致靶细胞崩解死亡。 颗粒酶(丝氨酸蛋白酶):可通过穿孔素在靶细 颗粒酶(丝氨酸蛋白酶):可通过穿孔素在靶细 ): 胞上形成的孔道进入靶细胞, 胞上形成的孔道进入靶细胞,通过激活凋亡相关 的酶系统而导致靶细胞凋亡。 的酶系统而导致靶细胞凋亡。
固有免疫的特点
先天固有,可稳定遗传; 1. 先天固有,可稳定遗传; 免疫作用广泛,无特异性; 2. 免疫作用广泛,无特异性; 初次与抗原接触即能发挥效应,但无免疫记忆性; 3. 初次与抗原接触即能发挥效应,但无免疫记忆性; 4. 固有免疫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可调控或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 可调控或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维持及其效应的发挥也必须有固有 免疫的协助和参与。 免疫的协助和参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