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职学生三位一体思政教育方向
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摘要:一、引言二、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含义和特点1.三位一体的含义2.思政育人模式的特点三、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实施策略1.课程设置2.教师队伍建设3.学生参与四、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优势1.系统性强2.针对性强3.实践性强五、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应用案例六、总结正文:【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完善之中。
在这个过程中,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应运而生,成为了新时代下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含义和特点出发,分析其实施策略,探讨其优势,并通过应用案例,进一步阐述其对于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含义和特点】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是指通过课程设置、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参与三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形成一体化的思政育人模式。
这一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三位一体的含义:三位一体,即课程、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在这个整体中,课程是载体,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思政育人目标的实现。
2.思政育人模式的特点:首先,这一模式具有系统性,它将思政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
其次,这一模式具有针对性,它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
再次,这一模式具有实践性,它强调将思政教育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思政教育。
【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实施策略】要想实现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必须采取有效的实施策略。
这些策略主要包括:1.课程设置:课程是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载体,因此,必须设置合理的课程,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课程中。
在课程设置中,要注意把握课程的政治导向,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增强课程的时代感。
2.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主导,因此,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工科课程思政方案模板范文

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新工科建设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向。
在培养新时代工程科技人才的过程中,加强工科课程的思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本方案旨在通过深入挖掘工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工科课程教学,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有机统一。
二、方案目标1. 提高工科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品质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工程科技人才。
2. 增强工科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3. 推动工科教学改革,提高工科教学质量。
三、方案内容1. 深入挖掘工科课程中的思政元素(1)挖掘课程中的历史、文化、伦理、法律等方面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结合工程实践,挖掘工程伦理、社会责任、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2. 构建工科课程思政教学体系(1)以课程思政为核心,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
(2)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3. 创新工科课程思政教学方法(1)采用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2)加强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建立工科课程思政评价体系(1)建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标准,将思政教育效果纳入教学评价体系。
(2)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
四、实施步骤1. 组织培训,提高教师思政教育素养。
2. 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编写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3. 创新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4. 建立评价体系,对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5. 总结经验,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五、预期成果1. 工科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2. 工科课程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3. 工科教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本方案旨在为工科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最新版)
目录
1.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概念和背景
2.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内容和特点
3.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实施策略
4.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效果与反思
正文
【1.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概念和背景】
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育和素质教育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此来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这一模式的提出,源于我国教育部门对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的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次重要创新。
【2.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内容和特点】
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课程教育思政化,素质教育实践化。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地位,提升课程教育的思政功能,突出素质教育的实践导向。
【3.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实施策略】
(1)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化,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课程设置,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学生必修的课程。
(2)推进课程教育的思政化,要求所有课程都要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融入思政元素。
(3)突出素质教育的实践化,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提升素质。
【4.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效果与反思】
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实施,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到了积极作用。
融合思政教育和“三位一体”育人理念的实践课程教学探索

[收稿时间]2023-05-08[基金项目]清华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ZY01_02,DX07_02)。
[作者简介]张洪玉(1982—),男,河北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生物医用润滑材料、仿生与生物摩擦学。
[摘要]课程思政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两个重要目标。
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多元化思政元素,践行课堂讲授与创新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提升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培养主动学习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文章结合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育人理念,介绍创新实践类课程的教学改革举措。
通过案例分析和科技前沿讲解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利用创新实践将课堂讲授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从而在课程教学中深入贯彻“三位一体”育人理念。
[关键词]课程思政;三位一体;课堂讲授;创新实践;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3)20-0090-042023年10University Education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2014年,清华大学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育人理念,倡导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深入贯彻这一理念。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
因此,不只是思政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更要大力推动思政教育,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从而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2]。
2019年,教育部开始启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3]。
其中,新工科建设将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需要,加强战略急需人才的培养;新医科作为构建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致力于实现从以治疗为主到覆盖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设计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设计收稿日期:2018-12-28一、引言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路上已经尝试了8次。
“05”教改方案实施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在教育大变革的背景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改革研究上,思政课作为高校公共基础课都始终走在教改的前沿[1]。
但是通过总结多年大学生们毕业的实际情况,“教改”究竟改了多少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清华大学教授钱颖一对我国教育存在的“从认知到实践”的系统性的偏差提出质疑,认为是因为“重知识轻实践”的思想才导致整个高校教育仅局限于传授知识。
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负有重大的责任和义务,是响应国家“立德树人”号召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
为把高校思政课培养成为对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的品牌课程,必须将教书、育人二者完美融合,不断进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形成以“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为基础的改革机制,以不断地培养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德树人”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其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科学发展,培养学生成为国家栋梁[2]。
传统教育模式在激发学生兴趣、拓展教学途径、培养学生能力上存在不足,文章对当前教育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一一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以传授知识为主体,缺乏对兴趣的培养,不能做到“学有所乐”中国的教育状况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因为在其固有的体制和思维定式的影响下存在着缺陷。
现阶段的高校思政课普遍是教师在课堂50分钟或者100分钟内将一章内容的若干个知识点的统统讲授,对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或是否感兴趣并没有充分考虑。
教学方式停留在照本宣科阶段,认为把成系统、成体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传授给学生就能让学生们理解并产生信念。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

教育博览Education Expo文章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综述酒店管理发展实际情况,结合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现状,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有效路径,深入分析酒店管理课程思政教育的原因与意义,在论证关于酒店管理可行性发展的基础上,提出酒店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各重要场合上提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
”从中可以看出,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须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思路转变,在面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上,我们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有针对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不断结合实际情况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上,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将思政教育与各学科专业课程紧紧的结合在一起,融会贯通的灵活贴合专业特色的基础上潜移默化输入思政元素,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在高校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方位、全员育人模式,让学生以更加自然而然的方式接受思政教育,建设学生健全人格,培养优秀品德。
高职院校教育要明确教育目标始终是培养拥护党,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敬业精神、和熟练的实践技能,能够较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技能人才。
可见这一培养目标不仅除了在专业技能方面对学生有要求之外,而且在思想道德意识方面也有明确的高要求。
但普遍的高职院校往往更侧重专业技能方面的教学,在学生的思政教育上仅依靠传统的思政课程来完成,明显缺乏完整的思政教育体系,最终导致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出现较长时间的迷茫期、职业道德缺失、甚至社会责任感不强等问题。
一、酒店管理专业思政教育现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对物质增长的需求不断加大,人口流动性大大增强,酒店住宿行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各级各类酒店入住率不断攀升,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也越来越大,间接推动了各大高职高专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发展。
高校“专业、思政、双创”三位一体的融合教育体系研究实践

高校“专业、思政、双创”三位一体的融合教育体系研究实践作者:袁旭美吴明远梁蕴莉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2年第11期一、引言2020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将医德医风作为医务人员必修课。
这要求医务工作者在是非曲直、善恶得失面前能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近年来,各高校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以学科建设为契机,加强思政、科研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切实构建协同育人教育新体系,促进高校人才教育培养工作能够充分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新环境。
[1]中医药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实践经验,在思政教育方面优势突出。
文章阐述了构建“专业、思政、双创”融合教育体系的必要性,分析研究了中医药院校“专业、思政、双创”融合教育现状、问题及路径探索,以及如何利用中医药特色,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综合素养、德才兼备的中医药特色复合型人才。
二、构建“专业、思政、双创”融合教育体系的必要性近年来,中医药院校加快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探索专业、思政、双创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具有正确思想引领、创新精神和专业过硬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对促进中医药学科发展,推进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国家层面:推动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中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处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历史阶段。
[2]经济社会形势发生巨大的变化,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激烈。
整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已经不是单一的知识型人才,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怀有“四个自信”,具备专业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由此打造“专业、思政、双创”融合教育体系,才能确保输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提供重要保障。
(二)高校层面:深化专业综合改革的必经之路《教育部关于做好2019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把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课程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
课程思政三位一体目标

课程思政三位一体目标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的目标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性格和社会责任感。
课程思政三位一体是指在课程设计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学和德育融为一体,形成统一的课程目标与效果。
其主要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阐明师生在思想上的价值观和认知水平现代社会,价值观多元,每个人的认知水平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课程思政三位一体这一框架下,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阐明由师生所带来的各自的思想意识,以及他们之间的差异。
这样能在教育中让师生进一步阐明各自对社会和自己价值的认知水平,切实了解他们的思想观念,再根据这些观念来引导他们思考和判断自己的行为。
二、明确学科的目的与意义在课程思政三位一体的理念下,要把学科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科教学具有更高的思想性、人文性和意义性。
一个好的学科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应着眼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而这些都是在人文关怀的基础上实现的。
三、落实德育的本质和价值德育是课程思政三位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教育的核心。
德育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品德,使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品德修养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品德观念,让他们明白什么是道德,什么是为人处世的道理,明白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责任,从而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三位一体目标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教育理念对学校和学生都有很大的意义,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学科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更加懂得如何成为有价值和有品德的人。
当然,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育者全心投入,学校和家长的配合,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这一教育理念不断深入落实。
三位一体德育工作方案

三位一体德育工作方案三位一体德育工作方案一、方案背景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已成为各级学校普遍关注的问题。
作为德育工作的核心理念,三位一体德育工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行为习惯。
本方案将对具体实施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的各项措施进行详细规划。
二、目标与原则1、目标:以培养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学生为目标,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全面提升。
2、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有效性原则、个性化原则、可持续性原则。
三、德育工作方案1、德育目标及内容1.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1.1.1 高度重视德育课程的教学1.1.2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公益活动1.1.3 开展德育主题班会1.2 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1.2.1 建立和谐班级关系1.2.2 加强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培养 1.2.3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交活动1.3 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1.3.1 推行班级管理体系1.3.2 开展学生自治培训1.3.3 引导学生制定个人学习和行为规范2、智育工作方案2.1 建设科学严谨的学习环境2.1.1 完善教学设施和资源2.1.2 组织优秀教师进行示范教学2.1.3 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科研活动2.2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2.2.1 开展学习方法指导2.2.2 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性实践活动2.2.3 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信息素养培养 2.3 促进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2.3.1 推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2.3.2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2.3.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3、体育工作方案3.1 强化体育教学3.1.1 开展多样化的体育课程3.1.2 优化体育授课模式3.1.3 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和身体素质3.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3.2.1 组织体育竞赛和运动会3.2.2 开展团队合作活动3.2.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社团和俱乐部 3.3 强调体育与健康的教育3.3.1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3.3.2 加强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3.3.3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健康意识四、实施方案1、安排实施时间和步骤2、制定具体实施措施3、完善监测和评估机制4、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合作附件:1、德育课程教案范例2、学生自治规范示例3、外部资源合作协议范本法律名词及注释:1、教育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5年通过的一部法律,规定了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刍议高职思想概论课“三位一体”实践教学

( 课 内主题讨 论 、 论 澄清 、 例分 析 、 题研 2) 辩 案 问 讨 、 事 评 议 、 讲 辩 论 等 活 动 。大 致 可 分 为 以 下 三 类 : 时 演
① 语 言 表 述 类 实 践 。 类 实 践 主 要 以 学 生 的语 言 该
文 字 表述 为 主 , 括 : 话 、 组讨 论 、 论 、 件案 包 对 分 辩 事
范 性 和 可 操 作 性 。金 华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经 过 三 年 探 索 , 总 结 出课 堂 、 园 、 会 “ 位一 体 ” 践 教 学 形式 , 校 社 三 实 对 实 践 教 学 的 课 时 、 式 、 求 、 核 等 方 面 都 作 了 具 形 要 考 体 的规 定 . 强 了 思 政 概 论 课 实 践 教 学 的可 操 作 性 和 增 规 范性 , 提 高 学 生 的 实 践 能 力也 有 很 好 的促 进 作 用 。 对
一
例 描 述 、 论 文 和 演 讲 报 告 写 作 等 等 。如 “ 今 社 会 全 小 当 才 与专才 , 更符 合科 学发 展观 ? ” 可 分 组讨 论辩 谁 既 论 . 可要 求学 生作 为小论 文 和演讲报 告进 行写 作 。 也
② 音 像 演 示 类 实 践 。 类 实 践 相 对 语 言 表 述 类 的 该
我 们 认 为 , 义 的 思 政 概 论 课 实 践 教 学 是 指 学 生 广 在 教 师 的 组 织 和 指 导 下 , 加 深 对 思 政 概 论 理 论 知 识 以
“三位一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体系的构建研究

“三位一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体系的构建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如何构建一套效果优良的思政教育体系,则是高校教育领域亟需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之一。
为此,本篇文章将以“三位一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体系的构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和思考。
一、什么是“三位一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体系?“三位一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体系,指的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院特色课程和学生社团活动三个方面构成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体系。
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部分,学院特色课程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补充,学生社团活动则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有力推动者。
这三个方面分别强调了思政教育的理论性、实践性和群体性,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如何构建“三位一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体系?1.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核心。
为了加强这一方面的建设,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师资力量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思政教育水平;(2)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增加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3)倡导多样化教学方法,开展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4)积极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互渗透的探索;(5)加强课程评估机制的建立和改进,不断完善思政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
2. 健全学院特色课程体系。
学院特色课程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补充。
为了构建健全的学院特色课程体系,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2)加强课程评估机制的建立和改进,推进与社会需求和产业发展相契合的课程开发;(3)建立与学生生涯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加贴心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指导;(4)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学科优势,推进跨学科课程的开发和合作。
3. 发挥学生社团活动的推动作用。
学生社团活动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有力推动者。
“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

“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三教”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引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各级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
然而,高职院校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
怎样实施有效的课程思政,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经成为了摆在高职院校教育面前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以“三教”改革视域为切入点,探讨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探索方法。
一、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也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实施课程思政,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高职院校的学生将来将面对各行各业,直接参与社会生产和社会服务。
通过实施课程思政,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解决社会问题、关心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施课程思政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包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思政课程的多学科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并通过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的探索方法1.构建“三位一体”思政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应构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线的“三位一体”思政课程体系。
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基础课程,毛泽东思想作为基本思政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拓展课程。
这样的课程体系可以保证学生系统全面地接受思政教育。
2.推行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高职院校应积极推动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有机融合。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引入思政元素,使学生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社会问题,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

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是指通过课程、实践、研究三个方面,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一模式的主要特点包括:1.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各类课程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
2.实践思政: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思政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意义在于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使思政教育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
同时,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还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为了实现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教师培训:对教师进行思政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思政意识和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各类课程中。
2.制定教学计划:制定包含思政教育内容的教学计划,明确思政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确保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3.丰富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4.拓展实践教学: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文艺比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加强合作与联动: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合作与联动,共同推进思政教育工作,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总之,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是一种全面、系统、科学的育人模式,旨在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制定教学计划、丰富教学方法、拓展实践教学、加强合作与联动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实施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
高职《会展英语》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模式研究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3, 12(6), 3317-3322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ss https:///10.12677/ass.2023.126455高职《会展英语》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模式研究文前国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商务外语学院,广东 深圳收稿日期:2023年4月12日;录用日期:2023年6月20日;发布日期:2023年6月29日摘 要融知识、能力与价值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课程思政。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会展英语》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是通过科学构建和落实课程知识体系来综合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方式来完成课程思政。
本文以《会展英语》课程的课堂教学为案例,从课程思政的目标、设计、实施、效果和课程思政所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如何进行“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
关键词课程思政,三位一体,价值引领An Analysis of the Real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Trinity Teaching of the Course of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EnglishQianguo Wen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Business, Shenzhen Polytechnic, Shenzhen GuangdongReceived: Apr. 12th , 2023; accepted: Jun. 20th , 2023; published: Jun. 29th, 2023AbstractThe trinity teaching model that integrates knowledge, ability, and value is conducive to the ideo-文前国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trinity teaching of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English course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o comple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y scientifically construct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course knowledge system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This article takes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the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English course as a study case and elaborates in detail on how to carry out the trin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goal, design, implementation, effectiveness, and problems faced. Key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rinity, Value Leading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教书育人是一项崇高且神圣的职责,教师被称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因此教师有义务为学生系统传授专业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塑造学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守正创新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1],帮助学生实现人生的价值,赢得社会的尊重,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以提升亲和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政课“知情行”一体化革命的教学模式探究

以提升亲和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思政课“知情行”一体化革命的教学模式探究作者:王美霞袁韵佳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4年第04期[摘要]思政课亲和力的提升是吸引学生、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重要途径,这需要思政课统筹推进“知情行”三位一体化革命的教学模式。
从亲和力的三个助力即吸引力、感染力、浸润力出发,分别从“知识革命”“情感革命”“行动革命”角度探讨,通过问题链吸引、团队化教学、双师同台、信息化技术加持、完善教学评价等方式提升思政课亲和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亲和力;知情行[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4-0049-0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
”以思政课亲和力提升的教学模式探究对于思政课紧跟时代发展要求、改变思政课现状、实现育人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在影响思政课亲和力的要素中,吸引力、感染力以及浸润力是提升学生对思政课亲和力的重要存在。
一、“知识革命”: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一)问题链式吸引,教材知识转向教学知识能解答学生对世界、人生、价值困惑是提升思政课对学生吸引力的关键点所在,而要回答学生的困惑就需要通过问题链设计的方式将教材知识转化为教学知识。
问题链式的设计,可以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层层递进地将教材知识按照需要的顺序串联起来,以学生理解、接受并主动参与的方式实现有效教学知识的灌输和传递。
首先,问题链式的教学设计要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基于整体教学规划的问题,在围绕教学知识、情感、技能等目标针对性地确定各个专题下的核心问题、核心问题下的主干问题、主干问题下的子问题的数量、问题链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相应的问题情境。
在这一过程中问题的类型、难度、时机、节奏是否适合也需要依据教学目标进行有选择地设计,凸显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合理性、层次性、导向性,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专科医学院校“三位一体”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1 . 1 坚持 以学生为 主体 的原则
育人功能是思想政 治理
论课 的一 个 重要 功能 ,实 现育 人就 必 须坚 持 以人 为本 ,
以学生 为主体 的原 则 。以学生 为主体 的原则体 现在实 践 教学中就是培养 学生 的能动性 和创 新性 ,能够 自主提 出 问题并解决 问题 。在思 政 课 实践 教 学 中,教 师 是 主导 , 主要 负责给学生 以知识 的引 导并选 择 相应 的实 践方 式 。
专科 医学院校“ 三位一体 ’ ’ 思政课 实践教 学模 式 的构建 ※
魏 晓 波
( 河南省漯河 医学高等专科 学校 ,漯河 4 6 2 0 0 2 )
摘 要 :思想政 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主要 以理论知识 为依 据,以强调创 造性和 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形 式,引导 学生有 目的地参加课
[ 4 ] 孔丽君 , 胡金 霞. 设计性实验在实验教学 中的实践与效果[ J ] . 中国高等医学 教
育, 2 0 1 1 , ( 1 ) : 7 0 - 7 1 .
为设计 性试验 的特点 ,更 由于本课 程 的特点 “ 工艺多 样 性” ,实验 内容就 比较验证 性试验复杂得 多 ,需 要用到的
2 O l l , 2 9 ( 5 ) : 9 5 — 9 6 .
[ 3 ] 许小洋 , 许 继德. 机能设计性实验教学 的效果 反馈及对策F J ] . 山西 医科大学 学
3 . 2 实验 内容繁杂
增加 了实验 准备人 员的工作 量 因
报: 基 础医学教育版 , 2 0 1 0 , 1 2 ( 2 ) : 1 8 6 - 1 8 8 .
作为主导的思政课教 师要充分 尊重学 生 的主体 地位 和创
家校社“三位一体”融合共育探索

家校社“三位一体”融合共育探索发布时间:2023-08-03T07:04:05.652Z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3年7月作者:吴丽萍[导读]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成为思政教育关注的重点。
针对学生这种德育现状,我从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能够实现学生德育的良好效果。
(江苏省金坛中等专业学校)【摘要】现代教育是由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构成的立体网。
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多元融合教育体系,是我们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金坛中等专业学校探索多种路径、搭建多种平台,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及社会教育的功能,促进学校教育效果不断提升。
我们想方设法促使家校社协同合力,切实提高家校社共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转变家长观念促进家校良性互动上、在提升教育管理加强家校共育能力上、在整合社会资源拓展校社融合空间上下功夫,为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家校社“三位一体”融合共育的策略。
【关键词】中等专业学校;德育;三位一体;融合;共育;策略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2023)7-137-02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成为思政教育关注的重点。
针对学生这种德育现状,我从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能够实现学生德育的良好效果。
一、发挥家长积极作用,筑就立体式教育堡垒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是,由于不同家长的认知水平、文化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他们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发挥的作用有很大的差异。
基于此,我们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工作。
(一)分学段精准施策,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为确保家校共育工作高效推进,学校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并完善相关制度,健全激励、制约及保障机制。
同时,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成立由学校相关领导、心育团队教师、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组成的一支塔式结构的家长学校培训团队,负责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包括线上、线下多种形式。
构建中职思政课“三课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摘要]德育是教育教学的最重要任务,它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思政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肩负着德育的重任。
我校作为一所中职学校,紧密结合学校学生特点、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以及思政课教学的实际情况,围绕中职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话题,构建了由“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组成的思政课“三课一体”实践教学体系,主要介绍了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在构建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德育;三课一体;行为习惯[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2)02-0148-03构建中职思政课“三课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王书宁,王树芳(日照市卫生学校,山东日照276800)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
一直以来,我校领导非常重视学校德育工作,始终坚持把“安全第一、德育为首、质量为先”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确立“正确观念基本形成、良好习惯基本养成、健康身心基本铸成、理论技能基本学成”的培养目标,大胆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方法,积极探索具有特色的、符合中职学生心理特点的教学模式。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
”[1]思政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肩负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使命,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其良好道德修养的养成,是新时代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有力保证。
我校是一所全日制卫生类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大部分学生具有知识基础比较弱、学习积极性不高、自控力较差的特点。
但是他们思维比较活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对新事物、新观念乐于接受,还有较强的动手意愿和表现欲望,这是中职学生的优势所在。
我校培养的是一线护理人才,这就要求他们应具有爱心与耐心。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学生的德育,针对他们的优势,创新德育工作方法,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教学发布时间:2023-01-31T01:16:17.64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第17期第10月作者:梁晶[导读] 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注重各类课程的协同育人,梁晶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00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注重各类课程的协同育人,特别党的十八大以来,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充分发掘各门课程中的德育内涵,加强德育课程,思政课程,注重学科德育,课程思政”,这是党中央第一次将“课程思政”纳入文件。
2017年12月,教育部颁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大力推广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效统一”。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
”2020年5月教育部还专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强调了“要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高校、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这一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高校教书育人的内涵和理论,不仅强调了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更是从形成协同效应的高度,强调了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课程教师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学生三位一体思政教育方向一、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现代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
中国高技能人才需求总量在逐年上升,就业压力大,竞争激烈,已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提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必将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注入新活力,而高等职业技术人才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直接动力。
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也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
从高职人才培养过程来看,目前主要有“产学研结合”模式、“订单式”模式、“就业导向”模式和“双证书制”模式等,它们相对于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进步的。
这些新模式有助于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彰显高职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与优势,并且带动高职院校的专业调整,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各种改革。
然而,新模式片面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忽视学生的后续持续发展能力,在一定程度淡化了高职教育的全面育人功能。
当今中国企业的生产方式以流水线批量生产为主,企业偏重于人才的操作技能,而这种被简化为培养掌握操作技能劳动者的高职教育,是远远无法适应2l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的。
如果高职教育只为了填补一线操作技能人员的数量缺El,仅满足于充当缓冲社会就业压力的捷径,而不考虑学生就业的持续性和终身职业发展,不赋予丰富的育人内涵,不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实现自我潜能后的个人与社会价值,不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关心他们的成长,不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那么,中国高职教育将难以对抗深深植根于中国社会的扭曲人才观,最终无法赢取广大学生和家长的认同。
高职院校并不是单纯的职业培训班,作为学校,首先要培养的是现代化社会需要的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实用人才,而不是培养只会重复劳动的“工具人”。
因此,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着培养“以德为先”的全面发展的高职大学生的教育理念,德育是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内容。
二、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不足之处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用人单位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学者们对其研究不断地深入,对解决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行为品德问题、心理问题等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随着社会的多样化,经济转轨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宏观背景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高职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例如,生源的质量、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重技能轻理论的学习习惯、社会的偏见、就业压力等,使得高职学生面临“生存”和“发展”的双重压力,在思想上和心理上可能会产生一些比普通本科大学生更多、更严重的问题,如轻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自控能力差、日常教育管理难度大、学习压力大等。
这些特点使他们的依赖性更强,吃苦精神更淡薄,逆反心理也更强。
高职学生环境的复杂性、生源的多元性以及思想道德的差异性等,呼唤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实效性和针对性。
准确把握高职生的思想特点,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前提,从目前来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存在着不足,突出体现在:第一,对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得多、范围广,对高职学生研究得少。
学者们对普通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理论研究比较成熟,影响力、涵盖面较广,成果较多,但因高职的办学时间不长,许多院校是由中职转办高职的,因而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相对较薄弱。
第二,许多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角度仅局限于某一方面、单一问题的研究,缺乏综合性的研究。
第三,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存在着课程教育、日常教育管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各自为政、相互脱节的现象,各部门之间没有进行统一的管理和部署,没有总体的计划和安排,教学之间的交流与研讨甚少。
第四,将学生工作处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社科部的课程改革实践与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等大德育资源全方位结合起来的研究几乎没有。
上述种种情况表明,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探索新方向,补充新内容,采用新方法。
三、“三位一体”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三位一体”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就是从高职学生的思想和学习实际出发,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及学工处的日常管理工作的改革,整合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形成完整、系统而又高效的“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促进高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把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工处的日常管理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绝不是简单的三者相加,而是一种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心育德,以德育心,心育、德育一体化的相互渗透、有机整合的教育过程,可以称之为“道德灌输一心理健康一日常管理”的教育模式,这既是我国高职院校德育改革的一种模式,又是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的一个尝试。
三者有机整合,才能真正把德育工作的功效发挥到最大化,提高育人水平和能力,更符合人的整体性、教育的整体性思想,更好地提升人的精神世界,更有效地形成和谐健全的人格,更有利于高职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
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的是使高职生成为“知识人”的同时,还要成为合乎需要的“社会人”“现代化的人”,让他们在心理上能正视、融入社会;在知识上能理解、分析社会;在行动上能作用、效力社会。
而课堂教学则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用科学的理论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它在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倡导“尊重的理念”“发展的理念”“成才的理念”“服务的理念”,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应考式”教学模式,立足于“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使教学始终与高职学生成长成才和职业需要紧密联系。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学生深度参与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互动教学法、主题讲演法、辩论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实践活动体验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使教学变成学生参与的“听、看、读、议、写、讲、做”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腿,动手,动脑,动笔,动口,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使思想政治课从“意义世界”回到“生活世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针对眭。
心理健康教育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讲座等途径,有组织、有目的地针对人们的心理发展施加积极的影响,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提高自我意识水平和自助能力,促进思想和心理上的成熟,培养健全的人格的社会实践活动。
主要包括学习方法教育、环境适应教育、人际交往教育、健康情感教育、恋爱与健康教育、优化人格教育等。
只有构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的高职院校德育,才是充分有效的高职院校德育。
一方面有心理健康教育的高职院校德育,会使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更好的加强和改进,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德育工作,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道德内化,提高德育的实效;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德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决定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德育过程是大学生品德的知、情、意、行的心理形成与发展过程。
在对高职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时,要按照培养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心理基础、授予广博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并树立起正确的政治思想品格来进行,才能使合理的内化走向理性的外化。
日常管理与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这是学工处的职责。
学工处的日常工作,就是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以规范办学为原则,以加强教育管理为手段,以主题活动为载体,从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中加强对学生的理想、道德、情操、文明行为、纪律、安全、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思想政治、科技制作、文娱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渗透到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之中,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因此,学工处的工作强调的是学生的13常管理和行为规范,为课堂教学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丰富了课堂教学。
(一)突出一个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整合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资源,突出了德育工作的中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认同高职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性,并以此为基础大力推进每位学生的个性与潜能在职业领域的充分发展,尊重和满足不同个体的教育需求和受教育权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内涵来看,实现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全面、高水平、可持续发展始终是以人为本的高职培养模式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科学改革思路,实践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及学生工作处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对提高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积极向上和健康成长,构建和谐校园等有推广价值和指导意义。
(二)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四项原则“三位一体”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模式,在具体开展的工作中注重坚持四项原则: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与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既坚持探究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又狠抓学生的日常规范管理。
二是课堂教学与课后教育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既坚持课堂中教学,又注重开展课后教育。
三是普遍性教育与针对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既看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共性,更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四是教学改革与实效性等紧密相结合的原则。
从共同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创建和谐校园的高度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
(三)“三位一体”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模式的融会贯通与相互促进第一,教育对象的一致性。
虽然思想政治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和学工处的El常管理三者的工作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有相通之处。
三者工作面向的对象都是学生,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均要通过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培养学生形成关于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健康和谐的完美人格。
在主体性发展、整体性发展、现代素质发展、道德心理能力发展、人格发展等方面,三者在方向上是一致吻合的。
培养高职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丰富的政治理论知识,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较为良好的行为方式与创新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从这个意义的层面上看,三者都是以培养符合统治阶级需要、服务和忠诚于统治阶级的国家公民为最终目的,都力图使受教育者成为爱国守法,具有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自立、自律、自强的,积极进取、有益于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