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赏析
内容提要贝多芬《第三交响曲》充满了对人的理性和力量的炽热信念;作品形式宏伟壮丽、内容丰富深刻。
关键词贝多芬交响曲英雄
《第三交响曲》的出现,标志着在欧洲音乐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社会政治意义的题材第一次进入了交响乐这个音乐体裁的领域,突破了传统的交响曲快板乐章奏鸣曲式的旧框框,使主要音乐形象在充满了紧张的戏剧性矛盾突破的广阔范围中发展。贝多芬到达了古典主义音乐艺术的巅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艺术的先河。
作品摘要与历史背景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是法国驻奥地利维也纳大使邀请贝多芬为拿破仑所写的,早期的题目是《拿破仑.波拿巴大交响曲》后改名为《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整部作品尤其是第一乐章在演奏过程中,气势磅礴,热情奔放,而且在内容结构上与以往的交响曲有着很大的区别,更加衬托出了此曲的本色。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是他平生所创作编号交响曲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很好的阐释了当时时代背景下人们心中向往的,自由、平等、博爱精神。深刻的刻画了在实现法国革命中人们勇敢的战斗精神和对牺牲人们的沉痛哀悼及最后胜利的祥和景象,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部作品。
作者生活的历史背景造就出了该作品的中心思想与本身的内涵,贝多芬生活的是一个战争的年代,人们渴望和平,希望一位英雄能平息当时的战乱,这一时期新思潮的思想影响了贝多芬的创作。贝多芬本人对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作品研究颇深,对歌德和席勒十分敬仰,从这些文豪中学习到了人道主义精神和独立民主的思想,这两种思想让他的人生价值观念更加的丰富,当时富于革命精神民主共和观念是他所倡导和信仰的,他对这部史诗巨作酝酿了四年之久,作曲时深刻的表现了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敬仰和对拿破仑的崇拜,而拿破仑作为当时的统治者上台没多久就实行了帝制,贝多芬在百般恼怒情况下把原先为了歌颂拿破仑的交响曲曲目名称改为了《英雄交响曲》,随后这部作品在1805年4月7日维也纳剧院首次公开演出,当时的指挥就是贝多芬本人,就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流传至今,被人们所熟知和演奏。
乐章的结构及其表现
贝多芬对整部交响曲的创作上奠定了自己创作的思维逻辑那就是通过不屈的斗争得到最后的胜利,以及描写刻画此曲中的英雄性和群众性的风格,作品的新颖和特色是当时那个时代所难以超越的。整个交响曲乐章分为四部分。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降E大调,3/4拍子,奏鸣曲形式。这一乐章在当时是自交响曲诞生以来最宏伟壮大的乐曲,精致,巧妙,变化无穷。这一乐章采用的写作手法是奏鸣曲式,此曲开始采用快板贯穿其中,不像其他作品,没有引子作为开头,直接直抒曲意,精致不缺乏巧妙,变换的风格,乐曲主题像歌颂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一样的气势磅礴,非常有韧性和力度的进入。第一乐章呈示部中主部主题和副部积极发展、为后来的展开部做铺垫,展开部更像是对前面呈示部的一个很好的阐述,在其中呈示部主题的广阔展开和插部主题的两次涌现,乐曲出现也是极其紧凑的,同时也有新主题登场,这个新主题,在弦乐所演奏的连续属九和弦音量逐渐减轻之时,顺畅地在E 小调上出现,并且与第一主题互相交错,其后亦于结束部分再次出现。也是此乐章的核心使展开部的长度几手超过了呈示部的一倍,而取精用宏的尾声,则成了奏鸣曲式中独当一面的
部分。这不仅为海顿和莫扎特所望尘莫及,在贝多芬的交响曲中也是罕见的。再现部更是对呈示部具体展现,再现部分前四小节,长号吹出第一主题之主和弦音,与之同时出现的第一小提琴音却是七和弦音,结果主和弦音跟属和弦互相混合,展现出雄壮凯旋的景象,这部作品在当年不论排练或首演,皆是由贝多芬操刀的。罗曼·罗兰曾这样描绘这一乐章:“这是一幅庞大的壁画,在这里,英雄的战场扩展到宇宙的边界。而在这种神话般的战斗中,被砍碎的巨人像洪水前的大蜥蜴那样重又长出肩膀;意志的主题重又投入烈火中冶炼,在铁砧上锤打,它裂成碎片,伸张着,扩展着不可胜数的主题在这漫无边际的原野上汇成一支大军,无限广阔地扩展开来。洪水的激流汹涌澎湃,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在这浪花中到处涌现出悲歌之岛,犹如丛丛树尖一般。不管这伟大的铁匠如何努力熔接那对立的动机,意志还是未能获得完全的胜利……”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甚慢板,c小调,3/4拍子,这个乐章具有鲜明的赋格曲效果,响彻着嘈杂的战斗声和凶猛的骑兵嬉戏游曲。本乐章极为著名,经常单独演出。第三乐章,诙谐曲,活泼的快板,降E大调,3/4拍子,整个乐章围绕着开始部分的弦乐主题而展开,力度逐渐加强,显得乐曲充满悠闲自得的气氛,令人沉醉。第四乐章,终曲,甚快板,降E大调,2/4拍子。乐章的主题采用了贝多芬早年的普罗米修斯主题,并以短的经过和发展部共同构成自由变奏曲形式。
作品整体评价
(一)新颖的创作
1.该作品的创作与当时社会历史,人们的思想紧密结合,体现了时代性与历史性。
2.开辟了以器乐为主流的新的发展方向,超越了当时流行的维也纳古典主义风格。
3.创作风格与主题的一致性,该作品虽然巨大复杂,但是很清晰的传递给听众,当时的
社会各个阶层都能被该曲的气氛所感染,战争的场面,胜利的景象通过音符刻画十分清晰。
《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所表达的东西是崭新的题材,该交响曲的构思大胆,手法的精湛,曲式结构的缜密在同一时代很难有其他作品与之比拟,该作品突破了传统交响曲的框架,作品在演奏中充满了宏大的场面,而且不像以前作品的机械性,而是及其灵活的,整体内容贯穿其中。
(二)作品对人们的深思
“不管资产阶级社会怎样缺少英雄气概,它的诞生确实需要英雄行为、自我牺牲、恐怖、内战和民族战斗的。”作品壮丽中不缺乏朴实和鲜明,音乐肢体及其丰富但是又能被广大听众所理解,贝多芬的作品表面是献给英雄人物,献给革命,但是通过器乐的美妙结合表现了当时群众的痛苦与忧愁,欢乐与胜利的喜悦之情,他的音乐不仅是王公贵族所享受的,也极大的鼓舞着人民,表现了对新政权的渴望。《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创作牢固的建立在民族音乐的基础之上,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给后来的欧洲音乐发展重大的影响,因为以谐虐曲为主的三个乐章是从所未有的。这部作品在音乐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不朽地位,代表了人类在音乐创作领域取得的最高成就,而且至今仍是音乐会上最有生命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