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何克抗)
(完整版)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考研知识点

2013年教育技术学一、名词解释1、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3、Blending Learning: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目前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4、教学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被称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而媒体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
也可以被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手段。
5、电子书包:电子书包是对学生用轻型学习终端的形象化描述,采用了传统书包的隐喻;功能上则远远超越了书包,如配以电子课本作为学习载体,辅以信息处理能力和无线通讯功能,可成为支持各种有效学习方式的个人交互式学习工具。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7、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8、绩效技术:绩效技术首先是企业培训所关注的问题,学习型社会里,每一个组织都在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员工在组织学习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个区别表现为前者有非常强的绩效驱动性。
(完整版)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考研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1、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
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
3、Blending Learning: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 (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目前国际教育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4、教学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被称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而媒体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
也可以被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手段。
5、电子书包:电子书包是对学生用轻型学习终端的形象化描述,采用了传统书包的隐喻;功能上则远远超越了书包,如配以电子课本作为学习载体,辅以信息处理能力和无线通讯功能,可成为支持各种有效学习方式的个人交互式学习工具。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7、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就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
8、绩效技术:绩效技术首先是企业培训所关注的问题,学习型社会里,每一个组织都在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员工在组织学习与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个区别表现为前者有非常强的绩效驱动性。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复习绝佳笔记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复习绝佳笔记宝子们!今天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的复习绝佳笔记哈。
一、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
咱得先搞清楚啥是教育技术学呀。
教育技术学就是研究在教育领域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来促进学习和教学的一门学科。
比如说,现在很多课堂上会用多媒体教学,像投影仪、电子白板这些,这就是教育技术的一种体现呢。
它不仅仅是硬件设备哦,还包括各种教学软件、网络资源啥的。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技术,能让我们的学习变得更有趣、更高效。
二、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程。
这门学科可是经历了不少阶段的发展哟。
早期的时候,教育技术主要就是一些简单的教学工具,像黑板、粉笔这些传统的玩意儿。
后来呢,随着科技的进步,像电影、广播这些也开始被运用到教学中啦。
再后来,计算机和网络的出现,那可真是给教育技术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啊,我们可以通过在线课程随时随地学习,这多方便呀。
三、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可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有好多理论基础支撑着呢。
比如说学习理论,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它就强调通过外部的刺激和强化来让学习者形成特定的行为。
举个例子哈,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完成得好就给奖励,这就是一种强化。
还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它更关注学习者内部的认知过程,认为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
再有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啦,它强调学习者要主动地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四、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教育技术学也有很多方法哟。
比如说实验研究法,就是通过设计实验,控制一些变量,来观察不同条件下学习效果的变化。
比如说我们想看看用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哪种效果更好,就可以设计一个实验,让一组学生用多媒体学习,另一组用传统方式学习,然后比较他们的学习成绩。
还有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去了解学习者的需求、态度这些。
比如说我们想知道学生对在线学习的看法,就可以设计一份问卷让学生填写。
五、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课后习题及详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圣才出品】

第2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1.什么是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来研究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的概况和特点?答:(1)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分析,教育技术历史的发展概况是:①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来把握教育技术的内涵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从技术角度来看,教育技术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与观念形态的教育技术,它们构成了教育技术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
实际上,这与教育技术发展史上的“媒体论”和“过程论”的观点相对应,而且涵盖了教育技术发展中出现的两个核心概念,视听媒体和系统方法,它们分别代表了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和观念形态的教育技术。
这两个并行的发展方向此起彼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融合起来构成了教育技术学。
②从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来把握教育技术发展概况在人类文明史上,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即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技术体系;不论技术发展处于哪个阶段,它都包含物化技术和观念技术两方面内容。
由于教育技术的发展起源于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所以可根据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将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划分为三个阶段: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以机电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并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分别简称为传统教育技术、视听媒体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育技术。
(2)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来看,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的特点如下:①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这个时期的教育技术主要是指教育者的言语技巧和教学技能以及黑板、粉笔、图片、模型、实物等的运用。
②视听媒体教育技术是以各种视听教学媒体的使用为标志,初期只重视硬件的使用,后来逐渐重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在视听媒体物化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观念形态的技术也取得辉煌的成绩,教育技术中的“过程论”的观点逐渐形成。
这阶段的教育技术的领域既包括媒体又包括系统方法。
③信息化教育技术主要是指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处理为核心,并更加注重对人的作用。
教育技术学(全) 何克抗

视听教学领域出现的早期系统观及其对教学领域的影响。
视听传播的理论框架和定义开始出现。
二、个别化教学技术 1、早期的个别化教学 2、程序教学 3、计算机辅助教学
三、从教育技术到教育技术学
只有当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会逐渐产生一个专门用于 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教育技术学。
教育技术学主要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 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教育心理学
教育
系
技术学
媒
统
体
方
技
法
术
四、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1、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教育技术学关注的焦点不是科学技术本身,而是现代科学技术在
新的技术手段被引入教育领域。 视觉教材的分类模式和选用原则。 视觉教学与直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区别在于所用媒 体种类的不同。
3、视听教学——媒体教育技术研究的主体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视听理论。 戴尔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经验之塔”模型。
与视觉教学无本质区别。
4、视听传播——教育技术观念由媒体论向过程论和系统论 过渡
三、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 教学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地设计、实施和评价教与学全过
程的方法。 夸美纽斯从适应自然秩序的原理和感觉论出发,提出了用
归纳的方法来分析和改进教学的进程,为系统理解教与学的过 程奠定了基础。
系统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 ➢ 使用精确的术语来确定系统的目标;(教学目标) ➢ 确定为实现系统的目标必须执行的功能;(教学资源) ➢ 决定如何以最优的方式执行这些功能;(教学设计) ➢ 把各种资源组成一个有机的、协调运行的系统;(管理)
教育技术学9(何克抗)

定紧密相连,它为个体决策、教育资源投
教育技术学
教 育 总结性评价是外部导向的,评价的报告主 技 教 要供各级制订政策的管理人员,供他们在 学 术 技 制订政策或采取行政措施时的依据。形成 学 术 性评价者与教育活动的实施者相互依赖,
运 总结性评价者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独立关系, 用
从而是他们能以客观的态度实施评价。
教 育 技 术 学
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技术学
第 九 章
教 学 技 术 运 用
教 2、教育技术评价的功能 教育技术评价主要是针对学习 育 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具体包括 技 问题分析、标准参照测量、形成性 术 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四个范畴。 学
教育技术学
(1)问题分析 第 九 问题分析是教学开发和评价中的 章 一个重要的前端步骤,目的是通过信
第 九 章
一、学习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
运 学习资源进行评价的"六性"原则: 用
教育技术学
第 思想性:看其蕴含的教育理念 九 章 是否先进。
教 学 技 术 运 用
教 育 教育性:看其是否紧扣教学大 技 纲、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是否明确; 术 能否解决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否符 学 合教学原则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 学 技 术 运 用
教 育 技 3.确定收集信息的内容和途径; 4.选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工具; 术 学 5.评价数据的整理和解释。
教育技术学
第 九 系的设计 章
教 学 技 术 运 各个成分在总体中所具有的重要程度 用 标志。
教 育 一个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三部分 技 组成:评价要素,反映被评价对象特 征的各个成分;评价标准,衡量事物 术 特征各部分的比较基准;指标权重, 学
(二)学习资源评价指标体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版学习笔记以及课后习题答案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版学习笔记以及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教育技术学概述重要名词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学: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把事物、对象看作一个系统;通过整体的研究来分析系统中的成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来实现某种控制作用;以达到有目的地影响系统的发展并获得最优化的效果..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整体原理、反馈原理和有序原理..传播理论的7W、六阶段、四律: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7W——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产生什么效果、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六阶段——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收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及其教学传播基本规律四律——共识律、谐振律、选择律、匹配律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不关心刺激引起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根据这种观点;人类的学习过程归结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向学习者传授知识;而学习者的任务则是接受和消化..认知主义: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可以概括为认知结构论和信息加工论;它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教师的任务是要设法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再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继承了认知主义的认知结构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辅助手段;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对学习的共识:..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学习过程同时包括两方面的建构:既包括对旧知识的改组和重构;也包括对新信息的意义建构..学习既是个别化行为;又是社会化行为;学习需要交流与合作..强调学习的情境性;重视教学过程对情境的创设..强调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建构主义对学习理论的发展体现在:一、传统的学习观念是基于“世界是客观的、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观念;基于这种观念;知识被视作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被动反映;有关世界的知识是可靠的;而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客观世界的现实映象..而建构主义则不将知识看作是有关绝对现实的知识;在建构主义看来;知识主要是个人对知识的建构;即个人创造有关世界的意义而不是发现源于现实中的意义;于是学习过程是知识建构..二、区分了知识与信息或者说区分了简单知识和复杂知识;信息简单知识是稳定的、自足的、结构良好的、客观的;而知识特别是复杂知识;是以智慧的高度看待的知识是不稳定的、开放的、结构不良的、主观的..简单知识观把知识看成是可以以某种方式捕捉到、记录下来、可以积累、加工、储存、分配;可以分割;可以以语言和符号明示;可以以现成方式打包并加以传递;因而;教学就是对这种简单知识的传递、传授、传播;而学习就是对所教知识的复制与同化的过程..而复杂知识观则认为知识总是和认知者相关;与认知者在特定情境中孜孜不倦的求知过程相联系;因此;知识总是包括认知者对真理的质疑、对知识的渴求、对知识的建构与理解以及所有这一切发生的情境脉落;因而;知识难于直接访取或传递给他人;不可能以现成的孤立的方式掌握的;掌握这种知识需要掌握组织成系统形式的知识的不同方面..三、另外;知识同时具有个人与社会两个维度以上观点似乎只强调知识对个体的意义;但是建构主义者同样认为知识具有社会这个维度..四、知识的建构需要在情境中完成是针对复杂知识不能以孤立方式掌握而提供解决办法;在情境中建构知识;而不是其它形式的传递过程..五、知识还具有默会性;可以区分为明确知识explicit knowledge与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对建构主义的理解后现代课程观:后现代课程观是把课程作为一种多元“文本”来理解的研究范式;它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密切相关;它所构想的课程设计遵从四个原则:课程应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思考与练习题1、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答:技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这是三个相互联系而又互有区别的概念;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而教育技术学是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学科体系..2、请你谈谈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的看法..答: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是教育研究中的技术学层次的学科;它具有方法论性质;并且有明显的应用性学科和综合性学科的特点..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能够为描述教育技术现象、揭示教育技术规律提供获取信息、加工整理信息的方法和步骤;从而做出科学的解释、预测和控制;建立理论;推进实践..教育技术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方法有三类:1哲学的方法;如2一般研究方法A质的研究方法;如访谈法、观察法B量的研究方法;如统计法、测量法C综合的方法;如软件工程的方法3专门研究法;如内容分析法、解释结构模型法、课堂信息分析法3、请你谈谈对教育技术概念的认识..答:按ATEC’94的定义;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是一个规定性的一般性定义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知识、能力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影响并促进学习既是教育技术的出发点;又是目的和归宿;教育技术所包含的各部分都要围绕学习来进行;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学习过程学与教的过程和学习资源人力和非人力的一切可资学习的资源是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教育技术包括五个范畴:设计详细说明学习条件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生成策略或产品、开发针对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按设计好的方案予以实施将方案转化为物理形式的过程、运用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者学习活动的过程、管理通过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来控制教学和评价对计划、产品、项目、过程、目标或课程的质量、有效性或价值的正式确定..五个范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教育技术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体..4、为什么说系统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答:系统科学把事物、对象看作一个系统;通过整体的研究来分析系统中的成分、结构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来实现某种控制作用;以达到有目的地影响系统的发展并获得最优化的效果..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有整体原理、反馈原理和有序原理..系统科学是教育技术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系统科学对教学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如遵循整体原理;教学系统设计应协调好教师、学习者、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这教学四要素的关系;成功的教学系统在于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优势和综合优势..再比如;遵循有序原理;教学系统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且能提供一个较大的可供选择的范围即远离平衡态;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系统的有序发展..传播理论对教育技术学的主要贡献是它对教学传播过程所涉及的要素7W——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产生什么效果、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教学传播过程的基本阶段六阶段——确定信息、选择媒体、通道传送、接收解释、评价反馈、调整再传送及其教学传播基本规律四律——共识律、谐振律、选择律、匹配律的归纳..由于教学过程在某种程度某种视角上说教学信息的传播过程;所以传播理论是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在认识教学传播现象和规律的基础上;为改善教学过程各要素的功能条件;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强化理论、认知主义认知结构论、信息加工论、建构主义学习者为中心、主动的、意义建构、协作、情境、资源..学习理论研究人类学习过程的内在规律;对以促进学习者学习为目的教育技术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教学理论着眼于如何优化学习环境和教学过程;开发新的课程;以达到提高学习学习质量与学习效率的目的..同样也是教育技术学重要的理论基础..5、请谈谈你对因特网的出现及发展对传播理论、教育传播理论的影响..答:因特网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使得网络媒体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信息的文化载体正得到飞速发展;这种数字化的媒体被称作第四媒体;第四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模式影响着人类知识的组织、传递与获取..它与前三种媒体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数字化、网络化、多元化、全球化、多媒体化、实时化、交互性、及时反馈等..这些都对传播理论、教育传播理论提出了挑战..早期的传播理论中的7W、六阶段、四律都是在信息相对匮乏的时代形成的;而在信息极端丰富、交互及媒体呈现的手段同样极端丰富、观点意识形态多元共存共享的现代信息社会;早期传播理论中的许多原则都受到了冲击;有些冲击甚至涉及本质;如信息传播的PUSH与PULL的问题、信息源与受众群的模糊人人都是信息提供者的同时又都是信息获取者等等6、请你谈谈新三论、网络传播、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课程论对教育技术所带来的冲击..答:“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超循环理论/突变论给教育技术带来了新的冲击和发展空间;如有人将教学系统视为一个混沌系统;其运动过程要受混沌科学所揭示的混沌系统规律的影响;因而是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有序和无序的统一;……网络传播对传播理论产生了冲击;这种冲击必然会传导到以传播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教育技术;然而;网络传播在给教育技术带来冲击的同时;却又正是教育技术借助网络传播技术而得到跨跃式发展的契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我们目睹并参与了中国的教育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以“校校通工程”等信息化建设再快速发展并显示了其对于教育技术的跨跃式发展的推动力量..建构主义理论被认为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它对于教育技术的发展有着同样巨大的影响..建构主义对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系统及相应的教育技术的影响是颠覆性的;而其所倡导的个性化、情境、协作、资源的重要作用等等对教育技术提供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只有现代教育技术才能支持建构主义理论;为这一理论提供实践的广阔舞台..所以;重视并顺应学习理论的新发展;是教育技术发展的有力支柱..课程不再是跑道;而反映课程作为一种多元“文本”理解的研究范式;是所谓的后现代课程观;它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密切相关;提供了课程设计四原则: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密性..它对于目前广泛开展的网络课程建设;利用教育技术帮助学习进行研究性学习、综合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乃至创新实践能力;实现以“教师为本”向“以学生为本”的真正转变;意义是重大的..因而;教育技术需要去适应这种后现代课程观..第二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重要名词教育技术发展的2X3模型2是指二种教育技术的两种形态:物化形态的技术与观念形态的技术3是指三个教育技术发展阶段:手工技术时代的传统教育技术、机电技术时代的视听媒体教学技术和信息技术时代的信息化教育技术..在这个2X3矩阵中;我们可以陈列一些典型的技术:手工技术时代的传统教育技术:物化形态的技术竹简、粉笔、黑板、印刷材料、实物、模型等;观念形态的技术口耳相传、诡辩术、讲演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的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法等..机电技术时代的视听媒体教学技术:物化形态的技术幻灯、投影、广播、电影、教学机器、电视、录像、卫星电视等;观念形态的技术经验之塔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标准参照评价、程序教学、先行组织者理论、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系统方法、细化理论、成分显示理论等..信息技术时代的信息化教育技术:物化形态的技术多媒体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校园网、因特网、虚拟现实等以数字化为标志的技术观念形态的技术网络课程开发理论、基于认知理论的教学设计、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绩效技术、知识管理技术等..直观教学直观教学是通过运用真实事物标本、模型、图片等为载体传递教学信息;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其实质是一种传授观察经验的直观技术..视觉教学视觉教学强调向学生提供生动的视觉形象;使抽象概念以具体形式呈现;它与直观教学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区别在于所用的媒体种类不同..视觉教学重视视觉教具和教材的选择应用..视听教学强调利用视听设施提供具体的学习经验;把视听教材看做教师教学的传递工具和辅助教学工具;不强调完整的教学过程..它与视觉教学并没有太大的差异..戴尔经验之塔戴尔提出的经验金字塔模型;愈上层愈抽象;愈下层愈具体..该理论认为:教学活动以依经验的具体--抽象程度;排成一个序列;教学活动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进入抽象经验;媒体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具体;也能为抽象概括创造条件;视听教学是沟通上层抽象与下层具体的利器..视听传播“视听传播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分支;它主要关注如何对控制学习过程的讯息进行设计和使用..”它是教育技术观念从静止的媒体论走向动态的过程论的结果;也是受系统观影响教育技术观念从有形的媒体论走向无形的系统论的结果..视听传播的目标是;有效地使用每和种传播方法和媒体;以开发学习者的全部潜力;视听传播论把对提高教学媒体教学效果的研究置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宏观框架中;改变了传统视听教学论对视听媒体进行孤立研究的方向..程序教学程序教学就是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分解成若干小的学习单元;编制成教学程序;由学习者自主学习..其特点是:小的学习步骤、自定学习进度、积极反应、即时反馈等..思考与练习题1、什么是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来研究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的概况和特点参见上面的重要名词2、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有哪些启示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应该可以看作美国整个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缩影;要从美国教育技术的发展中获得有益的启示;是一个不小的话题;只能试述一二:我们应该美国一样重视对教育技术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在教育技术的发展上;我们不应奢望追求所谓的终极真理;而是应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理论、发展理论;美国对教育技术的在各个不同阶段的不同定义体现了美国人对于理论发展的务实性..我们应该有一个类似AECT的组织;超越商业行为;组织优秀专家;持之以恒地发展教育理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技术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将科技发展的成果应用在教育之中;美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及在教育上的应用就是例证..我们还需要正确对待人本主义的思潮;美国在教育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与其所追求人本主义思潮不无关系;我们需要正确处理这些论调:教育的目标是个人的自我完成;使人认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教育不需要对公众、集体、社会承担任何责任……以上观点;管中窥豹;见树而未见林..3、我国教育技术的特点是什么当前我国教育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我国的教育技术理论是在移植欧美视听教育的基础上;经过改造与创新逐渐发展起来的..我国的电化教育知识体系明显区别于国外的教育技术;让要着眼于现代教育媒体如何服务于教学目标;如何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结构比较严谨;有自己的特色..我国的教育技术在坚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教育技术”的前提下;正积极吸收国外教育技术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如80年代;我们发展了计算机辅助教育和卫星电视教育;90年代;我们成功借鉴了美国教育技术的核心理论——教学设计;并纳入了个别化教学、教学系统设计、系统方法..何克抗教授的教育技术学系统、完整地吸收了AECT’94的定义2001年..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我们国的教育技术也已经形成了一个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点和博士点的完整的教育技术科专业体系..同时;我国通过国家意志政府行为来推进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的发展;在中央及各级地方设立电化教育研究机构电教馆;及各级广播电视大学;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和网络..当前我国教育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教育技术观念中存在有误区;主要有:重电轻教;重视电教设备的维修与保管而轻视其发挥教学功能及作用重硬不重软;重视硬件建设忽略软件建设重教不重学;重视在教的过程中运用教育技术;而忽视对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的支持与发展偏科技轻人文;重视技术水平考察而忽视人文修养;技术是双刃剑;需要人文素养的正确引导作用..二教育技术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教育技术没有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独立学科;教育技术研究力量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队伍..4、结合我国计算机教育应用和远程教育的发展趋势;特别是网络教育应用的发展;谈谈你对构建面向21世纪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学理论框架的设想..这个问题太难了;没有一点思路和线索;在网络上也找不相关的评论;暂时搁置第三章学习资源重要名词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支持学习的人、财、物、信息等;其组成要素包括:Information; Material; Device; People; setting; Capital学习媒体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被称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而媒体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也可以被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手段..媒体这个概念在信息技术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物理实体;如书本教材、磁盘、光盘、U盘等;一是指非实物的、承载信息意义的符码系统;如文字、语言、图片、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多媒体技术: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图文声像;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是多媒体技术的三个最基本的特征..超媒体超文本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超媒体=多媒体+超文本..虚拟现实VR是由多媒体技术与仿真技术相结合而生成的一种交互式人工世界;可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完全真实的感觉..流媒体流媒体是对多媒体信息进行“流化”处理;解决多媒体信息在窄带上的传输问题;它允许播放器及时反应而不用等待整个文件的下载;以满足实时性及无盘工作站的播放..思考与练习题1、简述学习媒体的特征;结合具体媒体说明学习媒体的分类媒体一词源于拉丁语"medium";意为"二者之间";泛指能够承载并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或工具..也可以被看作是实现信息从信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手段..媒体这个概念在信息技术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用以存储信息的物理实体;如书本教材、磁盘、光盘、U盘等;一是指非实物的、承载信息意义的符码系统;如文字、语言、图片、声音、视频等..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称该媒体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它是教学系统的四要素之一另三个要素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它具有如下特征:固定性:可以记录存储;在需要时能再现信息;散播性:可以被远距离传播;突破信息呈现的空间限制;。
教育技术学9(何克抗)

04
CATALOGUE
教育技术学的实践与案例
教育技术学实践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
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索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数字化教育 资源,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 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结合传统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优 势,开展混合式学习模式探索,提高 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化教育环境建设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关注学习者的情感和人格发展,提倡 通过情感交流、自我实现等方式促进 学习者的发展。
传播理论
01
02
03
04
传播理论
研究信息传递的本质和规律, 涉及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
播受众等方面的研究。
传播模式
描述信息传递的过程和结构, 常见的传播模式包括线性模式
、双向对称模式等。
传播媒介
研究不同媒介的特点和应用, 包括文字、图片、声音、视频
学习等。
02
CATALOGUE
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
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
揭示人类学习的本质和过程, 探究学习发生的条件、学习的 过程以及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环境刺激对学习的影响, 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 联结。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强调学习者内部认知过程在学 习中的作用,认为学习是学习 者对知识意义的建构。
现代教育技术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在线教育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
3
混合式教学工具
在线课程与实体教室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资源开发与管理
01
02
03
资源开发
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 ,开发教育资源。
资源管理
建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 享,提高资源利用率。
何克抗 现代教育技术 课后题整理

现代教育技术课后题(必背):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答:(1)定义①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
包含有形的物质设备、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观念形态的方法与技能。
②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
③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2)区别①范畴不同。
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它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而教育技术学这门学科是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
②内涵不同。
教育技术和技术是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而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研究现象与规律的学科。
③历史背景不同。
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历史源远流长,而教育技术学是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学科体系。
(3)联系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这三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它是技术在某一个特定领域的运用。
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技术发展,同时也扩大了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和应用领域。
请你谈谈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的看法。
答: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我对这门学科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的看法①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它的理论部分包括与知识体系有关的概念、理论构架和原理等;实践部分是指这些知识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
教育技术学5(何克抗)

教育信息的本质、组成及其传播。
教育技术学
第 五 章
教 学 系 统 设 ●教学系统中的合作交流。 计
●
教 育 技 术 学
教学系统的资源管理及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
教育技术学
第 五 章
教 学 系 统 设 计
教 展的主要因素 育 (一)系统方法 技 教学系统设计的理念主要来自 术 于系统方法,系统方法内涵和外延 的不断演变对教学系统设计的发展 学
五、教学系统设计的层次
3. 以“系统”为中心的层次
教育技术学
教 育 借用系统设计方法,教学系统可看做是一 技 教 个能够制造教学产品的“黑箱”,暂时不考虑 学 术 它内部的结构,把教学条件作为输入,在内部 系 学 利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加工,然后把教学结 统
设 果作为其输出。因而,教学条件、教学方法、
教 育 教学的本质和教学的一般规律,它只 技 是在教学理论、学习论指导下,运用 术 系统方法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的 学
教学系统设计不同于教学论 ,教
教育技术学
第 五 以下介绍几种对教学系统设计内涵的不同 章 认识,这些不同观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学系
三、教学系统设计观的演变
教 学 系 统 设 计
统设计的发展脉络。
第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教学,我们可以把教 五 学过程看成信息从教师或媒体传播到学生的 章
促进交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四)传播理论和教学理论
设 干扰并利用有效手段消除传播过程中的干扰, 计
教育技术学
第 五 章
教 学 系 统 设 计
教 按照教学中问题范围、大小的不 育 同,教学系统设计可以分为以下三个 技 层次: 1. 以“产品”为中心的层次 术 2. 以“课堂”为中心的层次 学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章节题库(含名校考研真题)+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课后习题第1章教育技术学概述1.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答:(1)定义①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
包含有形的物质设备、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观念形态的方法与技能。
②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
③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2)区别①范畴不同。
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它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而教育技术学这门学科是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
②内涵不同。
教育技术和技术是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而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研究现象与规律的学科。
③历史背景不同。
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历史源远流长,而教育技术学是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学科体系。
(3)联系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这三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它是技术在某一个特定领域的运用。
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技术发展,同时也扩大了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和应用领域。
2.请你谈谈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的看法。
答: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我对这门学科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的看法①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它的理论部分包括与知识体系有关的概念、理论构架和原理等;实践部分是指这些知识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
《教育技术学》知识点何克抗、李文光版

《教育技术学》知识点何克抗、李文光版第一篇:《教育技术学》知识点何克抗、李文光版1、先行组织者(《教学系统设计》P132)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示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他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容性。
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在于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并帮助学习者区分新材料和以前学过的材料)。
可以是比较性的,也可以是讲解性的。
2、学习资源教学资源(《教育技术学》P74):指的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
.(貌似蒋XX说学习资源就是教学资源)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所创建得到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
可用于学习的一切资源3、掌握学习(《教学系统设计》P134)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的一种旨在把教学过程与学生的个别需要和学习特征结合起来、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所教内容并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
4、教学系统开发(《教育技术学》P186)教学系统设计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内容,是连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
在教学系统设计过程中不仅要把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及教学过程)联系起来,而且还要把这两种理论和教学资源的开发过程联系起来;与后一个环节相关的全部过程就称之为教学系统开发。
教学系统开发通畅包含“分析、设计、开发、实践和维护”等五个阶段。
5、学习媒体也称为教学媒体(《教育技术学》P80——P86)按媒体的表达方式分类:口语媒体、印刷媒体、电子媒体按媒体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分类: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多媒体特性:恩定性(固定性)、传播性(扩散性)、重复性、组合性、工具性、独立性。
△几种常用教学媒体特性比较(《教育技术学》P84)选择依据:依据学习者(教学对象)的特征、依据教学(学习)任务、依据客观条件、依据媒体特点与教学功能6、教育资源(《教育技术学》P74)教学资源指的是在学校教学过程中,支持教与学的所有资源,即一切可以被师生开发和利用的,在教与学过程中使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包括各种学习材料,媒体设备,教学环境以及人力资源等。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圣才出品】

第2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2.1复习笔记一、教育技术发展鸟瞰(一)从技术的角度看教育技术的发展1.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来把握教育技术的内涵(1)教育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教育技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物化形态的教育技术与观念形态的教育技术,它们构成了教育技术发展的两个主要方向。
(2)教育技术发展中的两个核心概念教育技术两个发展方向与教育技术发展史上的“媒体论”和“过程论”的观点相对应,而且涵盖了教育技术发展中出现的两个核心概念,视听媒体和系统方法。
2.从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来把握教育技术发展概况由于教育技术的发展起源于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所以可根据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将教育技术的发展也划分为三个阶段:(1)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简称传统教育技术;(2)以机电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简称视听媒体教育技术;(3)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技术体系,简称信息化教育技术。
3.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从技术的两个发展方向和三个发展阶段,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概况。
这就形成了关于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如表2-1所示。
表2-1教育技术发展的“2×3”模型发展阶段技术特征传统教育技术(手工技术时代)视听媒体教育技术(机电技术时代)信息化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时代)物化形态的技术竹筒、粉笔、黑板、印刷材料、实物、模型等幻灯、投影、广播、电影、教学机器、电视、录像、卫星电视等多媒体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校园网、因特网、虚拟现实等以数字化为标志的技术观念形态的技术口耳相传、诡辩术、讲演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直观教学法。
经验之塔理论、教育目标分类学、标准参照评价、程序教学、先行组织者理论、基于行为主义的教学系统设计、系统方法、细化理论、成分显示理论网络课程开发理论、基于认知理论的教学设计、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绩效技术、知识管理技术等信息化教育技术主要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处理为核心,并更加注重人的作用。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7~10章)【圣才出品】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7~10章)【圣才出品】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教育技术运⽤7.1复习笔记⼀、教育技术运⽤概述(⼀)教育技术运⽤的内涵1.学习资源和教学系统开发结果的利⽤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的⼀切要素,其中教学媒体和新技术是其中最主要的两个组成部分。
学习资源的利⽤主要指教学媒体和新技术在教学和管理领域的运⽤。
(1)“3T”模式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著名的计算机专家泰勒指出计算机应⽤于教育有以下三种模式:①把计算机看作指导教师(Tutor);②把计算机看作指导者(Tutee);③把计算机看作⼯具(Tool);由于Tutor、Tutee和Tool三个英⽂单词均以字母T开头,所以这三种计算机应⽤模式也称为“3T”模式。
(2)3E1997年美国总统科学技术顾问委员会教育技术组发表的⼀个“就应⽤技术加强K-12教育给美国总统的报告”,王吉庆认真分析了这篇报告,指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已经发⽣了根本性的变化,并把变化结果表达为3E,即环境(Environment)、设备(Equipment)和评价(Evaluation)。
2.⾰新推⼴(1)对于教育技术的运⽤⽽⾔,⾰新推⼴这个⼦范畴的重要性在于促进⾰新意识的培养,积极尝试、采纳和运⽤新的教育技成果。
(2)在⾰新推⼴过程中通常要考虑四个因素:⾰新的特点、传播渠道、时间和社会系统。
3.实施和制度化(1)实施是在实际的环境中使⽤⾰新成果,⽬的是要确保组织机构中的个⼈对⾰新成果的合理使⽤。
(2)制度化是在⼀个组织机构中对教学⾰新成果的持续使⽤,⽬的是将⾰新成果整合到组织机构的运作机制和⽇常的⼯作中。
4.政策和法规政策和法规是影响和规范教育技术推⼴和使⽤的强制性规则和⾏为。
政策和法规通常受道德和经济问题的限制,它们对实践的影响更⼤也更直接。
(⼆)教育技术运⽤各⼦范畴之间的关系对于教育技术运⽤的理论和基本要素,莫达伦总结出这⼀过程⾄少包含三个阶段:使⽤、纳⼊和制度化。
教育技术学10(何克抗)

第 信息获取包括信息的发现、 信息获取包括信息的发现、采集与 十 优选; 章 优选;
教育技术学
第 十 章 教 育 技 术 与 教 育 改 革
2.21世纪学生应具有的基 2.21世纪学生应具有的基 本信息素养
①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②熟练、批判性评价信息的 熟练、 能力; 能力; ③有效吸收、存储和快速提 有效吸收、 取信息的能力; 取信息的能力;
教 21世纪要求新型人才能 一、21世纪要求新型人才能 育 合作共事并具有高尚的道德精神 技 为了应对21 21世纪社会对新型人才 为了应对21世纪社会对新型人才 的需求,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 的需求,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 术 出了21世纪的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21世纪的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学 出了21世纪的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教 育 学生学会认知的特点。 学生学会认知的特点。不仅强调学生 对知识的学习, 对知识的学习,更强调学生实际能力 技 的掌握。 的掌握。对知识的学习强调的是让学 术 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手段、方法, 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手段、方法,学会 学
教育技术学
教 育 观念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观念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只有让学 教 技 生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的方法, 育 生学会认知即学会学习的方法,才能进 技 入社会以后继续学习在工作中所需的各 术 术 种新知识、新技能。 与 种新知识、新技能。 学 教
育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共同生活"作为教育的基本内容就是强调 改 要把"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 要把 革 "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
第 1、学会共同生活 十 就是要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 就是要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消除彼此之 章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编著

1.3教育技术学
技术与技术学不是一回事,就像符号和符号学、信息与信息学一样,教育技术是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就其发展的实际来看,教育技术学是在教育技术发展到一定 阶段后才形成的学科。所以“教育技术学”与“教育技术”(教育中的技术)是有明 显区别的。教育技术是教育中所应用的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称;教育技术学是关于教 育中应用教育技术的理论。当指的是运用与教育中的各种技术(如媒体技术、系统技 术等)时,一般采用教育技术这个词;当指一个新兴学科的专门术语时,则用教育技 术学
《教育技术学》 何克抗编著
胡水星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一教育技术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及范畴
本章教学内容的重点是教育技术的定义与指导思想,难点在于 对AECT1994年定义的理解。目前教育技术学的研究与实践都是基 于AECT1994年定义精神的,因此这部分内容应安排一次讨论或者 布置小论文,以加深理解。
1、1963年:关注学习过程
“ Audio visual communications is that branch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practice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the design and use of messag1e96w3h年ic的h定co义n:tro“l t视he听l传ea播rn是in教g 育pr理oc论es与s,实it践u的nd一er个ta分ke支s:,(a它)th主e study o要f t对he学u习ni过qu程e的an信d息re进la行tiv设e计st和re使ng用th的s 研an究d。w包ea括kn:e(ss1e)s在o有f 目 beomtphlopyic的缺化etod的点。riina学;这lt习(些ahn过2任ed)l程 务en在ao中包rn教n,括rie育n图对pg环r像整ep境sr信个oe中cn息教e,ta和学st利si非系of用no表统ar人l征及am员n性其ye和s信组res设息成aa备gs有部oe将ns独分信;wa特的n息h的计dic结和划(hb构m相、) 化tah对制y、e的作b系优、e统 structur选in择g 、an管d 理sy和st应em用a。tiz它in的g目of标m是e:ss有ag效es地b使y用m每en一a种n传d 播方法和 instrum媒en体ts,in以a开n发ed学u习ca者tio的n全al部en潜v力iro。m”ent,These undertakong include pla这nn个in定g,义pr与od早u期cti定on位,s于el媒ec体tio的n定,m义an不a同ge:m第e一nt,次an关d注u了tili学za习tio,n of both而co不m是po教n学en;ts“a信nd息e”nt一ire词i也ns表tru明c了tio强na调l 重sy点st由em媒,I体ts向p内rac容ti转ca变l ; goal is 另the外e,ff定ice义n中t u用til了iz“ati控on制o”f e一v词er,y m目e的th是o为d a了n表d 明m教ed学iu结m果o是f 可 commu以ni高ca度tio预n见w的hic。h但c随an着c实on践tr领ibu域te的t扩o t展he,d许e多ve人lo认pm为e该nt定o义f t名he不 learner符`s实full potential.
何克抗《教育技术学》章节题库(教育技术学概述)【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技术学概述一、单选题1.根据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的教学技术新定义,教学技术的研究领域是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中山大学2011年研] A.设计、传递、利用、管理、评价B.设计、开发、管理、检索、评价C.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D.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修改【答案】C【解析】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包括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5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二、填空题1.根据目前世界各国教育技术的实践和教育技术研究的实践,可以把教育技术学研究对象归纳为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河北大学2010年研]【答案】学习过程、学习资源2.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学会(AECT)对教育技术的定义为:“教育是为了学习而对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河北大学2011年研]【答案】使用管理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_ 。
[河北大学2011年研]【答案】情境性三、名词解释1.教学媒体[河北大学2010年研]答:媒体是英文media的译名,意思是指信息的载体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工具。
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承载信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二是指存贮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
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称该媒体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
在教学系统中,包含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即教学信息)和教学媒体等四要素,这些要素之间通过教育信息的流动,维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学习环境[河北大学2011年研]答:学习环境,是指支持学习者学习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狭义地讲,就学生的学习环境可分为学校学习环境、家庭学习环境和社会学习环境。
学校学习环境是指学校的校舍、师资、教学条件、教学手段、校风、学风等,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家庭学习环境是指家庭为学生学习而提供的物质条件,如安静舒适的房间,和睦的家庭关系,能够辅导学生学习的家庭成员。
教育技术专业泰斗——何克抗-精选文档

6. 《教育技术学》,何克抗、李文光著,北京: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2019.10;
7. 《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何克抗、 李克东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8;
8.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何克抗、 李克东主编,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8;
近几年发表的主要专著
1.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何克抗著,北京师范大学, 2019年;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克抗著,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
3. 《教学人员教育技术教程》,何克抗、刘雍潜主编,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1;
4.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光盘》——案例、文献 资料及素材选编,何克抗、刘雍潜,北京:电化教育 电子出版社,2019.11;
的重要途径,但对于“整合”的内涵、实质,特别是如何进 行有效的整合,却没有一种系统的理论来给予科学的、合理 的阐述。为了解决这一重大现实问题,何克抗教授在长期从 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系统论 观点深入地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的教改实践经验,并使之上 升到理论高度,最后终于形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 理论”。运用这种理论可以深刻、清晰、明确地解释并指导 上面所提出的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现实问题。该理论 目前已成为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要指导思想与教育 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之一,正在引领国内“整合”的方向 与潮流。
二、理论研究成果
5. 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理论
何克抗教授是最早从国外引进和介绍建构主义的学者之 一。他不仅将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介绍,更将其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论介绍,并根据当时国际上对建构主 义的最新研究进展,第一次较系统地总结出建构主义的教学 设计理论、方法及相关的典型教学案例,从而受到广大教师 (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热烈欢迎,建构主义理论也因此而 迅速进入我国的中小学课堂,得到日益广泛的普及。何克抗 撰写的关于建构主义的论文也成为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引用 率最高的一篇论文。何教授关于建构主义思想论述及其内涵 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影响,一度被认为是国内建构主义的代言 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