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阅读与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卷1 古诗歌阅读+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4分)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宋】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
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注】①分宁:今江西修水县,诗人的老家。
②杜涧叟:作者的好友。
③旌阳:山名,在分宁县东侧。
1.诗中________一词暗示了诗人的出发时间,照应了题目中的“夜发”二字。
(1分)
2.结合诗歌表达的情感,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满川风月替人愁”。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3分)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
(1)公约之.饭___________ (2)又久之,方.命坐 ___________
(3)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___________ (4)其人愧甚而退.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觉饥甚而不敢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人已心怪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上文末了说“公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卷2 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8分)
最后一个便士
一个穷苦的老人,站在露天寒冷的空气里,往一家商店的玻璃窗里看着。
他的靴又脏又破,薄薄的大衣,低档不住向他迎面吹来的风雪。
然而一丝慈祥的微笑,却挂在他已经冻僵的脸上。
商店里有很多人。
这是全镇最好的地方,每个人都知道,这家店里的甜点心和糕饼是很出色的。
而今天又不同于往常,因为在商店的窗口,又挂出了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道:试一下我们新做的苹果蛋糕吧,谁都能尝,免费供应。
很多人都来品尝新蛋糕了。
老板十分讲信用,任何人一进他的店堂,离开时一定会带走一盒甚至两盒甜点心的。
因为他想:“今天,他们不一定个个都会买蛋糕的。
对于几个穷人,免费让他们吃一点,我的心里同样感到很快活。
”
这时候,他透过另一扇窗户的玻璃,看见了老人的脸,急忙奔过去,微笑着拉开门,就像迎候一个衣冠楚楚的阔佬:“快进来,我的朋友,外面冷。
你不想吃一杯茶和一些蛋糕吗?我新做的一种苹果蛋糕,看来很受欢迎。
”
“非常感谢你,先生,”老人回答,“是的,我很愿意尝尝新蛋糕。
当然,你们另外的蛋糕也很不错。
”
老人坐在一个角落里,吃着放在面前的每一块蛋糕。
店堂里另外的人都在忙碌。
但老板看到了,于是他又拿了几块蛋糕,送到老着,没有人注意到老人正抹着泪水
..
人的餐桌上。
因为他知道,像这样一个穷老人,是不可能为自己买一整块蛋糕的。
最后,老人站起来走了,店老板提着一个大盒子走到门边,“请吧,”他对老人说着,把盒子递给他,“请拿上这盒蛋糕,作为我送给你的一份薄礼吧!”
老人的脸色变红了。
“不……不,先生,谢谢你!”他低声说,“我决定为家里买一盒蛋糕回去!”
他持重地走回到放蛋糕的大桌子边,指着最大的一块蛋糕说:“我要那一块。
”
他把手伸进口袋,拿出所有的钱数了数,付清了蛋糕的钱。
他离开商店时心里明白,他刚好花光了最后一个便士。
慢慢地,老人向自己的家走去。
“我不能吃它,”他悲哀地说,“我不能享受它,但我也不能把它浪费了。
”
突然,他再一次笑了。
他走到一家和他一样穷的邻居房前,把蛋糕放在门口的台阶上,然后悄悄地离开了。
街道上,冷风依然使劲地吹着,但在老人的心里,却感到一阵温暖。
他一步步向家里走去。
【注】便士:英国本土货币单位,100便士等于1英镑。
1.小说第1段中的划线句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问题。
(6分)
(1)请你说说对第6段中加点字“泪水”的理解。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11段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心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全文,概括老人的为人,并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简要谈谈小说第12段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2分)
秋韵
①京华秋色,最先想到的总是香山红叶。
曾记得满山如火如荼的壮观。
在太阳下,那红色似乎在跳动,像火焰一样。
二三友人,骑着小驴笑语与得得蹄声相和,循着弯曲小道,在山里穿行。
秋的丰富和幽静调和得匀匀的,向每年毛孔渗进来。
后来驴没有了,路平坦得多了,可以痛快地一起走到半山。
如果走的是双清这一边,一段山路后,上几年陡台阶,眼前会出现一大片金黄,那是几棵大树,现在想来,也是银杏罢。
满树茂密的叶子都黄透了,从树梢披散到地,黄得那样滋润,好像把秋天的丰收集聚在那里了。
让人觉得,这才是秋天的其调。
②今年秋到香山,人也到香山。
满路车辆与行人,如同电影散场,或要举行大规模代表会。
只好改道万安山,去寻秋意。
山麓有一片黄栌,不甚茂密。
法海寺废墟前石阶两旁,有两片暗红,也很寥落。
废墟上有顺治年间的残碑,镌有不得砍伐,不得放牧的字样。
乱草丛中,断石横卧,枯树枝头,露出友蓝的天和不甚明亮的太阳。
这似乎很有秋天的萧索气象了。
然而,这不是我要寻找的秋的韵致。
③有人说,该到圆明园去,西洋楼西北的一片树林,这时大概正染着红、黄两种富丽的颜色。
可对我来说,不断地寻秋是太奢侈了,不能支出这时间,且待来年罢。
家人说,来年人更多,你骑车的本领更差,也还是无由寻到的。
那就待来生罢,我说,大家
一笑。
④其实,我是注意今世的。
清晨照例的散步,便是为了寻健康,没有什么浪漫色彩。
这一天,秋已深了,披着斜风细雨,照例走到临湖轩下小湖旁,忽然觉得这景色这般奇妙,似乎我从未到过这里。
⑤小湖南面有一座小山,山与湖之间是一排高大的银杏树。
几天不见,竟变成一座金黄屏障,遮住了山,映进了水。
扇形叶子落了一地,铺满了绕湖的小径。
似乎这金黄屏障向四周渗透,无限地扩大了,循路走去,湖东侧一片鲜红跳进眼帘。
这样耀眼的红叶!不是黄栌,黄栌的红较暗;不是枫树,枫叶的红较深。
这红叶着了雨,远看鲜亮极了,近看时,是对称的长形叶子,地下也有不少,成了薄薄的一层红毡。
在小片鲜红和高大的金屏障之间,还有深浅不同的绿,深浅不同的褐、棕等丰富的颜色环抱着着澄明的秋水。
冷冷的几滴秋雨,更给整个景色添了几分朦胧,似乎除了眼前这一切,还有别的蕴藏。
⑥这是我要寻的秋的韵致了吗?秋天是有成绩的人生,绚烂多彩而肃穆庄严,似朦胧而实清明,充满了大彻大悟的味道。
⑦秋去冬来之时,意外地收到一份讣告,是父亲的一位哲学友人故去了。
讣告上除生卒年月外,只有一首遗诗,译出来是这等模样:
不要推却友爱,
不要延迟欢乐,
现在不悟,
便永迷惑,
在这里,
一切都有一着落。
⑧我要寻找的秋韵,原来便在现在,在这里,在心头。
1.根据文意填空。
(3分)
面对京华秋色,作者写了不同地点
..。
象山→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不同秋韵
万安山→萧索→__________→富丽→小湖旁→__________。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5段画线的句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7段中,作者为什么要抄录父亲哲学友人的遗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要寻找什么样的秋韵?(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卷3 作文
外貌描写
片段大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家大作】勾勒外貌,刻画性格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节选自鲁迅《孔乙己》)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节选自鲁迅《故乡》)【学生小作】抓住特点,仔细描摹
年龄特点
第一种:他长得白胖胖的。
圆圆的脸蛋上挂着一对好看的小酒窝,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不时滴溜溜地转动着,显示着一股机灵而淘气的劲儿。
聪明的一休跟他比起来还要甘拜下风呢!
第二种:我很喜欢在他的身边,数他额头上像小溪似的皱纹,更喜欢他那干裂、粗糙得像松树皮一样的手在我光滑的脑袋上抚摸。
身份特点
第一种:今天是星期日,我刚从书店出来,迎面走来了一个五十上下、背着大小两个包的瘦老倌。
他头戴草帽,黧黑的两颊深陷进去,满脸深深的皱纹和衣服的皱褶连成一片。
那是一件洗得发白的旧上衣,并且纽扣没有一个是相同的。
我把视线移到他的脚上,呀!怎么连鞋也不穿,光着两只像酱豆腐般的颜色的脚丫子,还直踩着脚哩!
第二种:他的眼睛虽然隐藏在金丝眼镜后面,但依然散发着睿智和坚定的光芒,眼角有些许鱼尾纹,但这样反而增加了他的亲切感和沉稳。
“不要担心。
”他说道,手同时在病历单上稳稳地写着。
我点点头,再次打量着我眼前的这位医生。
性格特点
第一种:金豆才七岁,头发披散着,垂到脖子边,见人就羞得把头低下去,或者跑开了又悄悄地望着人,或者等你不在意时猛然叫一声来吓唬你。
第二种:看上去,杜老师也就三十来岁,严肃的方形脸上戴着一副黑宽边眼镜,两个
嘴角总是紧紧闭着,平时很不爱说话,腼腆得像一个不知世事的小孩。
可是,在课堂上,他像变了一个人,讲起课来滔滔不绝,朗读起课文来声音异常洪亮,有时还会激动得脸上放出红光,一步跨到讲台前,挥舞着手臂…
微作升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作】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
她长得很好看,衣着朴素。
“我叫李华,请多关照。
”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改作】门一开,班主任领进一位女生。
她中等个儿,梳着两根长辫子,黑里透红的脸上,有一对明亮的眼睛。
她穿着一身洗得褪了色的学生装,裤子的膝盖处还缀着两个像眼睛一
样的补丁。
“我叫李华,请多关照。
”简单的开场白后,她被分到我的旁边,以后我们成了同桌。
【点评】原作对于人物外貌的描绘太过简单,不具辨识度。
改动之后,人物的鲜明特点呼之欲出,如在眼前。
写人物,要抓住人物不同于别人的独有的特点
小试牛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入初中以后,认识了很多老师和同学,请根据下面的情境,描写一位你最熟悉的老师和同学吧!
进来一位青年教师,
在我们班里有这样一个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