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pptx

合集下载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幻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幻灯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幻灯1. 引言食品安全是现代社会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

随着食品交易的全球化和供应链的复杂性增加,保障食品安全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与日俱增,成为了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并对其原理和应用进行详细的探讨。

2. 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它通过扩增目标DNA序列,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有害菌和微生物污染。

PCR技术的原理是利用DNA聚合酶酶的特性,将目标DNA序列反复复制,从而放大目标DNA的数量。

通过引入特定的引物和酶,在合适的温度下进行一系列的温度循环,就可以得到显性的PCR产物。

PCR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被广泛应用,可以用于检测致病菌、转基因食品和食品中的物质成分等。

3. ELISA技术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免疫学技术。

它基于抗原与特异性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性质,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快速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ELISA技术的原理是将食品样品中的目标物质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

然后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在特定的底物存在下产生可观测的信号,从而判断目标物质的存在和含量。

ELISA技术广泛应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过敏原和残留农药等。

4. 光谱分析技术光谱分析技术是一种基于物质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或发射性质进行分析的技术。

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常用的光谱分析技术包括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拉曼光谱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检测食品中特定波长的光的吸收或发射情况,判断食品中的成分和质量。

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快速、非破坏性和高灵敏度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中添加剂、防腐剂、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等的检测。

5. 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食品生产企业的自检和外部检测,对食品的质量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4.ppt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4.ppt
18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瘦肉精的技术指标
灵敏度 肉样或组织样:1ppb(标准前处理)或5ppb(简单前处理) 尿样: 1ppb(标准前处理)
特异性:与沙丁胺醇等苯乙胺类药物没有交叉反应; 准确性:与瘦肉精ELISA试剂盒的检测结果符合率>90% 有效期:半年(冷藏闭光保存)
19
操作步骤
于5ml离心管中加入5g左右剪碎或是高速匀
基本方法 间接法 双抗体夹心法 竞争法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biotin-avidin system,BAS)
某些新进展
3
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间接法
1、将已知可溶性抗原吸附于载体 2、温育后清洗 3、加入可能含特异性抗体的待检液 4、温育后清洗 5、加入酶标记的二抗 6、温育后清洗 7、加入酶作用底物 8、测定反应颜色深浅
第三章
免疫学技术--抗原抗体反应
可对抗原或抗体进行 定性、定量、定位的 检测
抗体抗原以非共价键 结合
不可见反应:几秒-几 分钟 可见反应:数分钟 (小时、日)
影响因素 电解质 温度 酸碱度
1
第三章
免疫学技术
酶联免疫法
放射免疫法
将同位素分析的灵敏性和抗体抗原反应的特异性这两大特点结合起来的免疫标记测定技术 缺点:需特殊仪器设备; 一定的防护条件; 半衰期短及试验废物难以处理
从包装铝箔袋中取出检测卡平放。吸取3滴 (约100ul)混匀溶液加入到试剂板加样孔中
5
6
样液滴入加样孔后开始计时,5~10分钟左右判定结果
7
21
4
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食品安全与快速检测PPT课件

食品安全与快速检测PPT课件

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当前,全球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 观,各种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 疯牛病、禽流感、三聚氰胺事件
等。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 如地沟油、瘦肉精、假酒等事件, 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
了严重威胁。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比较复 杂,包括环境污染、农药残留、 添加剂滥用、监管不力等多个方

快速检测技术原理
光学检测技术原理
基于光谱、色谱等光学原理,通过测量食品对光 的吸收、反射、散射等特性,对食品成分和污染 物进行分析和检测。
生物检测技术原理
利用生物酶、抗体、微生物等生物活性物质对食 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特异性识别和反应,通过测 量反应产物或反应前后某些特性的变化,对食品 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
03
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
国际食品安全标准
01
02
03
04
世界卫生组织(WHO):制 定食品安全准则和指南,推动
全球食品安全标准的统一。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制定国际食品标准、准则和建 议,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 (JECFA):评估食品添加剂 的安全性,制定限量标准。
未来快速检测技术发展方向
快速、便携化
未来快速检测技术将更加注重便携性和快速检测,满足现场快速 检测的需求。
智能化
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快速检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多组分检测
发展多组分检测技术,实现对食品中多种有害物质的快速、准确 检测。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保障食品安全
建立国际食品安全合作机制
食品安全标准与法规的执行与监管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负责监督食品生产经营活动,确保企业遵守 食品安全法规。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PPT培训课件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PPT培训课件
快速检测法
针对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一类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特点。 常见的快速检测法包括免疫分析法、生物芯片法 、便携式光谱仪等。
02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方法
化学检测技术
原子吸收光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利用原子对特定光波的吸收特性,测 定食品中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 质的含量。
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新型检测手段,如色谱分析、光谱分析、质 谱分析、生物芯片、免疫分析等。这些技术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高通量等优点,大大提高了食品安全检测的 效率和准确性。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分类与特点
化学分析法
通过化学手段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分析和检 测,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常见的化 学分析法包括滴定法、分光光度法、色谱法等。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统一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促进全球食品安全水平 的提高。
建立完善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
整合各类资源,构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控体 系。
ABCD
加大研发投入
政府和企业应增加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发投 入。
加强人才培养与培训
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人 员。
THANKS
感谢观看
发展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面临的挑战
检测标准不统一
全球范围内,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存在 差异,导致跨国食品贸易中存在诸多 不确定性。
快速发展的食品工业
新型品和加工技术的涌现,对现有 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复杂样品和高灵敏度需求
样品成分复杂,需要高灵敏度的检测 技术来准确测定。
检测技术的局限性
如免疫分析法、生物检测法等传统方 法,在某些特定污染物检测上存在局 限性。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件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课件
农药残留的种类繁多,不同农药的降解周期不同,给检测 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此外,农药残留的浓度通常较低,检 测方法需要具有高灵敏度。
食品中兽药残留的检测
01
兽药残留检测的意义
兽药残留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超标,长
期食用可能对人体产生慢性、蓄积性毒副作用,甚至引发癌症和致畸作
用。
02
兽药残留检测的方法
主要包括免疫分析法、微生物法、理化分析法和生物分析法等。其中,
免疫分析法和生物分析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特点,是兽药残留检
测的常用方法。
03
兽药残留检测的挑战
兽药残留的种类繁多,不同药物的代谢和排泄机制各异,给检测带来了
一定的难度。此外,兽药残留的浓度通常较低,检测方法需要具有高灵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和维护消费者权益具有 重要意义。通过检测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可以预防食品中毒 和其他健康问题,同时也能促进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历程
传统检测方法
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感官检测、化学分析、微生物培养等。这些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检测食 品中的有害物质,但存在效率低下、精度不高等问题。
现代检测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包括色谱分析、光谱分析 、质谱分析、免疫分析、生物芯片等。这些技术具有高精度、高效率、低成本等优点,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更 可靠的手段。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分类
按检测原理分类
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可以分为化学分析法、物理分析法、生物分析法 等。
敏度。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ppt课件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ppt课件

国外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状况

各国不尽相同:

如农药残留、金属污染物、亚硝酸盐等共同关注 如牛肉中疯牛病因子的快速检测,是一些发达国家是 研发的重点

有些国家的科学技术较为先进,能够采用特异试材研 制出专用试剂,或能够将实验室使用的大型仪器小型 化,将其安放在专用车中进行现场快速检测
国内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状况
污染项目中,致病菌是常见食物中毒因子。
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毒鼠强的快速检测
速测管测定法
试剂盒测定法
鼠药氟乙酰胺
速测管测定法
盐酸羟胺显色测定法
“雷因须氏法”——初筛
铜片变色情况 灰色或黑色 灰紫色 可能存在的金属毒物 砷化物 锑化物
灰黑色
银白色 灰白色 黑色
铋化物
汞化物 银化物 氯化物、亚硫酸盐
豆角煮制 0、1、2、3、4分钟时的结果
加入B试液后的情况
二十一、变质水产品的快速检测
方法编号:CDC-2084




酸度计测定法 方法原理:一般活鱼肌肉的pH值为7.2~7.4,鱼死后僵硬期,pH值会 有暂时的下降,大约为5.6~6.4,随着尸僵的消失和进入自溶阶段, pH值上升接近于中性7.0,当死亡后储藏了一段时间的鱼体pH值大于 7.0时,标志鱼体已不新鲜, pH值越高,腐败越严重。 样品处理:取5g鱼肉剪碎,用50mL生活饮用水浸泡15min,期间振摇 3~4次,取上清液测定。 测定与换算 1 假设生活饮用水的pH值为7.0,首先用酸度计测试并记录其pH值, 再测试并记录样品浸泡上清液的pH值。 2 若测得饮用水的pH值大于7.0时,按下式换算鱼体酸碱度: 鱼体酸 碱度=浸泡液pH值-(饮用水pH测定值-7.0) 5.3 若测得自来水的pH值小于7.0时,按下式换算鱼体酸碱度:鱼体 酸碱度=浸泡液pH值+(7.0 -饮用水测定pH值)

第一章食品安全常见指标及其检测方法ppt课件

第一章食品安全常见指标及其检测方法ppt课件

LOGO
(二)、常用的测定脂类的方法
1、索氏提取法:测定多种食品脂类含量的代表性方法 2、酸分解法:能对包括结合态脂类在内的全部脂类进行定量 3、罗紫-哥特里法:主要用于乳及乳制品中脂类的测定 4、巴布科克氏法 5、盖勃氏法 6、氯仿—甲醇提取法等。
LOGO
五、糖类
❖(一)概述
❖ 糖类物质是食品工业主要原料和辅助材料,也是大多数食品的 主要成分之一。
0.3
LOGO
❖(二)检测
❖ 目前常用的有五种经典方法: ➢ 定氮法:灵敏度0.2~1.0mg ➢ 双缩脲法(Biuret法):1~20mg ➢ Folin-酚试剂法(Lowry法):50~100μg ➢ 紫外吸收法:5μg ➢ 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法):1~5μg
LOGO
方法
凯氏定氮法 (Kjedahl法)
食品分析检验的目的和任务
食品的基本属性
安全 营养 感观 可口
决定消费者对 食品的选择
LOGO
食品分析检验——是专门研究各种食品组成成分的检 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 学科。以满足消费者对食品的高安全、高营养、美味 可口的要求。
LOGO
食品分析检验的任务
分析检验 的任务
LOGO
强碱性缓冲 液;Triton
X-100;SDS
最好的方法; 干扰 物质少; 颜色稳定; 颜色深浅随不同 蛋白质变化
LOGO
LOGO
GB 50095-2010
适用于各种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适用于蛋白质含量在10 g/100 g以上的 粮食、豆类、奶粉、米粉、蛋白质粉等 固体试样的筛选测定
本标准不适用于添加无机含氮物质、有机非蛋白质含氮物质的 食品测定。

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讲义(PPT 29张)

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讲义(PPT 29张)

生产厂家的商品名称、厂名、厂址、注册商标 和包装装璜,以充当正宗产品的方法。 最常见的以低档次酒充当高档酒。
食品掺伪的方式
5.粉饰:是指食品在加工或销售过程中用颜色或染料 混于食品中或粉饰于食品表面,来掩饰食品本身的某 些劣点的方法。 在熟肉制品上涂上红色素和油来掩盖变质肉、 病死肉的本身颜色,以充当正常肉制品出售。 茶叶中加入色素,以掩盖劣质茶叶的茶的颜色。 虾酱中掺入红色素以掩盖其掺入玉米粉、豆渣 后的颜色,粉皮、粉丝中掺入色素以改善外观颜 色等。
食品掺伪的方式
3.抽取:从食品中提取出部分营养成分后仍冒
充成分完整,在市场上进行销售的做法叫做抽取。 例如:从小麦粉中抽取面筋后,其余物质还充 当小麦粉销售或掺入正常小麦粉中出售,从牛乳 中提取出脂肪后,剩余部分制成乳粉,仍以“全 脂乳粉”在市场出售。
食品掺伪的方式
4. 假冒:是指以劣质食品为内容物,盗用其他
一、食品样品的采集、预处理
• (四) 样品的预处理 含义: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对样品进行分解, 提取浓缩等操作,以保证检验得到可靠的结果的 过程。
• 目的:消除干扰因素,保留被测组份. 主要方法:有机物破坏法、溶剂提取法、蒸馏法、 盐析法、化学分离法、色层分离法、浓缩。
• *[一] 有机物破坏法 1.干法灰化 ①原理:高温灼烧将有机物破坏 。 ②优点:破坏彻底、操作简单、空白值低。 ③缺点:破坏时间长,温度高,挥发性金属损失高。 2.湿法消化 ①原理:加强氧化剂消煮,使有机物完全分解氧化,待 测成分转化为无机状态存在于消化液中。 ②优点:分解速度快,时间短,金属挥发逸散损失小。 ③缺点:易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空白值高。 ④注意问题:适当温度,防暴沸,防毒气,加氧化剂时 应冷却沿壁加入。 3.微波消解法

食品安全快检技术课件ppt

食品安全快检技术课件ppt

2021/3/10
5
1、化学比色法
• 化学速测卡法 • 化学速测仪法
2021/3/10
6
酶抑制技术
• 酶抑制率法 • 速测卡(纸片)法 • 酶生物传感器法
2021/3/10
7
酶抑制率法
2021/3/10
8
速测卡(纸片)法(农药)
2021/3/10
9
便携式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2021/3/10
2021/3/10
12
2021/3/10
13
在果蔬加工过程品质检测方面
• 针对水果内外品质低成本、实用化、高性能快速无损检测技术缺 乏的难题,突破传统的化学检测方法,利用快速无损的光谱和图 像检测,研究了融合色泽、水分、花色苷、酶(PPO/POD)和纹理 等多维信息的荔枝新鲜度(如图1所示)和褐变程度快速检测方 法,解决了新鲜荔枝内外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方法缺乏的问题;研 究了香蕉成熟过程中营养物质的波谱变化规律,通过成像方式可 视化成熟过程维生素A含量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同时,还开 展了猕猴桃储藏期内糖度的可视化、橙子缺陷、橙子酸度、草莓 品种、橙汁酸度与可溶固形物含量、果醋酸度的快速检测技术以 及党参、菊花等中草药分级快速分级的研究。
2021/3/10
14
荔枝果皮水分分布可视化图
香蕉成熟过程中维生素A含量可视化
图1基于高光谱成像的荔枝和香蕉品质快速检测
2021/3/10
15
在肉品加工过程品质检测方 面
• 研究了基于高光谱成像的腌肉品质时序分析方法(如图3所示);建立了基 于高光谱的羊肉掺假快速鉴别方法;建立了基于特征波谱图像小波纹理的鲜 -解冻猪肉鉴别方法,该研究被SCI期刊Meat Science作为2014全年特色文章 之一予以报道。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PPT课件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PPT课件

• 蔬菜,水果及烟草中的农药残留分析 • 畜禽,水产品中兽药残留及瘦肉精、三甲
胺含量分析 • 熏肉中的多环芳烃分析 • 食品包装袋中有害物质及含量的检测分析 • 饮用水中的农药残留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
分析
整理课件ppt
10
免疫分析技术
一、原理
基于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反应的分析 方法,通过对抗原或抗体进行标记(酶、荧光物质、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等),利用标记物的信号放大作 用,与现代测试技术相结合,对样品中特定的目标 物进行定性定量检测。
• 根据其性质不同分为间接ELISA、双抗体夹心E LISA、双夹心ELISA、竞争ELISA、阻断ELISA及抗
体捕捉ELISA。
整理课件ppt
13
间接法
整理课件ppt
14
2.免疫传感器
• 原理:将高灵敏的传感器技术与特异性免疫反应
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生物传感器。利用生物活性物 质(如酶、抗原、抗体、细胞、组织等)或分子 印迹聚合物作为传感器的识别元件,识别元件与 样品中的待测物质发生特异性反应,通过适当的换 能器将这些反应(形成复合物、发色、发光等)转 换成可以输出检测的信号(电压、频率等)。
二、特点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方便快捷、分析容量大、 检测成本低,可提供系列化的产品以及技术,产 品可以商业化。
整理课件ppt
11
三、免疫分析检测技术分类
放射免疫分析

酶联免疫分析

荧光免疫分析
传统免疫分析技术
分 析
免疫传感器


膜载体免疫分析

仿生免疫分析


流动注射免疫分析
免疫新技术
免疫-PCR技术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pptx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pptx

【注意事项】
1、偶氮试剂必须临配现用。 2、用正戊醇提取三氯乙酸溶液中的组胺时,必须用氢氧
化钠调节溶液值至碱性,使组胺游离便于提取;而在 用盐酸(1:1)提取时则必须使溶液呈酸性,使组胺能 成为盐酸盐而溶于盐酸提取液中。 3、组胺测定过程中,标准管和测定各管的条件必须控制 一致,保证显色反应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4、组胺与偶氮试剂的反应须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且反 应时间控制10。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 实验
课程简介: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面向“食品质量 与安全”专业本科生,主要介绍食品中危害 残留物质的检验。本实验课程为该课程的实 验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能根据检验内容选择 合适的分析方法,根据检测结果对食品安全 性进行评价。共有学时数20学时,实验教学 内容包括:“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 农药的生物化学测定”等。实验教学中包括
目录
实验一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生物化学法 测定(综合型)
实验二 对虾中氯霉素含量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 (技能型)
实验三 鱼体中组胺含量的分光光度法检测 (技能型) 实验四 饮料中食用合成着色剂的测定(设计型)
实验一 蔬菜中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的生物化学法测定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1、实验准备 ① 从冰箱取出试剂盒,将氯霉素标准溶液、浓缩萃取稀 释液、浓缩洗涤液、酶标记物、底物溶液及微量测试孔条 置于室温下回温30。 ② 配制原倍萃取稀释液及洗涤液:用蒸馏水将10倍浓缩 萃取稀释液及浓缩洗涤液都分别用蒸馏水按1:9的比例稀 释。
【实验步骤】
2、样品制备 ① 将3g对虾肉剪碎后放入50带塞离心管中,加入6乙酸 乙酯,用均质机均质约1,再震荡约30s。 ② 离心(3000,10),取2上清液至玻璃管中,于50℃ 下氮气吹干。 ③ 于上述玻璃管中加入正己烷2,先将残余物完全溶解后, 再加入1原倍萃取稀释液,震荡约30s。 ④ 离心(3000,10),用吸管吸去上层液及中间乳化层 部分,弃掉,取下层液备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掺杂是指向粮食食品中非法掺入非同一类或同 种类的劣质的物质,如大米中掺入沙石,糯米中 掺入大米
一、食品样品的采集、预处理
• (三)样品保存 1.目的:确保样品的适时性 2.原则:干燥、低温、避光、密封。 3.方法:放在密闭、洁净容器内,置于阴暗处保 存。易腐败变质的放在0-5℃冰箱内,保存时间也 不能太长。易分解的要避光保存。 4.注意事项:环境清洁干燥、存放样品按日期、 批次、编号摆放。
二、食品中内源性有害成分——毒素测定[自己整理]
• 1.贝类毒素的检测方法P211 • 2.鱼类(河豚)毒素的检测P212, • 3.真菌毒素的快速分析方法P213 • [黄曲霉毒素P214与 P249- 、赭曲霉毒素P215、其他毒素P216-、]
三、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测定[自己整理]
1.微生物数量的快速检测P218(活细胞计数,估计的新方法) 2.沙门氏菌的快速检验程序P220 3.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程序P225 4.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检验程序P223 5.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验程序P225 6.李斯特菌的快速检验程序P226 7.致病性链球菌的检验程序(许) P103 8.肉毒梭菌的检验程序(许)P106
• 2.食品中“六六六”、“DDT”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与原理与主要过程。 (P246-) • 3. 猪肉组织中盐酸克伦特罗的测定(P248-) • 4.薄层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残留的黄曲霉毒素B1 (P249-) • 5.氯霉素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与原理(许,不做考试要求) (P177)。 • 6.苯并咪唑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与原理(许,不做考试要求) (P182)。 • 7.激素的检测方法与原理(许,不做考试要求) (P185)。
一、食品样品的采集、预处理
• (四) 样品的预处理 含义: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对样品进行分解,
提取浓缩等操作,以保证检验得到可靠的结果的 过程。 • 目的:消除干扰因素,保留被测组份. 主要方法:有机物破坏法、溶剂提取法、蒸馏法、 盐析法、化学分离法、色层分离法、浓缩。
• *[一] 有机物破坏法 1.干法灰化 ①原理:高温灼烧将有机物破坏 。 ②优点:破坏彻底、操作简单、空白值低。 ③缺点:破坏时间长,温度高,挥发性金属损失高。 2.湿法消化 ①原理:加强氧化剂消煮,使有机物完全分解氧化,待 测成分转化为无机状态存在于消化液中。 ②优点:分解速度快,时间短,金属挥发逸散损失小。 ③缺点:易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空白值高。 ④注意问题:适当温度,防暴沸,防毒气,加氧化剂时 应冷却沿壁加入。 3.微波消解法
一、食品样品的采集、制备及保存
• (二)样品制备 1.含义:指对检样进行分取、清理、粉碎、混匀 的过程。 2.目的:得到平均样品。 3.制备方法: ①液体、浆体或悬浮液体:摇匀,充分搅拌 ; ②互不相溶的液体:先分离,再分别取样; ③固体样品:切细、粉碎、捣碎、研磨等; ④罐头:除核、去骨、去调味品、捣碎。
• 微波密闭消解的优点 _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 1)加热快、升温高,消解能力强,大大缩短了溶样时间。 消
解各类样品可在几分钟—二十几分钟内完成,比电热板消解速 度快10-100倍。如凯氏定氮法消解试样需 3-6小时,用微波消 解只需 9-18分钟,快20倍左右。 • 2) 消耗溶剂少,空白位低。 消解一个样品一般只需 15ml 的 酸溶液,只有传统方法用酸量的几分之一。 • 3) 避免了挥发损失和样品的沾污,提高了分析的准确度和精 密度,回收率实验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采用密闭的消解 罐 。实时显示压力、温度和时间三个参数。 • 4) 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 . 5) 节省电的消耗,降低分析成本。 微波密闭消解不仅节省试 剂,还节省电能。解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方法 了解并掌握食品掺伪的概念、现状、 特征和食品掺伪的规律; 了解和熟悉食品中常见的掺伪物质 及其危害;
第一节、检测技术方法(P175-)
• 1.气相色谱法 • 2.GC-MS(气-质联用) • 3.液相色谱法 • 4.生物芯片 • 5.生物传感器 • 6.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 7.聚合酶链检测技术(PCR)。
四、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
1.N-亚硝基化合物的检测方法与原理(P227) 2.苯并芘的检测方法(P229) 3.杂环胺的检测方法(P230) 4.油脂氧化以及加热产物的检测(P231)
五、食品中农药、兽药残留等的检测方法与原理
• 1. 测定食品中残留的氨基甲酸酯 和有机磷农药的方法与基本原理(气相色谱法等)与 主要过程。 (P245)
第二节 食品安全分析检测
• 一、食品样品的采集、预处理 • 二、 食品中内源性有害成分——毒素测定 • 三、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测定 • 四、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
质的测定 • 五、 食品农药、兽药残留的检测
一、食品样品的采集、预处理
• 食品检验的一般程序: 样品的采集、制备→样品预处理→ 检验过程→数据记录与处理→出具检验报告。
• (一)样品的采集:从大量的分析对象抽取具有代表性的一部 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即分析样品。采样步骤: ①检样:由整批食物的各个部分采取的少量样品,称为检样。 检样的量按产品标准的规定。 ②原始样品:把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③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处理再抽取其中一部分作检验用者 称为平均样品。 采样应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验及备查 使用每份样品数量一般不少于0.5Kg。
第三节
掺伪食品的检验
食品掺伪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向食品中加入一 些非所固有的成分,以增加其重量或体积,而降 低成本;或改变某种质量,以低劣的色、香、味 来迎合消费者贪图便宜的行为。
食品掺伪主要包括掺假、掺杂和伪造,这三者之 间没有明显的界限,食品掺伪即为掺假、掺杂和 伪造的总称。
掺假是指向食品中非法掺入物理性状或形态与 该食品相似的物质,如小麦中掺入滑石粉,味精 中掺入食盐,食醋中掺入游离的矿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