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2.1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自主探究1、新经济政策开始时间、内

容及作用?

2、苏联成立时间、加盟国?

3、斯大林模式形成时间?尝

试概括如何评价斯大林模

式?

(也可以让学生完成“探究过

程”部分。)

教师出示自主探究问题

学生自学课文,自主释疑

(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探究

后让学生同桌之间进行助学。

学生记忆后,完成“精思巧选”

的练习。

教师巡回期间,收集学生

自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

作为讲课过程中重点讲

述的问题。

合作交流

展示提高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列宁曾说:“我们计划……用

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

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

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

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

我们错了。”:

A.“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

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

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①战争破坏国

民经济。②战时共产主义已经

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

C.针对这种形势,列宁做出了

怎样的探索?内容如何?新

经济政策的实施对于苏俄的

经济发展起到了怎样的积极

作用?

D、结合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谈谈你对列宁用新经济政策

替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认

识?

(二)苏联成立

1、苏联的全称?

2、识图:苏联成立初的加盟

共和国?

3、尝试归纳俄国不同时期的

名称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重点突破:解析史料,层层设疑

教师投放材料,指导学生看图片,

读资料,以小组为单位思考、讨

论、汇总答案,推选代表发言,

回答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

性,培养他们通过分析历史资料

来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课堂活动,学以致用:

《寄给列宁的一封信》

3、情感渗透

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思考

运用世界地图拼图的欧亚部分,

指导学生根据所学到的地理知

识,按入盟时间拼接完成苏联疆

域。

分组活动,中外历史联系:

-------中国史上的苏联印记

指导学生简单回顾中国历史八年

级所学内容,谈谈苏联模式对中

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找一找新中

国成立初期中国历史中的苏联印

记。

过渡: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

苏联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而继续奋斗……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强调:通过

两个五年计划,苏联由传统的农

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工业

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

位。(此处的课堂语言应带有激

情,以一种昂扬向上的情绪感染

学生,激发他们对于社会主义制

度的热爱和拥护)

(教师可让学生对比中苏第一个

五年计划的内容,找出相同点。)

对于信函,强调书写要

点:

1、信封要注意俄国名称

变化

2、内容体现列宁对俄国

革命和社会主义探索所

作的巨大贡献

出示图片(有条件的播放

视频《苏联一五计划》)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思考回答

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1、斯大林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途径是什么?苏联何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2、借助历史资料,直观了解苏联农业集体化。

3、斯大林模式的含义?特点?

4、尝试总结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一分为二突出主要方面)教师通过课本插图,适量补充资料,让学生对农业集体化有个感性认识。可与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对比。

课堂辩论:

《斯大林模式的利弊之我见》

指导学生根据所学对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展开辩论,通过辩论能恰当的对斯大林模式作出正确的评价。

(要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强调消极影响,但也要具体分析形成的环境。)

拓展延伸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

们应该从苏联对社会主义道

路的探索中得到哪些启示?

中外历史相联系,借鉴经验教训,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教师强调:

坚持科学的社会主

义道路;结合国情合理调

整政策;加强宏观调控,

确保经济均衡健康发展;

保护生产积极性等等。

反思完善

列宁斯大林

新经济政策国家工业化

苏联成立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模式

补充: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

些?还有哪些不懂的?

教后反思

一节课下来,我的感觉是学生基本上掌握了本单元的知识点,积极性也很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虽然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的,但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1.语言不够精炼,过渡不够自然,缺乏鼓励性语言。

2.学生齐答的情况较多,不利于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再设置“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问题如何改进?”从而认识中国共产党知错就改、实事求是的品质。这样经验教训不会很凸,学生就会很自然总结出这一点。

4.自主学习的问题设置的太粗,在细些效果会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