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消渴新版培训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学消渴新版
Biblioteka Baidu
19
新指南总结中国糖尿病流行特点
中医内科学消渴新版
20
❖ 表型特点
▪ 肥胖程度低于西方:我国T2DM患者BMI平均 25kg/m2, 白种人超过30kg/m2
▪ 中国人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者常伴有多种 心血管危险因素
•与此相对应的是, 中国2型糖尿病 患者的胰岛功能 可能更差,更易 出现B细胞功能 衰竭
中医内科学消渴新版
15
变证
❖ (6)厥脱:若阴津极度耗损,虚阳浮越,而见 面红,头痛,烦躁,恶心呕吐,目眶内陷,唇舌 干红,息深而长等症,最终因阴竭阳亡而见昏迷, 四肢厥冷,脉微细数欲绝等厥脱危象。
中医内科学消渴新版
16
30年回首,糖尿病发病率迅速攀升
0.67%
糖尿病患病率
1980年
30万全人群
化燥伤津 消谷耗液
消渴
情志失调
郁怒伤肝,肝气郁结 劳心竭虑,营谋强思
郁久化火 消灼肺胃阴津
消渴
过度劳倦 脾胃受损
水谷精微不能上承 不能输津滋润于胃 阴精化源不足 脾气不升
肺津干涸 胃阳独旺 不能充养形体 津液趋下
消渴
劳欲过度
房事不节 劳欲过度
肾精亏损,虚火内生
日久
禀赋不足 肾阳虚衰
中医内科学消渴新版
中医内科学消渴新版
21
糖尿病分型
临床分型
1型糖尿病 (5-10%) 2型糖尿病 (90-95%) 妊娠糖尿病
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特点
0
患病率9.7% 人数0.92亿
患病率15.5% 人数1.48亿
糖尿病
糖尿病前期
中医内科学消渴新版
18
Yang WY, Lu JM, Weng JP, et al. N Engl J Med. 2010; 362:1090-101
%
糖尿病患病率急剧增加的原因
❖ 遗传因素 ▪ 中国人是糖尿病的易感人群
❖ 环境因素 ▪ 膳食结构改变:总热量过剩 ▪ 生活方式改变:体力活动减少
❖ 老龄化 ▪ 在调整其他因素后,年龄每增加10 岁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68%
❖ 筛选方法 ▪ 使用一步法OGTT 的筛查方法,结果显示在新诊断的糖尿病中46.6% 的患者是空腹血糖<7.0mmol/l, 但是OGTT 后2 小时血糖>=11.1mmol/l, 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中70%是孤立的IGT
肾虚肺燥胃热
无以化气上蒸
下焦不摄
消渴
消渴
10
病因病机
受燥热所伤
脾胃不得濡养

津液失于输布 肾精不得滋助


受燥热所伤
上可灼伤肺津

脾胃

下可耗损肾阴

肾阴不足


阴虚火旺
上灼肺胃
肾 亏
中医内科学消渴新版
11
变证
❖(1)痈疽:燥热内结,营阴被灼,络脉瘀 阻,蕴毒成脓,发为痈疽。
由于本病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燥热即使 去除,然营阴难复,故消渴并发痈疽者,常 久溃不收口。由此,在外科痈疽证中,久治 难愈者,应考虑是否有本病的可能。
“消中”等,均为本病的别名。
中医内科学消渴新版
3
概述
❖(二)源流
▪ 1、病名:最早见于《内经》。 《素问·奇病论》曰:“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 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 溢,转为消渴。”
▪ 2、病因: 《灵枢·五变》:“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刘河间《三消论》:“三消者,燥热一也”。
兰州标准
接近10%
城市4.5% 农村1.8 %
2.28%
2007-08年
4.6万≥18岁
WHO1999
2002年
10万 ≥18岁
WHO1999
1994年
21万 25-64岁
WHO1985
中医内科学消渴新版
2010中国2型糖尿1病7 防治指南
中国糖尿病流行趋势严峻
16 14 12 10 患8 病6 率 (4 )2
中医内科学消渴新版
6
概述
▪ 5、治疗:
《金匮要略》有专篇对消渴的证治进行阐述, 立有白虎加人参汤、肾气丸等有效方剂。
《诸病源候论·消渴候》主张“先行一百二 百步,多者千步,然后食之”,初步认识到体 育疗法对治疗消渴的意义。
中医内科学消渴新版
7
概述
《三消论》:“补肾水阴寒之虚,而泻心 火阳热之实,除肠胃燥热之甚,济一身津液 之衰,使道路散而不结,津液生而不枯,气血 利而不涩,则病日已矣。”
中医内科学消渴新版
14
变证
❖ (5)血瘀证:消渴久病入络,瘀血阻滞;或阴虚 燥热,耗津灼液,血运不畅而成血瘀;或燥热日 久,耗伤气阴,气虚则血行无力,瘀血随之而生; 或阴损及阳,阳虚寒凝,血液为之凝滞而成瘀。 由于瘀血产生、停留的部位各异,临床所表现的 血瘀证候也千变万化,常见的有胸痹、心悸、眩 晕、中风、肢体麻木等。
《丹溪心法·消渴》更提出消渴治以“养 肺、降火、生血为主”。
中医内科学消渴新版
8
概述
❖(三)范围
消渴病主要与西医学的糖尿病相关, 此外,尿崩症与下消的临床表现相近。精神 性多饮多尿症与本病也有相似之处,均可参 照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消渴新版
9
病因病机
饮食失节
过食肥甘 醇酒厚味 辛辣香燥
积热于胃 熏灼于肺
中医内科学消渴新 版
导学
主要内容
介绍消渴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机、诊断、鉴 别诊断、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和 临证要点。
中医内科学消渴新版
2
概述
❖(一)定义: 消渴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阴精亏损,
燥热偏盛,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 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疾 病。 ▪ “消瘅”、“肺消”、“膈消”、
中医内科学消渴新版
12
变证
❖(2)白内障、雀目、耳聋:消渴日久, 伤精耗血,以致肝肾两亏。肝开窍于目, 肾开窍于耳,精血不能上承,以致耳目失 养而成白内障、雀变目、证耳聋。
中医内科学消渴新版
13
变证
❖ (3)肺痨:本病患者燥热素盛,熏灼于肺,耗伤 气阴,正气衰弱,易感痨虫,而成肺痨。
❖ (4)水肿:消渴后期,脾肾虚衰,水失输布及蒸 化失常,以致水饮内停,泛溢肌肤,而成水肿, 并可见小便混浊如脂膏、尿甘。
中医内科学消渴新版
4
概述
▪ 3、证候特点:
《外台秘要·消渴消中门》引《古今录验方》 曰:‘‘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 者,皆是消渴病也”。
《证治准绳·消瘅》:“渴而多饮为上消; 消谷善饥为中消;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 。
中医内科学消渴新版
5
概述
▪ 4、并发症:
《诸病源候论·消渴候》:“其病变多发痈疽”。 《宣明论方·消渴总论》:“故可变为雀目或内 障”。 《儒门事亲·三消论》:“夫消渴者,多变聋盲, 疮癣,痤疿之类”;“或蒸热虚汗,肺痿劳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