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不可译性的文化阐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中不可译性的文化阐释
时间:2012-03-13 15:51来源:论文网 点击:次 [收藏到QQ书签]

[摘 要]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和差异,我们必须承认英译汉和汉译英之间确实存在不可译现象。但是我们不
能忽略语言之间的通性和文化之间的共性。我们有必要知道不可译和可译是共同存在的。我们可以用很多的补偿
的方法来使不可译转换成可译(在本文不做过多的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个国家之间的障碍就越
来越小,这样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那么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也会越来越密切,这样语言的障碍就会变得越来越小。
[关键词] 等值转换理论;翻译;不可译性


翻译的不可译性是,从本质来看,实际就是一种民族语言文化视野对另一种民族语言文化的认识能力的限定问题。诚然认识能力是相对的,变化的。不可译性随着民族语言文化视野的拓展,又将变成可译的。一、卡特福德的等值转换理论翻译的等值研究问题是 20 世纪语言学派研究的中心问题。那么等值的定义是“在各自的语言中,有两个相同或者几乎相同的语篇功能的翻译单位,通过译者的翻译活动所形成的统一关系”。[1]卡特福德认为,翻译就等值来看,是将一种语言的文本转化成等值的另一种语言的文本材料。“翻译实践的中心问题在于寻去等值成分,翻译理论的中心任务在于界定等值的本质和条件”(defining the nature and condition oftranslation equivalence)[2]也就是说,确立语言之间的等值关系是翻译的本质和基础。这种等值应该建立在动态,而非静态的双语转换机制上。实际上,翻译也就是在译语语境中,寻找最大可能与原语语境重叠的等值成分。但有时会出现等值为零的对应,如 The Sun Also Rise. 译成汉语是 《太阳照常升起》,英语定冠词的汉语对应为零。“形式对应”是指任何译语范畴如单位、类别、结构成分等等,在译语中尽可能占有与原语范畴在原语中同样的地位。所谓范畴就是语法中的词性以及数、格、体、人称、时态、语态、情态等的各种变化。卡特福德还提出了语言的不可译性和文化不可译性观点。语言不可译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原语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法单位或单词,共用了一个语言形式;或者目的语种没有原语中能替换的词汇和语法,只有调整词序和句子结构作为补偿。二是原语单位一词多义,而译入语没有相应的一词多义。文化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是,原语文本功能相关的语境特征在译语文化中却不存在。[3]等值翻译的两个限度是:其一,媒介之间的翻译是不可能的,及不能把一个文本的口头翻译

成书面形式,反之亦然。其二,无论是
媒介层次(音位学或字符学)之间,还是语法和词汇层之间的翻译都是不可能的,语音与语法,词汇和字形是不能互换的。他提出的等值意义在于,从某一侧面反映翻译的本质在于等值关系的确立,对翻译学的双语转换机制的建立有借鉴作用。二、语言层面上的不可译性语言层面上的不可译性大致可以分为语音层面上的不可译性、字形层面上的不可译性、修辞层面上的不可译性三种。语音层面上的不可译性是指每种语言都有其特有的音位结构,这种特点不可能被其他语言所代替。英语和汉语有太多的不同,在语音方面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很难在另一种语言上面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语音。将汉语译成英文时,汉字的语音无法保留,因此原语语音上的特点无法在译语上面体现出来。另一个由于汉语语音特点导致不可译性的现象就是古典小说的翻译。在古典小说的章节中有很多谐音部分,这些谐音部分虽说有游戏的成分,但是谐音在古典小说中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有的时候可能涉及到整部作品的主旨或是思想。汉语中有很多谐音现象,如“他是典型的气管炎(妻管严)!”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直接翻译成“tracheitis”并不能达意,但如果意译也翻译不出谐音的成分,就失去了语音的效果。字形层面上的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in CharacterStructure)汉语是由有意义的字符组成的,而英语是由没有意义的字母组成。汉语翻译成英文时,等于将汉语转成拼音汉字。因此,由汉语字形构成的语言现象,在拼音汉字中也表达不出来。《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写魏延夜作一梦,梦见头上忽生二角,醒来甚是疑异。次日行军司马赵直至,延请入内问曰“:久知足下深明《易》理。吾夜梦头生二角,不知主何吉凶? 烦足下为我决之。赵直想了半晌,答曰“:此大吉之兆:麒麟头上有角,苍龙头上有角,乃变化飞腾之象也。”其实赵直心中知道“:角之字形,乃‘刀’下‘用’也。今头上用刀,其凶甚矣
[摘 要]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和差异,我们必须承认英译汉和汉译英之间确实存在不可译现象。但是我们不
能忽略语言之间的通性和文化之间的共性。我们有必要知道不可译和可译是共同存在的。我们可以用很多的补偿
的方法来使不可译转换成可译(在本文不做过多的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个国家之间的障碍就越
来越小,这样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那么语言和文化的交流也会越来越密切,这样语言的障碍就会变得越来越小。
[关键词] 等值转换理论;翻译;不可译性


翻译

的不可译性是,从本质来看,实际就是一种民族语言文化视野对另一种民族语
言文化的认识能力的限定问题。诚然认识能力是相对的,变化的。不可译性随着民族语言文化视野的拓展,又将变成可译的。一、卡特福德的等值转换理论翻译的等值研究问题是 20 世纪语言学派研究的中心问题。那么等值的定义是“在各自的语言中,有两个相同或者几乎相同的语篇功能的翻译单位,通过译者的翻译活动所形成的统一关系”。[1]卡特福德认为,翻译就等值来看,是将一种语言的文本转化成等值的另一种语言的文本材料。“翻译实践的中心问题在于寻去等值成分,翻译理论的中心任务在于界定等值的本质和条件”(defining the nature and condition oftranslation equivalence)[2]也就是说,确立语言之间的等值关系是翻译的本质和基础。这种等值应该建立在动态,而非静态的双语转换机制上。实际上,翻译也就是在译语语境中,寻找最大可能与原语语境重叠的等值成分。但有时会出现等值为零的对应,如 The Sun Also Rise. 译成汉语是 《太阳照常升起》,英语定冠词的汉语对应为零。“形式对应”是指任何译语范畴如单位、类别、结构成分等等,在译语中尽可能占有与原语范畴在原语中同样的地位。所谓范畴就是语法中的词性以及数、格、体、人称、时态、语态、情态等的各种变化。卡特福德还提出了语言的不可译性和文化不可译性观点。语言不可译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原语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法单位或单词,共用了一个语言形式;或者目的语种没有原语中能替换的词汇和语法,只有调整词序和句子结构作为补偿。二是原语单位一词多义,而译入语没有相应的一词多义。文化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是,原语文本功能相关的语境特征在译语文化中却不存在。[3]等值翻译的两个限度是:其一,媒介之间的翻译是不可能的,及不能把一个文本的口头翻译成书面形式,反之亦然。其二,无论是媒介层次(音位学或字符学)之间,还是语法和词汇层之间的翻译都是不可能的,语音与语法,词汇和字形是不能互换的。他提出的等值意义在于,从某一侧面反映翻译的本质在于等值关系的确立,对翻译学的双语转换机制的建立有借鉴作用。二、语言层面上的不可译性语言层面上的不可译性大致可以分为语音层面上的不可译性、字形层面上的不可译性、修辞层面上的不可译性三种。语音层面上的不可译性是指每种语言都有其特有的音位结构,这种特点不可能被其他语言所代替。英语和汉语有太多的不同,在语音方面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很难在另

一种语言上面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语音。将汉语译成英文时,汉字的语音无法保留,因此原语语音上的特点无法在译语上面
体现出来。另一个由于汉语语音特点导致不可译性的现象就是古典小说的翻译。在古典小说的章节中有很多谐音部分,这些谐音部分虽说有游戏的成分,但是谐音在古典小说中却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有的时候可能涉及到整部作品的主旨或是思想。汉语中有很多谐音现象,如“他是典型的气管炎(妻管严)!”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直接翻译成“tracheitis”并不能达意,但如果意译也翻译不出谐音的成分,就失去了语音的效果。字形层面上的不可译性(Untranslatabilityin CharacterStructure)汉语是由有意义的字符组成的,而英语是由没有意义的字母组成。汉语翻译成英文时,等于将汉语转成拼音汉字。因此,由汉语字形构成的语言现象,在拼音汉字中也表达不出来。《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写魏延夜作一梦,梦见头上忽生二角,醒来甚是疑异。次日行军司马赵直至,延请入内问曰“:久知足下深明《易》理。吾夜梦头生二角,不知主何吉凶? 烦足下为我决之。赵直想了半晌,答曰“:此大吉之兆:麒麟头上有角,苍龙头上有角,乃变化飞腾之象也。”其实赵直心中知道“:角之字形,乃‘刀’下‘用’也。今头上用刀,其凶甚矣!”[6]906.邓罗的译文: The word for horn is composed oftwopart s, ’knife’above and ’use’below , and so means that there is aknife upon his head. It is a ter2rible omen.[7] 466罗慕士的译文: Look at the component s of the character’horn’: ’sword’above , ’using’below. ’Usinga sword ’abovethe head is most omi2nous.[8] 1258在相对应的译文里面,并没有产生警示作用,只是通过 above 和 below来简单的描述,这样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很小。也许也有很多读者认为赵直的解释不通。在古典小说中也有很多用汉字来暗示很多东西的表达方式“,。第五回, 贾宝玉在幻境中看到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通晓古文的人都知道在这个判词中,“凡鸟”指“凤”,既王熙凤,但是对“一从二令三人木”翻译版本众多。在这类拆词格构成的判词翻译起来很难。David Hawkes “:This phoenix in a bad time came ; / Allpraised her great ability. /‘Two ’makes my riddle with a manand a tree : / Returning south in tears she met calamity. ”[9] 135从译文中可以看出,Hawkes 可能知道“二令”意味着冷,“人木”意味着休,但是在译文中并没有体现出来,也无法暗示这些关键字。杨宪益夫妇的译法“:This bird appears when the worldfalls on evil times ; / None but admires

her talents and her skill; / First she complies , then commands , then is dismissed , /Departing in tears to Chinling more wretched still.”[10] 76译文中已经把判令所蕴含的意思清清楚楚的表达
出来,但是这也失去了判词这种具有模糊感的性质了。修辞层面上的不可译性 (Untranslatability in Figureof Speech)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有的修辞方式,也正是由于修辞的存在,语言才显得生动形象、富有韵味。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语往往很难把原语中的这些修辞很好的表达出来。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常见的不可译有以下几方面。双关。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在这里“晴”就是一个双关,也通“情”。对应的英文译文是“The willows are green, green,the river is serene. Thence is his song rafted to me. In the eastthe sun is rising, in the west the rain is falling. Can you see ifit’s fair or foul?”,在这个翻译翻的非常好,把“绿、静、晴、阴”翻译的淋淋尽致,但是在双关的翻译上却没有做到。“She is toolowfor a high praise, too brown to a fair praise, andtoo little for a great praise.”“Low”和“Fair”在这个英文句子中都起到双关的作用,“Low”不仅意味着身材的短小,也蕴含着社会地位的高低。“Fair”不仅形容颜色,更有公平之意。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自能取其一来翻译,那么双关中的另一个含义就会丢失。回文。在英语里面有很多回文现象,比如“Anna, dad,bob.”英语中的回文现象是基于字母,字母没有任何意义,只是在回读的过程中顺序是一样的。如果我们简简单单的把“Was it a cat I saw?”翻译成“我看到是猫吗?”就是去了回文的效果,当然在中文中也有回文现象“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这相应的也给汉译英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也导致了意象的流失。押头韵:在两个或更多的连续词之间,运用相同的字母或是发音。这在英文中是很常见的一种语言想象,往往用于广告词,谚语或是小说中。多数押头韵都是不可译。[11]33“To many parents, the three Gs, gays, guys, and gangshave replaced the three Rs as benchmark of school life.”对于许多父母来说,同性恋,枪支,帮派这三个词已经代替了读,写,算作为学校的基本尺度。在英文原文中,gays,guys,gangs !”[6]906.邓罗的译文: The word for horn is composed oftwopart s, ’knife’above and ’use’below , and so means that there is aknife upon his head. It is a ter2rible omen.[7] 466罗慕士的译文: Look at the component s of the character’horn’: ’sword’above , ’using’below. ’Usinga sword ’abovethe head is most omi2nous.[8] 1258在相对应的译文里面,并没有产生警示

作用,只是通过 above 和 below来简单的描述,这样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很小。也许也有很多读者认为赵直的解释不通。在古典小说中也有很多用汉字来暗示很多东西的表达方式“,。第五回, 贾宝玉在幻境中
看到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通晓古文的人都知道在这个判词中,“凡鸟”指“凤”,既王熙凤,但是对“一从二令三人木”翻译版本众多。在这类拆词格构成的判词翻译起来很难。David Hawkes “:This phoenix in a bad time came ; / Allpraised her great ability. /‘Two ’makes my riddle with a manand a tree : / Returning south in tears she met calamity. ”[9] 135从译文中可以看出,Hawkes 可能知道“二令”意味着冷,“人木”意味着休,但是在译文中并没有体现出来,也无法暗示这些关键字。杨宪益夫妇的译法“:This bird appears when the worldfalls on evil times ; / None but admires her talents and her skill; / First she complies , then commands , then is dismissed , /Departing in tears to Chinling more wretched still.”[10] 76译文中已经把判令所蕴含的意思清清楚楚的表达出来,但是这也失去了判词这种具有模糊感的性质了。修辞层面上的不可译性 (Untranslatability in Figureof Speech)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有的修辞方式,也正是由于修辞的存在,语言才显得生动形象、富有韵味。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语往往很难把原语中的这些修辞很好的表达出来。在汉译英的过程中常见的不可译有以下几方面。双关。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在这里“晴”就是一个双关,也通“情”。对应的英文译文是“The willows are green, green,the river is serene. Thence is his song rafted to me. In the eastthe sun is rising, in the west the rain is falling. Can you see ifit’s fair or foul?”,在这个翻译翻的非常好,把“绿、静、晴、阴”翻译的淋淋尽致,但是在双关的翻译上却没有做到。“She is toolowfor a high praise, too brown to a fair praise, andtoo little for a great praise.”“Low”和“Fair”在这个英文句子中都起到双关的作用,“Low”不仅意味着身材的短小,也蕴含着社会地位的高低。“Fair”不仅形容颜色,更有公平之意。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自能取其一来翻译,那么双关中的另一个含义就会丢失。回文。在英语里面有很多回文现象,比如“Anna, dad,bob.”英语中的回文现象是基于字母,字母没有任何意义,只是在回读的过程中顺序是一样的。如果我们简简单单的把“Was it a cat I saw?”翻译成“我看到是猫吗?”就是去了回文的效果,当然在中文中也有回文

现象“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这相应的也给汉译英造成了很大的麻烦,也导致了意象的流失。押头韵:在两个或更多的连续词之间,运用相同的字母或是发音。这在英文中是很常见的一种语言想象,往往用于广告词,谚语或是小说中。多
数押头韵都是不可译。[11]33“To many parents, the three Gs, gays, guys, and gangshave replaced the three Rs as benchmark of school life.”对于许多父母来说,同性恋,枪支,帮派这三个词已经代替了读,写,算作为学校的基本尺度。在英文原文中,gays,guys,gangs是押头韵,用来描述情况的严重性,但是当翻译成中文时这个效果就没有表达出来。三、文化层面的不可译性卡特福德提出过文化的不可译性,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特有的东西,很难能够把底蕴和文化概念翻译出来。奈达认为单词就是一个民族整个文化的缩影。纽马克在他的《翻译教程》中写过:我把文化定义成生活的方式,以及在固定区域内使用语言来完成表达”。[12]94翻译在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国家文化交流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翻译人员和研究翻译的人员来说,从文化交换的角度来审视翻译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来说,在目的语言中往往没有这样的词汇,翻译人员不得不寻找与之相对应或是制造相同的词汇来代替,所以当这种以文化为依托的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时候势必会导致意象的流失。奈达曾今说过“,为了成功的翻译,对于两种文化的熟悉远比对于两种语言的熟练更为重要,因为语言只有在文化的背景下才能有意义。”[13]92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根基,英国文化是欧洲和美洲文化的模板,是西方文化的基础。两种文化必然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所以不可译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文化层面的不可译性远比语言层面的不可译性要大得多。由于物资层面的不可译性:不同的国家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对相同的东西会有不同的理解。我们经常听说“你怎么来的啊?我坐车来的!”这个“车”就非常的难译,在英文中有很多的词汇表达车的概念,例如“car”“,bus”,“bike”“,sport car”等等。而且每一个词汇都相对应这不同的车,所以中国这种笼统的话语就给翻译人员带来了麻烦。在英语中 daffodil 通常是春天和幸福的象征,但是在中国的语言中它只是一种花,一种叫“黄水仙”的花。在中国的文化中,plum, orchid, chrysanthemum and bamboo 都是代表勇气和高尚的情节,但是英国人往往不这么认为。传统文化层面上的不可译性:人们在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地域居住在一起,所以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自己的传统,这些传统会一代接着

一代的传下去。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传统,但是却是不同的意义。比如由于传统的原因,很多家庭的称呼是不可译的。在英语里面,uncle 包括叔父、伯父、舅舅、姑父、姨父、还有叔叔。如果在英语里面关系不是分明确的话,把 father’s brothers 翻译成舅舅就是犯了一个大错误。宗教
层面上的不可译性:在宗教里,翻译的工作就变得异常神圣起来,它由简单的文化之间的交换变成了布道。人们翻译宗教的书籍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但是中国人没有基督教的背景,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会碰到很多的麻烦。“End of the world”通常会使中国人联想到世界末日,或是有大的灾难即将降临,因此所有的人类都将灭亡。但是对于有基督教背景的西方人来说,它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而是审判的时间。历史文化层面上的不可译性:一个国家的历史,是一部社会发展史。成语和言语就是这方面最好的映照。但是成语和固定搭配造成两个主要问题分别是:是否有能力认识和把一个成语翻译正确;是否能把一个固定搭配或是成语的多层意义在目标语言中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成语或是固定搭配在目标语种往往找不到相对应的语言。一种语言可能只用一个单词就能表达出一个意思但是另一种语言可能需要一个固定搭配才能表达出同样的效果。所以在目标语言中找到所有的相对应的表达方式是不可能的。成语或是固定搭配是有特定的文化含义的,所以在翻译时时很难的,甚至说是不可译的。例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情人眼里出西施”。由文化冲突引起的不可译性:一种语言当中的一些词汇可能被认为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相关的相对应的词汇,但是他们之间的内涵或是指代却是很大不同的。在中国文化中,父母希望孩子将来成人后有很大的发展通常都会说“望子成龙”,中国文化中将“龙”视为吉祥如意的意思,有发展有前途。但是西方文化却视“龙”为祸害,遗祸人间。如果将“望子成龙”直接翻译成“toexpectone’s son to be a dragon”。一些词汇相关联的意象或是意义可能带来不可译,例如在中国“白象”意味着吉祥,幸运。所以什么事情以它来命名的话意味着好运和好的事情。但是“白象”在西方的文化中却意味着不仅贵而且毫无用处。在翻译的过程,文化是最大的障碍,其次才是语言的障碍。五、可译性在各种语言中还是存在一些共性的,正如等值理论说的那样,一切都是相对的。翻译的最终目的就是将不可译转化成可译的。语言是思维的各种不同外壳,但是思维的基础是现实

。思维是同一的,规律也是一样的。不管人们所利用的语言如何不同,它们总是反映出实际生活,这就是说,各种不同的语言可以反映出同样的实际。因此,人们用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内容,也是可以用另外一种语言来表达的,这就是可译性的依据。可译性当以它的思想内容为前提,某些形式上的个别因素在翻译时如能面面
俱到,兼收并蓄,当然是最理想的,但不得已时也只好牺牲,不然会犯形式主义的毛病。这种牺牲事实上并不影响整个原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因为翻译并不是简单地和机械地复制原文内各单独要素的总和,而是将它作为一个艺术整体来介绍的。不可译的幅度有强有弱。一般来讲,涉及社会、思想和意识方面的不可译性较难处理,少数的情况的确构成了死点,即绝对不可译性。其余的大都属于相对的不可译性,是可以采用曲折手段将不可译性转化的。不可译性的转化是指翻译工作者采取必要的、创造性的手段,变不可译为可译,从而达到翻译的目的。不可译转化为可译,关键在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如果译者对原文、原文的地理、社会与文化都十分熟悉,那么就能抓住不可译性的症结,然后调动自己母语的一切能动作用,找出比较合适的翻译手段。这些手段包括还原(restoringto the basic meaning)、阐释(annotating)、融合(blending)、引伸 是押头韵,用来描述情况的严重性,但是当翻译成中文时这个效果就没有表达出来。三、文化层面的不可译性卡特福德提出过文化的不可译性,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特有的东西,很难能够把底蕴和文化概念翻译出来。奈达认为单词就是一个民族整个文化的缩影。纽马克在他的《翻译教程》中写过:我把文化定义成生活的方式,以及在固定区域内使用语言来完成表达”。[12]94翻译在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国家文化交流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翻译人员和研究翻译的人员来说,从文化交换的角度来审视翻译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来说,在目的语言中往往没有这样的词汇,翻译人员不得不寻找与之相对应或是制造相同的词汇来代替,所以当这种以文化为依托的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时候势必会导致意象的流失。奈达曾今说过“,为了成功的翻译,对于两种文化的熟悉远比对于两种语言的熟练更为重要,因为语言只有在文化的背景下才能有意义。”[13]92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根基,英国文化是欧洲和美洲文化的模板,是西方文化的基础。两种文化必然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所以不可译是可以理解的,而且文化层面的不可译性远比语言层面的不可译性要大

得多。由于物资层面的不可译性:不同的国家居住在不同的地方,对相同的东西会有不同的理解。我们经常听说“你怎么来的啊?我坐车来的!”这个“车”就非常的难译,在英文中有很多的词汇表达车的概念,例如“car”“,bus”,“bike”“,sport car”等等。而且每一个词汇都相对应这不同的车,所以中国这种笼统的话语就给翻译人员带来了麻烦。在英语中 daffodil
通常是春天和幸福的象征,但是在中国的语言中它只是一种花,一种叫“黄水仙”的花。在中国的文化中,plum, orchid, chrysanthemum and bamboo 都是代表勇气和高尚的情节,但是英国人往往不这么认为。传统文化层面上的不可译性:人们在一个国家或是一个地域居住在一起,所以自然而然就会形成自己的传统,这些传统会一代接着一代的传下去。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传统,但是却是不同的意义。比如由于传统的原因,很多家庭的称呼是不可译的。在英语里面,uncle 包括叔父、伯父、舅舅、姑父、姨父、还有叔叔。如果在英语里面关系不是分明确的话,把 father’s brothers 翻译成舅舅就是犯了一个大错误。宗教层面上的不可译性:在宗教里,翻译的工作就变得异常神圣起来,它由简单的文化之间的交换变成了布道。人们翻译宗教的书籍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但是中国人没有基督教的背景,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会碰到很多的麻烦。“End of the world”通常会使中国人联想到世界末日,或是有大的灾难即将降临,因此所有的人类都将灭亡。但是对于有基督教背景的西方人来说,它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而是审判的时间。历史文化层面上的不可译性:一个国家的历史,是一部社会发展史。成语和言语就是这方面最好的映照。但是成语和固定搭配造成两个主要问题分别是:是否有能力认识和把一个成语翻译正确;是否能把一个固定搭配或是成语的多层意义在目标语言中准确无误的表达出来。成语或是固定搭配在目标语种往往找不到相对应的语言。一种语言可能只用一个单词就能表达出一个意思但是另一种语言可能需要一个固定搭配才能表达出同样的效果。所以在目标语言中找到所有的相对应的表达方式是不可能的。成语或是固定搭配是有特定的文化含义的,所以在翻译时时很难的,甚至说是不可译的。例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情人眼里出西施”。由文化冲突引起的不可译性:一种语言当中的一些词汇可能被认为在另一种语言中找到相关的相对应的词汇,但是他们之间的内涵或是指代却是很大不同的。在中国文化中,

父母希望孩子将来成人后有很大的发展通常都会说“望子成龙”,中国文化中将“龙”视为吉祥如意的意思,有发展有前途。但是西方文化却视“龙”为祸害,遗祸人间。如果将“望子成龙”直接翻译成“toexpectone’s son to be a dragon”。一些词汇相关联的意象或是意义可能带来不可译,例如在中国“白象”意味着吉祥,幸运。所以什么事情以它来命名的话意味着好运和好的事情。但是“白象”在西方的文化
中却意味着不仅贵而且毫无用处。在翻译的过程,文化是最大的障碍,其次才是语言的障碍。五、可译性在各种语言中还是存在一些共性的,正如等值理论说的那样,一切都是相对的。翻译的最终目的就是将不可译转化成可译的。语言是思维的各种不同外壳,但是思维的基础是现实。思维是同一的,规律也是一样的。不管人们所利用的语言如何不同,它们总是反映出实际生活,这就是说,各种不同的语言可以反映出同样的实际。因此,人们用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内容,也是可以用另外一种语言来表达的,这就是可译性的依据。可译性当以它的思想内容为前提,某些形式上的个别因素在翻译时如能面面俱到,兼收并蓄,当然是最理想的,但不得已时也只好牺牲,不然会犯形式主义的毛病。这种牺牲事实上并不影响整个原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因为翻译并不是简单地和机械地复制原文内各单独要素的总和,而是将它作为一个艺术整体来介绍的。不可译的幅度有强有弱。一般来讲,涉及社会、思想和意识方面的不可译性较难处理,少数的情况的确构成了死点,即绝对不可译性。其余的大都属于相对的不可译性,是可以采用曲折手段将不可译性转化的。不可译性的转化是指翻译工作者采取必要的、创造性的手段,变不可译为可译,从而达到翻译的目的。不可译转化为可译,关键在于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如果译者对原文、原文的地理、社会与文化都十分熟悉,那么就能抓住不可译性的症结,然后调动自己母语的一切能动作用,找出比较合适的翻译手段。这些手段包括还原(restoringto the basic meaning)、阐释(annotating)、融合(blending)、引伸(expandign)、反转 (reversing)、替代 (substituting)、拆离(splitting)、增补 (adding or amplifying)、省略 (omitting)、重组(recasting or reconstructing)和移植(transplanting)等等。
[参考文献]
[1]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Catford, J.C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20- 21.
[3]Bassnet, Susan.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 1980:37- 38.
[4]Lo, kuan- Chun g. San Kuo,

or ,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M. Trans. by C.H.Brewitt- Taylor. Shanghai: Kelly Walsh, 1925.
[5]Luo, Guanzhon g. Three Kingdoms: a Historical Novel M.
Trans. By Moss Robert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44.
[6]罗贯中.三国演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7]Lo, kuan- Chun g. San Kuo, or ,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M.Trans. by C.H.Brewitt- Taylor. Shanghai: Kelly Walsh, 1925.
[8]Luo, Guanzhon g. Three Kingdoms: a Historical Novel M.
Trans. By Moss Robert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44.
[9]Cao Xue qin. The Story of the Stone. Trans. by
David Hawkes,
Harmonds worth: Penguin Book Ltd. 1973, 1977, 1980.
[10]Tsao, Hsuch- chin and Kao, N go.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M. Trans. by Yang Hsien- yi and Glads yang. Pek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78- 1980.
[11]毛荣贵.新世纪大学英语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
学出版社,2002.
(expandign)、反转 (reversing)、替代 (substituting)、拆离(splitting)、增补 (adding or amplifying)、省略 (omitting)、重组(recasting or reconstructing)和移植(transplanting)等等。
[参考文献]
[1]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2]Catford, J.C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5:20- 21.
[3]Bassnet, Susan. Translation Studies. London/New York:
Routledge, 1980:37- 38.
[4]Lo, kuan- Chun g. San Kuo, or ,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M. Trans. by C.H.Brewitt- Taylor. Shanghai: Kelly Walsh, 1925.
[5]Luo, Guanzhon g. Three Kingdoms: a Historical Novel M.
Trans. By Moss Robert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44.
[6]罗贯中.三国演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
[7]Lo, kuan- Chun g. San Kuo, or ,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
M.Trans. by C.H.Brewitt- Taylor. Shanghai: Kelly Walsh, 1925.
[8]Luo, Guanzhon g. Three Kingdoms: a Historical Novel M.
Trans. By Moss Robert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44.
[9]Cao Xue qin. The Story of the Stone. Trans. by David Hawkes,
Harmonds worth: Penguin Book Ltd. 1973, 1977, 1980.
[10]Tsao, Hsuch- chin and Kao, N go.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M. Trans. by Yang Hsien- yi and Glads yang. Pek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78- 1980.
[11]毛荣贵.新世纪大学英语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交通大
学出版社,2002.
[12]Peter Newmark.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2001.
[13]毛发生.论不可译性[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
【责任编辑 曹 萌】

[12]Peter Newmark.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上海: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2001.
[13]毛发生.论不可译性[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
【责任编辑 曹 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