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可译性限度及文化翻译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文化 可译 性 限度 二
文化总体 上具有可译性 ,但也 必须承 认存 在 可译性 限度 。文化具有特质 性,具有个性 。不同 区域、不同民族 由于所处 自然地理环境 、历 史发展 和文明程度的不同,就形成 了不同的思维方式、语 言结构 和 民族 文化。这种文化差异就构成 了原语 和译语 之 间转换 的障碍 ,导致 了文化的可译性 限 度。 “ 翻译 ,在形 式上是不 同语言字符的转换 , 在 内容 上是不 同 民族 文化的交流;这种转换和交 流 ,犹如 自然界 中一种形 式的能转换成另一种形 式的能一样,不可避 免地存 在着 能量的损 耗 ,在 翻译过程 中也必然存在着文化信息的损失” 。但 可译性虽然是有一定限度 的,它不是静止不变的, 而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方 面,可译 性 限度是可 以转化 的。 “ 纸老 虎 ”被 译成 p pr tgr a e ie 并没有 因政 治因素而不 被英语读者所接受,相反很快地被 吸进 了英语词汇 库 。C oo ie tas最初被意译为 “ rcd l er 假慈悲”或 改换 成 中国人 所 习惯的形 象 “ 哭老 鼠”,若直 猫 译 为 “ 鱼的眼泪”可能使 中国读 者感到困惑不 鳄 已。然而 ,在不知不觉 间, “ 鳄鱼 的眼泪” 已被 读者接 受 了,且给人 以形 象生动 的感觉。翻译作 为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其本身也在促 进不可 译性 向可译性的转化。 另一方面,可译性限度具有暂时性 。 “ 除夕” “ 子” “ 子”属 于 中国文化 中特有的词 ,一 饺 粽 般 情况 下 它们 分 别被 翻 译 成 te nw y a ’s h e e r
i h t 趁 热 打 铁 ),B t e b t e e d o a o( S e t r e h h a f d g hn te a o 1o . ( o ta h t ¨ f a in 宁为 鸡 头 ,不

( )文化 的可译性 一
首先,人类思维的普遍性是翻译活动存在的基 础 ,由于原语和译语都反映着 同一个物质世界,任 何 一种语 言都 能传达另 一种语 言的思想 内容 。而 人 类社会 又经历 了大体相 同的历史发展 阶段,这 种物质世界和社会发展 的共 同性表明 了不同 民族 之 间存在相互理解相 互沟通 的可 能性 。同样,人
解 ,现在需要的只是一个接 受适应的过程。 二、文化可译性限度下的文化翻译策略 翻译 中的文化在总体 上是可译 的,同时又存 在可译性 限度 。但是 文化的可译性 限度 是动态的 不断变化的。 以前不 可译 的现在可译 ,一个译者 不 能译 的另 一个译 者 能译 。在 “ 四” 时期 , 五 d m cay 和 sine 还属 于不 可译 的词语 , 当 eo rc c ec 时被 人们 通俗地 称为 “ 德先 生”和 “ 先生” 。 赛 而现在随着社 会发展 ,信 息的互通有无,这两个 词 “ 民主”和 “ 学” 已成为 生活 中很普通词语 科 了。类似 的变不 可译为可译 的例子不在少 数。因 此,文化可译性 限度 虽然给译者在不同程度上 带 来 了困难 ,但 由于一方面 ,文化具有兼容性 ,使 得不可译性可 以逐 步 向可译性 转化;另 一方面 , 在这个转化的过程 中,译者 的努力和 能力起着 关 键 的作用 ,译 者的主体性 意识及翻译 中的文化意 识迫使译者采 取变通 手段 ,以翻译 目的为导向, 降低可译性限度 ,变不可译 为可译。 译者 在发挥主体 性选择合适的翻译 策略时会 受到其 文化取 向的影响 。如果译者倾 向于原语 文 化,在翻译 中很 可能会极力在译文 当中保 留原语 文化,体 现在翻译策略上,就是异化翻译。相反 , 如果译 者的文化观偏重于译入语的主流 文化,他 就会在翻译 中尽 力适应译入语文化 的特点,并会 对原语 文本 中的相 关内容进行一定的转化或改变 以迎合译入语 的文化 习惯 ,体现在翻译 策略上就 是 归化翻译 。德 国施莱 尔 ・ 赫曾说过, “ 者 马 译 面前只有两条 路可供选择 ,一是译者尽可能不要 惊动作者 ,把读者领 到作者 面前 ,一是 尽可能不 要惊动读者,把作者领到读者面前” 。前者即归 化,后者指异 化。在全球化 的影响下,各国文化 交流 日趋频繁,译者应尽可能采用异化翻译策略, 把原语文化的原汁原味传达 给目的语读者。 刘 宓庆 先生在 ( ( 当代翻译理论 中提 到 “ 适 度 异化”,他认 为, “ 由于语言接触而弓起 的本 J 族 语 对 外 来 语 的 同化 、 吸 收 现 象被 称 为 异 化 ( le a in a in t o ),适度异化可 以拓展双语之 间的 共性 ……缩小可译性限度” 。如,在 以前,“ 普 罗米修斯”在我国是个陌生字眼, 对于 Ik o o n wn t

类文化也具有共性,不同民族不 同地域 之间同时 存在着相 同或相似 的文化现象 ,文化观念及文化 认知 。这给原语 和译语之 间文化 的可译性提供 了 基础 。英 汉两种语言 中存在大量表达法,它们传 达 了相似 的文化信 息。如,T d u lt h o ad f e o te f ae ( 上 浇 油) srk te rn w ie t lm 火 , tie h io h l负着传递 文化信 息、平 衡 文化差异、缓解文化冲突和促 进文化融合的历 史使命 。 因此,在翻译 过程 中,具有主体 性 的译 者 能够 弥补两种文化之 间的差异 ,尽可 能准确地 传达 原语 文化信 息。 “ 译者 处理文化个性 时,妥 协 (o po ie 有 时就变得在所难 免 ,各 种补偿 cm rm ) s (op n a in 手段也 势在必行 。”译者 必须想 cm e s to) 方设法,把文化的可译性限度提高到最大层面 。
为 牛 后 ) 和 A a r s ig h Sre i r t o n te te t e s S c ae y a1老 鼠过街 ,人人喊打)等等。 h sdb l ( 其次 ,随着各 民族之 间的频繁接触 ,文化交 流 与文化融合趋 势越 来越 明显,文化 的异质性逐 渐向同质性转变。文化的开放性使 一种 民族 的文 化被其他 民族所理解和吸收成为 可能。 “ 文化是 经 由社会 习得的,而非遗传获得 的,这种社会 习 得性决定 了人类具有很强的文化适应能力,同样也 决定了文化的可译性” 。随着中国的飞速发展,综 合 国力逐 渐提高 ,并在国际中发挥着举足 轻重的 作用 ,中国文化将被 其他 民族逐渐 了解,翻译 中 的文化可译性将大大提 高。文化之 间的壁 垒在 层 层瓦解 ,文化信 息传递 的可能性促进 了文化的可 译性 。 “ 同文化 的交流和趋 同必然首先反映在 不 语 言的融合趋势上,语言的融合又必然首先体现 在语言的词汇层面上”” 。词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 了社会 生活和社会思想的变化 。现代汉语 中 出现 了许多从英语 中直接 “ 借用”过来 的词语 , 以音 译方 式传递过来 的如 “ 咖啡” 、 “ 沙发”、 “ 巴 士”等 以及直接 出现英语缩略字母 的 “D盘”、 c “T KV包房”、 “ x光片”等等。汉语中的 “ 旗袍” (ia) qp o 、功夫 (ogu 、豆腐 ( u u 等词汇也逐 k n f) d f) o 渐地以拼音的方式,进入英语的主流语言中去。 再次,翻译研 究的文化转 向赋予译者 一个新 的起点,使译者 的主体性得到 了极 大的提升 ,译 者开始从幕后走 向台前 ,逐 渐摆脱 了 “ 隐形人” 的身份 ,受到前所未有 的关注。译者 站在不 同语
关键词:文化可译性 ;可译性 限度;译 者主体性 ;异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15 19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7 .6 82 1)40 7 .3 6 24 5(0 10 .0 80
在全球化 的今天 ,各 民族之 间的交流 日 频 趋 繁 ,文化融合 已成为大势所趋 。翻译作为不同语 言之 间沟通 的桥 梁,不仅仅指把 一种语言转换 成 另 一种语言 ,更重要的是 文化信 息的传递 。西方 翻译研究的 “ 文化转向”萌芽于 2 0世纪七八十年 代,19 年 B sn t Lfv r 在合编的 《 90 a se 与 eeee 翻译、 历史与文化 一书 中正式提 出翻译研 究的 “ 文化 转 向” ,这标志着翻 译文化学派 的正式成立 ,文 化 与翻译研 究一度成为人们 关注 的焦 点。我国著 名 学者王佐 良教授在谈到文化与翻译 的关系 时曾 指 出,译者处理的是个别词,但面对的是 两大片文 化。奈达也曾指出, “ 对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 悉 两种文化甚 至比掌握两种语 言更 为重要 ,因为 词语 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有意义” 。文 化在翻译 中的地位越 来越 受到重视 ,从某种程度 上说 ,译文 的质量与效果 有赖 于对 原语 文化信息 的传递程度 。然而 ,关于文化可译 性 问题 的争论 从未停止过 。 “ 翻译里最大的困难是什 么?就是 两种文化 的不 同。在一种文化里头有 一些不言而 喻 的东西 ,而在另一种文化里头却 要费很大力气 加 以解释” … 。可见,在翻译过程中,原语 中的文 化信 息翻译成 了译者要处理的一大障碍 。纵 然文 化的翻译给翻译 带来 了困难 ,存在 可译性 限度 , 然 而从 总体上考虑 ,文化是 可译 的,尤其是随着 各 民族文化接触及交流 的加 快,各 民族对异域文 化的感知心理及接受能力不断增 强,文化可译性 限度会越来越小。 文 化的 可译性 与可 译性 限度
[ 稿 日期 ]0 卜0— 1 q k 2 1 72 [ 作者简介] 杜少华 (9 7 ), 河北沙河市人, 18一 女, 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a 1dsa ha9 7y a・ e E r i :u hou 18 @eh n t n
邢台学院学报
2 1 年第 4期 01

ev , d mp1 ng , a d a p a d ha d ma s e u s i n yr mi —s pe s
o g u o s e w a p d n e v s 这 些 翻 f l tn u r c r p e i 1 a e . i i
译 并没有把词语 所负载的文化信 息翻译 出来。 由 于 中西文化的 巨大差异 ,赋 有 中国特色的词语所 承 载的 中国文化难 以为外国读者所理解 。然而 , 随着 先进 的科 学技术 的发展 , 网络的 日益便利 , 中西文化接触 日益频繁, 出现 了更能反 映 民族 文 化特色 的翻译 ,Cu i io i和Zn z 等这些 h x ,Ja z, o g i 译 文方式 日益为大部分译 文读者所接受, 中国文 化 日益为外国读者 了解的时候 ,就不用加注释。正 如鲁迅先生所说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 便成 了路 。文 化的可译性 限度 只是 暂时的,随着 社会 的发展 而逐 渐降低 。到时候 ,更多的文化词 语将被传达 给译语读者 ,并 为大多数外国读者理
第2 6卷 第 4期 21 年 1 01 2月
邢 台 学 院 学报
J 0UR NAL NGTAI 0F XI UNI RS TY VE I
VO . 6 No 4 12 . . De . 0 1 c 2 1
文化 可译 性 限度 及 文化翻 译 策略
杜少华
( 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 7 0 6 ) 10 2 摘 要 : 自翻译研 究的 “ 文化转 向” 以来 ,翻译被赋予很 强的文化 性,被视为一项跨 文化 交际活动,文化的可译性 与不可译性 问题也 受到 了极 大的关注。总体上 ,文化具有 可译 性,只是存在一个可译性 限度 问题。作为翻译主体 的译者 应该充分合理地发挥译 者主体性 ,培 养跨 文化意识 ,平衡 两种 文化之 间的差异 ,采用异化翻译 策略 , 文化的可译性 限 把 度降到最低 ,促 进两种 文化 的交流与融合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