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李后强黄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李后强黄进
2012年11月19日11:23来源:四川日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这段论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全面阐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管理体系的阐述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阐述是新时期社会管理的重要理论文献,既是对我国社会管理的经验总结,又是对今后一个时期社会管理的一次重大谋划;既传承了我国社会管理的优秀传统,又借鉴了西方现代社会在社会管理方面的有益成果;既突出了社会管理在国家建设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又与社会建设、政治建设等“五大”建设相互衔接。
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建设。”清晰地揭示了社会管理与社会建设、公共服务的关系。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社会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统一于和谐社会建设之中。公共服务直接针对的是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匮乏性问题,从正面直接满足民生需求,更多涉及社会建设的内在功能;社会管理针对的是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问题,通过避免和化解负面因素(如社会矛盾、公共安全)间接服务民生,更多地涉及社会建设的内在结构。结构会制约功能的发挥,甚至成为功能发挥程度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社会管理必须放在突出位置,特别是必须通过“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来改善社会建设的结构性问题。目前,我国社会建设中的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党中央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因而十八大报告连用了四个“加快”来表达这一任务的紧迫性。
全面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概括起来,分别是合作共治的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完备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法制规范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相互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合作共治的社会管理体制
现代社会管理体制涉及社会管理主体及其相关的法律保障,最基本的特征是合作共治。根据我国国情,社会管理
的主体包括党委、政府、社会、公众,这四大主体既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共同参与、协商互助、合作共享。党委要在社会管理格局中发挥领导和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制定方针、统筹协调、动员资源。政府要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像抓经济管理一样抓社会管理,做到社会管理的政策到位、机构到位、职能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监督到位。社会各个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组织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参与意识,与政府机构同心互动、优势互补。人民群众要充分发挥在社会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坚持走群众路线,引导群众积极、理性、有序、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体制需要法治作为保障,以法律的形式界定各自职权,确定权利义务,纠纷处理、矛盾化解不能突破法律底线。
健全完备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十八大报告直接把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作为社会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强化了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的理念,在理论层次上更加明晰了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改善民生。健全完备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现代文明国家的基本要素。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就要把管理和服务结合起来,以服务支撑管理,以服务促进管理,以服务柔化管理,以服务畅通管理。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着力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扶贫助残等
现实利益问题,使之成为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法制规范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
十八大报告明确,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是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第一次鲜明地、充分地肯定了现代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重大作用。现代社会组织体系的基本特征是: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核心是法制规范。政社分开是指政府行政职能与社会的自我管理相分离,特别是党政机关要与社会组织分离,行政权力与自治权利分离。在当前创新社会管理中,随着权力和资源下移到基层,基层政府的事务增多和压力增大,迫切需要通过制度化的手段,转移和分化政府职能,把非行政事务交给社会组织和社区来完成,逐渐形成社会的自我发展空间。权责明确是指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清晰界定社会组织的权利、义务、职能、责任,使社会组织在一个法定的、权威的规则体系中运行。目前,我国社会组织权责不清的情况比较突出,迫切需要明确社会组织的法定权责。依法自治是指社会组织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这是管理效率最高、作用发挥最强的管理方式,应该成为以后社会组织首要的管理原则。
相互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社会管理机制是指社会管理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这些部分应当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因此,十八大报
告提出,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复杂,必须将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互结合,才能形成有效的、持久的、良性的、科学的社会管理机制。源头治理是治本之策,就是要将处置社会矛盾的关口前移,尽可能防止、减少、弱化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冲突。因此,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社会规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动态管理是及时化解之策,要建构对社会矛盾的跟踪、梳理和化解机制,使社会矛盾不断及时化解,不断向好的方面转化,做到社会矛盾不积累、不激化、不蔓延、不升级、不恶化,使社会处于动态平衡、动态协调、动态优化的良性状态。因此,要建立和完善诉求表达机制,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滚动排查和预警机制、矛盾调解机制、社会安全防控机制。应急处置是应对突发事件和社会风险的必要机制。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应急管理机制建设十分紧迫。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的现实路径
加快社会体制改革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同样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的基本路径也是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合作共治的社会管理体制要求改革一元化的行政管理体制,法治规范的现代社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