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德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家庭德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家庭教育作为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教育,天然地赋有德育的功能,但现在的家庭德育功能却被智育发展或者其他功利目的的教育所代替。中国的许多家长都忽略德育而重视智育,特别是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造成家庭教育不能在德育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以下就家庭德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家庭德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德育主智误区家庭德育方法

正文:教育是需要多方面合作才能做好的一种活动,仅靠学校教育的力量是无法撑起一个完美无缺的教育空间的,所以家庭教育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在塑造儿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德育顾名思义就是家庭中的道德教育,主要指父母对子女看待事物和问题的是非标准、道德情感的培养、引导和熏陶,从而使他们形成相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习惯,并使遵守这些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成为子女自学的道德需要。相对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言,家庭道德教育在培养和塑造青少年品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家庭中,父母有充分的时间按和条件对儿童进行早期的道德教育、并能够根据儿童的特点进行个别引导,通过长期细致的日常生活来影响儿童的成长,特别是亲子间的特殊血亲关系、情感关系、更有利于儿童的道德品质培育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庭德育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无法代替的地位,可是我国的家庭德育一直都被忽视,没能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由于我国的教育制度和机制存在很多的问题,导致目前的学校教育都更多地关注升学率和名校,学习成绩成为了学校的重要衡量标准,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应试教育和升学率成为了校方头顶上的尚方宝剑,最终也使家长走进了一个主智误区,从而忽视家庭的德育。主智误区是指过分强调智力的发展而忽略了非智力能力的培养的一种教育现象,我认为我国现在的家长大部分都有这种主智的倾向。很多家长为了配合学校的升学率也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考进一间好的学校。望子成龙,望女成

凤,每天都逼着还是小学生的孩子学这学那,聘请家庭教师,参加培训辅导,把孩子框得死死的。很多家长都会花钱买智育、体育、美育,但就是没有人花钱买德育,而且德育也是金钱所不能买的。大部分家长都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过分地强调智力,从而忽略了孩子非智力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道德方面的教育,导致孩子畸形发展。

在家庭德育方法上,因为存在很多的问题。许多家长都支持棍棒教育,他们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下都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骂难成才”。孩子成绩差,在学校违反了校规或者人性不听话,都可能遭到父母的责骂甚至痛打。家长以金钱作为奖励学生,只要孩子成绩上去了就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物质追求,这样可能会使孩子养成过度消费的习惯,甚至成为白金主义者。家长的这些教育的方法是不利于孩子的身心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影响到孩子性格形成和高尚品质的培养。还有家长本身的素养也会影响到学生的道德发展,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终身教师,家长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一些对策:

一、纠正父母的主智误区

中国家庭教育会常务委员理事王宝祥曾做过一个全国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平均有85%的家长认为在家庭教育中进行德育教育对孩子很重要,但在一系列选择性题目中,家长们的回答显示,排在前三位的都没有德育。家长们最关心和实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孩子的学习、分数等智育问题。家长们再德育这一问题上存在比较严重的认识与行为的脱节。所以转变家长的观念,纠正家长的主智误区,是加强家庭德育的首要任务。

首先,家长应该调控好自己对子女的期望值,为学生的品德成长营造一个有利的家庭环境。家长过高的期望,脱离孩子实际的要求,不仅不会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而会起消极的作用,只会僵化智力发展,阻碍孩子的健康成长,此乃揠苗助长之举。孩子经过努力满足不了家长的期望,会丧失上进心,产生自卑感,心理上蒙盖着一种失败者的压抑感,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不利的。许多家长要求孩子顺着自己设计的模子去成长,不考虑子女的兴趣爱好,不考虑是否符合子女的实际情况。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与子女的学业成就包括德育的学习成就是呈正相关的。在我国,独生子女日趋普遍,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有过高趋向,这种过高的期望值不仅从心理上给学生以压力,而且也因其不能实现而带来的父母、子女双方积极性的损伤,极易造成德育的负面影响。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把握自己,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当然家长对孩子寄予期望,是一种信任。

所以家长应该合理地运用这种信任,及时地与孩子沟通,深入了解孩子的性格,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值。注重孩子成绩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培养,让孩子成为一位有素质、有高尚人格的人远比成为一位所谓的天才要强。

然后,学校和社会都要帮助家长走出主智误区。学校应该把德育放在首位,不能只是说说而已,要将德育工作落实到底,不要盲目的追求成绩、升学率。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向家长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内外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也要调动社会的各种资源,利用广播传媒宣传德育的重要性,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或者举办一些促进家庭德育的公益活动,增强家长的德育意识,改变家长的重智轻德观念。

二、端正家长的教育方法

家庭是个体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教师。子女从小到大都会受到交战的政治观念、思想观念、道德规范的影响,家长也会将自己的道德标准向子女进行灌输,教育引导他们进行如何做人和评价事物,希望子女能成为自己的理想人格的化身。所以家长自身的品行对孩子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要想改善家庭德育的质量,父母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品行,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还要施以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直至成才。首先,教育要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开始,加强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了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心里想什么,平时主要做什么,交往的人是些怎样的人等。理解,就是不要忽视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说“小孩子懂什么”“家中大事应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设家庭民主化,即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尊重,尊重孩子在家中的权利、地位,不是一味地宠爱娇惯孩子,置于“小皇帝地位”对孩子百依百顺,不是尊重,是溺爱。

其次,教育要身教重于言教。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下,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中成长的,家长对待人生、事业、生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给孩子积极、上进的道德榜样。

最后,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孩子要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每个小孩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对道德有不同的认识基础,所以家长要针对自己的孩子的特点选择合适地教学方法进行道德教育。总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只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在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讲究家教方法,就一定能将孩子向着好的道德方面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