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 农耕文明的古代中国 第2讲 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时期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讲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秦汉时期

一、选择题

1.秦以郡县治东方,结果激起东方的反抗。汉初,这种区域文化的差异与冲突又显现出来,且仍以楚、齐、赵三地最为明显。刘邦一方面必须“承‘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这反映出( )

A.汉代中华文化尚未出现融合

B.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有合理性

C.秦由于未从俗而治导致灭亡

D.汉承秦制才是长治久安的保证

解析:题干提及秦朝实行郡县制而东方反抗,汉朝实行郡国并行制,而封国主要是东方,故选B项;西周时期,政府通过分封制促进了民族融合,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排除A项;秦朝灭亡主要原因是暴政,排除C项;题干中“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可知汉朝秉承秦制有一定的弹性,排除D项。

答案:B

2.东汉末年改刺史为州牧,州牧位居郡守之上,并且有了固定治所,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

A.监察区域职能的转变B.皇权专制统治的加强

C.刺史监察功能的强化D.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解析:据材料信息得出监察区域职能的转变,故选A项;“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是使地方权力扩大,不利于皇权的加强,排除B项;“权力大大超过了汉武帝时监察和考核官员的准则‘六条问事’”实际上是扩大了监察功能之外的职能,排除C项;监察区域职能的转变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项。

答案:A

3.汉代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烦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据此可知,设置中朝有利于( )

A.制约丞相权力B.提高行政效率

C.加强中央集权D.监察三公九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中外朝制。材料体现建立中朝的原因是三公九卿“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烦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目的是提高行政效率,故选B项;中朝的建立有利于制约丞相权力,但与材料建立中朝的原因无关,排除A项;

中朝的建立有利于君主专制,排除C项;中朝不属于监察机构,与监察三公九卿无关,排除D 项。

答案:B

4.秦统一后,全国“文字异形”,秦始皇指定官员进行整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统一了文字。下列对此举措评价不合理的是(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C.有利于实现文化专制D.有利于推动文化传播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秦朝的统一文字,文字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统一文字有利于国家统一,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统一文字是如何书写文字,与实现文化专制无关,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传播,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C

5.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这段记载反映了( )

A.秦国已经采用牛耕技术

B.水路成为主要运输方式

C.战国时期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

D.秦国统一六国成为其时民心所向

解析:由材料“秦以牛田,水通粮”可知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可见秦国已经使用牛耕技术,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秦国用河流运送粮食,不能得出水路是主要运输方式的结论,故B项错误;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至全国,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秦国的强大而非统一六国的趋势,故D项错误。

答案:A

6.《汉书》载:“卜式,河南人也……式入山牧,羊致千余头,买田宅。”《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言陂泽养鱼,一岁收得千石卖也……安矣千树枣……渭川千亩竹。”这反映出汉代( )

A.传统农牧业的兴旺发达

B.出现了大规模私营畜牧业

C.土地经营方式的多样化

D.生产方式受匈奴影响较大

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而不是强调农牧业的兴旺发达,故A项错误;据材料“式入山牧,羊致千余头,买田宅”可知私营畜牧业规模并不大,故B项错误;据材料“式入山牧……言陂泽养鱼……安矣千树枣……渭川千亩竹”可知土地利用形式多样化,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土地利用形式多样化,而不是强调匈奴的

影响,故D项错误。

答案:C

7.下图是汉代画像石。这反映了( )

A.井田制度下的集体劳作B.小农经济生产劳作状态

C.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贫困D.汉初经济恢复较为迅速

解析:汉代画像石反映的是农夫用铁犁牛耕耕作,是小农经济下的生产劳作状态,故选B 项;井田制是商周时期至春秋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材料是汉代,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贫困问题,排除C项;材料也看不出汉初经济的恢复,排除D项。

答案:B

8.汉武帝元封元年规定:把郡国应贡物连同运输所抵充的财政上缴额,按照当地正常的市价,折合为一定数量的土特产品,直接上缴给国家在该地设置的均输官,然后由均输官像过去商人那样,将这些土特产品运往需要该项物资的其他地区去出售。这一措施( ) A.解决了郡国对中央的威胁

B.体现了政府的抑商政策

C.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体现了政府的垄断政策

解析:汉武帝的“推恩令”解决了郡国对中央的威胁,故A项错误;汉武帝让均输官“将这些土特产品运往需要该项物资的其他地区去出售”,其目的在于抑制商人的活动,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农民的问题,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汉武帝元丰元年的这一规定,充分体现了汉政府的垄断政策,但是其根本目的还在于抑制商人的活动,故D项错误。

答案:B

9.秦统一后,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这样的划分客观上( )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B.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C.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

D.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

解析:A项说法绝对,错误;B项是元代行省设立的特点,故B项错误;以地理单元为郡范围在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划分郡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故D 项错误。

答案:C

10.汉初,陆贾告诫刘邦,守天下与夺天下不同,马上得之不能马上治之,“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他在《新语·本行》中,还提出了“治以道德为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