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课程内容
美国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分为三种类型:
学校没有提供完整的信息技术课程,仅在数学或 物理等自然科学课程中介绍一些计算机和信息技 术知识; 学校除在科学课程中的某些部分教授信息技术知 识外,还开设专门的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课程 让学生必修或选修; 学校提供不止一种信息技术科学课程,如计算机 应用、程序设计语言、人工智能等,让学生选修 或必修。
印度在信息化水平及人均计算机数方面还未能
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印度政府和IT界正致 力于使印度走上信息化道路。
1999年印度成立信息技术部,成为世界上少有的专 门成立IT部门的国家之一,在6个国家“理工学院” 基础上,各邦设立“信息技术学院”,鼓励民间和 外资办学,普及信息教育。 信息教育从小抓起:全国2500多所中学均开设计算 机课,400所大学开设计算机及电脑软件专业,使印 度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多媒体教育设施体系。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3.课程内容
英国ICT课程实施过程划分为4个学段,并与
之配套设置了8个学业成就水平目标。
具体来说,ICT教育各学段主要教学内容为:
第一学段(小学1-2年级):使用信息与交流技术自 主地完成指定目标。在对软硬件有一定熟悉的基础 上,初步学会利用信息与交流技术描述自己的观点 且能记录所做的工作。 第二学段(小学3-6年级):使用更为广泛的信息与 交流技术工具和信息源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提高 研究技能;对信息的质量与合理性提出自己的看法, 能够判断出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有用的信息,具备 对信息的鉴别和分析能力;能用别人乐于接受的形 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2.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观

要研究信息技术课程的变化规律,不断发现、发扬 课程中相对稳定的内在价值 密切关注信息技术课程的演进规律,探讨其变化可 能,牢牢把握信息技术课程及至信息技术教育事业 的航向。
第二节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
我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回顾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3.政府举措
全方位实施信息教育,培养学生的信息运用能
力 建构多媒体的学习环境,促进教育的网络化 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投资 重视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开发 重视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建设
四、印度的信息技术教育
1.概况
印度是全球信息产业的佼佼者,其软件产业已雄 踞全球第二,创造了软件业的神话。 印度生产的计算机软件已远销世界75个国家,其 中28个国家完全依靠印度的计算机软件和服务支 撑。美国是印度软件产品的最大市场。2000年印 度软件产品的出口总额达57亿美元,是其国内生 产总值增长部分的四分之一。

美国较正式的信息技术教育开始于初中阶段
(7-9年级):
第一部分:计算机意识: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信
息资源及信息技术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等问题 有大致了解,包括:
1.计算机模式化思维训练 2.对机器人的认识 3.信息技术和资源的社会问题的探讨 4.计算机相关职业的辅导
第二部分:计算机程序设计:
4.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软、硬件条件
美国是世界上中小学微机总量和联网机总量最
多的国家 美国国会通过新电信法案:对中小学和图书馆 使用因特网的基本费率进行优惠、对学校和图 书馆使用因特网的基本内容实行免费 吸收来自工业界和非赢利机构的大量投资 为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加强教师培训
二、英国的信息与交流技术教育
校外信息技术教育
在大城市开办儿童电脑学习中心或俱乐部,为3-14 岁的儿童设计不同课程,寓教与乐,让儿童在游戏般 轻松气氛中,了解、接触电脑,学会电脑知识。
各国情况小结
1.课程设置形式:
没有统一课程的设置——美国 统一课程中设置综合课程——芬兰 统一课程,分级要求——英国 统一课程,不同要求——日本
三、日本的信息教育
1.发展概况:
1984年日本社会教育审议会广播教育分会发表“微 型计算机应用进修课程标准”。 1988年文部省在初中和高中教学中增加有关计算机 学习的内容。 1989年,文部省修改教学大纲,要求从小学起开展 信息技术教育。同年4月,实施“现行学习指导要 领”,规定要以计算机有关内容为中心展开信息教 育,在初中阶段的“技术· 家庭科”中开设《信息 基础》共约20-30学时的选修课。
3.课程内容:
各国信息技术课程,大致涵盖以下内容:
探究知识和用法,熟悉软硬件 选择、辨别、交流、组织、呈现信息 根据目的,科学决策
四、各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 的启示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国际趋势——加强信息技 术教育
各国政府在其新出台的法规中都明确提出了大力 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条款,并制定了相应教育发 展计划(规划); 信息技术教育深入到学科教学中; 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的改善。
第一章 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第一章 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1.1 国外的信息技术教育
1.2 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
第一节 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教育
美国的信息技术教育及其发展 英国的信息与交流技术教育 日本的信息教育 印度的信息产业与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国家) 各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文件指出“运用信息能力”应包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信息的判断、选择、整理、处理能力和信
息的创造、传递能力; 理解信息社会的特性与信息化对社会和人类的 影响; 认识信息的重要性和信息的责任感; 掌握信息科学基础和信息手段(特别是计算机) 的特性及基本操作。
2.课程内容:



小学阶段:让计算机成为孩子的“道具”,“活用” 因特网。主要让孩子用计算机学习 绘画、打字、音乐、 游戏和网上交流。 初中阶段:信息教育的核心部分是“技术· 家庭科”中 的”信息基础“内容,一般25学时,几乎都用在设备 操作和软件使用的学习上。 高中阶段:开设“信息”课,设有三门科目:信息A、 信息B和信息C。信息A着重培养学生的网上选择、处 理、发送信息的基本技能;信息B着重介绍计算机的功 能和组成;信息C着重理解计算机网络在社会中的运用 和效果。许多高中开设与职业有关的商业科“信息处 理”课程。
2001年印度政府将信息技术教育引入全国教学
大纲:
小学阶段:学习使用鼠标、键盘、打印机及掌握光 驱、软驱、调制解调器等的基本操作方法,及如何 与同伴共享资源,尊重他人隐私和知识产权等。 初中阶段:学习使用教育软件 高中阶段:学习如何熟练运用电脑搜集整理数据、 绘图,并根据需要学会使用一些特定的技术服务软 件。
4.国家政策和社会支撑



在英国,课程标准中规定ICT课程与英语、数学等课 程并重。 全英大规模投资涉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项目达13个,总 投资额近3亿英镑,项目涉及师资培训、计算机硬件 配置和软件开发、新技术的学习推广等。 英国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主要采取政府策划、 社会组织广泛参与、教育部门和学校具体实施的方法 国家教育部、教育技术委员会、教师培训署、资格与 考试署、专业团体、出版商、企业培训部、计算机软 硬件公司等参与和支持信息技术教育。
第三学段(前期中等教育,7-9年级):能更独立地 使用信息源、信息与交流技术工具,更好地理解信 息与交流技术如何促进他们的工作,及何时、如何 使用信息与交流技术;开始考虑信息的质量和可靠 度;在信息与交流技术的使用中做到更专注、更高 效和更精确。学生要参加GCSE全国水平考试。 第四学段(后期中等教育,10-11年级):要求学生 对信息与交流技术工具和信息源的选择更为慎重, 能独立工作,并能运用许多与信息与交流技术有关 的应用程序来进行高效的工作。能根据不同目的, 选择和设计一些信息与交流技术系统,甚至为别人 设计实现新的系统,还能适当加以评价。学生要参 加全国GCE-A水平考试。
1.发展概况:
1988年英国教育改革中,信息技术课程开始被 列入国家统一课程; 1995年信息技术课程从科学课程中脱离出来成 为独立课程; 1998年由选修课改为必修课。 1999年,英国政府公布了信息与交流技术课程 标准 2000年,信息技术(IT)课程更名为信息与交 流技术(ICT)课程。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 泽可 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全国图书馆与情报科学委员会上提 出来的。当前,美国信息素养的内容不仅包括信息的获 取、检索、表达、利用等技术层面的应用技能,还包括 独立学习的态度、方法及将信息用于问题解决、进行创 新思维的综合信息能力。


地方分权,各州学制不同,课程设置与教学组织在 各州也只有大纲式的规定。课程由州、校董事会或 家长委员会规定实施原则,然后由授课教师据此编 制、挑选教材,安排上课时间,进行教学、评价与 研究改进。 趋势: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时间越来越早,开设课程 的专门化程度越来越强,课程开发和内容编排越来 越受到重视。
讲解思路
概况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开展信息教育的软、硬件条件
各国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启

一、美国的信息技术教育
1.概况
20世纪50年代末期起步,20世纪90年代后,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已突破纯粹讲授计算机知识、 技能的局限,开始关注学生信息意识、信息技 能和信息伦理在内的信息素养的培养。
2.培养目标
体现学科发展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和学习
者的需要 为平衡三个目标定位的矛盾,可建立多元化、多层 次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 既有基本的达标底线,又保留足够的自由度 鼓励地区和学校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根据具体 情况确定各自的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允许学习者根 据个人的发展状况、需要和兴趣制定相应的个人发 展方案。
(二)对我国的启示
1.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化
课程研究与开发的系统化 课程承继关系的系统化 课程与环境关系的系统化
当前,全国上下 关注信息技术与 课程的整合
课程建设包括:
制 定 课 程 标 准 教 材 开 发 课 程 具 体 实 施
课程研究内容应包括课程目标的重新认识和落 实、课程内容的组织和建设、教学方法和评价 方法的探究和尝试、教学条件的适应与建设等。
以开设选修课为 主,学生学会计算机程序的编写、调试和运行, 进一步认识计算机的结构和功能。
高中阶段(10-12年级)中,信息科学、程序设
计、计算机应用等课程是学生热衷的科目。课 程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与意识 资料处理与应用: 信息技术系统概论 人工智能概论 第二部分:计算机程序设计 通过学习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使学生学会使 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产品完成一定的任务,培养 逻辑运算和抽象思维能力。
2.课程目标
各校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目的基本一致,即 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 具体目标

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旨在达到以下要求: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产品各组成部分的 基本功能和作用; 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使用系统化 方法解决问题的技能; 让学生了解、分析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产品在过去、 现在与将来的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影响。



1991年7月,文部省公布《信息教育指南》文件 1996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在题为《展望21世纪我国 教育》的咨询报告中强调系统实施信息教育、通过使 用信息设备和通讯网络改善学校的教育质量的必要性, 并重新定义了“信息运用能力”。 1996年11月,日本中央教育会公布了面向21世纪的 《关于改善教育课程基准的基本方向》的文件,指出 从小学到高中都应开设信息课 1999年,制定《教育信息化实施计划》。提出到2005 年,全国中小学所有科目都要实现计算机和网络授课, 实现学生在学习方法、学校管理和课堂教学方法的三 个根本转变。
2.课程目标

英国ICT课程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 信息技术能力,即有效、自主地使用各种信息技 术工具和信息资源进行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 以及对于外部事件的模拟、控制的能力。
运用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将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用于不同学科的学习; 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和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