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与北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独秀
陈独秀,字仲甫,号实庵,谱名庆同,青年时官名乾升,1879年生于安庆后营一个小户人家。

父衍中,字象五,屡试不第,以教书为业,是个穷秀才,1881年在苏州教书时染上瘟疫,死于苏州怀宁会馆,这时候陈独秀只有两岁。

母查氏,精明能干,疏财仗义,亲戚本家都称她为女丈夫。

陈独秀兄弟姐妹四人,陈独秀排行老四。

陈独秀自小天资聪颖,性格倔强,接受了中国传统教育。

1896年,陈独秀中进士,后因反清宣传,流亡日本。

先后进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东京正则英语学校、早稻田大学学习。

辛亥革命后任安徽省都督府秘书长,后因支持二次革命被捕,出狱后再次东渡日本。

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该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1916年,蔡元培被委任为北大校长,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原则的指导下,蔡元培大胆邀聘一批思想激进的学者进入北大,而当时陈独秀正好为筹集扩大《新青年》的发行经费,到达北京,求贤若渴的蔡元培亲自在雪天登门拜访陈独秀,请他进入北大。

进入北大对陈独秀和他的《新青年》杂志来说,都是难得的机会,仅就《新青年》发行量而言,在到陈独秀到北京的第一年,便由原先的千余份猛增至1.5万份以上。

而陈独秀和《新青年》杂志也对北大,乃至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多年后,鲁迅曾回忆道:“我必得纪念陈独秀先生,他是催促我做小说最着力的一个。

”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毛泽东也感慨地说过:“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

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

”他还说:“我同他(指陈独秀)第一次见面是在北京,那时我在国立北京大学。

他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


北京大学当时有文科、理科、法科,文科是北大三科中最重要的,当时北大不设副校长,在北大,文科学长是仅次于校长的重要职位。

而陈独秀来校后,便被聘为文科学长,和蔡元培一起,积极推动北大的改革。

其担任文科学长期间文科的“人事、行政,一切由陈独秀先生主持”蔡元培“不稍加干涉。

”于是陈独秀以《新青年》为依托,放手招募新派教授,为北大文科建设引进了丰厚的学术资源。

李大钊是陈独秀1914年在日本协助章士钊编辑《甲寅》时结识的老朋友,也是《新青年》的重要作者,陈独秀便请他到北大图书馆工作,章士钊曾说:“独秀得此良佐,声气骤腾之。

”。

刘半农原是才子佳人派的作家,陈独秀对这位“头大,眼有芒角,生气勃勃”的年轻人,很感兴趣,刘半农更为陈敏捷而雄辩的谈吐所折服。

1917年夏,“经陈独秀的介绍并应蔡元培的邀请,去北京大学预科任国文教授。

”周作人于1917年4月1日由绍兴抵北京。

到京的第九天就去拜访了陈独秀。

被暂时安置于北大附设的国史编纂处工作,之后被陈独秀正式聘为文科教授。

鲁迅在发表《狂人日记》于《新青年》之后,也被聘为北大的兼职讲师,开讲中国小说史。

当然陈独秀最值得称道的还是将民国最大的“海归”胡适招引到了北大。

早在1915年,陈独秀便与胡适相交,胡适也投稿于《新青年》杂志,两人相辅相成,共同为新文化运摇旗呐喊。

1917年胡适回国,便被北大聘任,就任后,胡适作了《大学与中国高等学问之关系》的演讲,他开了英国文学、英文修辞学、中国古代哲
学三门课,并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哲学研究所,自任主任,很快成为北大最年轻最有名望的教授。

若依次数下去,从1917到1918年进入北大文科的教授刘文典、杨昌济、王星拱、程寅生等几乎都是在陈独秀学术、思想、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先后汇到《新青年》的杏黄旗下,之后又进入北大的。

即使是不属于《新青年》的“国故派”代表人物刘师培,也是陈独秀将之引进北大的。

十月革命后,陈独秀逐渐接受了马列共产主义思想,并成为了其最积极的宣传者。

形成了南陈北李建党的局面。

并一度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大革命后期,由于其对国民党右派采取妥协退让的右倾政策,给中国共产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中共中央政治局改组后,陈独秀离开领导岗位,之后逐渐接受托洛斯基主义,离开中共,成为托派分子。

1932年,陈独秀被国民政府逮捕,抗日战争爆发后出狱,1942年5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