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结合律精编

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结合律精编
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结合律精编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类型一:(提示: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 15×(40-8) 86×(1000-2)

类型二:(提示: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325×113-325×13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率)

78×102 69×102 56×102 125×8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79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0÷(25×5)=1250÷25×5 正确吗?

【免费下载】小学四年级乘法分配律结合律总结精点

乘法分配律 (a+b)×c=a×c+b×c 乘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40+8)×25 125×(8+80) 36×(100+50) 24×(2+10) 86×(1000-2) 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325×113-325×13 28×18 -8×28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1;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69×102 56×10152×102 125×81 25×41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判断,若错了请改错。1、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乘法结合律。( ) 2、1250÷(25×5)=1250÷25×5 ( ) 3、102×98=(100+2)×98这里运用了乘法的分配律。……( ) 4、125×17×8=125×8×17这里只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 5、179+204=179+200+4…………………………………………( ) 6、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是乘法结合律。( ) 说说它们用了哪些方法。请填入选项 A 、加法交换律 B 、加法结合律 C 、乘法结合律 D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1、56+72+28=56+(72+28)运用了 ( ) 2、25×(8+4)=25×8+25×4运用了 ( )  3、3×8×4×5=(3×4)×(8×5)运用了 ( )用管线 敷设技术 。线缆敷 设原则 :在分线 盒处, 当不同电压回路 交叉时, 应采用金属隔板 进行隔 开处理; 同一线 槽内,强 电回路须 同时切 断习题电源,线 缆敷设 完毕,要 进行检查 和检测 处理。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 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 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 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 场设 备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布 置 情 况 与 有 关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电 气 系 统 接 线 等情 况 , 然 后 根 据 规 范与 规 程 规 定 , 制 定 设 备 调 试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方 案 。 技 术,要 求电 力保 护装 置做 到准确 灵活 。对 于 差动 保护 装置高 中资 料试 卷调 试技 术是指 发电 机一变 压器 组在 发 生内 部故 障时 ,需 要进 行外部 电源 高中资 料试 卷切除 从而 采用 高中 资料 试卷主 要保 护 装置。

【免费下载】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练习题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是四年级数学学习内容中的一个难点,把分配律和结合律的难点罗列出来,以便家长在家中指导。 分配律的模型:(a+b)×c=a×c+b×c一、分配律的典型题例 ① 由(a±b)×c推出a×c±b×c的典型题例有三种:●(125+40)×8因为题中125×8和40×8在计算时都非常简便,用口算的方式即可得出结果,因此这道题在计算时可直接套用公式进行计算。即(125+40)×8=125×8+40×8=1000+320=1320 ● 103×12 此题中有一个接近整百的数(这种类型的题目还有接近整十或整千的),可以把103拆分成整百数加一个较小数,即:100+3,则题目变成:(100+3)×12,可套用公式变成:103×12=(100+3)×12、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使用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2.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理解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提升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想:本课试图在一种开放的教学环境下,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感知建模;类比归纳,验证模型;质疑联想,拓展理解;联系实际,深化理解;归纳概括,完善理解”的探索过程来逐步丰富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勇于质疑、大胆表现、主动探索的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体现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充分体现了“为解决实际问题而学习数学”的新理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作好铺垫。 1.回顾:说说已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2.初次感知规律:〖算一算〗 ①(3 + 2)×4 3×4 + 2×4 ②2×(11 + 9) 11×2 + 9×2 ③20×5 + 4×5 (20 + 4)×5 【 1.计算①、②两组算式各等于多少? 2.比较两组算式相同点和不同点; 3.可用什么符号连接?】 3.观察、激趣、导入。 第③组算式老师不用计算,就能够判定用等号连接,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这里有什么奥秘吗?今天,我们就一同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联系实际,探究规律。 ㈠影幕演示: 1.学校购买校服。每件上衣35元,每条裤子25元。买这样3 套校服,一共要多少元?【①学生读题,弄清题意。②上台演示,合作讨论,研究策略。 ③展示思维过程,探究解题规律。】 2.分析比较:仔细观察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科书第24——25页,乘法分配律。 【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学科:数学 【教材解读】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乘法运算规律延续。这节课以济青高速公路为背景素材,通过对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两辆汽车的相遇信息,由解决相遇问题的两种方法,发现和引出了对乘法分配律的探索,体验生活和数学的紧密联系,将数学问题有机结合,合理整合知识,让学生利用自己已学的知识体验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知识的迁移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 1、通过复习解答相遇问题,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多种解题方法。 2、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3、让学生通过探索体会知识间的联系,理解一些规律都是从一般规律概括出来的。 【教学目标】 1.学会解答相遇问题,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乘法分配律。 2.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数学方法学习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同学们,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节课,咱们就从生活出发,探索其中的数学知识。(声调低)

请看大屏幕,这是我们学校的活动小组,这里有3组数学信息!(谈话式) 师:有三个问题。(不读,让学生看)会解决吗? 生:会! 师:其实以前学习过。那老师要提高难度了,请同学们任选一题,列综合算式写在横线上,然后口算出得数填写在括号内,并想想看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请同学们在1号学具纸上完成。开始 停,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交流时,注意说清你的算式和得数各是多少。谁来?这位同学,你选择的是的第几道题?读读你的算式和得数。 生交流算式和结果 师:你是怎么想的?先求出一个小组男生和女生的总和,再乘3.问大家:可以吗? 有没有不同方法?你来?生:4x3+2x3 师:结果呢?——哦,也是18。你的想法呢? 师:分别求出3个组男生和3个组女生的人数,再相加,也可以啊。两位同学方法不同,但都求出了体育小组的总人数,思路很清晰。 继续,第二道题,谁来?(2+8)x5。这是你的算式,那得数呢?不同方法呢?2x5+8x5。说的很完整!谁选择的最后一道题!你来!另一种呢,你来!大家同意吗?和第一道题,道理相同。 【设计意图:这种教学设计,主要是在激发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初步意识到虽然结果相同,但两个算式是不同的。但它们之间好像又存在某种联系,从而引发探究欲望。】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一)分类 师:好了,同学们,我们运用以前的知识,非常好的解决了3个问题,得到了6个算式。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了,如果让你把这些算式分成2类,你打算怎样分?(生举手后再叫上台)谁愿意到台上来分给大家看看? 师:这位同学你来!生如果不操作,师问:你打算把哪些分在一起?动手分分吧 如果生操作,师说:你想放在哪里?老师帮帮你,好吗?

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如何区分

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如何区分 同学们,我们近期一直在学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在练习的过程中,乘法分配率与乘法结合律在一起运用时,同学们就出现了混淆,概念还不是很清楚,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个问题一起探讨一下。 我们知道:乘法结合律是(a b)×c=a×(b×c),可见应用乘法结合律要在连乘的情况下,并且相乘的数据可以变成如1、 10、100、1000等,这样就可以使计算简便了。所以,运用乘法结合律简便计算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连乘,二是相乘时可变成容易口算的数据。 例1:125x25x8 例2:5x183x5x4 分析:连乘,125乘8可变成1000,可以简便。分析:连乘,5x5x4=100,可以简便。 125x25x8 5x183x5x4 =(125x8)x25 =(5x5x4)x1.83 =1000x25 =100x183 =25000 =18300 例3:125x25x32 例4:125x88 分析:连乘,但直接不能简便,可以把32看成4x8 分析:不是连乘,可 把88写成8x11,便 可简便了。 125x25x32 125x88 =125x25x4x8 =125x8x11 =(125x8)x(25x4) =(125x8)x11 =1000x100 =1000x11 =100000 =11000 而乘法分配律是(a+b)c=a×c+b×c,可见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乘加乘(乘减乘)的情况下,并且有相同因数,二是相乘时的结果容易口算(或者,相加的结果容易口算,如72+28=100)。 例1:(125+25)×8 例2:35×65+35×35 分析:是加乘,有相同因数8,分析:是乘加乘,有相同因数35, 并且35+65=100,

乘法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知识点总结(2).docx

、本课程课内练习题: 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适当的数: (1) 654 +﹍﹍ =521+﹍﹍ (2) 64 + ﹍﹍=34+﹍﹍ ( 3)﹍﹍+546=﹍﹍+152 ( 4)﹍﹍+82=﹍﹍+64 (5)﹍﹍ +﹍﹍=△+○ (6)﹍﹍ + a= ﹍﹍ + b 2、 下列算式中,运用了加法交换律的,在()打上“√” ( 1) 238+546=546+238()( 2 )甲×乙=乙×甲() ( 3) 168+354 = 354-168()(4)364+152+426=364+426+152() ( 5 )286-24-76=286- (24+76)()(6)532-542+168=532+168-542() 3、在方框里填上不相同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1) 34□ +34□ = 34□+34□(要用上加法交换律) (2() 34□ +34□)+ 34□=34□+ ( 34□ +34□)(要用上加法结合律) 4、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字或字母,是等式成立。 (1) a +(b+﹍﹍ )=( ﹍﹍+b)+c (2)(﹍﹍+36)+64=28+ (36+﹍﹍ ) (3)﹍﹍ + 235 + 65 = 78 + ( ﹍﹍ + ﹍﹍ ) (4)182+ 24+276 + 18= (182 +﹍﹍ )+(﹍﹍+24) 5、商场开展优惠活动,凡购物满200 元就返回50 元的现金,妈妈有520 元钱,她最大能买 到多少钱的物品 6、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 (1)86+ 75+125( 2)524 –36+76( 3)230 +387+170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 8)× 25125×( 8+80) 36×( 100+50)24×( 2+ 10) 86×( 1000-2)15×( 40- 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 34+ 36× 6675 × 23+ 25× 23 63×43+ 57×63325× 113- 325× 13 28× 18- 8× 28 类型三:(提示:把102 看作 100+ 1;81 看作 80+ 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69×102 56×10152×102125×81 25×41 类型四:(提示:把99 看作 100- 1; 39 看作 40-1,再用乘法分配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1)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以及相关的简便计算(1)四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7册p61-62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 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种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教学p61例题1 1. 出示p61例题1的场景图,学习乘法交换律 师:看图后,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知道有3队学生在踢毯子,每队5人) 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毯子吗?

(方法一:3×5=15(人)答:…… 方法二:5×3=15(人)答:……) 由于这两个式子都是求踢毯子的总人数,所以有2×5=5×2。 师说:观察2×5=5×2,你能在本子上写几个类似的式子吗?比较一下写出的式子,你有什么发现?用语言说一说。 (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若用a和b表示这两个乘数,这个发现又可如何表示呢? (引出a×b=b×a)这个发现就叫做乘法交换律。 二、情境导入,教学p61例题2,学习乘法结合律 出示p61例题2的题 师:华风小学举行跳绳比赛,一起去看一下吧。你知道了什么?(三个条件:6个年级,每个年级5个班,每个班23人参加) 现在要求参加比赛的总人数,请你在本子上帮忙算一算。 (方法一:先算出一个年级参加的人数得(23×5)×6; 方法二:由先算出全校班级的个数得23×(5×6)) 你会把这道算式列成一个等式吗?(引出(23×5)×6=23×(5×6)) 比较这等号的两边,你找到相同点和不同点了吗? (相同点:由于求的是同一问题,所以答案一样, 不同点:三个乘数的运算顺序不一样) 师:看(23×5)×6=23×(5×6),在本子上写几个类似的式子,比较一下有何发现?用语言表达一下。

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36×(100+50)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69×102 56×101 52×102 125×81 25×41 75×41 76×101 62×102 105×8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 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36×99 58×9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1 38×62+38×38 75×14—70×14 101×38 12×98 55×99+55 55×99 12×29+12 58×199+58 42×79+42 52×89 69×101—69 55×21—55 125×(80+8)125×(80×8)125×32×25 99×99+99 38×7+31×14 25×46+50×27 79×25+22×25—25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2 一、选择。下面4组式子中,哪道式子计算较简便?把算式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①(36+64)×13与②36×13+64×13 () 2、①135×15+65×15与②(135+65)×15 () 3、①101×45与②100×45+1×45 () 4、①125×842与②125×800+125×40+125×2 () 二、判断下面的5组等式,应用乘法分配律用对的打“√”,应用错的打“×” 1、(7+8+9)×10=7×10+8×10+9 () 2、12×9+3×9 = 12+3×9 () 3、(25+50)×200 = 25×200+50 () 4、101×63=100×63+63 () 5、98 ×15= 100 × 15 + 2 × 15 ()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80+8)×25 32×(200+3) 38×39+38 35 × 28 + 70 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57+140)×4= 57+140×4 () 2、42×(28+19)=42×28 +19×42 () 3、(25×4)×8=25 × 8 + 4 × 8 () 五、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a+b)×c=a×c+b×c () A. 乘法交换律 B. 乘法结合律 C. 乘法分配律 2、(32+25)×2= () A.32+25×2 B. 32×25×2 C. 32×2+25×2 3、a×c+b×c= ( ) A.(a+b)×c B. a+b×c C. a×b×c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3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乘法分配律(a+b)×c=a×c+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1 38×62+38×38 75×14—70×14 101×38 12×98 55×99+55 55×99 12×29+12 58×199+58 42×79+42 52×89 69×101—69 55×21—55 125×(80+8)125×(80×8) 125×32×25 99×99+99 38×7+31×14 25×46+50×27 79×25+22×25—25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2 一、选择。下面4组式子中;哪道式子计算较简便?把算式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① (36+64)×13与 ② 36×13+64×13() 2、①135×15+65×15与 ②(135+65)×15 () 3、①101×45与 ②100×45+1×45() 4、① 125×842与②125×800+125×40+125×2() 二、判断下面的5组等式;应用乘法分配律用对的打“√”;应用错的打“×”

1、(7+8+9)×10=7×10+8×10+9 () 2、12×9+3×9 = 12+3×9 () 3、(25+50)×200 = 25×200+50 () 4、101×63=100×63+63 () 5、98 ×15= 100 × 15 + 2 × 15 ()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80+8)×25 32×(200+3) 38×39+38 35 × 28 + 70 四、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57+140)×4= 57+140×4 () 2、42×(28+19)=42×28 +19×42 () 3、(25×4)×8=25 × 8 + 4 × 8 () 五、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a+b)×c=a×c+b×c () A. 乘法交换律 B. 乘法结合律 C. 乘法分配律 2、(32+25)×2= () A.32+25×2 B. 32×25×2 C. 32×2+25×2 3、a×c+b×c= ( ) A.(a+b)×c B. a+b×c C. a×b×c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4.4乘法结合律》教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4.4乘法结合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 2.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乘法结合律的推导。 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自主探究 课前准备 小黑板、多媒体课件。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根据图意提出了两个数学问题,并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出示例二) 二、新课学习 (一)小黑板出示例2 1.指名读题 2.出示自学提纲 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找出各种解答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指导。 4.自学交流 师:同学们解答的怎么样了,请把你的解答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互动交流,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描述方法,小组内互相补充,初步形成小组意见)5.组织全班交流 (1)教师组织小组代表汇报,重点是自己的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怎样。同时学生板书。 方法一:先求一共种多少棵树,再求一共浇多少桶水。 (25×5)×2 = 125×2 = 250(桶) 方法二:先求一个小组浇多少桶水,再求25个小组共浇多少桶水。 25×(5×2)= 25×10 = 250(桶) (2)比较上面两个算式,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可以看出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怎样表示?(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25×5)×2=25×(5×2)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个算式的关系?(可多指出几名学生回答,初步感知乘法结合律。) 4.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师:从上面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看出,三个数相乘,总是先算前面的两个,所得的积再与第三个数相乘,现在我们先算后两个数相乘,所得积再与第一个数相乘,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发现的这个问题是不是乘法中的一个规律呢?咱们来共同验证一下好吗?看一看这个规律对其他的算式是不是也适用呢?请同学们列举一些这样的算式,看看它们的结果是不是相等。 ①学生独立列式验证。 ②指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验证结果。(相机板书三个算式) ③小结:从刚才大家列举的算式来看,每一组的计算结果都是相同的。两个算式结果相同,我们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接在一起。观察黑板上的这些算式,谁来说一说我们发现的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规律呢?(小组交流)

四年级上乘法分配律计算练习题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36×(100+50) 24×(2+10) 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93×6+93×4 325×113-325×13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78×10256×10152×102

125×8125×4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31×99 42×98 29×99 125×79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25×125)×(8×4)?(4+8)×25 35×37+65×37 125×88 135×6+65×6 (43+25)×40 8×(125+7) 18×82+18×47+18×712 5×(40-4) 16×256 -16×56 69×45+31×45 38×29+38 125×(80+8)?

123×99 +123 125 ×7+125 79×99+79 35×102 47×101 25×44 98×37 38×45×201-45 ? 101-38 25×199 99×201-99 25×199+25? 102×83 124×25-25×24 (80+8)×25 ?

135×6+65×6 18×82+18×47+18×71 30×2+25×2?4×24+26×24?

乘法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知识点总结精选文档

乘法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知识点总结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本课程课内练习题: 1、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适当的数: (1)654+﹍﹍=521+﹍﹍ (2)64+﹍﹍=34+﹍﹍ (3)﹍﹍+546=﹍﹍+152 (4)﹍﹍+82=﹍﹍+64 (5)﹍﹍+﹍﹍=△+○ (6)﹍﹍+a=﹍﹍+b2、 下列算式中,运用了加法交换律的,在()打上“√” (1)238+546=546+238()(2)甲×乙=乙×甲() (3)168+354=354-168()(4)364+152+426=364+426+152() (5)286-24-76=286-(24+76)()(6)532-542+168=532+168-542()3、在方框里填上不相同的数字,使算式成立: (1)34□+34□=34□+34□(要用上加法交换律) (2)(34□+34□)+?34□=34□+(34□+34□)(要用上加法结合律)4、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字或字母,是等式成立。 (1)a+(b+﹍﹍)=(﹍﹍+b)+c (2)(﹍﹍+36)+64=28+(36+﹍﹍) (3)﹍﹍+235+65=78+(﹍﹍+﹍﹍) (4)182+24+276+18=(182+﹍﹍)+( ﹍﹍+24) 5、商场开展优惠活动,凡购物满200元就返回50元的现金,妈妈有520元钱,她最大能买到多少钱的物品? 6、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 (1)86+75+125(2)524?–36+76(3)230+387+170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 (40+8)×25? 125×(8+80) 36×(100+50) 24×(2+10) 86×(1000-2)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325×113-325×13? 28×18-8×28?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典型的乘法分配律专项练习题 类型一: (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40+8)×25 125×(8+80) 36×(100+50) 24×(2+10) 86×(1000-2) 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 (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 78×102 69×102 56×101

52×102 125×81 25×4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1、利用乘法结合律或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125×(80+8)(80+8)×25 125×(80×8)(40+8)×25 125×32×4 36×(100+50) 24×(2+10)86×(1000-2)

15×(40-8)78×102 69×102 56×101 25×41 125×81 25×17×4 32×(200+3) 38×125×8×3 (25×125) ×(8×4) 125×25×32 125×(80+8) 125×(80×8)(80+8)×25

四年级上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练习 一、计算下列各题 (25×125)×(8×4)(4+8)×25 35×37+65×37 135×6+65×6 (43+25)×40 8×(125+7)18×82+18×47+18×712 5×(40-4)16×256-16×56 125×(80+8)69×45+31×45 38×29+38 123×99 +123 125 ×7+125 79 ×99+79 二、计算下列各题能简算要简算 35×102 47×101 25×44 98×37 87×199 25×199 45×201-45 38×101-38 25×199+25 99×201-99 102×83 125×88 124×25-25×24 (80+8)×25 35×37+65×37

135×6+65×6 (43+25)×40 8×(125+7) 18×82+18×47+18×71 4×24+26×24 30×2+25×2 (30×25)×40 三、直接写得数 25×4= 4×25= 125×8= 8×125= 20×5= 5×12= 12×5= 4×50= 50×4= 2×50= (15×25)×4 = 15×(25×4)= (6×12)×5= 6×(12×5)= (13×5)×20= 13×(5×20)= 四、用简便方法计算 299×120+120 38×25×4 8×17×125 4×8×25×125 35×2×5=35×(2×)(60×25)×4=60×(×)125×5×8=(×)×5 (8×125)×(4×25)8×4×125×25 125×8×8 42×125×8 25×6×4 125×8×4 (25×4)×6 8×(7×25)125×16 16×25 125×32 64×125 25×1227×4×5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 四年级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再有一般到特殊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使学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资源: 小卡片、计算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运算律?今天,我们继续来探究发现有关乘法的新知识。板:乘法 2.电脑出示例题图: ●二、活动尝试 1.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白菜老师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你们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吗?(学生各自独立计算) 3.交流反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你是怎样想的?还有不同的解法吗? 65×5+45×5 (65+45)×5 =325+225 =110×5 =550(元) =550(元) 答:一共要付550元。 三、探索规律 1.师:从这里我们又一次感受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咱们思考的角度与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两种解法算式虽然不一样,但结果---(相等)。 2.那你会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板:(65+45)×5= 65×5+45×5 3.师:如果这位阿姨买了3件短袖衫和3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钱?怎么列式? 板:(32+45)×3 32×3+45×3 你能猜猜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有没有什么关系?可以怎样检验? 板:(32+45)×3=32×3+45×3 4.出示:(13+10)×2=? 你能口算出它的得数吗?你是怎样算的?谁能大胆猜想这个算式还可以怎样计算?怎样检验? 师:通过算一算可以检验算式是否正确。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是四年级数学学习内容中的一个难点,把分配律和结合律的难点罗列出来,以便家长在家中指导。分配律的模型:(a+b)×c=a×c+b×c 一、分配律的典型题例 ①由(a±b)×c推出a×c±b×c的典型题例有三种:●(125+40)×8 因为题中125×8和40×8在计算时都非常简便,用口算的方式即可得出结果,因此这道题在计算时可直接套用公式进行计算。 即(125+40)×8 =125×8+40×8 =1000+320 =1320 ●103×12 此题中有一个接近整百的数(这种类型的题目还有接近整十或整千的),可以把103拆分成整百数加一个较小数,即:100+3,则题目变成:(100+3)×12,可套用公式变成: 103×12 =(100+3)×12 =100×12+3×12

=1200+36 =1236 98×47,可以把98拆成整百数减一个较小的数。即:100-2,则题目变成:99×(100-2),可以套用公式变成: 99×47 =99×(100-2) =99×100-99×2 =9900-198 =9702 ●(18+4)×25 这道题虽然已经是分配律(a+b)×c的形式,但是实际计算过程中18×25并不简单,因此不能直接拆分成18×25+4×25的样子,而是先把18+4算出来等于22,然后对22进行重组,拆分成上题的整十数加较小数的样子:20+2,因此题目的解法是: (18+4)×25 =22×25 =(20+2)×25 =20×25+2×25 =500+50 =550 ②由a×c+b×c推出(a+b)×c的典型题例有两种:●24×31+76×31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北师大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分配律》 教 学 设 计 六安市裕安区顺河镇德仁希望小学陈军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六安市裕安区顺河镇德仁希望小学陈军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算律乘法分配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今天我们将通过再一次的探索来学习,看还能够发现什么 二、引导探究,发现规律。

1.独立尝试,初步发现规律。 出示情境图,解决“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①要求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观察这幅 图,你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哪些信息大家能根 据获得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教师出示问 题: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②列式解答,学生先独立列式,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想法。 方法一:(3+5)×10=8×10=80(块)引导学生说出:白色3行,蓝色5行,两种颜色共8行,一行有10块,所以先算出一共有8行,再用8×10算出 共有多少块瓷砖(黑板板书) 方法二:3×10+5×10=30+50=80(块)引导学生说出这边的3×10和5×10 分别是算什么(分别算出白色瓷砖和蓝色瓷砖的块数。)(黑板板书) 方法三:(4+6)×8=10×8=80(块)引导学生说出:左面墙4列,右面墙6列,两面墙共有10列,一列有8块,所以我先算出一共有10列,再用10 ×8算出共有多少块瓷砖。(黑板板书) 方法四:4×8+6×8=32+48=80(块)引导学生说出这边的4×8和6×8分 别是算什么(分别算出左面和右面瓷砖的块数。)(黑板板书) 2.类比举例,归纳概括规律。 你能把这四个算式分成两组用等号连接的算式吗 3×10+5×10=(3+5)×10 引导学生说出3个10加上5个10也就是8个10(黑板板书) 4×8+6×8=(4+6)×8 引导学生说出4个8加上6个8也就是10个8。(黑板板书)

四年级乘法分配律练习题(全)

乘法分配律练习题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积相加、减)(40+8)×25 125×(8+80)36×(100+50) 24×(2+10)86×(1000-2)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35×8+35×6- 4×35 43×18+18×6+18 59×28+28×42-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2;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律)78×102 69×102 56×101

52×102 125×81 25×4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律)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简便运算 类型一:(连加运算,把相加得整十、整百的数用小括号括起来先求和) 827+15+85 119+81+259 368+29+32 355+260+140+245 135+39+65+11 126+54+74+46 类型二:(连减运算,把后两个减数相加得整十、整百的数用小括号括起来先求和,最后求差) 645-180-245 702-54-46 600-137-63 472-163-37 654-199-111 890-132-268 类型三:(连乘运算,把相乘得整十、整百的数用小括号括起来先求积)25×14×4 125×19×8250×13×4

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 2.能运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 2.能运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的内容和字母表达式。 2.能运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326+512 +174 37+(63+639) 6×25×4 125×5×8×2 6×30+4×30 44×25 965-321-279 5×26×20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运算定律 (二)新授 1.出示例题:学校去买课桌椅,每把椅子36元,每张桌子78元,学校共买了6套课桌椅,共要付多少钱? 师:从这道题目中,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呢? 生:我知道每把椅子36元,每张桌子78元,买了6套课桌椅。 师:不错,你们收集到了这么多的信息。 师:那大家能不能利用收集到的这些信息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用你们自己的方法来解决这道题目。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生:(1) (36+78)×6

= 114× 6 = 684(元) 答:买6套课桌椅要684元。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生:(2) 36×6+ 78×6 = 216 + 468 = 684(元) 答:买6套课桌椅要684元。 师:两个小组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你们发现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是怎么样的呢? 生: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 师:所以我们能用什么符号来连接这两个算式呢? 生:等号 师:可以怎样表示呢? 生:可以表示为: (36+78) ×6 =36 ×6+78×6 师:大家说得非常好。 师:刚才我们发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那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点呢?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表达出:第一个算式是两个数的和去乘一个数,而第二个算式是两个数分别与一个数想乘,再把他们相加。) 师: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乘法分配律。 2.反馈揭示: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所得的结果不变。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 × c = a × c +b × c 师:那如果老师出示a × c +b × c,它应该等于什么呢? 生:等于(a+b) ×c 师:好的,我们发现这两个算式从左边推倒右边或者从右边推到左边都是成立的。师:下面请大家根据乘法分配律来试一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