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井田制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周代井田制的发展
“井田”一词,最早见于《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田。

”所谓“井田”,就是具有一定规划、亩积和疆界的方块田。

长、宽各百步的方田叫一“田”,一田的亩积为百亩,作为一“夫”,即一个劳动力耕种的土地。

井田规划各地区不一致。

有些地方采用十进制,有些地方则以九块方田叫一“井”。

因为把九块方田摆在一起,恰好是一个“井”字形,因而称为井田。

一井的面积是方一“里”;一百井是方十里,叫一“成”,可容纳九百个劳动力;一万井是方百里,叫一“同”,可容纳九万个劳动力。

在井田的田与田、里与里、成与成、同与同之间,分别有大小不同的灌溉渠道,叫遂、沟、洫、浍;与渠道平行,还有纵横的通行道,叫径、畛、途、道。

各种渠道的大小、深浅和通道的宽窄,都有一定的规格。

周朝施行井田制,既作为诸侯百官的俸禄等级单位,又作为控制奴隶的计算单位。

井田制下的土地一律不准买卖,只能由同姓依照嫡庶的宗法关系去继承。

耕种井田的农业奴隶也随着土地同属于奴隶主阶级所有,终生不得离开土地,更不准转业。

西周的各级统治者把井田分为三类。

他们将其中最好的部分(即位于河流附近、背山向阳的平展土地)成千块、上万块地留给自己,叫“公田”。

因为公田的面积很大,所以也叫“大田”,驱使奴隶集体饼种。

把距城市较近的郊区土地,以田为单位分给和统治者同族的普通劳动者耕种。

这部分人因为住在“国”(即城市)里,叫“国人”。

国人不负担租税只负担军赋和兵役。

他们平时每年向国家交纳米和牧草,作为军费。

战时当兵,自己准备武器、粮食和军需。

国人有当兵和受教育的权利,所以也叫“武夫”或“士”。

他们受教育主要是军事训练和学习礼仪。

这部分人是奴隶社会里的普通平民。

他们表面上不受剥削,是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但是,国人的社会地位是动荡的。

奴隶主把距离城市较远、土质瘠薄的坏田,分给住在野外的奴隶--庶人。

庶人因住在野外,所以也叫“野人”,也叫“氓”。

庶人没有任何权利,但必须承担所有的义务,为奴隶主的大田耕作,之后才能为自己一小部分田耕种以维持自身最低的生活。

因此西周时期的“国”“野”对立,其实质也是阶级对立。

备耕时节,里宰根据劳动力的身体强弱年龄大小将每两个人搭配在一起,称为合耦,这种拼种制度称为耦耕。

农事时节,成千上万耦的劳动者被驱逐至公田上耕种,并派里胥与邻长加以监督。

农闲时节,奴隶主要为奴隶主服各种劳役、差役,妇女则从事采桑养蚕等。

倍受奴隶主阶级的残酷剥削。

井田制的瓦解
春秋晚期,井田制逐渐瓦解了。

促成这一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当时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为人们开辟广阔的山林,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带来了方便。

耕地面积和农业产量大幅度增长了。

农业的发展,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生产和以个体经营为特色的小农阶层,有了成为社会基础的可能。

井田制的“千耦其耕”、“十千维耦”的集体劳动形式过时了,而分散的、一个体的、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封建经济形式兴起了。

早在西周中期,就有个别奴隶主贵族为了额外榨取奴隶、的剩余劳动,强迫奴隶开垦井田以外的空地。

这样开垦出来的田地,不可能是方方正正的,也不可能有一定的亩积,是瞒着公室,不纳税的私有物,叫私田。

到西周末期,私田的存在已相当显著。

争夺田邑、交换土地的记载也多起来了。

周厉王时的散氏盘铭文记述:矢人侵犯散国城邑,被打败了,便用两块田地向散国赔偿。

周厉王时还有两铜器,一个是鬲攸
从鼎,另一个是鬲从盨。

前者叙述鬲攸从分田地给攸卫牧,而攸卫牧没给报酬,遂成讼事;后者叙述章氏用八邑去向鬲换田,又有良氏用五邑换,结果都顺利成交。

贵族们土地私有的欲望不断增长,倒周幽王时,连公田都企图据为己有。

周王再象原先那样从贵族手里收公田,就引起贵族们强烈的不满。

《诗经·大雅·瞻卯》记录了当时贵族们牢骚:“人有土田,汝反有之;人有民人,汝复夺之。

”到春秋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私田急剧增加。

诸侯、大夫们富起来。

周王便不能任意侵夺他们的田地了。

公元前712年,周桓王取郑国田地,就得王畿内苏仇忿生之田作为交换条件。

贵族之间为田地争斗、诉讼,也层出不穷了。

公元前580年,晋大夫却至与周争鄇田,公元574年晋却锜夺夷阳五田,却犨与长鱼矫争田;公元前533年,周甘人与晋阎嘉争阎田;公元前528年,晋邢侯与雍子争鄐田等等。

这些事件,都表明土地制度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开辟和耕种大量私田,需要大批劳动力。

而用奴隶制的办法已不能调动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

《公羊传》何休注说:当时“民不肯尽力于公田。

”于是,一些顺应新形势的贵族为了招徕劳动人手,改变剥削方式,如齐国田氏向民众征赋税使小斗,把粮食贷给民众用大斗;晋国韩氏、魏氏、赵氏采取扩大地亩,而不增税额的办法,收买民心。

这样,奴隶们纷纷从公室逃往私门,“归之如流水。

”封建依附关系产生了。

春秋时代见於记载的“族属”、“隐民”、“宾萌”“私属徒”,都指的是这些逃来的奴隶。

虽然他们身份还不是自由的,但却不同于奴隶。

他们可以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独立经营农业和与农业有关的家庭副业。

他们已经是封建农民的前驱了。

奴隶的逃亡,使一些国家的公由,“唯莠骄之”。

“唯美桀桀”(《诗经·齐风·甫田》),变成了荒原。

井田制再也维持不下去了。

《左传》记载: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正式废除井田制,承认私田的合法性,而一律征税。

公元前548年,楚令尹子木整顿田制,视土地高下肥瘠,“量入修赋”,其后各国也纷纷效法。

其改革的目的在于维护旧秩序,但客观承认了土地私有。

在井田制上打开了一个缺口。

缺口接二连三地被打开,井田制的瓦解崩塌就是必然的趋势了。

秦、汉以后,实行井田制的社会基础已不复存在,但其均分共耕之法对后世的影响却极为深远。

历代鼓吹井田思想者不乏其人。

汉时董仲舒、师丹等提出的限田制,王莽时实行的王田制,西晋时实行的占田制,北魏和隋、唐时实行的均田制等,也都渊源于井田思想。

宋、元以后,大土地所有制确立。

虽然还有人继续鼓吹井田思想,但与其相类的方案已不可能在大范围内推行,而只能在小范围内短时间存在。

论杰斐逊的农业立国思想
杰斐逊曾经勇往直前地投身于如火如茶的反英斗争, 且以高度的革命热情领导弗吉尼
亚的民主改革, 然而他却醉心于一个幽静的、充满田园风光的农业社会。

早在一年撰写的《弗吉尼亚纪事》中, 他就提出了把美国变成一个农业共和国的奇妙的构想。

在该书中他写道“我们对于农业的感情是如此深厚, 对外国制造品是如此爱好, 以致不管明智与否, 我们的人民将尽早回到原料品的栽培指农业—引者注上来, 并且用这些原料品去交换比他们自
己生产的更为精美的制造品。

⋯⋯当我们有土地可耕的时候, 让我们不要希望看到我们的公民在工作椅上工作或摇动一个卷线杆·⋯⋯让我们的工场留在欧洲吧”。

同书里他又写道, 美国应该放弃海洋, 把海洋让给其它国家“让他们把我们所需要的〔工业品〕运来, 把我们能够省下来的东西〔指农业品一一引者注运走”。

“这会使我们在欧洲面前不致受害⋯⋯并且会把我们全体公民都变为农民去种地”。

在写给霍根道普的信里, 他再次重复了这个想法“⋯⋯倘若让我坚持我自己的理论的话, 我希望它既不从事航海事业, 也不从事商业, 而是在对待欧洲的关系上站在中国站的立足
点即以农立国—引者注七。

这样我们就可以避免战争, 我们所有的公民都将是农民。

”杰斐逊在许多其它场合一再重申这个论调。

这说明他痞寐以求的是要把美国建成一个完全由农业人口组成的农业共和国。

而且, 在他看来, 这个农业共和国也应该是一个小农社会, 因为杰斐逊在许多场合表达了建立小土地所有制的殷切期望。

在他草拟的弗吉尼亚宪法草案中, 他提出了在弗吉尼亚无代价地分配土地的建议“未被拨用的或被没收的上地应该由州长在州务会议的同意下予以拨用。

每一个尚未拥有英亩土地的成年人都有权利被拨给英亩的土地而且虽有土地但不足英亩的人, 应予以补足。

”杰斐逊还力图证明小土地所有制的含理性他从历史中为这一个土地所有制寻找根据。

他说这种土地制度是’“古已有之”的美国人的远祖英国人的祖光撒克逊人就曾在这个制度下度过他们的黄金时代。

他在《英属美利坚权利概观》一文中说,撒克逊人的生活是异常幸福的, 这是因为根据撒克逊人的财产法, 人们凭绝对的所有权拥有土地, 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土地财产。

只有诺尔曼人入侵英国后, 封建制度才代替了自由的小土地所有制.
那么,杰斐逊为什么主张农业立国呢?首先,他无疑接受了重农学派的影响。

他曾经阅读过魁奈、杜尔哥、古尔内等人的著作,并与后来成为美国公民的杜邦·内穆尔交往甚密,常与他讨论经济问题。

也曾阅读过亚当斯密的著作,认为其是最好的经济学书。

其次,杰斐逊主张农业立国,主要是考虑保持社会公德和防止共和政体的蜕变。

在她看来,在自由土地上劳作的农民具有高尚与纯真的道德,农民与其他公民在一个国家所占的比例是衡量腐败程度的晴雨表。

如果美国兴办制造业和兴建城市,就会像欧洲其他居民那样滋生腐败和相互吞噬,民主共和政体将会受到严重威胁。

美国宁可不要制造业也要避免这一结局。

第三,杰斐逊对制造业的误解和主张农业立国与强调美国拥有西部广大领土有关,他认为,欧洲制造业的兴起是因为人口多而土地有限,美国拥有西部广袤的土地而不用发展制造业。

不难看出,杰斐逊的农业立国理论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理想成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与世界工业化的潮流是背道而驰的,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然而他主张建立的农业经济并非传统的小农经济,而是以土地私有为基础,以引进农业技术为手段,与世界市场向连的商品性农业,代表着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

因此,尽管杰斐逊主管上反映了南方种植园主和西部小农经济的利益,但客观上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