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历史学会2012年年会暨黑龙江流域文明与东北亚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0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Oc t.,2012第30卷第5期JOURNAL OF SOCI AL SCIENCE OF JIA MUSI UNIVERSI TY Vol.30 No.5

黑龙江省历史学会2012年年会

暨 黑龙江流域文明与东北亚国际关系 学术研讨会综述 黑龙江历史学会,佳木斯大学赫哲族历史文化研究所,佳木斯大学三江区域历史文化研究所[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2)05-0131-02

2012年6月16日,由黑龙江历史学会主办、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黑龙江省历史学会2012年年会暨 黑龙江流域文明与东北亚国际关系 学术研讨会在佳木斯大学召开。会议开幕式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凤飞教授主持,佳木斯大学校长邱洪斌教授、黑龙江省历史学会会长修朋月教授、佳木斯大学三江区域历史文化研究所、赫哲族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敏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学会秘书长隋丽娟教授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学会近三年来建设的情况。

来自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黑河学院、绥化学院、哈尔滨学院、佳木斯大学等省内高校和科研机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北方论丛 、 学习与探索 杂志社、 北方文物 等学术出版机构,以及黑龙江省博物馆、萝北黑龙江流域文明博物馆的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这次学术研讨。本次会议芸集了黑龙江地方史、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等各方面学有专长的专家和学者,就赫哲族历史文化、辽金历史与文化、渤海国历史与文化、满清历史与源流、东北亚国际关系等领域重要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四十余篇,研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赫哲族历史与文化

由于地域的原因,本次会议共收到关于赫哲族历史文化研究的论文11篇,内容涉及赫哲族历史文化、渔猎生活、音乐、美术、旅游、经济及发展现状等内容,对赫哲族的历史与文化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与研究。

佳木斯大学杨光博士 浅析赫哲族的习惯法 阐述了赫哲族生产、生活中的习惯法。认为这些习惯法是赫哲族在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些不成文的信仰和禁忌,主要是受地理环境及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影响而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的特点,对赫哲人日常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及思想观念不断的更新,现今赫哲族的习惯法已经消失。

佳木斯大学张晓光讲师、张虹萍副教授 论赫哲族猎业生产的变迁 认为在赫哲族长期的猎业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狩猎方法,狩猎技能日益精湛,狩猎工具也有显著的发展和进步。狩猎作为赫哲族的传统生业,曾是他们赖以生活的经济来源之一,但随着生物资源的日益稀少,赫哲族人大力发展养殖业,使得传统的猎业活动逐渐退出生产的主流。

佳木斯大学王洪军副研究员 改革开放以来赫哲族社会文化发展变迁研究 对改革开放以后,赫哲族在语言、衣饰、饮食、居住、交通、婚丧、职业、节庆等生产生活方式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进行了阐释,认为改革开放以后赫哲族社会的快速转型使得本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面临困境,正处在濒危的消亡期。对此,提出了赫哲族聚居区社会文化发展应注意的问题,为赫哲族文化的保护和民族团结奠定了理论基础。

佳木斯大学孙宏斌讲师 从文化生态视角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以赫哲族 伊玛堪 为例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讨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的的问题。提出了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研究方法和分析理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生产性保护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佳木斯大学杨润讲师 非遗视野下赫哲族音乐文化传承现状调查 以对赫哲族伊玛堪传承人吴明新的采访和对同江地区艺术团体走访的实际调研资料,客观真实的反映音乐文化、民间艺术保护面临的窘境现状,提出了培养持久性研究群体、开展深入型研究机制、构建原生态文化数据库等一系列科学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建议。

佳木斯大学王锐副教授 赫哲族传统吉祥纹样的美学特征及其应用研究 从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的角度分析了了赫哲族传统吉祥纹样的文化内涵,并以龙纹样、人鱼结合纹样和氏族树纹样为例,从自然物象吉祥纹样的抽象美、重复组构的美、均衡统一的美等三方面分析了赫哲族传统吉祥纹样的美学特征,探讨了赫哲族传统吉祥纹样保护与应用的途径和方法。

二、辽金历史与文化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副院长、金源文化研究基地主任李秀莲教授 略论金源文化的世界地位 针对很多人提出的金源文化还能走多远,还有多少潜力可挖掘等质疑,论证了金源文化的世界地位;以黑水的疆界和考古资料方面为据,提出了金文化的创造者

131

[收稿日期]2012-08-25

女真人与肃慎、等族系并不存在关系的观点。最后李教授指出把金源文化推向世界仍任重道远,需要史学界同仁共同努力。黑龙江流域博物院邓树平研究员 辽金时期的医疗器械研究 阐述了泰来塔城出土的刮刀、起子、镊子、手术刀等医疗器械发现和鉴定的过程;深入研究了这些医疗器械的功用,揭示了近代民间瘟疫、箭伤的治疗方法。邓树平研究员的研究填补了史学界对辽金时期医疗史研究的空白。黑龙江省博物馆杨海鹏 辽五国部族属探微 基于史学界对辽五国部族属问题的争议,在现有考古资料的基础上,探讨了五国部的民族归属问题,认为五国部是原部落的组成部分,并充分论证了 五国部女真人 或者 五国部生女真 提法的不正确性。

佳木斯大学孙孝伟博士 金朝宰相间关系论略 认为金朝宰相多级多员,宰相间的关系对于宰相权力的行使,对于宰相与皇帝的关系都有直接的影响,具体考察了宰相议政决策、监督执行、共同推动朝政等问题,指出金朝宰相间制衡关系是金朝政务平稳运行的保障。孙孝伟博士同时还提出两个问题与各位学者商讨:1.金朝宰相概念的界定问题;2.金朝皇权和相权的消长趋势。

三、满清历史与文化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魏颖副教授 清代京旗回屯思想述论 论述了清代京旗回屯思想的内容、提出的目的、实施过程及所产生的作用。指出清代京旗回屯这一政策解决了部分京旗子弟自身及其后裔的生计问题,并最终导致了移驻地区的快速开发,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变边陲为内地的历史进程。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霍明坤教授 俄罗斯学者M B 沃罗比约夫的女真文化研究 对俄罗斯学界研究女真历史、文化的著名专家M B 沃罗比约夫(1922-)的两部代表性著作 女真人文化与金国(10世纪、1234年) 、 女真人与金国 进行概述和分析,认为两部专著重在从文化角度切入,结合文献史料和考古资料,从 民族共同体 和 文化共同体 层面将女真及其创立的金文化纳入通古斯 满语族的整体历史发展进程。霍教授指出目前国内只有个别学者对其部分进行译介,应进一步加大译注力度。

四、渤海国历史文化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梁玉多研究员 渤海的铁冶炼和铁器加工技术 指出渤海已经进入铁器时代,铁已经完全深入到渤海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渤海的铁器从寻找和开采铁矿,到器物制造,都是由渤海人自己完成的,并已完全掌握了铁的冶炼中炉体保温、吹风,铁器制做中的淬火、熔焊等关键技术。梁玉多研究员以此为切入点,展示了渤海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的亮点。

牡丹江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化学院卢伟教授 渤日经济贸易 认为渤海国与日本之间的贸易是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当时科学技术发展、历史传承等方面因素共同促成的。渤日贸易的形式分为宫廷贸易、互市贸易、民间贸易等。卢教授充分肯定了两者之间的经济关系为促进各自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及相互间的外交关系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五、东北亚国际关系

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吴振刚教授、任平讲师、谭杰副教授 韩美同盟与东北亚安全 论述了韩美同盟的确立过程及对东北亚安全的影响。认为韩美同盟是在韩美两国为保证东北亚地区的力量平衡和区域稳定这一战略利益共同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尽管每个时期的特点、方式各异,但一直是东北亚安全的一种制衡力量。尤其是北朝鲜核问题的升级,使韩美同盟关系更加牢固。同时,由于韩美不断的联合军事演习,南北关系开始恶化,使朝鲜半岛以至于东北亚地区的安全都受到威胁。

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学院于耀洲教授 关于战争遗址保护和开发的几点思考 对黑龙江省内战争遗址现状做了简要介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经过战争或用于战争遗留下来的遗址或遗迹;二是指殖民侵略者在占领地居住的建筑遗址或遗物;三是黑龙江人民抗击侵略者进行斗争和生活的遗址或遗迹。认为战争遗址遭到破坏的原因一是领导重视不够,二是民众意识淡薄。从而引发思考,提出了保护和开发战争遗址资源的策略。

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学院吴丽华教授 中国鹤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述论 认为鹤作为一种自然物,进入文化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它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兴于秦汉时期,盛于唐宋辽金元时期,明清时期更加繁荣多元。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鹤文化已经深深地渗透到中华文明的诸多领域,成为中国古老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中国先民绵长的文化记忆,几千年来代代相承,塑造了中国人超脱飘逸的文化心态,也折射着中国古老的生态智慧以及原始的自然观。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段永富博士 富兰克林 罗斯福第一任期内美国对满洲国政策的演变 在引用美 满 交往的一系列重大史实资料基础上,详尽考证了1933年-1936年美国对满洲国政策的制定过程,指出美国对伪满洲国政策深受大企业和利益集团的影响,体现了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双重原则。同时,分析了远东司在制定美国对伪满洲国政策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哈尔滨师范大社会与历史学院学孟宪凤副教授 二战结束以来中日关系论略 认为从战后至今,中日关系大致可分为冰封期、暖春期和后冷战时期等三个时期,分析了不同历史时期中日关系的具体表象,并从中日关系未来发展的角度,论证了国家利益、国家政策和制约力量对中日关系未来走向的影响,并以此判断,今后中日关系主要会以良性发展的模式向前推进。

此次会议的召开增进了与会专家学者的感情,促进了学术思想的进一步深刻交流和碰撞,充分展示了黑龙江人的学术研究成果。会议对黑龙江省历史学会的科研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佳木斯大学的学科建设与学术发展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刘爽研究员对未来的史学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第一,加强资料建设,夯实文化研究基础,并应经常关注国外的相关考古资料,尤其是关注对俄罗斯远东历史文化的研究成果;第二,加强对外交流,扩大影响。俄罗斯、日本、韩国学者的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各有所长,我们应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第三,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为现实服务。

[责任编辑:田丽华]

1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