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有着训练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探究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再发现的步骤进行学习的方法。
它不同于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接受式学习关注的是过去和结果,探究式学习关注的是过程和未来。
笔者尝试将探究式教学方式渗透到生物学教学中,下面就初步的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生物的呼吸作用”,是“生物的新陈代谢”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呼吸作用虽然复杂,但它还是有很多外在的现象,容易被人们直观地认识。
有关呼吸作用的研究中,也有许多经典的实验可供参考。
因此,把学习过程设计成一种探究性的活动具有实践的可行性。
1、教师提出学习建议(创设探究活动情境)
学生的探究活动毕竟不同于科学家的真正的科学研究,探究活动主要围绕课本知识开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教师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建议。
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使学生学习方式产生了由被动变为主动的客观效果。
为了让学生的探究过程能够顺利进行,教师准备了部分资料供作参考,使学生对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研究中需要的实验用具、实验方法、资料来源等有所了解,也使教师的教学建议能够被学生理解和接受。
2、学生选择学习方案(引导提出问题并作出假设)
由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长处或爱好选择学习的方法,他们首先需要初步了解所学课文的内容,提出他们发现的感兴趣的问题,然后选择能够
更好地理解、表达“呼吸作用”的学习手段。
有的学生选择制作电脑动画,有的选择制作电脑幻灯片,有的选择查阅收集资料,大多数学生选择实验探究。
这一阶段,实际就是探究活动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准备检验假设的阶段。
3、师生议论学习方案(确定计划的可行性并制定计划)
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目的对选择的学习方法进行可行性讨论,当学生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时,教师及时鼓励他们,和他们一起商讨确定学习方案。
对于如何实施,教师要给予适当指导,进行探究实验,需要学习实验操作的方法和对实验的结果的预测、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
查阅资料的,不能仅仅拥有资料,还要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反映自己对资料内容的理解。
电脑动画和幻灯片,都是对文字资料的形象表现,只有真正理解文字信息,才能正确反映学习内容的本质。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为什么做,为进一步的学习活动作好了准备。
4、学生实施学习方案(多种途径收集证据)
通过实验来检验假设是探究活动的关键之一,是学生获得科学发现的基础,教师要创设适当的实验条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研究性活动。
对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问题要及时提出讨论,以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对教师提供的实验资料,学生肯定会模仿,教师要说明提倡创造性的模仿和参照,实验设计中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变化。
对占有的各种资料要有自己的见解,努力从中发现问题的要点。
例如,一学生制作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动画,为了搞清楚第二、三阶段的场所,查阅了许多资料,多次与老师讨论。
有位学生做呼吸作用产生CO2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通过反复实验,
确认紫色石蕊试剂的检测方法。
5、课堂教学过程(交流探究结果得出结论)
由于学生的探究活动在课前就开始了,课堂上主要进行交流,展示、检验、分析探究结果,得出相关的结论,深化对有关知识的认识。
引言:生物体是怎样获得能量的?生物体内的呼吸作用是怎样进行的?请同学们通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大家一起交流对“生物的呼吸作用”的认识。
(1)展示学生制作的"生物的呼吸作用"知识结构的提纲
展示学生制作的"生物的呼吸作用"知识结构的提纲,使学生对"生物的呼吸作用"的内容有概括的了解,有利于针对有关内容展开讨论。
(2)展示学生的实验设计并操作完成实验
课堂上演示的主要的学生实验如下:①通过实验装置中细玻管中液面的升降,探究水生植物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
②探究植株大小不同,消耗的O2和释放的CO2量不同。
③通过在密闭环境中苹果产生的酒精和CO2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探究无氧呼吸的产物。
④通过新鲜叶片在光下和暗处分别紫色石蕊试剂的颜色变化,探究光合作用吸收CO2,呼吸作用释放CO2。
⑤通过大豆刚萌发的幼苗在实验中使干燥的试管壁上产生水气、管壁温度升高、燃烧小棒熄灭等,探究呼吸作用产生水、CO2、及热。
⑥通过用沸水烫过的植物和新鲜植物的比较,探究呼吸作用是活生物体才能进行的生命活动等。
在学生展示、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明确表达:为什么这么做—实验目的;怎么做的—实验方法、材料、条件;发现了什么—结果怎样?
其他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中,注意体验:知道—怎么知道—知道什么。
在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实验目的、实验条件、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等的合理性,以及是否设置了对照实验,学生由此可以推断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实验结论的科学性。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讨论,说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学生实验后,及时引导学生归纳各实验的特点,分别说明哪些问题。
例如,哪个实验能说明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哪个实验能说明呼吸作用产生了水?有没有实
验能够说明呼吸作用有能量产生?同时,针对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例如进行有氧呼吸时二氧化碳和水是在细胞的什么部位产生的?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酒精和二氧化碳是在哪里产生的?能否继续设计实验,证明生物的无氧呼吸还能产生其它产物?
(3)展示学生查阅的有关资料
展示学生查阅收集的有关资料,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是在告诉学生,科学研究是复杂的工作,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是前人长期的科学研究的结果。
利用这些资料,还可以进一步讨论什么是呼吸作用,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与区别。
举例说明植物、动物及其它生物的呼吸作用类型,说明呼吸作用与生物生命活动的密切联系,补充和丰富学生的有关方面的知识,使认知水平进一步提高。
(4)联系课本知识深入探究
课堂教学不能离开课本,例如结合课本中的图、表,教师设疑:如细菌是否有呼吸作用?若有两种细菌分别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如何
列表说明它们的呼吸方式,对课文中的图表应作怎样的改动?这里,联系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结构上的差异,说明呼吸作用是生物具有的基本的生命活动,呼吸作用提供了各类生物各种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学生在学会应用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科学的思想观念。
(5)展示幻灯片讨论呼吸作用的意义并小结
学生在该幻灯片的内容中,突出讨论了呼吸作用的意义。
利用该幻灯片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生命活动重要的能量来源和某些物质的来源;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的效率更高,绝大多数生物都以有氧呼吸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等。
最后,留下思考问题:生物的呼吸作用与生物进化有什么关系?使学生自主地能动地运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生物的生命活动及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