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内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主义内容

一、消费主义的概念

消费主义来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是资本内在逻辑演变的产物,起初主要是上流社会的消费观念。消费主义也是一种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道德现象,是调控消费者行为、观念、情绪、愿望及相应的实践行为的总称。有学者认为,消费主义思潮是指消费被看作人生的价值和终极目的,消费目的重在消费其象征意义,消费水平脱离实际消费能力,一切都可以拿来消费。有学者指出,消费主义使大众不再以“需求”为尺度自然地进行自己的消费,而是以潜在的“欲望”为导向主动建构自己的消费。消费主义导致人与自我的严重异化,与马克思提出的“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则是完全相反的概念。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所说的消费主义,是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满足实际的需要,而是不断追求一种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可以说,消费主义是一种视消费为人生最高目的价值观,人们生活的主要内容与快乐来源就是购物及消费,消费主义将个体的消费行为与成功、地位等紧密联系,忽视了其实用性。

二、消费主义思潮的特征

一是表现在竭力满足人的欲望,为消费而消费。鲍德里亚指出,“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在不断的追求被制造出来的,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的满足。”消费主义把消费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消费的目的只是为了不断满足自身的欲望诉求,贪婪、纵欲是其突出表现,致使消费绝对化。

二是过于追求消费的象征符号价值。“在消费社会里,商品被看重的已经不再是使用价值,而是商品的符号价值。”在这一背景下,被消费的更多的是潜藏在消费品中的符号价值,这种符号价值成为人们炫耀自身财富、地位、身份的象征。

三是消费的大众性、平等性。当前已经进入到大众消费时代,所有产品都被明码标价,人人都有相同的机会来消费一定的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消费面前人人平等的特点。

三、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一)易造成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扭曲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消费主义思潮与社会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鼓吹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用物质消费甚至奢侈消费与人生追求、人生意义画等号。在商家及不良社会氛围的影响下,许多学生不自觉地加入到了攀比、炫耀的队伍当中,把物质享受当成人生目标和人生意义,严重扭曲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

(二)助长大学生形成不良消费习惯

随着消费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不断传播,中国人的传统消费观念受到很大挑战。各种消费观念层出不穷,不仅扭曲了中国人的传统消费观念,而且还会造成很多浪费。这是对自然和社会资源的无情损耗,也是对传统节俭美德的背离。尤其是在大学校园内,大学生的攀比消费、炫耀消费之风更盛,餐厅内的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部分大学生较为认同消费主义的生活态度,在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上都比较重视物质享受。此外,他们把消费视为满足自身基本需要和宣泄内心情绪的一种活动。在消费过程中,这些大学生容易失去理性,疯狂地进行消费,导致其消费观发生扭曲。部分大学生过于注重享受的消费观念,对于节俭美德的传承与发扬非常不利。

(三)影响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形成

理想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应当是饱含“书卷气”“青春气”,而非“铜臭气”“市侩气”。在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以物识人,把是否穿戴名牌、出入高档场所、出手阔绰大方作为人际交往的尺度标准,逐渐滋生爱慕虚荣、攀比炫耀的心理,以功利的标准去发展所谓的“人脉”,把对方是否“有钱”“有用”当成结交的前提条件,这样的友情观自然不能产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养成

健全人格的养成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然而,随着消费主义思潮的不断蔓延,大学生的消费意识越来越强烈,有些甚至到了失去理性的地步。在心理欲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这些大学生很容易陷入心理压抑状态。那些家庭条

件不好的同学,在学校不得不面对较大的经济压力,部分学生甚至连基本的生活消费都得不到保障。再加上消费主义思潮在校园内形成的攀比、炫耀风气,无形中会加大他们的心理压力。这些学生和家庭条件较好的同学会产生一定的心理落差,这种落差会增加他们的仇富心理和自卑心理,以及追逐利益的心理。

(五)使大学生陷入精神危机和道德失范

随着消费主义迅速传入中国并产生影响,部分大学生变得更加注重物质上的消费和享受,个人欲求被逐渐放大,传统节俭美德被逐渐淡化。这些大学生精神层面的追求不断弱化,信仰逐渐迷失,精神危机日趋严重。在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沦为物的奴隶,逐渐被物化,其价值追求和信仰也被异化。部分大学生由于过度追求消费体验,以至于不能体会正常消费所带来的快乐,从而陷入一种被动的消费状态。久而久之,这些大学生的思考判断能力会被弱化,形成内心空虚、获得感不足等精神空虚状态。这是稳定价值观缺失所造成的精神价值缺失现象,也是病态消费心理的体现。大学生在消费欲望得不到满足或是受挫的情况下,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应对消费主义冲击的思政教育引导路径

1.理论引领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为理论指导。理论上的清醒是思想和行为符合规范的重要前提。必须意识到,理论上的清晰认知能够保持头脑的清醒。因而,要让大学生在充满诱惑的环境中养成并保持良好的消费习惯,必须使其先掌握消费方面的理论知识,以科学的理论引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重要科学依据,因而,在开展教育时应注重发挥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的引领作用。

2.系统规范教育———系统建立大学生消费教育体系。。要系统建立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体系,必须明确其目的、内容和方法。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优化大学生消费观念,使其走出消费主义误区,养成良好消费习惯,进而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消费观教育内容应贴近大学生实际消费情况,主要包括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消费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消费思想,正确认知消费主义思潮,掌握一定的金融理财知识及其他消费相关知识;系统的大学生消费观教育,要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