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辣子制作工艺研究 正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毕业项目报告/论文《油辣子制作工艺研究》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研究、写作的成果。

论文中所引用是他人的无论以何种方式发布的文字、研究成果,均在论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独自承担。

作者签名:
年月日
摘要:本文研究了油辣子制作方法及最佳工艺条件。

通过对辣椒原料选择及配比、炒制方式、粉碎方法、湔油种类、湔油温度、辅料添加量等因素的实验,运用对成品油辣子感官评价的方法,得出油辣子制作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主料选用蒙古托县红辣椒与湖南朝天椒,其重量比为6:4;辅料选用花椒,其与主料(辣椒)重量比为1:5;通过炒三炕二的炒制方法,小舂臼精工细作的粉碎方法,140℃的菜籽油湔制。

制得油辣子色泽红亮、辣味醇厚、麻度适口,香辣扑鼻。

关键词:油辣子;辣椒;制作工艺
目录
1绪论 (1)
1.1基本概念 (1)
1.2研究背景 (1)
1.3研究意义 (1)
1.4基本方法 (2)
2 材料及方法 (3)
2.1原料与设备 (3)
2.2工艺流程 (3)
2.3操作过程 (3)
2.4感官评分标准 (5)
3实验结果与分析 (6)
3.1 辣椒品种与配比的实验结果分析 (6)
3.2炒制方法的实验结果分析 (6)
3.3最佳打碎的实验结果分析 (7)
3.4湔油种类和温度的实验结果分析 (8)
3.5辅料花椒最佳用量研究 (9)
4 结论 (10)
4.1结论 (10)
4.2评价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油辣子制作工艺研究
1 绪论
1.1基本概念
油辣子又称辣椒油,是一种调料,一般由辣椒面和配料经过油炸后制成。

油辣子制作的一般工艺为:将红辣椒晒干后,剪段,再放入锅中炒制,除去水分,使辣椒干香,再进行粉碎得到辣椒面。

将烧熟的植物油,冷却到一定温度后,湔在辣椒面上,再加入花椒等辅料,搅拌均匀。

成品特点色泽红亮,油辣味香。

1.2研究背景
油辣子在中国应用广泛,主要用作调料,运用于面食调味、凉拌菜调味、菜肴调味等,深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辣味菜肴在中国的迅速走红,油辣子的应用已突破了传统的辣文化餐饮集聚区,而迅速被全国各地的食客们认同和偏爱,甚至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但由于各地原材料不同、口味差异,油辣子在制作工艺上也各有不同,所制得的油辣子在品质上参差不齐[1]。

制作中原料品种的选择和配比,以及各工艺环节的工艺方法,决定了油辣子色、香、味等感官特征,并最终决定了成品质量。

因此对油辣子制作中的一些工艺进行深入研究,优化工艺方法,确定工艺条件,对于保证和稳定油辣子质量,十分必要[2、3]。

然而,目前油辣子制作,仍然以各区域内行业厨师,在师傅传授的基础上进行适度改进,未能彻底打破区域之间的壁垒和门户局限。

因此,各地的油辣子虽具有一定的地方特色,但要想走向更广阔的空间,被更多的人所认可和喜爱,则显得力不从心。

如何发挥各地原料优势,整合、优化工艺方法和工艺条件,生产出质量更好,质量更加稳定,易于被更多的人认可的油辣子,成为摆在烹饪工作者面前的一个课题。

同时,行业厨师,由于缺乏研究条件,极少有人能够系统的进行原料与工艺的研究,并通过研究数据,确定工艺条件。

1.3研究意义
1.3.1提高产品质量
在我国的四川、湖南、贵州、云南、陕西等地,人们酷爱油辣子。

无论是星级酒店还
是家庭厨房,油辣子都是必备调味品。

然而各地油辣子在选料、炒制、粉碎、湔油等制作环节,制作工艺方法及工艺条件随意性较大,产品质量不够稳定,也得不到保证。

本文力图通过实验,从色、香、味等感观角度,分析比较各工艺方法制备的油辣子质量特点,并确定最佳工艺方法及条件,以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

1.3.2拓展市场空间
通过对不同区域常用辣椒进行组配,整合、优化工艺方法,确定工艺条件,使产品更容易被不同区域的广大食客认同,不仅可以使油辣子进一步突破辣文化餐饮集聚区的区域局限,走向更广阔的市场空间,还可以使普通百姓如法炮制,制作出优质的油辣子,足不出户,享受美味。

1.4基本方法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提高油辣子的品质,本文在传统制作工艺基础上,对辣椒品种的选择、炒制方法、粉碎方式、湔油种类、湔油温度、配料配比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成品油辣子的色、香、味等指标进行感官评价,从而得出油辣子制作的最佳工艺条件[2]。

2 材料及方法
2.1 原料及设备
原料:四川的二金条、蒙古托县红辣椒、湖南朝天椒、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花椒。

设备:剪刀、炒锅、勺子、大舂臼、小舂臼、搅拌机。

2.2 工艺流程
选料→辣椒剪段→辣椒炒制→辣椒粉碎→湔油→成品
2.3 操作过程
2.3.1 选料
制作油辣子的辣椒品种各地均不同,本文选择三种具代表性的优质辣椒品种进行研究,分别是:四川二金条辣椒、蒙古托县红辣椒和湖南朝天椒[4]进行实验,考虑采用单独使用和组配使用的方式进行实验对比,通过感官评定,得出油辣子制作的最佳原料。

实验条件如下:
实验一:选取四川二金条辣椒,100g。

实验二:选取托县红辣椒,100g。

实验三:选取湖南朝天椒,100g。

实验四:选取四川二金条辣椒和蒙古托县红辣椒各50g,进行组配,下文简称“川蒙辣椒”。

实验五:选取四川二金条辣椒和湖南朝天椒各50g,进行组配,下文简称“川湘辣椒”。

实验六:选取蒙古托县红辣椒与湖南朝天椒各50g,进行组配,下文简称“蒙湘辣椒”。

通过实验确定辣椒选料后,再进行辣椒用量比的研究,通过感官评定,确定辣椒用量比例。

2.3.2 辣椒剪段
用剪刀将辣椒剪成小段,辣椒段长度约为一寸,以保证辣椒在炒制过程中均匀受热,避免局部焦糊现象[5]。

2.3.3 炒制
取铁锅置于灶上(锅中不加油),倒入辣椒段,用小火徐徐翻炒(下文称“炒”)。


辣椒颜色微変,关火,用铁锅的余温继续加热一段时间(下文称“炕”);再用小火翻炒一段时间,再关火炕制一段时间。

反复炒制,直到辣椒外壳酥脆,色泽红黄参半才出锅。

为了使辣椒的香味最大程度的挥发出来,炒制和炕制的次数通过实验来确定[6]。

实验选取四种不同的炒制方式,通过感官评定,得到最佳的炒制方法。

实验一:“一次炒制”,即将辣椒只炒一遍。

实验二:“炒二炕一”,即先把辣椒放入锅中翻炒一次,直到辣椒颜色微变,关火炕制5min,再加热翻炒,直到辣椒外壳酥脆,色泽红黄参半。

实验三:“炒三炕二”,即炒三遍,炕两遍。

实验四:“炒四炕三”,即炒四遍,炕三遍。

2.3.4 粉碎
选取炒制好的辣椒段进行粉碎,拟选用三种粉碎方法,即:小舂臼粉碎、搅拌机粉碎和大舂臼粉碎,粉碎粒度至100目。

通过感官评定,确定最佳的粉碎方法。

实验一:小舂臼粉碎法。

实验二:搅拌机粉碎法。

实验三:大舂臼粉碎法。

2.3.5 湔油
取铁锅置于灶上,锅中倒入植物油(料、油比为1:2),植物油的种类拟选用: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湔油种类。

将最适用的植物油加热至六成热后关火,将油冷却到一定的温度,以避免湔油时,油温过高,辣椒焦糊,同时利于辣椒的香味最大程度的融于油中。

再用勺将油浇在辣椒面上,直至热油浸没辣椒面,浇油温度通过实验来确定。

(1)湔油种类的确定
实验一:大豆油。

实验二:花生油。

实验三:菜籽油。

(2)湔油温度的确定
实验一:选用130℃油。

实验二:选用140℃油。

实验三:选用150℃油。

实验四:选用160℃油。

2.4 感官评分标准
油辣子的质量标准要满足:“一红”、“二香”、“三辣”、“四麻”、“五浸”。

“一红”,即:成品油辣子的色泽一定要红亮,不可夹杂其他颜色;“二香”,即:成品油辣子中的香味一定要盖过辣味;“三辣”,即:油辣子辣味浓郁;“四麻”指的是成品麻度适口;“五浸”,即:油一定要浸没辣椒面[7]。

表2-1油辣子的感官评分标准
成品
标准
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90分)及格(60~80)不及格(60分以下)
色色泽亮红
光亮
色泽较红亮
无杂色
色泽暗淡
有糊斑
色泽暗红
有杂色

辣香味浓郁
香纯、无焦糊味
有辣香味
无焦糊味
辣香味不纯
夹杂焦糊味
辣香味不足
或焦糊味过重
味辣味适中
麻味适口
辣味较小或过大
麻感不适
辣味太小或太大
麻感不适
无辣味
麻度过小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辣椒品种与配比的实验结果分析
3.1.1辣椒品种选择的结果分析
选用不同的辣椒,通过炒三炕二的炒制工艺,小舂臼打碎的打碎手法,最后湔上140℃的菜籽油,得到制作油辣子原料的最佳品种。

实验结果分析见表3-1:
表3-1 辣椒原料品种实验结果
实验号辣椒种类成品品质感官评分
1 四川二金条辣椒色泽微红,香味小、辣味重80
2 蒙古托县红辣椒色泽微红,香味浓重,辣味不明显82
3 湖南朝天椒色泽红亮,香味不足,辣味突出83
4 川蒙辣椒色泽微红,香味略小,辣味略小85
5 川湘辣椒色泽红亮,香味小,辣味重86
6 蒙湘辣椒色泽红亮,香味浓重,辣味适中92
由表3-1可见:以托县红辣椒与湖南朝天椒的组配的“蒙湘辣椒”为主料,制作出的油辣子不仅色泽红亮,且香味浓郁,辣味爽口。

3.1.2 辣椒配比实验结果分析
因考虑到托县红辣椒香味浓郁,辣度较弱;湖南朝天椒辣度大,香味较弱。

因此对两种辣椒的用量进行配比实验。

选用托县红辣椒与湖南朝天椒按质量比3:7、4:6、5:5、6:4、7:3进行配比,通过炒三炕二的炒制工艺,小舂臼打碎的粉碎手法,最后湔上140℃的菜籽油,通过感官评定,确定制作油辣子主料的最佳配比。

实验结果见:表3-2。

表3-2 辣椒配比实验结果
实验号质量比
托县红辣椒
(单位:g)
湖南朝天椒
(单位:g)
成品品质感官评分
1 3:7 60 140 辣味突出,刺激性强66
2 4:6 80 120 辣味较重,入口微涩73
3 5:5 100 100 香辣参半,口味一般80
4 6:4 120 80 香辣适中,口味最佳94
5 7:3 140 60 香味厚重,辣味不足76
由表3-2可见:托县红辣椒的用量比朝天椒用量大时,香味虽浓郁,但辣度不足;若湖南朝天椒用量远大于托县红辣椒时,制的的辣椒油香味弱,但辣度高;通过实验结果得出,当托县红辣椒与湖南朝天椒比例为6:4时,制作的油辣子香辣适中,口味自然香纯。

3.2 炒制方法的实验结果分析
以托县红辣椒与湖南朝天椒重量之比为6:4的蒙湘辣椒为主料,通过不同的炒制方法,小舂臼打碎,湔上140℃的菜籽油,通过感官评定,得到制作油辣子最佳的炒制方法。

实验结果见:表3-3。

表3-3 实验得到最佳炒制方法
实验号炒制工序成品品质感官评分
1 一次炒制色泽微红,易焦糊70
2 炒二炕一色泽较红,香味较大82
3 炒三炕二色泽红亮,香味浓郁93
4 炒四炕三色泽不明亮,有焦糊66
由表3-3可见:一次炒制,由于炒制时间较长,使得辣椒容易出现焦糊的现象,香味容易逸失,香味不浓郁。

而随着炒制的次数上升,成品的香味也随之增加;而当炒制次数过多时,辣椒也容易出现焦糊。

增加“炕”的工艺,避免辣椒长时间加热造成焦糊,余温加热容易更容易汇聚香味,使香味和辣味更好的散发出来。

所以炒三次炕两次是制作油辣子最佳的炒制方法。

3.3 粉碎方法的实验结果分析
以按6:4的配比的蒙湘辣椒为主料,通过炒三炕二的炒制手法,采用不同的粉碎方式,最后湔上140℃的菜籽油,得到制作油辣子最佳的粉碎方法。

实验结果见:表3-4。

表3-4 粉碎方法的实验结果
实验号打碎方法成品品质感官评分
1 小舂臼颗粒细小、均匀,辣椒籽油充分溢出、色泽红亮95
2 搅拌机颗粒细、均匀,辣椒籽油未能充分溢出88
3 大舂臼颗粒不易细碎,颗粒较大73
由表3-4可见:小舂臼精工细作出的辣椒面颗粒细小且均匀,辣椒籽油充分溢出,品
质最好。

所以,小舂臼研碎是制作油辣子最佳的打碎方法。

3.4 湔油种类和温度的实验结果分析
3.4.1湔油种类的实验结果分析
以托县红辣椒与湖南朝天椒重量之比为6:4的蒙湘辣椒为主料,通过炒三炕二的炒制工序,小舂臼粉碎法,湔上140℃植物油,通过感官评定,确定最佳的湔油种类。

实验结果见:表3-5。

表3-5 湔油种类的实验结果
实验号湔油种类成品品质感官评分
1 大豆油辣油不粘稠、略带豆腥味76
2 花生油辣油不粘稠、香味不明显80
3 菜籽油辣油稠厚、香味浓郁、无异味96
由表3-5可见:大豆油制作的油辣子略有豆腥味,而花生油的油香则掩盖了油辣子本身的香味,只有菜籽油制作的油辣子无异味,且香味突出,所以菜籽油是制作油辣子的最佳油种。

3.4.2湔油温度的实验结果分析
以托县红辣椒与湖南朝天椒重量之比为6:4的蒙湘辣椒为主料,通过炒三炕二的炒制工序,小舂臼打碎的手法,湔上130℃——160℃的菜籽油,通过感官评定,得到最佳的湔油温度。

实验结果见:表3-6。

表3-6 湔油温度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号
湔油温度
(单位:℃)
成品品质感官评分
1 130 口味微涩,辣味较重,香味较淡79
2 140 口味最佳,辣味适中,香味较浓95
3 150 口味较好,辣味较小82
4 160 口味较差,略有焦糊59
由表3-6可见:湔油温度过低,油辣子的辣味较重,口味微涩,香味不明显;而油温过高,则会出现焦糊现象,辣椒焦糊、带有糊味。

在油温140℃时,油辣子的口味最佳,
香辣味适中,品质最佳,所以油辣子的最佳湔油温度是140℃。

3.5 辅料花椒最佳用量的实验结果分析
取托县红辣椒与湖南朝天椒按6:4的重量比进行配比,通过炒三炕二的炒制工序,小舂臼打碎的手法,最后湔上140℃的菜籽油。

加入辅料花椒,辣椒与花椒的比例为:10:1、10:2、10:3、10:4,通过实验确定花椒的最佳用量。

实验结果见:表3-7。

表3-7 辅料花椒最佳用量实验结果
实验号辣椒与花椒的比例成品品质感官评分
1 10:1 色泽红亮,辣味浓醇,麻味不足78
2 10:2 色泽红亮,辣味浓厚,麻味适中94
3 10:3 色泽微亮,麻味过重,稍显呛口65
4 10:4 色泽棕黄,辣味不足,麻味呛口58
由表3-7可见:花椒放的少,辣味突出,而放的较多又会呛口、刺鼻。

只有在辣椒与花椒的配比为10:2时,效果达到最佳。

所以油辣子中辅料的花椒的最佳用量为:辣椒与花椒的重量之比为10:2。

4 结论
4.1 结论
本文在传统制作工艺基础上,以成品油辣子的色、香、味等感官指标为评价依据[8],通过试验,得到油辣子的原料配方为:蒙古托县红辣椒、湖南朝天椒、花椒的重量之比为6:4:2,通过炒三炕二的炒制手法,小舂臼精工细作的研碎方法,最后湔上140℃的菜籽油,所制出的油辣子色泽红亮,麻辣味香。

具体过程如下:
(1)选用托县红辣椒与湖南朝天椒,重量比例为6:4,将辣椒去蒂,剪成一寸长小段。

(如图4-1);
(2)将辣椒段倒入铁锅,采用炒三炕二的方式炒制。

(如图4-2)
图4-1 辣椒剪段 图4-2 炒制
(3)将炒制好的辣椒,放入小舂臼中研碎,粒度为100目。

(如图4-3、图4-4)
图4-3 辣椒入臼 图4-4 打碎
(4)另取铁锅倒入菜籽油(料、油比为1:2),加热至六成热时,关火。

(如图4-5)
(5)待油温降至140℃,再将菜籽油,一勺一勺浇在舂好的辣椒面上。

(如图4-6)
(6)将辣椒重量20%的花椒面撒在油辣子中,搅拌均匀,即可。

(如图4-7)
图4-5 菜籽油熟制图4-6 湔油
图4-7 成品油辣子
4.2 评价
经过实验制得的油辣子,完全符合“一红”、“二香”、“三辣”、“四麻”“五浸”的标准。

成品色泽红亮,香辣味浓,麻味适度,油浸鲜亮。

参考文献
[1]雷东.烹饪调味秘方800例[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4.
[2]崔桂友.烹饪原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3]季鸿崑.烹调工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曹雁平.食品调味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7.
[5]张仁庆.烹饪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
[6]邓开荣,陈小林.川菜厨艺大全[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5.
[7]彭景.烹饪营养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8]杨月欣.公共营养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9]薛党辰,陈忠明.辣椒·辣椒菜·辣椒文化[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6.
致谢
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董道顺老师对我的毕业论文的精心指导。

他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给了我深深的启迪。

论文凝聚着他的汗水,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深深的感染了,并对我的工作、学习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此我向他表示衷心的谢意。

企业指导老师----陈正明,技艺精湛,要求严格,敬业爱岗,给我树立了榜样。

在我实习的过程中,尽心指导我的实习工作,帮助我提高技能,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关心我的生活。

毕业项目完成过程中,为我利用酒店的设施、设备进行实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并在技术上给予我大力支持。

在此,向陈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

感谢我的母校。

在母校三年的学习,是知识丰富了我的思想,使我的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感谢酒店与旅游学院的老师们对我专业思想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他们在学业上的细心指导,为我工作和继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这里我要向诸位老师深深的鞠上一躬!特别是我的班主任杨建老师,虽然他不是我的专业老师,但这三年来,在思想以及生活上给予我鼓舞与关怀,让我走出失落,树立信心。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对杨老师的感激之情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在此,向杨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诚的谢意!
感谢这三年来,我的朋友以及烹饪111班的三十多位同学对我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三年来我们真心相待,和睦共处,不是兄弟胜是兄弟!正是一路上有你们,我的求学生涯才不会感到孤独,马上就要各奔前程了,希望你们有好的前途,失败不要灰心,你的背后还有烹饪111班这个大家庭!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你们生我养我,纵有三世也无法回报你们,要离开你们出去工作了,我在心里默默的祝福你们平安健康,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会好好工作回报社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