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辣椒面编制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辣椒面》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标准背景及任务来源
(一)标准背景
为进一步发挥标准体系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围绕省委省政府主基调、主战略、同步小康等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省质监局决定在特色优势产业、民生保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建设十大标准体系,2014年10月省政府批文(黔府函[2014]203号)“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十大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批复”,《贵州辣椒技术标准体系》就是十大标准体系其中之一。
2015年5月省卫计委同意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黔卫计办函[2015]94号),立项标准名称:贵州辣椒产品加工技术规程及辣椒制品系列标准。
《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辣椒面》,是立项计划完成的7个辣椒制品系列标准的其中之一。
辣椒面作为贵州具有特色的熟制辣椒制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目前有一个国标GB/T23183-2009《辣椒粉》,但标准中的辣椒粉是指非即食性粉末,不适用于贵州特色即食性辣椒面、煳辣椒面和风味辣椒面。
而现行有效的贵州地方标准DB52/458-2004《辣椒粉质量安全标准》,由于制定时间至今有12年
了,已不能适应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及有关规定(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要求等),该标准具体存在问题如下:
(1)没有涵盖贵州煳辣椒面这类产品;
(2)水分限定偏低;
(3)菌落总数限制过严;
(4)大肠菌群、致病菌指标的设置不符合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
(5)该标准缺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限量指标。
以上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地方标准使用及辣椒面生产企业的生产发展,因此迫切需要制定新的“贵州辣椒面”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二)任务来源
贵州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同意《贵州苕粉》等25项贵州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立项的通知(黔卫计函〔2015〕94号)。
二、标准编制过程
本标准的编制工作从2015年6月份开始,由贵州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酒类及饮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牵头、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贵州乡下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贵州老干爹食品有限公司、贵州省大方县琼芳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贵州省毕节绿色畜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承担。
在拟订标准编制工作进度后,收集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调取了以往辣椒面的检测数据20个批次,并采集了2015年生产的辣椒面15个批次进行测定,其中有贵州大方琼芳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烧烤辣椒面、碓舂辣椒面;贵州乡下妹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柴火辣椒面、断桥辣椒面、烧烤辣椒面;贵阳伊然红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香油烧烤辣椒面、山里红烧烤辣椒面、山里红糊辣椒面等。
共收集41个批次的辣椒面数据,检测数据汇总见附件。
经过大量数据整理、对比分析,起草小组对起草文本反复进行讨论和修改,于2016年2月完成了《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贵州辣椒面》地方标准征求意见稿。
三、标准制定原则和主要技术内容确定的依据
(一) 标准制定原则
1、制定标准的格式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2、标准中所涉及的卫生等重要指标均执行现行有效的强制性标准要求。
(二)确定制标主要技术内容的依据
本标准制定的主要依据为GB 7099-2015《食品国家安全标准糕点、面包》、GB 2992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7718-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2805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76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276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1488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T 23183-2009《辣椒粉》、GB/T 15691-2008《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及《调味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中“固态调味料”的有关规定,并根据产品配方、工艺特性和实测结果而确定。
四、主要技术指标的说明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贵州辣椒面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境内生产的可即食的预包装辣椒面。
2 术语和定义
起草小组针对本标准中的定义进行了反复讨论,同时与生产企业多次沟通,最终定义为:
辣椒面:以辣椒干为原料,经干燥或烘焙或炒制后,粉碎而成的辣椒粉状制品。
包括辣椒面和糊辣椒面
风味辣椒面:以辣椒干为主要原料,先制成辣椒面。
在制作过程中配入一定量的辅料,辅料包括花生、大豆、芝麻、花椒、食盐、味精、脱水蔬菜(葱、姜、蒜)等全部或其中部份,分别经烘焙或用植物油炒制后粉碎成粉末,与辣椒面混合,调制而成的不同风味的辣椒面
制品。
3 技术要求
技术要求包括:原料要求、感官要求、理化卫生指标、微生物限量、净含量、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限量、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等九项内容。
3.1感官要求
DB52/458感官特性规定“粉状,无大片辣椒,无霉变无杂质……”,没有涵盖贵州煳辣椒面这类产品本标准。
本标准根据产品特色,感官要求把辣椒面、煳辣椒面、风味辣椒面的感官特点分别从色泽、组织状态、滋味与气味、杂质方面作了规定。
3.2理化指标
本次制标共采集41个批次样品。
(1)水分:辣椒面、煳辣椒面水分检测值有13 组数据,为1.5-8.4g/100g,原来DB52/458的辣椒粉水分标准要求≤5.0 g/100g,我们到企业调研,有的企业反应贵州天气比较潮湿,辣椒粉的水分限制≤5.0 g/100g没有必要。
风味辣椒面水分有16 组数据,检测值为4.8-9.6g/100g,原来DB52/458的标准要求风味辣椒粉水分≤6.0 g/100g。
根据GB/T 23183要求水分≤11.0 g/100g,GB/T 15691要求水分≤14g/100g,结合我们检测数据,本标准修订为辣椒面水分≤10.0 g/100g,风味辣椒面水分≤11.0 g/100g(考虑风味辣椒面里会加有花
生、芝麻等)。
(2)盐分:贵州辣椒面的生产,有一些企业的生产工艺是采用辣椒干与食盐混合一起进行炒制,会有部分食盐残留在最终产品中。
因此本标准盐分控制分二类:①辣椒面(配料表仅标注辣椒),考虑盐炒时带入的可能性,盐分要求≤3.0g/100g;②风味辣椒面(配料表标注除辣椒外,还有食盐等),考虑健康生活提倡低盐食品,结合DB52/458的盐分标准要求≤10.0g/100g,本标准修订为风味辣椒面盐分≤18.0 g/100g。
另外,在调研和日常检验中,我们发现,个别辣椒面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增加重量,故意在辣椒面成品中增加食盐含量,甚至有的企业加盐了产品配料还不标注,因此本标准对盐分进行限制,可制约这些企业的不规范、造假行为。
本次检测23批次,检测值为0.3-23.7g/100g,本次检测仅有三个样品超过18.0g/100g,
(3)无盐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DB52/458-2004未定该项指标。
《调味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中“固态调味料”中香辛料对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两项指标有要求。
这是因为有的辣椒粉中会添加抗结剂,抗结剂的成分是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等,它们是即使辣椒变成灰后,都不能被酸溶解的物质。
检测这两项指标的意义就在于,辣椒中不得添加过量的抗结剂。
另外,限制这两项指标可以防止有些辣椒面
为增加重量添加过多食盐,还可以防止有些劣质辣椒面含有沙土等杂质。
在本次制标结果验证时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辣椒面总灰分达到15-30%,但是这些批次的辣椒面我们和企业沟通并没有添加抗结剂,且该产品也未见有明显的沙土等杂质,而是盐分含量较高,如果扣除盐分后总灰分均达到≤10 g/100g,因此本标准根据贵州特色加工工艺,创建了“无盐总灰分”,这一新名词。
标准定义无盐总灰分:指辣椒面样品中扣除盐分以外的总灰分含量。
这样本标准限制的无盐总灰分与GB/T 23183要求总灰分才是一致的。
根据GB/T 23183要求总灰分≤10.0 g/100g,酸的不溶性灰分≤3.6 g/100g ,GB/T 15691要求总灰分≤10 g/100g,酸不溶性灰分≤5g/100g,结合我们检测数据,本次制标共检测 6 组,其中无盐总灰分10-10 g/100g,酸不溶性灰分0.3-3.0 g/100g,因此本标准设定辣椒面为无盐总灰分≤10.0 g/100g,酸不溶性灰分≤3.6 g/100g。
3.3卫生指标
(1)总砷(以As计):GB2762对香辛料类不限制,GB/T 23183及GB/T 15691也无该项指标,但《调味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中“固态调味料”有要求,考虑是即食辣椒面,且风味辣椒面也不单纯属于香辛料。
参考GBT 20293-2006 《油辣椒》规定As≤0.5mg/kg,原DB52/458规定As≤0.5 mg/kg,GB2762调味品As≤0.5 mg/kg,本次检测33 批次,检测值为0.01-0.1mg/kg,故本标准设定总砷(以As
计)≤0.5 mg/kg。
(2)铅(以Pb计):本次检测32 批次,检测值为0.01-0.2mg/kg,GB2762中中调味品香辛料类的要求是≤3.0mg/kg,调味品≤1.0 mg/kg。
参考GBT 20293-2006 《油辣椒》规定Pb≤1.0mg/kg同原DB52/458规定一致,因此本标准设定铅(以Pb计)≤1.0 mg/kg。
(3)黄曲霉毒素B1:本次检测31 批次,检测值均为≤2.5µg/kg ,原来DB52的标准要求≤5µg/kg,但是GB276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及《调味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中“固态调味料”均未直接对该类产品的黄曲霉毒素B1有限量要求,因此在满足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本标准取消黄曲霉毒素B1限量要求,减轻辣椒面生产企业的产品检测成本,如果新标准有要求时,可按本标准4.6条款执行: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GB2761中的相关规定。
3.4微生物指标
《调味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中“固态调味料”中对即食产品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有要求。
(1)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原DB52/458-的要求是菌落总数≤15000CFU/g,大肠菌群≤30MPN/100g,调研中企业反映,辣椒面菌落总数即使规范生产也很难达到≤15000CFU/g的要求,有些为了应对检查专门做“小灶”,但辣椒面的口感并不好,该指标设置不合理。
GB/T 23183及GB/T 15691无微生物指标限制,《2016年国家食品安全抽检计划》也未对该类香辛料类、固体复合调味料、半固体复合
调味料的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指标进行监测,仅对即食产品有致病菌指标监测。
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均为卫生指标菌。
用于确定食品的保存期,以便对被检样品进行卫生学评价时提供依据,而非食品安全指标。
目前,我国修改的部分食品安全标准也是菌落总数这项指标,如GB 2712-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豆制品》、GB 2711-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面筋制品》、GB 19298-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装饮用水》中微生物指标,对即食产品就只有大肠菌群和致病菌限制,没有菌落总数限制。
而GB 1930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与籽类食品》熟制与直接食用的产品微生物指标也只保留大肠菌群和霉菌。
根据以上列举的新的食品安全标准要求,考虑到辣椒面是即食产品,且辣椒面生产小作坊较多,加工生产控制规范性较差。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起草小组讨论后认为,本标准不制定菌落总数指标,但还是应该对大肠菌群进行限制。
参考GB 2711-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面筋制品》及GB 2712-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豆制品》中的要求,本标准规定了采用五组平行样的采样方案及限量(n:5,c:2,m:100,M:1000),具体见下表。
本次检测35 批次,菌落总数的检测值为10-130000 CFU/g,大肠菌群的检测值为10-130000 CFU/g,不符合新规定的大肠菌群有35批次,占%,证明该规定具有可操作性。
(2)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按照GB 29921中即食
调味料中复合调味料的规定,制定了本标准要求,见下表。
本次检测批次,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未检出。
贵州辣椒面微生物限量
采样方案a及限量
项目
n c m M
大肠菌群(CFU/g) 5 2 100 1000
沙门氏菌 5 0 0/25g----
金黄色葡萄球菌(CFU/g) 5 2 100 10000
3.5其他
(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GB 2760的规定;其他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B2762中的相关规定;真菌毒素限量应符合GB2761中的相关规定;净含量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生产加工过程卫生要求应符合GB 14881的规定。
(2)“贵州辣椒面”的工艺特色是炒制辣椒干成煳辣椒再粉碎,口感辣香突出。
外省生产的辣椒粉多是生辣椒干直接粉碎,口感单调偏辣,执行GB/T 23183-2009《辣椒粉》,该标准仅适用于生制辣椒粉,微生物指标没有任何限制。
而贵州特色的的辣椒面是作为调味料直接食用的,不适合执行该国标,因此本次新制定标准名称特加有“贵州”二字。
(3)根据大多贵州人民的习惯叫法,本次将DB52/458的“辣椒粉”统一归为“辣椒面”。
本标准所涉及的卫生等重要指标均与现行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要求相一致。
《辣椒标准体系起草小组》
201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