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气阳两虚与气阴两虚

合集下载

什么是气虚和血虚

什么是气虚和血虚

什么是气虚和血虚、阴虚和阳虚的区别及症状1、阴虚体质的人常有虚火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头顶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

2、阳虚体质的人火力不足所谓阳虚,是指机体阳气不足,即俗称“火力不足”,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机能减退或衰退,反应能力低下,代谢热量不足的一种体能状态。

阳气不足,一般以脾肾阳气虚为主,临床表现为平素怕寒喜暖,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喜热饮食,饮食生冷则易腹痛腹泻,或胃脘冷痛,腰膝冷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体胖嫩,舌苔白滑,脉象沉溺等。

3、气虚体质表现为疲劳乏力气虚体质是指气力不足,体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劳作便有疲劳之感。

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低下。

常表现为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力,常自汗出,动则尤甚,舌淡苔白,脉虚弱等。

4、血虚体质常为面苍色白血虚是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出现一些变化。

若血虚不能充养机体,则出现面色无华,视物不明,四肢麻木,皮肤干燥等病理变化。

血虚不能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所讲的贫血。

血虚体质之人,临床常易表现为面色苍白无华、口唇淡白、头晕眼花、舌质淡白、脉细无力、妇女月经量少、延期,甚至闭经等症状。

5、阴阳两虚:既有阴虚又有阳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6、气血两虚: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

7、气阴两虚:既有气虚又有阴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有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干、舌红等阴虚表现,但没有慢性疾病,这种体质称气阴两虚体质,进补宜采用益气养阴之补法,即在进补时应同时考虑补气和补阴。

阴阳两虚和气血两虚有区别吗?

阴阳两虚和气血两虚有区别吗?

阴阳两虚和气血两虚有区别吗?
有区别。

首先介绍一下阴阳两虚,中医一般来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那么对于阴阳两虚来说,一般来说可能是先出现肾阴虚,肾阴虚久了阴损及阳,发展而来,或者是肾阳虚,长期不治疗,日久阳损及阴,逐渐而成。

而对于气血双虚来说,气血亏虚一般来说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中焦脾胃虚弱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还有其他原因像久病入络,或者湿热之邪阻滞经脉,气血瘀阻所致。

阴阳两虚和气血双虚的症状也会有所区别:
【阴阳两虚】阴虚怕热,阳虚怕冷,那么阴阳双虚就是夏天手脚心发烫,怕热潮热难安,到了冬天又怕冷得不行,平时口干但是又喝不了太多水,嘴里总是发黏,腰膝酸软,下肢却又发冷等等症状。

【气血亏虚】气血亏虚会影响我们人体的方方面面,面色萎黄,生活中总是手脚冰凉,晚上睡觉不暖和,睡眠不足或者难以入睡,吃东西容易塞牙,平时头发粗糙长得很慢(发为血之余),头晕眼花,没精神等等。

那么他们分别该怎么调理呢?
首先对于阴阳双虚证来说——桂附地黄丸
桂附地黄丸主要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上了桂枝和附子,六味地黄丸主要是用于滋补肾阴的中成药,那么加上这两味药之后就具有阴阳双补的功效,因此很适合阴阳双虚体质。

其次气血亏虚可以用——四物汤
四物汤主要是当归,川穹,白芍和熟地黄四味药,当归为君药,主要有补血调经止痛的功效,该药滋补气血的功效很好,温而不燥,补而不腻,刚柔并济,很适合气血亏虚的人服用。

气虚阴虚阳虚五脏分类

气虚阴虚阳虚五脏分类

气虚阴虚阳虚五脏分类临床表现气虚病证可涉及全身各个方面,如气虚则卫外无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气虚则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气虚则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精神萎顿,头昏耳鸣;气虚则无力以帅血行,则脉象虚弱无力或微细;气虚则水液代谢失调,水液不化,输布障碍,可凝痰成饮,甚则水邪泛滥而成水肿;气虚还可导致脏腑功能减退,从而表现一系列脏腑虚弱征象。

1.肺气虚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通调水道。

肺气虚,则其主宣降、司呼吸、调节水液代谢、抵御外邪的作用就会减弱,出现短气自汗、声音低怯、咳嗽气喘、胸闷,易于感冒,甚至水肿,小便不利等病症。

2.肾气虚肾居腰府,藏精气,司二阴开合。

精气充五脏而上荣于脑髓。

肾气亏虚,失于荣养,见神疲乏力,眩晕健忘,腰膝酸软乏力,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

肾不纳气,则呼吸浅促,呼多吸少。

3.脾气虚脾居中焦,主运化、司升清、统血行。

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乏源,症见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形体消瘦,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脉弱。

4.心气虚心主血脉,藏神明。

心气亏虚,不能鼓动血脉,亦不能养神,故见心悸、气短、多汗,劳则加重,神疲体倦,舌淡,脉虚无力。

5.阳(气)虚气虚可见面色晄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

阳虚除气虚症状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缓或迟而无力,舌质胖淡舌苔白。

辨证施治1.肺气虚证候;短气自汗、声音低怯、咳嗽气喘、胸闷,易于感冒,甚至水肿,小便不利等。

治则:补益肺气。

主方:四君子汤合玉屏风散。

方药:党参、茯苓、白术、甘草、黄芪、防风等。

2.肾气虚(1)一般肾气虚证证候;神疲乏力,眩晕健忘,腰膝酸软乏力,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

治则:补肾益气。

主方:肾气丸加减。

方药:补骨脂、枸杞子、菟丝子、附子、桂枝、黄精、茯苓、山萸肉、淮山、桑寄生、党参、白术。

(2)肾气不固证证候;除一般肾气虚证外,还有小便频数清长,或余沥不尽、夜尿多、遗尿;或男子遗精早泄,女子带下清稀量多;或月经淋漓不尽或胎动不安,滑胎者。

中医如何调理气血阴阳两虚

中医如何调理气血阴阳两虚

中医如何调理气血阴阳两虚中医学注重对人体整体的调理和平衡,强调通过调整气血阴阳的平衡来治疗疾病。

气血阴阳两虚是中医常见的体质失调状态,在中医理论中被认为是导致多种疾病的根源。

本文将介绍中医如何调理气血阴阳两虚的方法和原理。

一、气血的概念及作用气血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它通过经络运行于全身,调节脏腑功能;血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它通过经络滋养全身组织器官。

气血的协调平衡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二、阴阳的概念及作用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阴阳是一对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体。

阴是相对于阳而言的,代表了人体内部的负向、消极、收敛、静态、阻滞的属性;阳则代表了人体内部的正向、积极、散发、运动、活跃的属性。

阴阳的协调平衡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气血阴阳两虚的表现气血阴阳两虚通常表现为面色萎黄、疲倦乏力、气短懒言、心悸失眠、舌苔少津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气血阴阳两虚的出现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绪状态等因素有关。

四、中医调理气血阴阳两虚的方法1. 药膳调理:根据个体体质和病情,选用具有补气补血、养阴益阳功效的食材,如枸杞、黄芪、当归、熟地等,制作药膳来调理气血阴阳两虚。

2.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阴阳的平衡。

常用的穴位有太冲、关元、气海、命门等。

针灸疗法可以改善气血循环,促进气血的生成与运行。

3. 中药调理:中医药物中有许多可以调理气血阴阳的草药,如黄芪、当归、白术、川芎等。

这些草药可以通过补气补血、益阳养阴的作用,改善气血阴阳两虚状态。

4. 气功调理:通过气功调理可以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

常见的气功有太极拳、八段锦等,通过身体的柔和运动以及深呼吸来增加气血运行与循环。

5. 调节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健康的饮食结构,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对于调理气血阴阳两虚具有重要的作用。

气虚、阳虚、阴虚之间的关系

气虚、阳虚、阴虚之间的关系

气虚、阳虚、阴虚之间的关系
张行舟梳理
一、气虚会导致阳虚,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也会引起阴虚,一般来说阴虚在先,阴虚时间久了会导致气虚,气虚或阴虚的时间久了会引起阳虚。

二、临床中如果有气虚或是阳虚,一定要既补气又要阴阳同补。

光补阴不补阳,到头一场空。

三、气属阳,阳虚会引起气虚,临床可见面色晄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而阳虚除气虚症状外常伴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迟无力,舌质淡胖等等,阴虚指精血和津液亏损。

四、临床上阴虚阳虚和气血是相互转化的。

相互转化关系
阴虚←∞→气虚←∞→阳虚
血虚∈阴虚(精血及津液)
阴虚→阳虚(气是阳的表现形式,实质为阳)!。

阴虚和阳虚的症状、气虚和血虚的区别及调理

阴虚和阳虚的症状、气虚和血虚的区别及调理

阴虚和阳虚的症状、气虚和血虚的区别及调理虚和阳虚的症状、气虚和血虚的区别及调理心碎了无痕-人体虚症、概括起来就血虚、气虚、阳虚、阴虚四种类型,根据虚症的不同类型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补虚药,阴虚和阳虚的症状、气虚和血虚的区别及调理应辩证施术-- 什么是气虚和血虚、阴虚和阳虚的区别及症状-- 1、阴虚体质的人常有虚火-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头顶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

--2、阳虚体质的人火力不足-所谓阳虚,是指机体阳气不足,即俗称“火力不足”,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机能减退或衰退,反应能力低下,代谢热量不足的一种体能状态。

阳气不足,一般以脾肾阳气虚为主,临床表现为平素怕寒喜暖,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喜热饮食,饮食生冷则易腹痛腹泻,或胃脘冷痛,腰膝冷痛,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体胖嫩,舌苔白滑,脉象沉溺等。

-3、气虚体质表现为疲劳乏力-气虚体质是指气力不足,体力和精力都感到缺乏,稍微劳作便有疲劳之感。

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低下。

常表现为少气懒言,语声低微,疲倦乏力,常自汗出,动则尤甚,舌淡苔白,脉虚弱等。

- 4、血虚体质常为面苍色白-血虚是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出现一些变化。

若血虚不能充养机体,则出现面色无华,视物不明,四肢麻木,皮肤干燥等病理变化。

血虚不能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所讲的贫血。

血虚体质之人,临床常易表现为面色苍白无华、口唇淡白、头晕眼花、舌质淡白、脉细无力、妇女月经量少、延期,甚至闭经等症状。

- 5、阴阳两虚:-既有阴虚又有阳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 6、气血两虚:-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

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气血两虚,中医告诉你该怎么调理!

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气血两虚,中医告诉你该怎么调理!

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气血两虚,中医告诉你该怎么调理!中医讲气虚、血虚、气血两虚,很多人都不会判断,今天咱们就说一下,这些症状都有哪些表现,以及咱们通常需要怎么调理,话不多说,咱们接着往下看。

气虚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

相应膳食:怀山百合莲子汤;参药煨乳鸽;五香牛肉;花生米大枣烧猪蹄【血虚】血虚之体的主要表现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

相应膳食:当归熟地乌骨鸡;怀山牛腩煲;怀菊带鱼;玫瑰怀菊露【阴虚】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

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

【阳虚】又称阳虚火衰,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除有气虚的表现外,平时怕冷,四肢不温,喜热饮,体温常偏低,腰酸腿软,阳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质淡溥,苔白,脉沉细等。

进补宜补阳、益阳、温阳。

补阳虚的药物可选用红参、鹿茸、杜仲、虫草、肉桂、海马等。

相应膳食:海马怀补鸡;三鞭怀补凹腰汤;韭菜怀补虾;爆炒腰花;长生煨老鸭两虚体虚者亦常出现两虚之体,两虚之体有以下几种;【气阴两虚】既有气虚又有阴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有头晕、乏力、腿软等气虚表现,又有升火、咽干、舌红等阴虚表现,但没有慢性疾病,这种体质称气阴两虚体质,进补宜采用益气养阴之补法,即在进补时应同时考虑补气和补阴。

五脏常见虚劳症(阴、阳、气、血)的调理方法

五脏常见虚劳症(阴、阳、气、血)的调理方法

五脏常见虚劳症(阴、阳、⽓、⾎)的调理⽅法虚证指的是脏腑亏损,元⽓虚弱⽽致的多种慢性疾病的总称。

本症虽繁,较复杂,但总不离五脏,⽽五脏之伤不外乎阴、阳、⽓、⾎。

归纳来,有阴虚,阳虚,阴阳皆虚;有⽓虚,⾎虚,⽓⾎双虚。

虚劳之病,临床较为多见,只要使⽤辩证论治,整体治疗,善于掌握补益虚劳的⽳位和补虚的⽅法及时机,便能收到较满意的效果。

今天我们和⼤家分享的就是常见四⼤类虚症的症状及改善⽅法,供⼤家参考。

根据五脏常见虚劳症候现归纳如下:⽓虚:主指肺⽓,脾⽓虚。

⾎虚:主指⼼⾎,肝⾎虚。

阳虚:主指,⼼阳,脾阳,肾阳虚。

阴虚:肺阴,脾阴,⼼阴,肾阴虚。

以上四类病症临床多相互出现,例如:肺肾阴虚,⼼肝⾎虚,脾肾阳虚等在诊病时⼀定要细⼼判别。

1⽓虚1.肺⽓虚主证:⽓短⾃汗,易感冒,⾯⽩⾆淡。

主证:治则:补肺益⽓治则:⼤图模式取⽳:太渊、肺俞、太溪(太渊,肺俞,合⾕,中府都是肺经补⽓要⽳,太渊主补肺⽓兼滋肺阴,合⾕补取⽳:肺⽓兼理肠⽓,中府补肺⽓更擅长宽胸理肺⽓,肺俞纯补肺⽓少兼理⽓。

太溪补肾⽓兼滋肾阴,取太溪⽬的是因肺⽓根于肾。

)2、脾⽓虚主证:饮⾷减少,⾷后胃脘不适,易疲倦,⼤便溏薄,⾯黄。

主证:治则:健脾益⽓治则:⼤图模式取⽳:⾜三⾥、阴陵泉、合⾕(⾜三⾥是健脾和胃最重要的⽳位,擅长补益肠虚、胃、脾虚证,不宜⼤取⽳:泄。

阴陵泉,擅长健脾治⾎证除湿兼通下焦⽔道所以消肿减肥也常⽤它。

合⾕和⽓海功能相似善补全⾝之⽓。

)当然伴⼤便稀证可加灸脾俞,因为脾俞善长纯补脾脏。

2⾎虚1.⼼⾎虚主证:⼼悸,多梦,⾯⾊不华,⾆质淡主证:治则:养⾎安神治则:⼤图模式取⽳:神门、⼼俞、三阴交(神门为⼼经原⽳擅长安神可补可泄,补,可补⼼⽓,泄可清⼼⽕。

⼼俞多⽤取⽳:来补⼼⽓补⼼⾎,不宜泄之。

三阴交脾经之⽳但却是肝经肾经脾经的交通要道,所以⾮常擅长养⾎,补⾎,活⾎⽽且可滋养治疗全⾝之阴证。

像阴虚⽕旺的病症均可取之。

)2.肝⾎虚主证:头晕⽬眩,⼼神不安,⽿鸣,妇⼥⽉经少或停经,⾯⾊苍⽩主证:治则:补⾎养肝治则:⼤图模式取⽳:三阴交、曲泉、肝俞、间使(⼜⽤到三阴交了,凡⾎症都要⽤啊!⾎症⼀般都会牵扯到脾经、肝取⽳:经、⼼经的⽳位。

精虚血虚津液不足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精虚血虚津液不足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就临床应用来看,所谓“气阴两虚”与 “气阳同病”的代表方生脉散与参附汤,实 际上分别适用于阴虚与阳虚日久而出现以阴 虚为主或以阳虚为主的兼有明显气虚表现阴 阳两虚证,或即将出现阴脱(亡阴)或阳脱 (亡阳)之时,因而没有必要用违背逻辑原 则的“气阴两虚”或“阳气两虚”来阐释生 脉散和参附汤的作用机制。
精虚、血虚、津液不足
阴虚
气虚
阳虚
同样道理,阴阳两虚也不应是指精气两虚、 气血两虚、气津两亏等。
若阴虚与阳虚分别指“阴气虚”与“阳 气虚”,将阴虚与阳虚都归属于气虚的范 畴,则较科学地表述了气虚与阴虚和阳虚 的关系,更能指导临床病证的辨证治疗。
阴气


阳气
人体之气以其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分 为阴气与阳气两部分:
阳虚,是指机体阳气不足,温煦、 推动等功能减退,阳不制阴,导致阴 气相对偏盛,机能减退、产热不足的 病理状态。
临床出现虚寒及迟滞的症状,如面 色苍白、畏寒肢冷、喜静蜷卧、小便 清长、下利清谷、舌淡脉迟等。
阳虚见于肺阳虚、心阳虚、脾阳虚、 肝阳虚、肾阳虚和胃阳虚。
二、六虚之间的关系
精、气、血、津液之间在生理上存 在着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关系,故 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存在着精气两 虚、精血两虚、精津两亏、气血两虚、 气津两亏、津亏血燥等关系。
若阴气虚与阳气虚正好出现低水 平的平衡,临床上既无热性征象,也 无寒性表现,只有少气乏力倦怠等症 状,此时的阴阳两虚即是“气虚”。
治疗时既可阴阳双补,如金匮肾气 丸,又可直接补气,如参芪及四君子 之类。
阴虚、阴阳两虚、气虚演化过程图
阴虚阳亢
以阴虚为主 的阴阳两虚
对等的阴阳 两虚(气虚)
由上分析可见:
首先,我们要解决阴虚、阳虚、阴 阳两虚中,到底是“什么”不足了? 是精虚了,血虚了,津液不足了,还 是气虚了?

阴阳两虚辨证论治原则

阴阳两虚辨证论治原则

阴阳两虚辨证论治原则一、概念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它们代表了一种相对统一的对立统一关系。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阴阳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二、病因阴阳两虚的病因多种多样。

常见的病因有情志失调、饮食不当、劳累过度、房事过度等。

这些因素会导致阴阳失衡,出现阴阳两虚的情况。

三、辨证辨证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环节,也是治疗的基础。

对于阴阳两虚的辨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证。

1. 阴虚证阴虚证常表现为面色潮红、心烦易怒、口干咽燥、夜寐不安、五心烦热等症状。

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疗阴虚证应以滋阴养血的方法为主,如熟地黄、枸杞子、天麻等药物可以起到滋阴养血的作用。

2. 阳虚证阳虚证常表现为面色苍白、畏寒怕冷、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

舌质淡白、苔白薄、脉沉细弱。

治疗阳虚证应以温补阳气的方法为主,如附子、肉桂、干姜等药物可以起到温补阳气的作用。

3. 阴阳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常表现为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乏力等症状。

舌质淡红、苔白薄、脉细弱。

治疗阴阳两虚证应以滋阴养阳的方法为主,如黄精、肉苁蓉、人参等药物可以起到滋阴养阳的作用。

四、治疗治疗阴阳两虚应根据具体的辨证情况采用相应的方法。

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可以辅以针灸、艾灸、推拿等中医疗法。

此外,调整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也是治疗阴阳两虚的重要方面。

五、预防与调养阴阳两虚的预防与调养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保持心情愉快、合理饮食、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规律作息等方式来预防和调养阴阳两虚。

阴阳两虚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中阴阳理论的重要内容。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准确辨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调整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患者也要注重自身的调养和预防,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促进健康。

精虚、血虚、津液不足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及其相2

精虚、血虚、津液不足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及其相2

精虚、血虚、津液不足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及其相(2010-02-14 17:59:20)转载标签:教育一、六虚的概念‎及临床表现‎精虚,是指先后天‎之精亏虚及‎其繁衍、濡养等功能‎低下的病理‎状态。

精虚主要有‎肾精不足和‎脾精不足。

肾精不足,主要有生长‎发育不良、女子不孕、男子精少不‎育或滑遗过‎多,以及体弱多‎病、未老先衰等‎。

脾精不足,即水谷之精‎亏虚,可见面黄无‎华、肌肉瘦削、头昏目眩、疲倦乏力等‎营养不良的‎征象。

和肝血血虚‎,是指血液不‎足及其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

常见面色萎‎黄、唇舌爪甲色‎淡无华、神疲眩晕、心悸不宁、经少或经闭‎、脉细等临床‎表现。

主症为面色‎萎黄无华及‎月经量少等‎。

血虚在脏腑‎主要有心血‎虚虚。

津液不足,是指津液亏‎少及其滋润‎等功能减退‎而出现一系‎列干燥枯涩‎的病理状态‎。

常见于吐、泻、发热之后,可出现目陷‎、螺瘪、尿少、口干舌燥、皮肤干涩而‎失去弹性,甚则见目眶‎深陷、小便全无、精神萎顿、转筋等症。

主症是皮肤‎、口鼻干燥及‎大便干燥等‎。

津液不足主‎要见于肺、胃和大肠。

气虚,是指机体的‎一身之气不‎足及其功能‎低下的病理‎状态。

临床表现为‎推动和调控‎能力低下、固摄能力减‎退、防御能力低‎下的征象,如少气乏力‎、精神萎顿、自汗、易于感冒、舌淡脉虚等‎。

偏于元气虚‎者,可见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低‎下等;偏于宗气虚‎者,可见动则心‎悸、呼吸气短等‎。

气虚见于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肝气虚、肾气虚和胃‎气虚。

阴虚,是指机体阴‎气不足,凉润、宁静等功能‎减退,阴不制阳,导致阳气相‎对偏盛,机能虚性亢‎奋、产热相对增‎多的病理状‎态。

临床出现虚‎热及虚性亢‎奋的症状,如五心烦热‎、骨蒸潮热、面红升火、消瘦、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阴虚见于肺‎阴虚、心阴虚、脾阴虚、肝阴虚、肾阴虚和胃‎阴虚。

二、六虚之间的‎关系精、气、血、津液之间在‎生理上存在‎着相互资生‎、相互为用的‎关系,故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存在着精气‎两虚、精血两虚、精津两亏、气血两虚、气津两亏、津亏血燥等‎关系。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症状与调理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症状与调理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症状与调理一、体虚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1、气虚: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自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

补气虚食品: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

可经常交替选用。

气虚忌食物品:山楂、佛手柑、槟榔、大蒜、苤蓝、萝卜缨、芫荽(香菜)、芜菁(大头菜)、胡椒、荜拨、中指、紫叶、薄荷、荷叶;忌食或少食:荞麦、柚子、柑、金橘、金橘饼、橙子、荸荠、生萝卜、地骷髅、芥菜、薤白、君达菜、砂仁、菊花、茶叶及烟酒。

相应膳食:怀山百合莲子汤;参药煨乳鸽;五香牛肉;花生米大枣烧猪蹄;2、血虚:血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KCB齿轮油泵弱等: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

补血虚食品:乌骨鸡、黑芝麻、胡桃肉、龙眼肉、鸡肉、猪血、猪肝、红糖、赤豆等,可经常交替选用:血虚忌食物品:荸荠、大蒜;相应膳食:当归熟地乌骨鸡;怀山牛腩煲;怀菊带鱼;玫瑰怀菊露忌食或少食:海藻、草豆蔻、荷叶、白酒、薄荷、菊花、槟榔、生萝卜等。

3、阴虚:又称阴虚火旺,俗称KCB-300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

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

补阴虚食品:甲鱼、燕窝、百合、鸭肉、黑鱼、海蜇、藕、金针菇、枸杞头、荸荠、生梨齿轮油泵kcb 55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精虚、血虚、津液不足、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精虚、血虚、津液不足、气虚、阴虚、阳虚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血虚,是指血液不足及其濡养功能减 退的病理状态。 常见面色萎黄、唇舌爪甲色淡无华、 神疲眩晕、心悸不宁、经少或经闭、脉 细等临床表现。
主症为面色萎黄无华及月经量少等。 血虚在脏腑主要有心血虚和肝血虚。
津液不足,是指津液亏少及其滋润等 功能减退而出现一系列干燥枯涩的病理 状态。 常见于吐、泻、发热之后,可出现目 陷、螺瘪、尿少、口干舌燥、皮肤干涩 而失去弹性,甚则见目眶深陷、小便全 无、精神萎顿、转筋等症。 主症是皮肤、口鼻干燥及大便干燥等。 津液不足主要见于肺、胃和大肠。
根据阴阳互根互用的道理,阴虚日久, “无阴则阳无以化”,可出现“阴损及阳” 的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阳虚日久,“无 阳则阴无以生”,可出现“阳损及阴”的以 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 此时的阴阳两虚都兼有气虚的表现,只 是有偏于阴虚或阳虚的不同,故都可在滋阴 或补阳的基础上兼以补气,如生脉散或参附 汤之类。
阴虚、阳虚、阴阳两虚与气虚的 关系如何? 这在以往的教科书上一般不讲, 也是同学们难以理解的问题。下面我 们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解决她们之 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要解决阴虚、阳虚、阴 阳两虚中,到底是“什么”不足了? 是精虚了,血虚了,津液不足了,还 是气虚了? 若以精血津液不足为“阴虚”而气 不足是“阳虚”,自然与已有的精虚、 血虚、津液不足与气虚等中医学固有 概念相重复,因而失去了其存在的意 义。
阴气


阳气
人体之气以其所具有的不同功能分 为阴气与阳气两部分: 阴气具有凉润、抑制、宁静、沉降 等作用; 阳气具有温煦、兴奋、推动、升发 等作用。 阴气与阳气之间既对立制约,又互 根互用。
阴气虚不能制约阳气,阳气相对 偏亢,可出现阴虚内热、阴虚阳亢、 阴虚火旺等虚热性病证; 阳气虚不能制约阴气,阴气相对偏 胜,则出现阳虚内寒、阳虚阴盛等虚 寒性病证。 虚热性与虚寒性病证的出现是阴虚 与阳虚病机的初始阶段。

气虚、气阳两虚与气阴两虚

气虚、气阳两虚与气阴两虚

气虚气阳两虚与气阴两虚气虚人体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称为气虚。

所谓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空气几部分结合而成。

在临床上,气虚还包括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诸症。

气虚,泛指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

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

人的生命活动从根本上讲就是元气升降出入的运动;元气不足会造成疲乏无力、腰膝酸软、语声低懒微言、胸闷气短、精神不振、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食欲不振等诸多不适。

病理病因气虚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而耗损(“劳则气耗”),或久病不复,或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减退,气的生化不足等所致。

从病发原因、症状和脉象来对照现代医学,气虚同现代医学概念“亚健康”极为相似。

亚健康的根本原因是阴阳气血不足,五脏功能低下,也与元气不足、气虚相符。

在调治上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行辨证诊治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心、肝、脾、肺、肾整体调理,使机体有规律地自我更新、自我复制、逐渐恢复元气,也就把亚健康状态转化为健康。

相关症状气虚的病理反映可涉及全身各个方面,如气虚则卫外无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气虚则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气虚则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精神萎顿,头昏耳鸣;气虚则无力以率血行,则脉象虚弱无力或微细;气虚则水液代谢失调,水液不化,输布障碍,可凝痰成饮,甚则水邪泛滥而成水肿;气虚还可导致脏腑功能减退,从而表现一系列脏腑虚弱征象。

气阳两虚气虚可见面色晃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

阳虚除气虚症状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缓或迟而无力,舌质胖淡舌苔白。

a.心气虚,除上述气虚症状外,再加心悸、气短、胸闷等。

b.脾虚或中气下陷,兼有纳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等。

c.肾阳虚有身寒肢冷,动则气短,或五更泻等。

中医诊断学如何分析体内气血两虚

中医诊断学如何分析体内气血两虚

中医诊断学如何分析体内气血两虚气血两虚是中医常见的一种证候,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在中医诊断学中,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来分析判断体内是否存在气血两虚的情况。

首先,望诊是重要的诊断方法之一。

观察患者的面色,如果面色苍白或者萎黄,没有光泽,这往往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因为气血充盈时,面部肌肤会显得红润有光泽。

同时,还要留意患者的唇色,气血两虚的人唇色通常较淡,甚至苍白。

眼睛的状态也能提供线索,若双目无神、眼白浑浊、眼袋明显,可能提示气血亏虚。

再者,观察头发的情况也有意义。

头发的生长依赖于气血的滋养,气血两虚时,头发可能变得干枯、易脱落、发黄且稀疏。

其次,闻诊也能辅助诊断气血两虚。

患者说话时声音低微、气短懒言,往往反映出其气不足。

问诊在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

了解患者的自觉症状非常关键。

气血两虚的人容易感到疲劳乏力,即使在休息充足的情况下也难以缓解。

稍微活动一下就可能气喘吁吁,心慌气短。

睡眠质量通常不佳,多梦易醒。

还可能出现头晕目眩的症状,特别是在蹲下后突然站起时,头晕会更加明显。

女性患者会出现月经方面的问题,比如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

切诊是中医诊断的特色之一。

通过触摸脉象来判断气血情况。

气血两虚的脉象通常表现为细弱无力。

医生用手指轻按脉搏,感觉脉搏跳动无力,且脉管较细。

另外,还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既往病史和生活习惯。

如果患者长期患病,或者过度劳累、饮食不规律、睡眠不足,都可能损伤气血,导致气血两虚。

从中医理论的角度来看,气和血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气能生血、行血、摄血,血能载气、养气。

当气不足时,推动血液运行的力量减弱,就会导致血行不畅,出现血瘀;同时,气不足也无法化生足够的血液,从而导致血虚。

血虚时,气失去了承载和滋养,也会出现气虚的表现。

在诊断气血两虚时,需要与其他相似的证候进行鉴别。

比如,气血两虚与气阴两虚有所不同。

气阴两虚除了有气虚的表现外,还会有阴虚的症状,如口干咽燥、手脚心发热、盗汗等。

气血两虚与阳虚也有区别,阳虚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冷痛等虚寒症状。

气虚 血虚 阴虚 阳虚 的防治

气虚 血虚 阴虚 阳虚 的防治

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防治气虚血虚阴虚阳虚4种体虚如何养生保健中医认为,体质虚弱基本可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可通过饮食、药物、运动、起居加以调摄。

气虚体质的保健法气虚体质者体力和精力都不足,稍微劳作便有疲劳之感。

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都比较低下。

常表现为少气懒言、疲倦乏力、常自汗出、动则尤甚,且舌淡苔白、脉虚弱等。

常用养生保健方法如下:1.饮食保健常用的补气食物可选小米、粳米、糯米、莜麦、胡萝卜、香菇、豆腐、马铃薯、红薯、牛肉、兔肉、鸡肉、鸡蛋、鲢鱼、黄鱼等。

这些食物都有健脾益气作用。

亦可选用补气药膳调养身体。

如人参大枣粥可补中益气,适用于脾胃虚弱者。

2.药物保健常用的补气药物可选人参、黄芪、西洋参、太子参、党参、茯苓、白术、山药、炙甘草、五味子、大枣等。

也可适当服用一些有补气功效的中成药。

高血压者忌服人参、五味子。

3.运动、导引保健根据自己的体能,可选一些传统的健身功法,如太极拳、太极剑等。

血虚体质的保健法血虚体质是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养功能减退出现的一种虚弱状态。

若血虚不能充养机体,则出现面色无华、视物不清、四肢麻木、皮肤干燥等。

血虚不能完全等同于现代医学所讲的贫血。

血虚体质之人,临床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无华、口唇淡白、头晕眼花、舌质淡白、脉细无力,妇女月经量少、延期,甚至闭经等。

1.饮食保健常用于补血的食物有黑米、芝麻、莲子、龙眼肉、荔枝、桑葚、蜂蜜、金针菜、黑木耳、番茄、牛奶、乌骨鸡、羊肉、猪蹄、猪血、鹌鹑蛋、甲鱼、海参等。

也可以选用适合自己的药膳调养。

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对于血虚身寒、腹部隐痛、月经后期者食之甚效。

但火盛者不宜。

2.药物保健有补血作用的中药很多,常用的补血中药可选用当归、阿胶、何首乌、枸杞子、白芍、熟地黄、紫河车等。

3.起居调摄平常生活要有规律,适当参加运动锻炼。

中医认为“久视伤血”。

养成良好的看书学习和工作习惯,不可劳心过度。

血虚之人常有精神不振、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虚气阳两虚与气阴两虚
气虚
人体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称为气虚。

所谓气,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
由肾中的精气、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空气几部分结合而成。

在临床上,气虚还包括肺气虚、心气虚、脾气虚、肾气虚诸症。

气虚,泛指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呼吸短促、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语声低微等。

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

人的生命活动从根
本上讲就是元气升降出入的运动;元气不足会造成疲乏无力、腰膝酸软、语声低懒微言、胸
闷气短、精神不振、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食欲不振等诸多不适。

病理病因
气虚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而耗损(劳则气耗”,或久病不复,
或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减退,气的生化不足等所致。

从病发原因、症状和脉象来对照现代医学,气虚同现代医学概念亚健康”极为相似。

亚健康的根本原因是阴阳气血不足,五脏功能低下,也与元气不足、气虚相符。

在调治上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行辨证诊治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心、肝、脾、肺、肾整体调理,使机体有规律地自我更新、自我复制、逐渐恢复元气,也就把亚健康状态转化为健康。

相关症状
气虚的病理反映可涉及全身各个方面,如气虚则卫外无力,肌表不固,而易汗出;气
虚则四肢肌肉失养,周身倦怠乏力;气虚则清阳不升、清窍失养而精神萎顿,头昏耳鸣;气虚则无力以率血行,则脉象虚弱无力或微细;气虚则水液代谢失调,水液不化,输布障碍,可凝痰成饮,甚则水邪泛滥而成水肿;气虚还可导致脏腑功能减退,从而表现一系列脏腑虚弱征象。

气阳两虚
气虚可见面色晃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

阳虚除气虚症状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缓或迟而无力,舌质胖淡舌苔白。

a. 心气虚,除上述气虚症状外,再加心悸、气短、胸闷等。

b. 脾虚或中气下陷,兼有纳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等。

c. 肾阳虚有身寒肢冷,动则气短,或五更泻等。

气阴两虚
除上述气虚症状以外,尚有阴虚表现。

如口干、五心烦热、便秘、尿少、乏力,舌红苔少脉弦细等症状。

a. 心气阴两虚可见心悸、气短、胸闷等。

b. 肾阴阳两虚,常有:头晕、眼花、耳呜、耳聋、腰酸、腿软、神疲、健忘等症状气虚者的食疗预

对于气虚者的饮食宜忌,应兼顾到五脏之虚的宜忌原则。

凡气虚之人,宜吃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

忌吃破气耗
气之物,忌吃生冷性凉食品,忌吃油腻厚味、辛辣食物
合理膳食
对气虚者,平时应注意饮食如:
1.甘平
为主食,如葡萄、柠檬、木瓜、草莓、菠萝、枇杷、李子、菠菜、红萝卜、茼蒿、
花椰菜、包心菜、豌豆、四季豆、花生、黑木耳、玉米、栗子、橄榄、豆浆、白米、糙米、黄豆、黑豆、赤小豆、冰糖、鱼肉、猪肉、鸡蛋……等。

2. 甘温
油菜、大头芥菜、番瓜、龙眼、荔枝、樱桃、番石榴、金桔、杨梅、桃子、杏子、李子、糯米、红糖、麦芽糖、大蒜、香菜、生姜、葱、茴香、醋、沙茶酱、牛肉、鸡肉、虾、黄鳝、淡菜、羊奶。

3. 甘凉
菱角、莲藕、香菇、冬菇、蘑菇、白木耳、瓢瓜、绿豆、豆腐、茶、麻油、生姜皮、苹果、莲雾、西红柿、甘蔗、香瓜、柳丁、无花果、蜂蜜、乌骨鸡、鸭、蟹、鳖、蛋白、牛奶。

以上食物轮流食用。

尽量不要常吃冰冷寒凉或未熟食品,如西瓜、香瓜、水梨、柚子、葡萄柚、椰子、橘子、杨桃、柿子、香蕉、芒果、桑椹、奇异果、黄瓜、苦瓜、空心菜、筊白笋、豆芽、紫菜、海带、西洋菜、豆豉、荸荠、白砂糖、蛤蛎、蚌类,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当不可避免时,尽量在白天食用,因当外界阳气旺盛时,身体也较有抵抗寒气入侵的能力。

补气食材
粳米
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

早在《别录》中即有主益气的记载,唐代食医孟诜亦云:粳米温中,益气。

清•王孟英还把粳米粥誉之为贫人之参汤,他说: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

气虚者宜常食之。

牛肉
性平,味甘,有益气血、补脾胃、强筋骨的作用。

名医《别录》中说:牛肉安中益气,养脾胃。

《韩氏医通》还说:黄牛肉,补气,与绵黄芪同功。

足见牛肉补气之力,尤为显著,故气虚者宜常食之。

狗肉
性温,味咸,能补中益气,对气虚兼有脾虚或肾虚或肺虚或阳虚者更宜。

《日华子本草》云:狗肉补胃气,壮阳,暖腰膝,补虚劳,益气力。

《医林纂要》中还说,狗肉补肺气,固肾气。

尤以秋冬季食之为佳。

鸡肉
性温,味甘,有温中、益气、补精、养血的功效。

无论气虚、血虚、肾虚,皆宜食之。

民间对气虚之人,有用黄芪煨老母鸡的习惯,更能增加补气作用。

鲢鱼
性温,味甘,能入脾肺而补气。

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鲢鱼温中益气。

清代食医王孟英也认为:鲢鱼暖胃,补气,泽肤。

故气虚者宜食。

鳝鱼
性温,味甘,有补虚损、益气力、强筋骨的作用,气虚者宜常食之。

《千金•食治》就曾说它主少气吸吸,足不能立地。

《本草衍义补遗》亦云:黄鳝善补气。

鳜鱼
俗称桂鱼。

可以补气血,益脾胃。

《日华子本草》云:鳜鱼益气。

《开宝本草》认为益气力,令人肥健。

尤以气虚兼脾虚者最宜。

大枣
性温,味甘,为常食之物,它有益气补血的功效,历代医家常用之于气虚病人。

《别录》说它补中益气,强力。

唐代食医孟诜亦云:大枣补不足气,煮食补肠胃,肥中益气第一。

所以,气虚者宜用大枣煨烂服食为佳。

樱桃
性温,味甘,既能补气补血,又能补脾补肾。

《滇南本草》中记载:樱桃治一切虚症,能大补元气。

葡萄
性平,味甘酸,是一种补气血果品,除有益气作用外,古代医药文献还认为葡萄有健脾胃、益肝肾、强筋骨的作用。

如《本经》说它益气倍力。

《滇南本草》认为葡萄大补气血。

《随息居饮食谱》亦记载:补气,滋肾液,益肝阴,强筋骨。

所以,凡气虚伴有肾虚、肺虚和脾虚者,皆宜食之。

花生
性平,味甘。

《滇南本草图说》称花生补中益气,不仅如此,花生还有补脾和补肺的作用,这对气虚而兼有肺虚或脾虚者更宜,且以水煮花生食用为妥。

山药
为补气食品,凡气虚体质或久病气虚者,宜常食之,最为有益。

山药可以补肺气,补脾气,补肾气,故凡肺气虚或肾气虚或脾气虚的方药中,都常用到它。

燕窝
性平,味甘,有益气补虚、养阴补肺的作用,对气虚又兼肺虚者尤宜。

《本草再新》曾说它大补元气。

《食物宜忌》也有燕窝壮阳益气的记载。

《饮食辨录》中还指出:燕窝,性能补气,凡脾肺虚弱,及一切虚在气分者宜之,又能固表,表虚漏汗畏风者,服之最佳。

人参
性温,味甘微苦,为中医最常用的有力的补气中药,也是众人皆知的补气食物,它能大补元气。

《药性论》中说它补五脏气不足。

《医学启源》还认为,人参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短气、少气,补元气。

气虚者食用人参,颇有功效,对气虚兼有阳虚或脾虚或肺虚者,食之更宜。

同样的道理,党参和太子参也有人参相同的作用,也适宜气虚体质服食。

《医学衷中参西录》亦云:能补助气分,并能补益血分。

故气虚者宜食。

由于西洋参性偏凉,且有养肺阴和降虚火作用,所以,对气虚而兼有肺阴不足者更为适宜。

黄芪
性微温,味甘,也是中医极为常用的补气中药,是民间常用的补气食品。

不少医书都称黄芪补一身之气。

《本草求真》认为: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是以有耆之称。

根据医家习惯,黄芪常与党参或太子参或人参同服,则补气之力愈佳,气虚体质食之更宜。

紫河车
性温,味甘咸,是笔者最常用的补气之物,它有着显著而有力的补气强壮作用。

明代医家吴球说它益气补精。

《本草再新》认为它能大补元气。

凡气虚体质者,经常少少服食,确有卓著的补气效果。

此外,气虚者还宜食用糯米、粟米、玉米、青稞、番薯、南瓜、白扁豆、黄豆、牛肚、乌骨鸡、鹅肉、兔肉、鹤鹑、青鱼、鱿鱼、章鱼、熟菱、海松子、胡萝卜、豆腐、豆浆、马铃薯、香蕈、草菇、平菇、蜂王浆、红糖、白木耳、白术、甘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