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人文、文明、文化”三大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人文、文明、文化”三大概念在《从甲骨文看中华人文史》这篇文章中,我给出了自己对人文史概念的理解:人文史是指人类认识世界并探求万物之理的历史。细心的网友会从百度百科关于人文的词条、中国《辞海》:“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看出差别。孰对孰错,是可以探求一下的。

从甲骨文“文”的造字本义“六爻”,可以看出中华人文史的开端就是伏羲氏创立的先天易学。先天易是用来解释宇宙起源,认识世界万物之理的理论体系。因此,“人文”的本义应该是:人类认识世界,探求万物之理的知识、经验。

《道德经》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明人对于世界的认识,对万事万物规律性的认知,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人类在生产生活中的经验、知识随着一代代人不懈探索传承,人文历史积淀会越来越深厚。

“文明”是人类认识世界,探求万物之理的经验、知识形成体系的过程。“明”字是由日、月构成,代表光明。人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人类对世界万物起初的认识或许浅显的如萤火之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生活实践经验的不断增长,了解到某些事物整个发展过程,并掌握了其中的变化规律,形成了一定的认识、经验、知识,并能够通过对事物的合理引导来驾驭某些事物的发展方向,从认识事物规律阶

段到达利用规律的阶段,人类的智慧之光就越发灿烂。

例如人类对于野生动物的驯化过程,首先需要观察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食物种类;在熟知了准备驯养的野生动物的基本生存规律后,接下来就是圈养目标对象,按照已有的认识来实践自己的观念,在饲养野生动物的实践中总结得失。当野生动物在圈养过程中繁衍了下一代,并且持续的实践探索将驯养对象的“生老病死”大体原因搞清楚了,并能够将饲养方法推而广之了,野生动物家畜化的人文知识也形成了,家畜、畜牧文明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愈发清晰,最终形成规模。

“文化”是人类在认识世界万事万物的过程中,用传承、积累、创新的知识、经验去使个体脱离蒙昧,掌握生活、生产知识技能的行为。一个小孩子,从出生后到长大成人,从周围的亲人、师友、乡亲那里学习到作为当地人应该具备的所有知识,这个过程就是文化培养的过程。积极正能量的文化知识能让孩子向好的方向发展,而消极负面的知识则会影响孩子的思想和人生。因此,文化问题是关系一个人、一个民族能否健康发展的大问题。

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至少一万年的悠久人文史;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当然糟粕与精华同在,所以在文化继承上,不能良莠不分,在清楚世界文明发展趋势的前提下,批判的继承前人的知识经验,发展“道德、道义、道理”为核心价值的大道文化,人人争做有道德、有担当、讲道理的社会中坚,民族才会兴盛。

注:本文选自伏羲道学(青少年版)。

2013年1月2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