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旅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式旅游

一、背景

以"体验"为经济提供物的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式.在体验经济时代,随着旅游者旅游经历的日益丰富,旅游消费观念的日益成熟,旅游者对体验的需求日益高涨,他们已不再满足于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更渴望追求个性化、体验化、情感化、休闲化以及美化的旅游经历。

二、概念

所谓体验式旅游是指“为游客提供参与性和亲历性活动,使游客从中感悟快乐。”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在中国一度兴起的城里人到农村“住农房、吃农饭、干农活”就是体验式旅游的雏形。人们开展旅游活动大多是为了扩展个人视野,感受不同的生活体验或者获取个人生活范围以外的信息。传统的观光氏旅游,仅仅依赖一些自然资源或者历史遗产为游客提供一种游览的满足感;而后兴起的探险式旅游则更多的是追求感官或者感受的刺激,例如漂流,攀山等,但是也有体验式旅游的雏形;另外度假式旅游着重是提供一种休闲的氛围让游客轻松愉快享受假期。对比于这几种,体验式旅游更着重的是给游客带来一种异于其本身生活的体验,比如为城市人提供乡村生活的体验;为游客带来不同地域,或者是不同年代生活的体验等等。

现象世界的旅游体验:旅游世界与生活世界旅游学刊2006 4

书名:旅游体验研究:走向实证科学

作者:谢彦君?等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ISBN:9787503238444

页码:390 页

版次: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出版日:2010年01月

中文:

原价:42.00元

产品标识:asinB002YT9A0Q

内容简介

《旅游体验研究:走向实证科学》从经验科学的角度,对旅游体验的诸多理论命题进行了深入的专题研究。作为《旅游体验研究——一种现象学的视角》一书的

姊妹篇,《旅游体验研究:走向实证科学》更加注重对旅游体验质量的多方面解释,内容涉及诸多新的研究领域,并采用了很多新的研究方法,也吸纳了大量新的研究成果。《旅游体验研究:走向实证科学》所贯穿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是:尝试将实证科学的方法应用到旅游体验研究领域。这一探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后续的跟进研究也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旅游体验研究:走向实证科学》适合旅游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以及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旅游学术界探计相关问题的一部重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谢彦君,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符理学院院长,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基地负责人,辽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大连旅游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中国旅游研究院学术委员,亚太旅游协会(APTA)中国国家代表等职。曾在美国《Annals of Tourism Re search》,印度《Tourism and Recreation Research》,中国《旅游学刊》、《旅游科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并出版有《基础旅游学》、《旅游体验研究——一种现象学的视角》、《旅游研究方法》等专著、译著5部,主编教材10余部,主编系列丛书一套。曾分别于1993年、2002年以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身份留学英国和美国。主持承担过人量省部级纵向课题和地方政府委托的横向课题。

目录

绪论:旅游体验研究的意义、方法与方向

第一章旅游体验过程中的符号解读

第一节旅游的符号学研究

第二节旅游世界中的符号

第三节旅游体验活动方式中的符号解读

第四节旅游符号的解读效果

第二章旅游体验质量的测量方法

第一节旅游体验质量测量的理论模型

第二节旅游体验质量测量的定量方法

第三节旅游体验质量测量的质性方法

第四节旅游体验质量测量方法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章群体规模对旅游体验质量的影响

第一节问题与假设

第二节资料收集

第三节资料分析

第四节研究结论

第四章导游员话语模式对旅游体验质量的影响

第一节问题与假设

第二节资料收集

第三节资料分析

第四节研究结论

第五章东西方游客对中国文化景观的符号认知差异

第一节问题与假设

第二节资料收集

第三节资料分析

第四节研究结论

第六章外国游客对中国京剧的旅游体验

第一节问题与假设

第二节资料收集

第三节资料分析

第四节研究结论

第七章游客与宗教信徒对宗教旅游情境中的符号认知差异第一节问题与假设

第二节资料收集

第三节资料分析

第四节研究结论

第八章东北乡村旅游体验情境中符号性元素的识别

第一节问题与假设

第二节资料收集

第三节资料分析

第四节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