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准则决策的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多目标决策问题的要素
1 决策能动体和决策人 决策能动体包括主要决策者、决策参与者和计算机等现代化 设备。其主要作用是:接受输入信息,通过分析使之成为系统的 知识,创造决策规则,运用科学决策方法,做出决策。 2 目标集及其递阶结构 (目标准则体系结构) 见P149 目标集包括总目标和分目标,总目标是决策问题的原动力和 最终目的,分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化,它更便于操作和评价。为 了清楚地阐明目标,可以将目标表示成层次结构:最高层目标是 促使人们研究该问题的原动力,但是它过于笼统,不便运算,需 分解为具体而便于运算的下层目标。 2.1 树状结构(序列型多层次目标准则体系) 特点是,每个子目标均可由相邻上层的某个目标分解而成, 各子目标可以按序列关系分属各类目标;不同类的目标准则之间 没有直接联系。
四、多准则决策的分类
多准则决策是指在多个不能互相替代的准则存在下进行的决策,它 是由多目标决策(multiple objective decision making, MODM)和多属性 决策(multiple attribute decision making, MADM)两个重要部分组成。 由于这个划分是1981年才由Hwang和Yoon确定下来,因此这几个名 词长期以来非常混淆。因此有时“多目标决策”可能也代表了多准 则决策,教材就是这样;但一般“多属性决策”就代表本身。
2.2 网状结构(非序列型多层次目标准则体系) 特点是,子目标一般不是由相邻上层的某个目标分解而成, 各子目标也不可以按序列关系分属各类目标;不同类的目标准则 之间有直接联系。
例如,开发某流域水资源项目的总目标是提高流域中人民的 生活水平,而这一总目标是通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改善流域的 环境质量这两个分目标来实现的。这两个分目标依旧不够具体, 需要进一步细化,细化的结果就是第三层目标:充分利用水利资 源、增加农业产品、发展航运,改进水质、增加旅游景点、生态 保护、防止洪涝灾害。 2.3 单层目标准则体系 特点是,子目标一般不用分解就可以用单准则给出定量评价。
三、几个术语的含义
(1)准则(criterion):准则是衡量、判断事物价值的标准,它度量事 物对主体的有效性,是评价的基础。它兼指属性及目标。 (2)属性(attribute):备选方案固有的特征、品质或性能参数。 (3)目标(objective):决策人所感觉到的比现状更佳的客观存在, 用来 表示决策人的愿望或决策人所希望达到的、努力的方向。在 多目标决策问题中,目标是求极值(极大或者极小)的对象,即需要 优化的函数式。目标往往是选择的,而属性是固有的。 (4)目的(goal):数量化的准则通常称为目的,也叫指标。指标是 预先设定的值或期望的程度在特定时间、空间状态下,决策人所 期望的事情。目标给出预期方向,目的给出希望达到的水平或具 体数值。如“利润最大化”是目标,而“获利100万元”是目的。
第六章 多准则决策的概述
第一节 多准则决策的基本概念 一、引言
多准则决策(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MCDM)起源可以追溯到1896年Pareto提出的Pareto最 优概念;但直到1951年Koopmans才将有效点的概念 引入决策领域;同年,Kuhn和Tucker引入向量优化的 概念。多准则决策作为规范决策方法引入决策领域则 是在20世纪60年代,以查恩斯(Charnes)和库伯 (Cooper)在目标规划上的研究和Roy提出的 ELECTRE方法为代表。
二、多目标(准则)决策问题的特点
多目标风险决策问题存在着许多共同的特点,理解和掌握这些特 点,对我们进一步研究多目标风险型决策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在 决策实践中更加灵活和有效地做出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① 决策问题的目标多于一个。 ②目标之间的不可公度性(non-commensurable),或称量纲的 不一致性,即各目标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或计量单位,因而难 以进行比较。例如,水利工程建设问题中的发电这一目标可以用 年发电量(亿度/年)或装机容量(万千瓦)来描述,而防洪效 益只能用下游免遭洪涝灾害的面积(亩)来表征,淹没损失用水 库建成后淹没的耕地和山林面积和淹没地区需要移民的数量(人) 来说明,投资则应该用货币(万元)表示。又如选拔干部时,候 选人的健康状况、工作作风、品德、才能等等不但没有统一的计 量单位,甚至连应该如何衡量各目标的达到程度都难以确定。
二、多目标(准则)决策ຫໍສະໝຸດ Baidu题的特点
③目标之间的矛盾性。如果多目标决策问题中存在某个备选方案, 它能使所有目标都达到最优,即存在最优解,那么目标间的不可 公度性倒也不成问题了,只是这种情况很少出现,绝大部分多目 标决策问题的各个备选方案在各目标之间存在某种矛盾,即如果 采用一种方案去改进某一目标的值,很可能会使另一目标的值变 坏。 ④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混合。有些指标是明确的,可以定量 表示出来,例如价格、时间、产量、成本、投资等;而有些指标 却是定性的、模糊的,如在候选人问题中,人的思想品德、工作 作风,机制改革问题中,市场应变能力,等等。在实际决策中, 必须对这些定性指标进行模糊量化处理。 由于多目标决策问题多个目标之间的矛盾性和不可公度性, 不能把多个目标简单地归并为单个目标,因此不能用求解单目标 决策问题的方法求解多目标决策问题。需要探讨求解多目标决策 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属性集和代用属性 上面所说的目标可以运算是指有办法衡量这一目标被达到的 程度,而属性就是对基本目标达到程度的直接度量,也就是说对 每个最下层目标要用一个或几个属性来描述目标的达到程度。 例如,充分利用水力资源这一目标的达到程度可以用发电量 (千瓦时/年)来度量,发电量就是属性。虽然我们希望每个最 下层目标都能用一个或几个属性直接度量该目标的达到程度,但 是有些最底层目标,例如在若干候选人中选择一位担任某个职务 时,评价候选人优劣的年龄和健康状况、工作作风、品德、才能 这些目标除年龄本身就是属性外,其他目标都很难甚至无法找到 属性来度量其达到程度;又如生态保护和改善旅游条件这一目标, 也难以用某个或某些属性直接描述这些目标的达到程度。当目标 无法用属性值直接度量时,用以衡量目标达到程度的间接量称为 代用属性(proxy attribute)。例如生态保护,可以用野生动、植 物品种数量、鱼类的品种数量的增减,洄游鱼类的通过量的变化 等属性间接衡量生态保护的效果,这些属性就是代用属性;又如 合格的教师队伍,可以用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 科研能力(论文、成果数量)等代用属性来衡量。
多属性决策 准则形式 准则特征 约束条件 方案特征 适用范围 属性 隐含的目标,与方案不直接联系 不变动,合并到属性中 有限数目、离散、预定方案 选择/评价问题 多目标决策 目标 明确的目标,与决策变量直接联系 变动,以显式给出 无限数目,连续,生产方案 设计问题
多目标决策一般利用向量优化(数学规划)技术进行分析,本课 程主要讲述多属性决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