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通病(完整已排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连续墙施工九大质量通病防治

一、导墙破坏或变形

1、产生原因:

1)导墙的强度和剛度不足。

2)地基发生坍塌或受到冲刷。

3)导墙内侧没有设支撑。

4)作用在导墙上的施工荷载过大。

2、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2.1预防

按要求施工导墙,导墙内钢筋应连接;适当加大导墙深度,加固地质;墙周围设排水沟;导墙内侧加支撑;施加荷载分散设施,使受力均匀;

2.2处理

已破坏或变形的导墙应拆除,并用在优质土(或掺入适量水泥、石灰)回填夯实,重新建导墙。

二、槽壁坍塌

在槽壁成槽、下钢筋笼和浇筑混凝土时,槽段内局部孔坍塌,出现水位突然下降,孔口冒出细密的水泡,出土量增加,而不见进尺,钻机负荷显著增加等现象

1、产生原因

1)遇竖向层理发育的软弱土层或流砂土层。

2)护壁泥浆选择不当,泥浆密度不够,不能形成坚实可靠的护壁。

3)地下水位过高,泥浆液面标高不够,或孔内出现水压力,降低了静水压力。

4)泥浆水质不合要求,含盐和泥砂多,易于沉淀,使泥浆性质

发生变化,起不到护壁作用。

5)泥浆配制不合要求,质量不符合要求。

6)在松软砂层中挖槽,进尺过快,或钻机回旋速度过快,空转时间过长,将槽壁扰动。

7)成槽后搁置时间过长,未及时吊放钢筋笼浇筑混凝土,泥浆沉淀失去护壁作用。

8)由于漏浆或施工操作不慎,造成槽内泥浆液面降低,超过了安全范围,或下雨使地下水位急剧上升。

9)单元槽段过长,或地面附加荷载过大等。

10)下钢筋笼、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过长,地下水位过高,槽壁受冲刷。

2、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2.1预防

1)在竖向层理发育的软弱土层或流砂层成槽,应采取慢速成槽,适当加大泥浆密度,控制槽段内液面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

2)成槽应根据土质情况选用合格泥浆,并通过试验确定泥浆密度,一般应不小于1.05;

3)泥浆必须配制,并使其充分溶胀,储存3h以上,严禁将膨润土、火碱等直接倒入槽中;

4)所用水质应符合要求,在松软砂层中成槽,应控制进尺,不要过快;槽段成槽后,紧接着放钢筋笼并浇筑混凝土,尽量不使其搁置时间过长;

5)根据成槽情况,随时调整泥浆密度和液面标高;

6)单元槽段一般不超过6m,注意地面荷载不要过大;

7)加快施工进度,缩短挖槽时间和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冲击和高压水流冲刷。

2.2处理

严重坍槽,要在槽内填入较好的粘土重新下钻;局部坍塌可加大泥浆密度;如发现大面积坍塌,用优质粘土(掺入20%水泥)回填至坍塌处以上1~2m,待沉积密实后再进行成槽。

三、槽段偏斜(弯曲)

槽段向一个方向偏斜,垂直度超过规定数值

1、产生原因

1)成槽机柔性悬吊装置偏心,抓斗未安置水平。

2)成槽中遇坚硬土层。

3)在有倾斜度的软硬地层处成槽。

4)入槽时抓斗摆动,偏离方向。

5)未按仪表显示纠偏。

6)成槽掘削顺序不当,压力过大。

2、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2.1预防

成槽机使用前调整悬吊装置,防止偏心,机架底座应保持水平,并安设平稳;遇软硬土层交界处采取低速成槽,合理安排挖掘顺序,适当控制挖掘速度。

2.2处理

查明成槽偏斜的位置和程度,一般可在受偏斜处吊住挖机上下往复扫孔,使槽壁正直,偏差严重时,应回填粘土到偏槽处1m以上,待沉积密实后,再重新施钻。

四、钢筋笼难以放入槽孔内或上浮

1、产生原因:

1)槽壁凹凸不平或弯曲。

2)钢筋笼尺寸不准,纵向接头处产生弯曲。

3)钢筋笼重量太轻,槽底沉渣过多。

4)钢筋笼刚度不够,吊放时产生变形,定位块过于凸出。

5)导管埋入深度过大或混凝土浇筑速度过慢,钢筋笼被托起上浮。

2、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2.1预防

成槽时要保持槽壁面平整;严格控制钢筋笼外形尺寸,其截面长宽比槽孔小140mm;

2.2处理

1)如因槽壁弯曲钢筋笼不能放入,应修整后再放入钢筋笼。

2)钢筋笼上浮,可在导墙上设置锚固点固定钢筋笼,清除槽底沉渣,加快浇筑速度,控制导管的最大埋深不超过6m。

五、混凝土浇注时导管进泥

1、产生原因:

1)初灌混凝土数量不足。

2)导管底距槽底间距过大。

3)导管插入混凝土内深度不足。

4)提导管过度,泥浆挤入管内。

2、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2.1预防

首批混凝土应经计算,保持足够数量,导管口离槽底间距保持不小于1.5D(D为导管直径),导管插入混凝土深度保持不小于1.5m;测定混凝土上升面,确定高度后再距此提拔导管。

2.2处理

如槽底混凝土深度小于0.5m,可重新放隔水塞浇混凝土,否则应将导管提出,将槽底混凝土用空气吸泥机清出,重新浇筑混凝土,

或改用带活底盖导管插入混凝土内,重新浇混凝土。

六、导管内卡混凝土

1、产生原因

1)导管口离槽底距离过小或插入槽底泥砂中。

2)隔水塞卡在导管内。

3)混凝土坍落度过小,石粒粒径过大,砂率过小。

4)浇筑间歇时间过长。

2、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2.1预防

导管口离槽底距离保持比不小于1.5D;混凝土隔水塞保持比导管内径有5mm空隙;按要求选定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操作控制,保持连续浇筑;浇筑间隙要上下小幅度提动导管。

2.2处理

已堵管可敲击、抖动、振动或提动导管,或用长杆捣导管内混凝土进行疏通;如无效,在顶层混凝土尚未初凝时,将导管提出,重新插入混凝土内,并用空气吸泥机将导管内的泥浆排出,再恢复浇捣混凝土。

七、接头管拔不出

(地下混凝土连续墙接头处锁头管,在混凝土浇筑后抽拔不出来)

1、产生原因

1)接头管本身弯曲,或安装不直,与顶升装置、土壁及混凝土之间产生较大摩擦力。

2)抽拔锁头管千斤顶能力不够,或不同步,不能克服管与土壁混凝土之间的摩阻力。

3)拔管时间未掌握好,混凝土已经终凝,摩阻力增大;混凝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