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与影视作品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影视作品关系

内容摘要:梁祝故事”。我国民间四大故事之一。他们凄凉唯美的故事众口流传,甚至以各种形式盛行于国外。其中最为流行的模式即使影视作品的模式传于世人中,以这种模式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这个故事,为之感染,为之感动。让中国的文化扬于世界。同时,它的不断创新,演绎,也推动了影视的发展。

关键词:梁祝,影视,作品,关系

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传统四大故事之一,它流传极广,至今还在全国各地人民(包括少数民族)中间口头讲述,并成为各剧种历久不衰的传统剧目,甚至还流传到国外。感触了不少国内外人士,也是我们中国渊源的文化走向世界的作品之一。

一、故事大概

民间流传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版本诸多,也因为各地方历史发展,风俗习惯的不同所流传下来的内容也有所差异。以下是各个地方关于梁祝的版本:(1)鄞州版本:金代县令与明朝侠女结“阴亲” 在浙江宁波,相传梁山伯是金代鄞州县令,是个清官,由于得罪权贵,被人残害致死,百姓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台则是明代上虞的侠女,劫富济贫,后来被权贵杀害。为了纪念他们,当地将两人合葬,算结了阴婚。鄞州现存梁祝合葬墓、梁祝故居。那里流传着一句老话,“若要夫妇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

(2)上虞版本:祝家村是祝英台故乡传说祝氏祖先原籍山西太原,南迁到此定居,原在上虞县城教书为业,子孙移居上虞各地。我国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唱词就写上了“上虞县,祝家庄,玉水河边,有一个祝英台,才貌双全……”据载,祝家村中原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宅院,后因战争被毁,住宅面积约有500平方米,还有花园遗址。村边有一个湖叫“千金湖”,有两人合抱的金桂、银桂,还有云柏、石榴等古树。还有祠堂及石碑,记录着祝氏历史。

(3)杭州版本:梁祝在万松书院同窗共读越剧《梁祝》中,有一段“草桥结拜”唱词,说的是梁山伯与女扮男装的祝英台在赴省城杭州读书途中相遇,互认知己,便在“草桥”结拜“兄弟”,指的便是杭州东城望江门旁的草桥亭。而相传梁祝同窗共读之地,则是西湖上的万松书院,故而,百姓又将此地称为梁祝书院。它的前身为报恩寺,明弘治十一年改建为万松书院,崇祯年间书院被毁。清康熙后,改辟为敷文书院。

(4)宜兴版本:化蝶传说根深蒂固宜兴最早记述梁祝故事的是《善权寺记》,始记于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称祝英台旧宅在宜兴善权寺位置,梁祝自小一起读书,后又到齐鲁、东吴等地游学访友,逐渐产生感情。梁祝传说在宜兴均有记载,“化蝶”情节亦在宜兴形成,为国内学术界认可。宜兴现有“祝家庄”、“梁家庄”等地名、遗址,还有观音堂、荷花池、双井、九里亭等“十八相送”遗址。宜兴俗定农历三月廿八为“观蝶节”,用“梁山伯”“祝英台”为蝴蝶命名。

(5)济宁版本:士大夫们为梁祝修合葬墓济宁市微山县马坡乡有“梁山伯祝英台墓记碑”,为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重修梁祝墓、祠时所立。碑文记载祝英台家居济宁九曲村,其父祝员外因没有儿子,十分苦恼。祝英台是为解父忧才女扮男装求学。梁祝二人同窗3年,梁山伯病逝家中,祝英台悲伤而死。士大夫们被祝英台事父至孝及对梁氏矢一而终感动,为二人修合葬墓。现曲阜孔庙还保有“梁祝读书处”,在峄山上还有“梁祝读书洞”、“梁祝祠”等遗址。

(6)汝南版本:梁祝同窗共读却未合葬传说在晋代,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3年,未能看出其女儿身。梁山伯临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轿经过的路边,让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悉,身穿孝服出嫁,经过梁山伯坟时,提出下轿拜祭,趁人不备撞死在柳树前。梁祝墓分开而建,各有坟头。现汝南有梁祝读书的“台子寺”,也叫“红罗山”,传说这里曾有“红罗书院”。红罗山上传说中梁祝担水的井还在,井旁还有一块碑,上写“梁祝井”。

因为是民间所流传下来的故事,我们并不能很确定的认为哪个版本是正确的,哪个版本是错误的,但是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即一个聪慧的女子叫祝英台,她女扮男装到学堂读书,认识了梁山伯,并对他产生了好感。后来梁山伯知道祝英台是女儿身,由此两人日久生情。但是梁山伯是一介穷苦书生,祝英台的父母嫌贫爱富,于是反对他们两个在一起,将祝英台许配给了马文才。梁山伯因抑郁生病,最后死亡。祝英台在出嫁之日,在嫁服内穿上了丧服,当轿子路过梁山伯的墓地时,跳下轿子,去拜见梁山伯。这时,梁山伯的墓地开了缝,祝英台就跳了下去,之后从墓地里飞出两只蝴蝶,形影不离。

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爱情故事的大致内容。在这故事的背后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限定,也显现出封建时期禁止男女自由恋爱的现象。更反映出当时的年轻男女希望突破这个封建思想的禁锢,追求自由恋爱,追求自主婚姻。

二、梁祝故事的对后世的影响

梁祝的故事深受人们喜爱,其价值并不只体现在其梁祝二人唯美的爱情,结局的出人意料。它的作品价值体现在方方面面。

梁祝传说以一个男女爱情的现实故事形式,传达了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思想,那就是人对于自由与解放的渴望与追求。在梁祝故事中,最终甚至不惜以自我牺牲的极端形式,来捍卫并实现一种信念,那就是对“自由”与“解放”的信念,当然这种信念是以男女之间“恋爱自由”和“婚姻自主”的具体诉求表现出来的。

另外,祝英台的形象也反映了要求男女平等,女子也有受教育的权利等。谁说女子不如男,女子也可以是能干,聪慧型的。这都在祝英台的形象中鲜明的体现出来。

在艺术方面,梁祝传说本身定型之后,其故事强烈的戏剧性、内在的矛盾冲突、鲜明的人物性格特色、充满感情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故事最终令人感动的悲剧结局,都让这个传说获得了远远超出于同类型一般民间传说的情感和艺术感染力。

通过舞台表演等形式,将梁祝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现在大众眼前,使得梁祝的故事得以让更多不同层次的人所欣赏,加大了传播的范围。与此同时,在文学创作等方面,梁祝的故事也为各领域作家提供了素材,使其创作出很多优秀的作品。

诗词,小说,散文,文献,曲艺,戏剧,音乐,舞蹈,工艺,美术,动漫,影视,无处不存在其的作品,为中国的文化,艺术甚至法律上提供了其的价值。

三、梁祝与影视作品的关系

上海天一影片公司1926年拍摄的无声电影《梁祝痛史》。这是我国第一部“梁祝”电影,也是梁祝文化第一次突破传统的表现形式,运用了先进的科技手段,成为中国早期影片之一。影片由邵醉翁导演,胡蝶、金玉如分别饰演梁山伯、祝英台。影片放映后,引起了轰动。后来有人作了评论:“那时中国新文坛上正在提倡民间文学,邵先生也以为民间文学是中国真正的平民文艺,……真正能代表平民说话,能呐喊出平民心底里的血与泪的,唯一只有这些生长在民间流传在民间的通俗故事。”

桑弧、徐进1954年编导建国后第一部彩色戏曲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它不但是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舞台戏曲片,也是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彩色电影。

由新加坡出厂的40集电视连续剧《新梁祝传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