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和欧盟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
欧盟是一个发育成熟的大市场,其商品、科技、劳务、服务和旅游都非常发达。

整体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生产总值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40%,是世界上第一大经济贸易集团。

因此加强与欧盟的经贸合作对发展我国经济,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为世界最大经贸集团,中国和欧洲经济互补性很强,经贸发展潜力仍然很大。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欧经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这不仅表现为中欧经贸往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的日益提高,而且还得到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和法律保障。

由此可见,进一步加强两国间贸易关系,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而不断升级是市场经济理论发展的必然哲理。

因此,发展中欧贸易关系有利于推动双边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进步。

一、中欧经贸关系的现状
1992 年以来,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欧经贸关系主要包括贸易往来、对华投资和经济合作三方面的内容,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及其他一些特点。

具体是:1、中欧贸易发展速度呈明显加快之势。

贸易总量不断上升,贸易逆差不断缩小,1997年迅速变为顺差,2002年则出现了90多亿美元的顺差。

2、中欧贸易地位不对等。

中欧贸易额占中国贸易总额的15%左右,但欧盟对中国的贸易依赖性则小得多,出口额占欧盟进口额比重不到2%,进口额占其出口额的比重仅在1%左右。

中国对欧盟的贸易依赖性要高得多的现状也导致了中欧贸易谈判地位的不对等。

3、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向欧盟出口主要为传统的大宗商品及轻工产品,进口的主要是成套设备及钢材等产品。

以后进出口结构有了一些变化,但进口商品仍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而出口产品除初级产品外也开始有了工业制成品。

4、欧盟在华直接投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投资质量相对较高。

欧盟在华直接投资主要特点是投资项目规模大、技术含量高;投资部门分布广;投资形式多种多样;投资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5、双边经济技术合作逐步机制化。

二、中欧经贸发展需注意的问题
1.中欧贸易投资发展不平衡
一是双边贸易、投资比重失衡。

中国队欧盟贸易依赖性较大,而欧盟对华贸易依赖性非常小。

欧盟对华直接投资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10%左右,中国队欧盟投资则几乎为零,双边投资往来仍有很大。

二是多数年份双方进出口差额补平衡,知道1997年中国对欧盟贸易逆差才得以改善。

三是中欧贸易额主要集中在欧盟5国,中德贸易额占占中欧贸易额的1/3左右,中国与欧盟其他国家的贸易扩展有教导潜力。

2.双方在投资领域仍需继续提高合作层次
3.欧盟内外有别的贸易政策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双边贸易潜力的挖潜
4.欧盟的反倾销政策增加了贸易争端与摩擦
5.欧盟东扩对中欧贸易将产生较大冲击
三、中欧关系发展前景
从当下来看,中欧关系正在进入一个矛盾多发期,但我们也不能据此就推断中欧关系会倒退或者陷入持续的困难。

相反,正如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的演讲中讲的,中欧关系"基础坚实、前景光明"。

笔者认为,尽管有种种矛盾,但中欧关系仍具有比较坚实的基础,中欧关系的顺利发展是中欧关系的主流。

(一)经济方面
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给欧洲一些国家造成了压力,但总的来看,中欧关系仍有深厚的经济基础。

中欧经贸关系作为中欧关系的基石,虽然近年来波澜不定、摩擦增多,但总体是一种互补关系,双方合作也不断扩大。

自2004 年开始到现在,欧盟一直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2007 年,欧盟取代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

而中国对欧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大。

中国已成为欧盟27 国除美国之外的全球第二大出口市场。

因此双方肯定会着眼大局,以经贸利益为重。

(二)政治方面:
中欧之间不存在潜在的地缘政治冲突风险,中欧双方都希望对方地区保持和平与稳定。

双方在世界观上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支持建设一个多极世界,实行"多边主义",遵守国际法和尊重联合国的权威。

因此,中欧双方因更多的注重务实,减少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方面的摩擦,求同存异。

同时欧方应更多的尊重中方主权,在台湾和西藏问题上,减少甚至放弃对中方领土和主权的强行干涉,这将有助于双方建立互信合作关系。

(三)外交方面
在应对全球新型挑战及热点问题等方面,中国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欧相互借重和合作的需求日益上升。

欧洲是国际多边主义的大力倡导者和推动者。

欧洲领导人意识到世界已进入"相对大国时代",唯有将包括中国的新兴大国接纳在内,才能有效应对21 世纪人类面临的危机和挑战。

可以肯定,国际合作在中欧关系中的重要性将会越来越重要。

目前中国与欧盟现任、下任轮值主席国,以及欧盟委员会代表组成的欧方"三驾马车"所进行的定期战略对话的重要性也会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欧洲在未来的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中地位会进一步提高则是确定无疑的。

与此相应地,欧洲将致力于扩大其在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影响和经济存在,包括亚洲与中国。

欧洲必定会这样做。

因为未来的欧洲将只是国际政治与世界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未来的世界经济将不再会只是昔日欧洲经济世界的延伸。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继续在迅速发展,开发其西部地区为此提供了新的动力,它的国际地位也将进一步上升,中国致力于在国际上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其中欧盟是中国的最重要的伙伴之一。

中国和欧洲联盟都是维护和平稳定和经济繁荣的重要力量。

双方力量的增长,彼此需要的现实,各自政策的调整和合作意愿的加强,为中欧关系特别是经贸关系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欧洲改革的思路和做法都值得我们中国人关注。

特别在面临经济全球化等新形势下,各国政府都在采取双重的应对战略:即对外寻找国际联盟,在欧洲首先是欧洲联盟;对内则强化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盟。

说到底,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核心是企业竞争,企业在国际国内竞争中的表现如何,将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命运。

而中国目前正缺乏一大批优秀的、国际级的企业和企业家。

我想,中国的有识之士已经懂得了这一点。

在这方面,我们要加紧向全世界学习,包括欧洲。

加强同欧洲各国的经贸联系,不断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参与世界经济之间的交流,对我国未来经贸发展必将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