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精选3篇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篇4一、说教材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

课文记叙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主旨是表现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思想作风,也揭示了曹操的复杂性格:既十分奸诈,又有深谋远虑。

二、说学情九年级的学生由于环境、年龄和知识储备等各方面的限制,对教育制度及其人际关系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和体会,所以对文字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者是简单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观点。

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多读、多交流、多质疑问题,让学生有自己的感悟和看法。

在指导学生阅读时,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和同学对话,从而正确理解文本。

三、说教学目标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三国演义》的相关知识,把握小说的情节,明确本文的矛盾冲突,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品读,合作讨论的学习方式,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独特手法,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爱读名著的习惯。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为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明确二人之间的矛盾。

难点为学习本文刻画人物的独特手法。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好地获取新知识。

我的导入将采用谈话法:人们常说“三国看智,水浒看勇”。

睿智的曹操深知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要想荡平四海,一统华夏,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他求贤若渴,还颁布这样“唯才是举”这样的一道求贤令。

杨修之死教案及教学设计(附教学总结)

杨修之死教案及教学设计(附教学总结)

杨修之死精品教案及教学设计(附教学总结)第一章:杨修简介1.1 学生了解杨修的背景信息,包括他的生平、事迹和成就。

1.2 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如聪明才智、敢于直言等。

1.3 引导学生思考杨修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处境和挑战。

第二章:杨修与曹操的关系2.1 介绍曹操与杨修的相识过程,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

2.2 分析曹操对杨修的信任和猜忌,以及这种复杂关系的成因。

2.3 引导学生探讨曹操与杨修之间的权力斗争和心理博弈。

第三章:杨修之死的背景3.1 介绍杨修死亡的背景和原因,如曹操的疑心和杨修的言行不慎等。

3.2 分析杨修死亡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如三国时期的动荡和权力斗争等。

3.3 引导学生思考杨修之死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和启示。

第四章:杨修之死的经过4.1 描述杨修被曹操下令处死的过程和细节。

4.2 分析杨修在被囚禁和处死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态度。

4.3 引导学生探讨杨修之死的道德和伦理问题,如忠诚与背叛、勇气与无奈等。

第五章:杨修之死的教学总结5.1 总结本章内容,强调杨修的形象和杨修之死的重要性。

5.2 引导学生思考杨修之死对个人和社会的启示,如坚持原则与适应环境的关系等。

5.3 布置相关的思考题和作业,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和思考杨修之死的意义和价值。

六章:曹操的性格与决策6.1 分析曹操的性格特点,如狡猾、多疑、果断等,以及这些特点如何影响他的决策。

6.2 探讨曹操对杨修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反映出他的领导风格和权力观念。

6.3 引导学生思考曹操的决策对杨修之死的影响,以及从中可以窥见的曹操的治国理念。

七章:杨修的聪明才智7.1 探讨杨修的聪明才智在曹操面前的表现,如猜灯谜、解难题等。

7.2 分析杨修的聪明才智如何赢得曹操的赏识,却又招致曹操的猜忌。

7.3 引导学生思考聪明才智在政治斗争中的利与弊,以及如何在保持才华的避免触怒权贵。

八章:杨修之死的意义8.1 分析杨修之死在历史上的重要性,如何成为了忠诚与背叛、勇气与智慧的象征。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通用8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能快速抓住课文内容及主要事件。

2、学习抓住一些看似不经意的文字或者补充一些被省略的文字,理解人物的性格。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并学习辨证地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抓住关键字词,从细节多方面分析概括杨修的性格。

3、充分利用想像并描述有关情节。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探究杨修死因。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

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

人们常说:三国看智,水浒看勇。

三国有无数的智者,其中有被重用的幸运者,也有被埋没甚至被残杀的不幸者。

今天,让我们走进罗贯中的《杨修之死》,共同来关注杨修的命运。

二、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ppt出示:《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最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走进文本,解说人物1、师:杨修才华横溢,连曹操的得力干将夏侯惇也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文中有一句话,是夏侯惇对杨修的高度评价.。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注意圈点重点字词,并从文中找出这句话评价的话来。

师: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师:请找出评价的话。

生找出:公真知魏王肺腑也!教师引导学生读出佩服之气。

初中生杨修之死教案模板

初中生杨修之死教案模板

初中生《杨修之死》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杨修之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3)能够欣赏并分析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1. 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故事情节的影响。

2. 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

三、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杨修的内心世界,体会其复杂的情感变化。

2. 分析文中人物形象,理解其象征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杨修之死》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分析人物形象(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

(2)教师引导总结,讲解杨修的象征意义。

4. 品味语言特色(1)学生找出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

(2)教师讲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5. 情感体验(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杨修命运的看法。

(2)教师引导总结,强调正确面对人生挫折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1)复习课文,巩固知识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思考问题的深度。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10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10篇)《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训练学生概括事例的能力。

2、理解插叙在文章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分析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思想水平。

教学方法:朗读、概括、比较、探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言:大家喜欢猜字谜吗?下面我们和三国时期的曹操一起来猜一则字谜。

话说曹操有一次出征,看到一块石碑,碑文写的很好,在碑文的后面著名的文学家蔡邕写下这样八个大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

曹操不理解是什么意思?就问随从的人,你们谁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其中有一个人说:“我知道了”。

曹操说:“你先不要讲出来,让我想一想。

”大家都猜一猜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大家猜出来了么?这样,走了30里路,曹操才明白过来,说:“我也想出来了。

咱们各自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吧。

”于是这个人就写道:“黄绢,色丝也,这是一个‘绝’字;幼妇,少女也,这是一个‘妙’字;外孙,女之子也,这是个‘好’字;臼,受辛也,这是一个‘辞’(‘辤’同‘辞’)字。

这八个字的意思是‘绝妙好辞’!”(可以用小黑板出示)曹操一看,跟自己写的完全一样,便十分感慨地对他说:我的才能差你三十里!大家知道这个人是谁?杨修。

对这个人就是杨修!那么这样一位大才子,他的人生命运又会如何?大家可以想一想,(生可以七嘴八舌的说说)到底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修之死》板书课题作者。

二、先清大家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提出你的阅读疑问,并试着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生读课文,找生概括内容。

适当点评后明确:曹操借“鸡肋事件”为借口,杀了杨修。

三、深入理解既然是借“鸡肋事件”的话,那么杨修之死除了这个直接原因外,还应该有间接原因。

请大家再次速读文章的4——9节找出能点出杨修之死根本原因的一句话。

明确:原来,杨修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点出“数”的读音,应是“屡次”的意思。

“数犯”,大家看一看共有几次?各是些什么事?曹操都有写什么反应?生找并明确几件,说各件事,师可以用如下两种方式指导。

语文教案-杨修之死杨修之死教案设计

语文教案-杨修之死杨修之死教案设计

语文教案-杨修之死杨修之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内容,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与曹操之间的关系。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通过对杨修之死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忠诚、谦逊、谨慎等品质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理解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

2.教学难点:曹操与杨修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课文中的文言文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杨修的生平背景,引导学生对杨修产生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一个才华横溢的谋士为什么会惨遭杀害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杨修之死》。

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分析课文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聪明、机智、才华横溢,但过于自信、狂妄。

分析曹操的性格特点:英明、果断、多疑、狠辣。

分析杨修与曹操之间的关系:曹操欣赏杨修的才华,但对其狂妄自大、不尊重上级的行为感到不满。

4.重点字词解析分析句式特点:如“杨修尝……”、“曹操闻之……”5.课堂讨论讨论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杨修过于自信,不尊重曹操,触犯了曹操的底线。

讨论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引导学生从杨修的教训中汲取经验,学会尊重他人,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

6.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分析杨修的性格缺陷及其对自身命运的影响。

7.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教学反思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建议。

四、教学延伸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关于杨修的其他故事,更全面地了解杨修的形象。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杨修与曹操的对话,深入体验角色心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内容,还能够从中汲取教训,学会尊重他人,保持谦逊、谨慎的态度。

同时,通过分析杨修与曹操之间的关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人际交往中的复杂性和微妙性。

重难点补充:1.教学难点解析教师:同学们,曹操为什么一方面欣赏杨修的才华,另一方面又对他心生忌惮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曹操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人,他需要的是忠诚和绝对服从,而杨修的聪明和独立思考往往让曹操感到威胁。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优秀14篇)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优秀14篇)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优秀14篇)初中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⑴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⑴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⑴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⑴通过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

【教学难点】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演义》开篇词)导入。

二、作者简介三、初读课文1、杨修因犯何罪被杀?2、曹操对夏侯惇只是佯怒,欲斩之,为什么对杨修却是毫不留情?3、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在这些事中,杨修表现如何,曹操态度怎样?四、再读课文关于杨修死因,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之于杨修,有人说另有他因。

你持何种观点?说说理由。

五、研读课文概括曹操、杨修的形象。

六、拓展迁移请结合你对文章的感悟,用一句话对杨修进行点评。

七、作业1、以《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为题,写一段话,谈谈你的认识。

200字左右。

2、(选做)历史上的曹操和《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并不相同,结合你的所学,以《我眼中的曹操》为题,写一段话。

200字左右。

初中九年级语文《杨修之死》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了解插叙及其作用。

2、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学习通过典型事件刻画人物。

3、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

知识链接:1、作者及作品:罗贯中(约一三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

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或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政治腐败,才人志士流落荒野。

初三上册《杨修之死》教案(优秀4篇)

初三上册《杨修之死》教案(优秀4篇)

初三上册《杨修之死》教案(优秀4篇)《杨修之死》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学习通过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②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2、重点、难点的确立及依据在“对教材的理解与分析”部分提到:“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对杨修死因的争论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学生往往会有一些富有个性化的独特见解。

”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立为:①理清文章脉络,能够简要概括事件要点②能用自己的语言,多角度地分析概括曹操、杨修的性格教学难点确立为:探究杨修死因,培养学生收集、归纳、整理信息并能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3、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赏读法品析法交流法二、教学过程(一)、导入(以《三国演义》主题曲作为课题出现后的音乐)1、随着一曲《临江仙》,把我们带进了悠远、厚重的三国历史中。

三国的真实史实经过罗贯中的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创作了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这部文学名著不仅给我们展现了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咀嚼品咂的小故事。

今天我们这篇课文《杨修之死》就是其中一个意味悠长的故事。

2、让我们在学习之前先了解我们这位伟大的作者——罗贯中,以及《三国演义》。

(多媒体课件显示):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

山西太原人,一说钱塘或庐陵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相传是施耐庵的得意门生,才华出众,但时局动乱,郁郁不得志,转而编著《三国演义》,以古鉴今,抨击时弊。

他是继施耐庵之后,又一个以小说创作流芳百世的。

小说家。

他广泛收集有关评话、戏剧和传说,参考陈寿的《三国志》,以史实为基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合大胆合理的想象和虚构,创作“七实三虚”的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

初中语文《杨修之死》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杨修之死》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杨修之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模仿、创编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演讲等形式,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互助、勇于担当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杨修之死》的基本内容。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 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学习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代文化知识。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杨修之死》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古代文化知识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杨修之死》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齐读课文,引起兴趣。

2. 自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分享感受。

3. 讲解课文:(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4. 讨论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

6.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7. 布置作业:(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并及时反馈。

《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杨修之死》(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导言杨修(公元5年~公元18年),东汉末年名士,曾官拜幽陵令、始安太守。

他的文学成就是东汉文化的一大亮点。

作为荀子的门生,他对荀子学派有着深入的研究,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所突破。

然而,他在公元18年被汉成帝所杀,成为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一位人物。

本文将探讨杨修之死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并从历史学和人文学两个方面分析杨修的价值和意义。

一、历史背景公元18年,汉成帝死后,其外戚王氏掌权,铲除反对势力,尤其是东海王刘衡一派。

杨修的岳父是刘衡旧部,他提出刘衡的儿子刘玄为皇帝,招揽左右,成为一个有力的反对势力。

此时,杨修已身处朝廷,担任尚书令,有着一定的权力地位。

王氏为了削弱反对势力,将其打入“营党自乱”的大营高地,欲借此机会弄死杨修。

杨修中计,来到一座被设置了机关的台阶,被推下而死。

二、杨修之死的原因1.政治原因杨修在朝中有着相当高的政治地位,且与反对势力有所牵连,王氏便借机除掉了他。

2.文化原因杨修是一个文学家,他主张“群经易传,道术分明”,反对经学教条主义。

然而,当时经学主导,文化界不容异己,对杨修的思想产生排斥。

3.人性原因虽然王氏是杨修的表姐,但她看重自己的地位和利益,而不顾表亲情分。

三、杨修之死的影响1.历史人物的遭遇杨修的遭遇反映了当时官场黑暗的一面,也象征了文化界对异己的排斥。

他的悲剧成为历史人物的经典代表。

2.思想的传承杨修倡导“以文为官”,主张人文主义和理性思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悲壮气氛的鼓舞杨修被害的悲壮外在鼓舞了后世人物的振奋,对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杨修的价值与意义1.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杨修的遭遇令人唏嘘,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是东汉文化的一大亮点。

然而,他的政治立场和表达方式也备受批评,对他的人格和价值产生了备受争议的争议。

2.文学成就的突破杨修的文学成就得到了许多后世文学家和散文家的赞赏和推崇。

初中语文杨修之X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杨修之X教案范文

初中语文《杨修之死》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死,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难点1. 深入解读课文内容,理解杨修之死的意义。

2. 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简要介绍课文《杨修之死》的背景及作者曹操。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老师点评并指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探讨他为何会落得如此下场。

(2)全班交流:总结讨论成果,老师点评并指导。

4. 深入解读(1)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出能表现杨修聪明才智的例子。

(2)分析杨修的聪明反被聪明误,探讨曹操杀杨修的真正原因。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生死的看法。

(2)引导学生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鼓励学生在课后深入阅读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杨修之死》,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推荐阅读其他有关曹操和杨修的古典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理解程度。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教案优秀14篇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教案优秀14篇

杨修之死优秀教学教案优秀14篇《杨修之死》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杨修之死》这篇文章的内容、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

2.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二)能力目标: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培养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1.认识小说中的人物悲剧命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欣赏《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古典小说,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方法竞赛法、合作探究法、创设情景法教学媒体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1.加强预习,布置同学在课前看《三国演义》七十二回。

课上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后面的思考和练习题进行自学,然后展开课文知识、口头表述及辩论比赛,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提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加强复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定好竞赛程序、形式和评分标准,以便检查学生回答问题的优劣,并分出胜负方,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4.评分标准:复述故事占20分,必答题和抢答题每个10分,辩论占40分。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疏通文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

在音乐中介绍《三国演义》。

介绍有关的文学常识(教师完成)。

罗贯中(约一三30~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

广泛搜集材料,以史实为根据,创作了历史小说巨著《三国演义》。

罗贯中在巨著中,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愤怒的抨击,提出了自己的鲜明政治主张——仁政。

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杨修之死》即后半回“曹阿瞒兵退斜谷”的主要内容。

原回目是从战争发展的进程着眼,反映三国交战情况,曹操遣大军去蜀,兵败;蜀兵渡汉水,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复兵退斜谷,此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课文节选由此开始。

节选部分着力叙写曹操杀杨修的前因后果,从不同侧面展开了曹操和杨修的矛盾冲突,生动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杨修之死教案及教学设计(附教学总结)

杨修之死教案及教学设计(附教学总结)

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杨修之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

3. 领悟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4. 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杨修之死》的阅读与理解。

2. 杨修的性格特点分析。

3. 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课文《杨修之死》的阅读与理解。

2. 杨修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命运的影响。

3. 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

2.2 教学难点1. 对杨修复杂性格的理解和分析。

2. 对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深入探讨。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杨修的案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2 教学手段1. 课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合作学习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活动4.1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杨修之死》的故事情节,引发学生对杨修的思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性格特点分析: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杨修的形象。

4.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分享自己的感悟。

4.2 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引发全班讨论。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思5.1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的作业和测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5.2 教学反思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提高教学效果。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共3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共3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共3篇《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杨修之死》教学设计《杨修之死》是中国古代小说《世说新语》中的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青年杨修在拒绝登上剧们祭奠帝王而置身于大雾中迷失方向后遇害的故事。

故事中,杨修面对威权的权力体制,表现出了不同凡响的个性品质和内在精神。

本篇文章将从教学背景、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方面详细阐述《杨修之死》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成长中的青少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更需要拥有一种健康、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以面对未来的挑战。

因此,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人格品质以及社会责任感是十分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杨修之死》这一故事,旨在使学生能够:1、了解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名作,并理解其文化内涵;2、通过故事中的情节,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3、深入挖掘故事角色的内心世界,培养学生的人文思维和审美能力;4、了解求学路上的艰辛,通过故事塑造的人物形象认识个人的品格,进一步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5、培养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人生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任务导向型教学:在学习《杨修之死》的故事中,设立分组任务,让学生们去发现杨修在故事中所表现出来的某些普世人文性格特点,或者是发掘故事中所含的某些难懂的生活哲学。

在小组中可以开展一些学习和讨论,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中的主旨、道德、技能和知识等要素。

在任务导向型教学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资源,提升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

2、讨论型教学:在学习《杨修之死》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大班讨论等方式探讨故事中人物、地点、事件及其成因、发展与结束等方面的细节。

在讨论中,学生们要尽可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和实践来思考问题,拥有自己的见解,让课堂成为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增进学生间的交流和学习,提高学习和思考能力。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概括曹杨之间的故事。

2、探究杨修的死因,分析曹杨二人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1、分析曹操和杨修两个人的性格特征,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2总结杨修之死给我们的启示,领悟做人的道理。

教学方法:1、点拨法、激趣法;2、小组讨论学习法;3、文献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歌词写出了三国时期英雄人物辈出,但都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已经成为历史,但其中鲜明突出的人物形象依然被后人津津乐道,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名著中的两个人物:曹操和杨修二、人物简介:1、杨修:字德祖,汉太尉杨震五世孙。

东汉建安年间举为廉任郎中,后为汉相曹操主薄。

才华过人,思维敏捷。

2、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人。

汉献帝时期写天子以令诸侯,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汉献帝封其魏王。

三国时期实力最强。

精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龟虽寿》、《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著作有《曹操集》。

三、整体感知、研读、合作、探究课文1、曹操为什么要杀修?导火索是什么事?罪名是什么?(让学生用原文回答)明确:因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导火索:鸡肋事件罪名:惑乱军心”2、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整理文章结构、体会插叙作用明确:插叙作用:与顺叙相结合,层层深入,揭示杨修之死的深层原因,是曹操、杨修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使文章结构层次分明,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极具吸引力。

4、归纳分析人物形象:5、讨论探究关于杨修的死因,有人说归之于杨修,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说另有他因,你持何观点?教师点拨明确:就小说解读而言,以上三条角度不同,却都能成立。

最新-《杨修之死》教案(优秀8篇)

最新-《杨修之死》教案(优秀8篇)

《杨修之死》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壶知道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杨修之死》教案(优秀8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文《杨修之死》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概括人物性格。

2、小组讨论,分析杨修死因。

3、学会谦逊做人,保持健康心理,完善健全人格。

【教学重点】1、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分析语言,分析概括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性格。

2、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要点】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资料助读,了解背景;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并简要复述、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杨修的死因,明确人物的性格特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开拓延伸,借助网络了解《三国》;联系实际,反观自我,知得失、明方向,谱写人生新篇章。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请欣赏下面这首诗:杨修之死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这首诗评价了历史人物杨修,认为杨修才能卓著,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杨修到底因何而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走进《杨修之死》。

二、出示教学目标1、理清小说情节,整体感知,概括人物性格。

2、讨论、分析杨修死因。

3、学会谦逊做人,保持健康心理,完善健全人格。

三、资料助读展示相关背景资料:(说一说)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是我国文学史上首先用全力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

罗贯中的古典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

这部著作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斗争。

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8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8篇)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8篇)《杨修之死》是九年级人教版语文第17课的一篇课文,节选自古代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如下是可爱的编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杨修之死》教学设计【优秀8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性格。

2、培养学生独立读、述、评、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目标1、2、3【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首先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师由音乐导入: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作为欣赏者的我们,仿佛又被带到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经受了一番刀光剑影的洗礼。

是呀,在三国的历史舞台上,曾经有过许多鲜活的面容,涌现出许多的人物。

我们曾经接触过其中的两位,一位是足智多谋的?(生:诸葛亮)一位是知人善任的?(生:刘备),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罗贯中的《杨修之死》,看看作者笔下另两位人物是什么形象的。

(师板书课题)二、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故事发生在曹操、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争夺汉中之地较为激烈的时候。

当时诸葛亮已智取汉中,曹操屡屡受挫,又不甘心失败,只好退兵斜谷口,以待时机。

但终因蜀兵积极防守,难以进取。

杨修之死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三、学生初读课文,掌握字词庖官主簿谮绰刀恃才放旷(给加粗的字注音,用恃才放旷造句。

)四、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1、将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并归纳段意。

学生讨论后明确: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杨修被曹操所杀。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记叙杨修和曹操之间矛盾的发展过程。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写曹操兵败班师。

2、初步思考:杨修和曹操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明确:杨修:恃才放旷。

曹操:阴险虚伪、狡诈奸猾。

(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只要能说出俩人性格的主要特点即可。

2023年《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5篇《杨修之死》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杨修之死》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第五单元第二课,是一篇自读课文。

节选自长篇小说《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72回。

课文中曹操杀杨修之情节纯属虚构,只是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揭示曹操阴险奸诈、多疑,杨修恃才放旷。

【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掌握《杨修之死》这篇__的内容、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

2、初步认识分析事物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人物性格,培养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小说中的人物悲剧命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熟悉古代口语语汇,学会用历史眼光观察小说中的人物。

3、欣赏《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古典小说,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教学方式】1、设疑激趣法;2、引导点拨法;3、创设情境法。

【学习方式】1、自主合作法;2、朗读理解法;3、情趣表演法。

【资源开发与手段运用】1、小黑板;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播放视频《三国演义》序幕,学生们面对着一张张鲜活的面容在大江中逝去,聆听着《滚滚长江东逝水》震撼人心的歌曲,学生们的激情一下子被点燃了,视频的播放为课堂营造了浓浓的学习氛围。

之后我又紧扣教学重点展示课件1:关羽死因:为孙权所杀;性格:刚而自矜。

展示课件2:张飞死因:为部下所杀;性格:粗暴。

展示课件3:周瑜死因:被诸葛亮气死;性格:心胸狭窄。

从而引出新课《杨修之死》,导入新课教学。

二、设疑激趣,聚焦课文(25分钟)(一)、展示学习内容:(1)、重点字词;(2)、成果交流;(3)、辨析杨修死因;(4)、说一说曹操。

(二)、课堂活动1、重点字词学习(小黑板展示学习内容)(5分钟)●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杨修之死教案及教学设计(附教学总结)

杨修之死教案及教学设计(附教学总结)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杨修之死2. 课程类型:语文3. 课时安排:2课时4. 教学对象:高中5. 教学目标:a.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杨修之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b.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c.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人物的性格命运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杨修的历史背景和其在三国演义中的地位。

2. 课文阅读:让学生阅读《杨修之死》一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人物分析: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如聪明过人、恃才放旷等,并讨论其性格对命运的影响。

4. 社会背景分析:讨论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如群雄割据、士人地位等,分析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了杨修的命运。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杨修的死因,是从个人性格还是社会环境的角度来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杨修的历史背景和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写一篇关于杨修之死的短文,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理解《杨修之死》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杨修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对其命运的影响。

学生应能够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展现出对历史人物性格命运的思考。

教师应及时总结学生的反馈和表现,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拓展与延伸1. 比较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杨修的文献或小说,如《三国志》中的杨修传记,比较不同文献中对杨修的描述和评价。

2. 电影欣赏:播放电影《三国演义》中关于杨修之死的片段,让学生通过影像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并进行讨论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