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平阳《浮华》赏析
浮华意思和造句范文
浮华意思和造句范文浮华,指讲究表面上的华丽或阔气,不务实际;虚浮不实的荣华富贵。
语出汉王充《论衡·自纪》:"其文盛,其辩争,浮华虚伪之语,莫不澄定。
"下面是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基本解释[showy;flashy;extravagant;luxurious;ostentatious] 表面上豪华、动人而实际内容空虚、无用。
浮华的生活。
一是华美、淫逸、灯红酒绿、物欲横流,所谓温柔富贵乡;二是浮躁、虚荣、自怜自恋、没有根底。
引证解释1. 讲究表面上的华丽或阔气,不务实际。
汉王充《论衡·自纪》:"其文盛,其辩争,浮华虚伪之语,莫不澄定。
"《南史·刘湛传》:"﹝湛﹞不尚浮华,博涉史传,谙前代旧典。
"金王若虚《文辨》:"凡为文章须是典实过於浮华,平易多於奇险,始为知本。
"《清史稿·德宗纪一》:"率属尽职,勿躭逸乐、尚浮华。
"茅盾《序》:"在现实的洪流中找见了他自己,蜕去了故我的浮华,出落得更坚强沉毅了。
"2. 指虚浮不实的荣华富贵。
唐贾岛《寓兴》诗:"浮华岂我事,日月徒蹉跎。
"明高启《拟古》诗之三:"浮华一世中,倏若飞鸟过。
"明方孝孺《勉学诗》:"今日正自佳,明晨不如故。
易盛还易衰,浮华眼前度。
1、作为一位厂长,他太浮华。
2、由于陵墓教堂规模过小,这些马赛克没给人产生一种空虚、冷清的浮华印象。
3、总的设计目标是不要让场景复杂化,所以在客户端上不提供不必要的浮华的屏幕。
4、在这里你将身处豪华的环境中,但较之利兹,这里可能更多一分私密,少一丝浮华。
5、作为南亚人,他们成长中看着电影中画出的女子门就是孟买:一个拥有浮华汽车和华丽女人的城市,一个享乐的城市,一个感性的城市。
6、和我们富豪榜上一些浮华的自我鼓吹者相比,她过着平静的生活。
雷平阳最著名的三首诗
雷平阳最著名的三首诗包括《高速公路》、《三个灵魂》和《亲人》。
一、《高速公路》
我想找一个地方,建一座房子。
东边最好有山,南边最好有水。
北边,应该有可以耕种的几亩地。
至于西边,必须有一条高速公路。
我哪儿都不想去了,就想住在那儿,读几本书,种几棵菜,听几声鸟叫。
如果真的闲下来,无所事事,就让我坐在屋檐下,在寂静的水声中,看路上飞速穿梭的车辆,替我复述我一生高速奔波的苦楚。
二、《三个灵魂》
第一个将被埋葬,厚厚的红土层中。
紧贴着大地之心,静静地安息。
第二个将继续留在家中,和儿孙们生活在一起。
端坐于供桌上面的神龛,接受他们的祭奠和敬畏。
第三个将怀着不死的乡愁,在祭司的指引下,带上鸡羊、银饰、美酒和大米。
三、《亲人》
我只爱我寄宿的云南,因为其它省我都不爱;我只爱云南的昭通市,因为其它市我都不爱;我只爱昭通市的土城乡,因为其它乡我都不爱……我的爱狭隘、偏执,像针尖上的蜂蜜。
假如有一天我再不能继续下去,我会只爱我的亲人——这逐渐缩小的过程耗尽了我的青春和悲悯。
以上三首诗字数可能并未达到800字,但是已经尽可能展现了雷平阳最著名的三首诗的全貌。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阅读诗集或相关评论。
雷平阳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练明快,意象生动鲜明,情感真挚深沉。
他的诗歌多以云南为创作背景,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同时,他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现代社会和人生存境遇的深刻反思和思考。
读《浮华》有感
2013.08胡佩琼昭通作家群代表人物雷平阳,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现已生活在昆明的他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而《浮华》则是其乡愁诗的代表作。
一.《浮华》的语言风格对于诗歌文本的特征,我们可以从外形式和内形式两个层面来加以把握。
[1]诗的意象、意境、象征等内形式的传达,需要外形式的语言作为媒介、窗口。
诗情、诗味的体悟也是从诗语开始的。
而情感的微妙、独特、朦胧相应形成了诗歌外形式的语言的审美性、独特性、多义性。
因此,我将从本诗的语言风格入手,谈谈对作者借由诗歌所传达情感的理解。
一方面具有口语化、散文化的特色,乍读起来通俗、易懂。
另一方面,语言形式采用的是独特的叙事性、多层次的叙述视角,有陌生化的果效。
简朴而深刻、平实而穿透、通俗而复杂。
首先,作者用口语化的语言给我们交代了时间、地点、景物、缘由。
在登高看雪的那天,大理苍山靠近玉局峰的山谷悬崖边,乔木杜鹃花开一片、散发着浓烈的脂粉香,旁边还有一泓溪水,埋伏着一群清冽的哑巴。
悬崖里外杜鹃花渗红是每年春天花粉的给予。
类似于“梨花体”、具有散文风格,意思简明、浅显。
写的是作者家乡云南的一处风景。
身为昭通作家群代表的雷平阳深爱着养育他的那片热土,在《怀念德宏州》中写到“爱一个地方爱到/如此痴狂的地步,我甘愿承受/整个云南所有的相思与孤独/”。
但他对事物采取的是客观呈现的方式、不是一味地抒情、感怀。
[2]而是作为旁观者,冷静地描写事物、采取以“叙事”为特征的表达方式,留有“空白”,给人细品、联想。
《浮华》的叙事层次可以分为两层:一是所见景物,有苍山、悬崖、雪、杜鹃花、溪水,绿的、白的、红的、清的,色彩明亮、多样又“山野”。
交代了大理的地域状貌,一幅云南苍山美景呼之欲出,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此处的与众不同,激发前去观赏的动机。
加深了读者对叙述对象的印象。
一是所想之事。
作者自我参与了,“我路过那里,怎么也不习惯”将叙事的主角推至前台,一方面增加了诗歌的亲和力,另一方面对描写风景的句子起着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引起读者读《浮华》有感内容摘要:作为昭通作家群代表人物的雷平阳,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情感,现已生活在昆明的他有着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浮华》浅析
2013.03《浮华》是雷平阳一首很少被人提及的小诗。
此诗的语言、意象和内蕴与雷平阳其它作品有着许多相通之处。
作为一名草根诗人,雷平阳的诗歌中总弥漫着一种深沉坚固的“土气”。
这种气息质朴沉潜,在这样的一个现代化物质化的时代,让人读了如暖风扑面,有着一种久违的亲切与真诚感。
《浮华》全诗一共只有九句,开篇出现的是他诗中一贯的“滇南”边地意象:大理苍山、玉局峰巅、深山幽谷、峭壁悬崖、乔木杜鹃。
这是些让人心生敬仰,充满浓浓地方气息的古老风物。
此诗的诗眼是“杜鹃”、“石头的悬崖”这两个颇具象征意义的意象。
岩石往往代表着坚毅、刚强。
杜鹃则是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此花被人们誉为“花中西施”。
五彩缤纷的杜鹃花,象征着美好、热情与浪漫,象征着质朴顽强的生命力。
宋代诗人杨万里赋诗赞曰:“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
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
”白居易也有《咏杜鹃》:“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是人间有。
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烂漫如火的杜鹃,堪胜芙蓉芍药。
但在现代的话语体系中杜鹃却丧失了它的几千年来所承载的人文内涵,泛化为浮华、世俗的代名词。
正如此诗所写,“乔木杜鹃,每年春天,都把花粉,一点不剩地。
给了一座悬崖。
”使得那座“一座石头的悬崖,从里到外,都被渗红了,散发着浓烈的脂粉香。
”同为自然风物,杜鹃年年岁岁花开花落,悬崖屹立千年高傲冷峻,一柔一刚,一华一实,一动一静。
在杜鹃花粉的浸染下,坚毅冰冷的岩石亦散发出浓浓的脂粉香,抹上了一层世俗虚化的气息,在这个繁华虚浮的时代逐渐隐去了笃定千年的宁静淡泊与坚守,丧失了最为质朴本真的情操,岩石尚且如此,更何况其它。
此两句想象力堪称大胆独特,但又合情合理,不夸张失实,诗意密绵结实,显示出雷平阳高超的驾驭语言技巧。
对于这种喧嚣与浮华,诗人骨子里是抗拒的,雷平阳荣获“2006年度诗人”时授奖词中对他有这样的评价:“他以诚恳的地方性视角,有力地抗拒了世界主义的喧嚣,正如他的目光在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间移动,同样能够发现令人惊骇的人生面貌。
《浮躁》赏析
《浮躁》赏析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浮躁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人们在面临日常生活压力和各种挑战时,往往会表现出急躁、冲动和不安的情绪。
而文学作品《浮躁》正是以其独特的角度和真实的描写,深入探讨了现代人的浮躁心态。
这篇文章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浮躁》进行赏析:作者的写作手法、作品中的主要主题以及作品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启示。
首先,作者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手法,将浮躁的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巧妙地运用了真实的场景和生动的细节,通过描写主人公在喧闹市区中行走时的心情变化,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内心焦虑和不安。
例如作品中描述的人们匆忙的脚步声、车辆喧嚣的声音和拥挤的人群,构成了一个忙碌、喧嚣的场景。
同时,作者通过主人公的感受和思考来传递出浮躁者内心的焦灼和迷茫,让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这种情绪。
其次,作品所传递的主要主题是现代社会的浮躁和追求虚荣。
通过描写主人公在喧闹的街道上四处奔走,追逐时尚和物质欲望,表达了现代人们追求虚荣的心态。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揭示出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和对快速成功的渴望,以及这种追求所带来的焦虑和困惑。
这种追求虚荣的行为,使人们远离真正的内心世界,变得浮躁和不安。
最后,通过描写现代社会的浮躁,作品给予了对当前社会的深刻启示。
浮躁现象的产生往往源于社会的快节奏、功利主义和功成名就的价值观。
作品通过描写主人公的追求和内心矛盾,让读者深刻思考什么是内心真正的追求和价值。
它告诉我们,不要被浮躁的外表所迷惑,应该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深思熟虑,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和快乐。
综上所述,《浮躁》以其独特的角度和真实的描写,深入探讨了现代人的浮躁心态。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手法,作品形象地展现了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浮躁和不安。
通过描述主人公的追求虚荣和内心矛盾,作品对现代社会提出了深刻的思考和警示。
在现代社会的浮躁中,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内心追求,寻找真正的价值和快乐。
这样才能走出浮躁,追求真正的内心安宁。
“格物”——重建诗歌与现实关系的维度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中国诗歌摒弃之前“大词”操练带来的虚空和浮华,展现出亲近生活的“及物”姿态,这种姿态纠正了诗歌与现实的疏离态度,重新为诗行注入生活的光泽,诗歌由“格物”——重建诗歌与现实关系的维度吕彦霖吕彦霖,1988年12月生于河南省鹤壁市,南开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及文化思潮研究。
学术论文散见于《天津师范大学学报》、《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
亦热爱写作,主要作品有剧本《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中国作家》2016年第6期)等。
此重获坚实的艺术生命。
“及物”写作以其辉煌实绩证明——关注芸芸众生的生存现实,才是诗歌发展的真正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对“及物”写作的单纯强调也为诗歌带来诸多问题:诗歌沦为单纯的情绪的发泄;形态过度琐碎和具体,因而远离深度,削弱了诗歌的表现功能;关注“此在”而淡化“彼在”,“只提供一种时态或现在现场, 而无法完全将生活经验转化为诗性经验”,[1]最后流于庸常;格局狭小,境界狭窄,缺乏与历史的互动感;更让人失望的是许多诗人以“及物”为名牺牲精神境界的提升,甚至肆意地下移伦理底线。
过度的“及物”带来的这些困扰逐渐成为新诗发展的障碍。
如何与现实建立更真切也更深刻的关系?已经成为新世纪有抱负的诗人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令人欣喜的是,新世纪以来的一些诗人正试图通过他们的创作对这一课题进行解答。
他们通过自己的思索,不断地调试着诗歌与现实的关系,试图在坚持描摹现实的前提下,为诗歌灌注庄重的态度与质疑的力度。
与此同时,他们在意象的选择中也浸润个体的思索与理性精神,注重责任意识的表现。
不仅“独善其身”而且“兼济天下”,逐渐形成了一种可以称之为“格物”的创作姿态。
“格物”一词来自于《礼记·大学》的:“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一句。
这种“格物”姿态,意味着他们不仅注目于“物”而且注目于“致知”,以“格”体现诗人的严肃与庄重,“致知”表达诗人对事件背后真相的思索以及铸炼诗性经验的努力。
雷平阳最出名的诗
雷平阳著名的诗词
1. 《小狗》(雷平阳)
我们这个年代,狗已经不可爱
它们吃人剩下的食物
在冬天的早晨,它们像主人一样
蜷缩在屋檐下,不再有主人的气味
但有一次,在公车上
我看见了一只没有主人的狗
它依偎在一个陌生人怀里
像一个孩子,那陌生人抱着它
就像抱着自己的孩子
2. 《老母亲》(雷平阳)
我总是无法接受母亲已经老了
这个事实。
母亲一旦变老
就意味着她不再是我的母亲
就意味着她将彻底消失
就意味着我必须独自面对这个世界
就意味着我将彻底失去她
雷平阳的诗作中,比较出名的有《浮云》、《山冈》、《干妈们的手艺》、《背着母亲上高山》、《给父亲的住处》、《狗绳》、《祭父帖》等。
《繁华》读后感
《繁华》:一座城市的背面与失恋者的心境《繁华》这首歌以其深情的旋律和富有诗意的歌词,成功地勾画出了一个失恋者在面对城市的繁华时,内心的波澜与挣扎。
这首歌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过又嘉的一次日本旅行,通过触景生情的方式,将失恋者的心境与城市的繁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歌曲一开始,便以“岚山的花,燃烧的落霞”为引子,展现了一个美丽而又充满希望的画面。
然而,接下来的歌词却透露出了失恋者的悲伤与无奈:“美梦会崩塌,时间如沙”。
这种对比,让人不禁为失恋者的遭遇感到惋惜。
而“放肆的喧哗,沉默的表达,亦难再辩真假”则进一步展现了失恋者在面对城市的喧嚣时,内心的迷茫与无助。
“背对整座城的繁华,就连拥抱也会害怕”是整首歌的核心所在。
这里的“背对”不仅表达了失恋者对于城市的繁华感到无力和疏离,更暗示了其在情感上的退缩和逃避。
而“拥抱也会害怕”则进一步揭示了失恋者内心的脆弱和恐惧。
这种恐惧并非来自于外界,而是来自于其自身对于爱情的失望和对于未来的不确定。
在歌曲的后半部分,失恋者的心境得到了进一步的展现。
“谁和谁上演的戏码,不想参透的情话,就算放不下,也咫尺天涯”。
这里的“戏码”和“情话”都是爱情的象征,而“放不下”则表达了失恋者对于过去的执着和留恋。
然而,“咫尺天涯”却揭示了这种执着和留恋的无奈和绝望。
整首歌以“夜的尽头,不值得停留,明知是虚构,却不愿回头”为结尾,既表达了失恋者对于过去的释然和放下,又透露出了其对于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
这种矛盾和纠结,正是失恋者在面对城市的繁华时所经历的心境变化。
总的来说,《繁华》这首歌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情的表达,成功地勾画出了一个失恋者在面对城市的繁华时,内心的波澜与挣扎。
它让我们看到了繁华背后的孤独和无奈,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幸福和美好。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爱情的挫折和失落时,我们要学会坚强和勇敢,勇敢地走出阴影,迎接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及考题练】汇编附答案解析
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及考题练】汇编渔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翻译: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大不同。
大雁又飞回了衡阳,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
黄昏时分,号角吹起,边塞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四面八方回响起来。
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战事未平,功名未立,还不能早作归计。
远方传来羌笛的悠悠之声,天气寒冷,霜雪满地。
夜深了,在外征战的人都难以入睡,将军已是头发花白,士兵抹着思乡的泪水。
作者简介:范仲淹,字希文。
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主题思想: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抒发了作者忧国思乡之情,表达了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重点赏析:这首词“异”字统领全篇景物的特点,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为下文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做铺垫。
选景典型生动,边声嘈杂,号角呜咽,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展现了边塞奇异的风光,渲染了浓厚的悲凉气氛,为下片的抒情蓄势。
“浊酒”两句揭示自己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抒发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
最后一句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悲怆含蓄地表达出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实例赏析:1.本词重点句翻译: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2.句子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雷平阳的诗
雷平阳的诗一、《回答张蔚卿》
萧萧猿啼斯施独悬,孤鸿嗟归难回津。
湘浦杨柳伤春秋,寒雁双飞聊别离。
碧冥似穹庐,短裾当仙灰。
尽日瘦眼照尔写,一片空心恨湘水。
曩昔旌旗归淮西,今朝曹将开城门。
斗粟千斛擒龙垒,鹤归南塞拔剑痕。
待君重斟佳酿,挥杯洞庭连空船。
二、《忆江东乡》
江东偃草依旧,一望无垠。
月明山间寒,苍茫落日垂锦。
森森樟树参差,破屋故里新旧。
昔日簇簇芳草,今朝荒芜如玉帛。
碧窗倚门赊衣衫,翠暎绿杏醉春风。
楚歌不解春愁,唯见芦洲鸿雁飞。
三、《兰溪羣山妙》
江上苍苍竹林站,芳树芳花伴飞鸟谷。
涨潮惊鱼浪傍岩,青山如蓝古木存。
横山穿画彩河履,夜月笼房闲低头。
晨星满殿宝镜迎,翠袖遥牵初心愿。
游人叹兰溪江湖,禅松宝树抱禅晨。
四、《咏樱花》
纷纷好樱枝,烂漫嫣红满芳菲。
离离青萝凝,错落巴山树英碧。
有时青萝进客舍,强啜繁香怯羞撩。
林中樱宿枝,水湾明月暗璀璨。
晴日无地头,繁华一拂独犹存。
雷平阳浮华解读
雷平阳浮华解读作为一部经典文学作品,雷平阳的《浮华解读》既反映了社会的现实状况,又反映了人的精神生活。
这部小说可以说是一本宏大的社会百科全书,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方方面面,对于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的思想动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雷平阳小说的时代背景来看,《浮华解读》的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上海,这个时期正处于中华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这个时期上海成为了浪漫主义和浮华文化的代名词,浮躁、混乱的社会氛围几乎成为了上海这座城市的代名词。
在这个背景下,雷平阳用小说描绘了人们在这个时期的生活和思想状态,反映了他们对现实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憧憬。
其次,从小说的情节来看,《浮华解读》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也非常丰富多样。
小说中的小说家、商人、职业女性、黑道老大等不同角色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之间复杂的关系、交往和互动,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富有戏剧性的社会面貌。
同时,小说中也涉及到了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比如走私、黑社会、娼妓、滥竽充数等现象,以及华丽的夜场舞厅、西洋式餐馆等高级场所,还有上海滩上最流行的流行曲和海派文化,这些情节都展示了当时上海城市各个方面的特点,并揭示了城市的浮躁和混乱。
再次,从小说的主题来看,《浮华解读》主要探讨了人们在浮华与现实之间的选择和抉择,对于当时的读者来说,这个主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小说表达了对于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探讨了在这样的复杂社会背景下,人们该如何来面对自己的命运和选择。
小说中的主人公们围绕着两句话展开了思考和争执:一句是“没有夜场的时代我们也会过”,另一句是“人生短短几个秋,不在夜场枉少年”,这两句话彰显了人们在浮华与现实之间的选择和抉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人们的精神状态,也让人们对自己的生命和未来充满了思考和憧憬。
综上所述,雷平阳的《浮华解读》是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的思想动态,还探讨了人们在浮华与现实之间的选择和抉择。
一种很“雷”的表白方式
摘要:本文是在认真品读诗人作品集的基础上,重点赏析《亲人》这一篇,大量引用相关诗篇做例子,使诗人的情感思想集中、统一,情感更真,诗意更浓。
人是情感动物,不经意间会被一句话、一首诗、一篇文章、一部作品深深打动,对于笔者来说,雷平阳的《亲人》,就是这样一首简单却又让人感动的诗,忍不住为它写下注脚,和更多的读者分享。
关键词:雷平阳;《亲人》;乡土雷平阳,谁?出版社会这样介绍他:“雷平阳,1966年秋生于云南昭通市昭阳区土城乡欧家营。
当代诗人、散文家,出版诗集《雷平阳诗选》《云南记》《出云南记》、《雨林叙事》《山水课》,散文集《云南黄昏的秩序》《我的云南血统》和《雷平阳散文选集》等多部,曾获华语文学大奖、2006年度诗人奖、鲁迅文学奖等奖项。
现居昆明,供职于云南省文联。
”如果让诗人介绍自己,他会这样说:“石头的模样,泥巴的心肠,庄稼的品质”。
在读过雷平阳的几部诗集和部分散文之后,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忠诚的儿子,忠实于大地和父母、诚实地写作和抒情。
在他的诗中,有很多是对乡土的怀念,特别地明显,其中有一首诗,我非常喜欢,是典型的雷平阳的叙述方式,这首诗叫做《亲人》一、一种很“雷”的表白方式我给本篇文章起名为《一种很“雷”的表白方式》。
我觉得这首诗把对乡土的爱,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进行了表达。
因为我们知道,每一个诗人心中可能都有一个乡愁,像余光中有他的乡愁,他用的是一种优雅的方式表达,但是平阳用了很“雷”的方式,一种直白到极端的方式,干净纯粹;又用一个从大到小的完整收缩过程来说乡愁,是独特的。
“表白”一词容易让人联想到一幅很温馨的画面:在漂亮的餐厅里,害羞的女孩正在接受紧张的男孩的求爱或求婚。
而我认为乡土就是雷平阳的情人,《亲人》是他写的一封情书。
曾经雷平阳在和胡秋野的谈话中说过:“我对我的乡土,对我的亲人有一种丧心病狂的、狠狠的爱。
”所以把故乡和雷平阳比作一对恋人毫不夸张。
世界上的爱情有很多种,表白的话语和方式也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感动。
诗集神采
商 震: 在第三届青春回眸诗会上,我结识了龚道国这位桃花源里的诗人,他谦逊、低调、有 修养,沉稳的性格,令人信赖。这部诗集里散发出来的神采,是诗人内心的,也是万物自 然的,是形而下也是形而上的,更是与“心远地自偏”之境界一脉相承的;在物质坚硬的 当今社会,其精神指向,对每个人都具有认识、启迪的意义。
熊国华: 龚道国把心灵放飞在自然山水间,用诗的形式与万物进行亲密交流,探寻事物隐藏的 秘密与运行规律。诗人力避红尘烦扰,保持内心的澄明纯净,寻找精神家园,诗意栖居。 龚道国是一位沉思而灵动的诗人,既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饱受德山沅水的地气 滋养,同时又注入现代哲学的思考,这使他的诗很少浮面地描述事物的表象,而是以心灵 透视事物的内核,发现事物潜藏的本真之美,给读者带来阅读的惊喜和审美快感。这也许 是《神采》之中的“神采”吧!
田 禾: 我对诗集《神采》的总体印象是,自然,朴实,沉稳,充满泥土气息,彰显开阔深邃 的诗风。最典型的如《秋菊》 : “秋日,我把这些低暗不堪的时光 /找出来,移到了高处// 我把这些茅草之中,不知深浅的/疑惑与旋涡,这些夜色 /覆盖的,泥泞的斜坡上的黎明 / 也找出来,移到了平地 //而一盏独擎高处的秋菊/则把我移到她微微一闪的视线下/那片开 阔地,让我找出自己” 。福克纳认为一部好的作品需要具备三个条件:经验、观察、想象。 《秋菊》三个条件都够,是一首值得我们玩味和琢磨的难得的好诗。 龚道国的诗歌是本色的, 极具生命力和地域特色。 不论对风土人情、 乡野风物的抒写, 还是对自然山水、花草虫鸟的歌吟,都以出色的白描、朴素的表述和细腻的语言进行着艺 术构造。诗句精炼、简洁、鲜活,没有故弄玄虚的意象,没有华丽的技巧,但有着诗歌应 有的沉静和纯粹,富有想象力,富有力量感。 《神采》诗篇强大的与自然对话的能力,将 生活静水流深的惬意感受,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道国诗歌的一大特点。
雷平阳的诗(三首)
躲 雨一群清朝的死人,把浮财埋在了孔明山,埋下的还有很多尚未寄出的信件和契约那儿距老挝国已经很近,山坡上隐居的人没有族名,自称香堂或克木仿佛汉人的远房亲戚野草长得像竹林,野花开成了牡丹鸡却不敢长大,歇在树枝上样子像喜鹊或乌鸦……那些埋宝的洞穴,是他们修筑的一座座坟墓,墓门已经被打开所埋的财宝,全被时间花光信件和契约,加入了落叶的家族只剩空空的墓穴如野地上飘渺的凉亭每逢雷电和暴雨,过路的人就会钻进去躲避再钻出来,雨过天晴田野犹如新创,他们都会觉得自己真的躲过了一劫,活过了一次重新再活,每一个人雷平阳的诗(三首)雷平阳点赞:鲁迅文学奖获奖诗人新作选诗歌原创都是一封终于寄出的信件;契约加身都是一两两兑现给未来的白银大象之死它送光了巨大身躯里的一切对没有尽头的雨林,也失去了兴趣按常理,它对死亡有预知可以提前上路,独自前往象群埋骨的圣地,但它对此也不在意了走过浊世上的山山水水只为将死亡奉上,在遍野的白骨间找个空隙,安插自己?它觉得仪式感高过了命运。
现在它用体内仅剩的一丝气力将四根世界之柱提起来,走进了溪水之后,世界倒下。
他的灵魂任由流水,想带到哪儿就带到哪儿去无人车站不是一个人都没有,北回归线穿过那个车站,有个人在那儿守着北回归线,他的工作虚无缥缈铁路就将废弃了,只有运矿的货车偶尔还会路过。
这个名叫老六的人,很久没什么正事找来一根塑料管,把水引来天天不停地洗枕木。
或者一本正经地坐在结满蛛网的售票窗口一再地问空气:“去哪儿,要几张票?”有时还对空气很不耐烦:“声音大点我没听清!”实在无聊的时候老六就把北回归线石碑涂成红色过上一天,又改成黑色。
然后又变成绿色、黄色、白色,或者不知是什么色的色。
如果还不能排遣内心的空虚,他就把石碑刨出来背在身上,沿着铁轨走到下一个车站又走回来。
有时,心情不错他就绕道前往一个个荒僻的村庄坐在石碑上,给村民讲解北回归线村庄里没什么人了,都是些灵魂出窍的老人,听不明白是什么线一口咬定,这线,就是一条看不见的鬼走的路线。
古代文学-大二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教学设想】作为本编文学的总论,要重点搞清楚: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时代特征;本时期思想文化对文学的影响;文学的自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总体特征等。
难点是玄学对文学的影响。
计划课时:2。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东魏→北齐汉魏北方十六国→北魏末蜀西晋西魏→北周建吴隋安南方东晋→宋→齐→梁→陈↓↓(196)...........................(约400年) (589)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元年(196)开始,到隋文帝统一中国(589)结束,约400年的文学史。
它包括建安文学、正始文学、西晋太康文学、东晋文学、南朝文学、北朝文学等几个大的阶段。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所处的时代环境:1、战乱与分裂的时代特征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的时代特征是:全国长期处于分裂,政权更迭频繁,社会动乱不休,民族矛盾尖锐和民族大融合。
从黄巾起义到汉末大乱,从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后又是八王之乱,导致南北分裂长达二百七十多年。
其间最长的朝代不过一百年(如东晋、北魏),短则二十多年。
在中国这块版图上曾经一度出现过十几个大大小小的国家。
这一时期,由于国家分裂,政权不稳定,各种力量为了争夺权力或扩大统治范围,互相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有时战争异常激烈,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战乱和分裂是魏晋南北朝的时代特征,对应于文学,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敏感的作家们在战乱中最容易感受人生的短促,生命的脆弱,命运的难卜,祸福的无常,以及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文学的悲剧性基调。
2、纷繁复杂的政治斗争由于政权的更迭频繁,统治集团中为了争夺权力的斗争也充满着杀气,许多文人被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
从东汉末年的党祸大屠杀,到西晋初司马氏政权的高压政策,许多文人都朝不保夕,惨遭杀害。
如孔融、祢衡、杨修、丁仪、嵇康、张华、陆机、陆云、潘岳、刘琨、郭璞等等。
难怪有的文人用酒来麻醉自己,有的人隐居山林,住洞穴,韬光遁世,养性全身。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华》赏析
浮华
雷平阳
大理苍山,靠近玉局峰
一个山谷中。
乔木杜鹃,每年春天
都把花粉,一点不剩地
给了一座悬崖。
登高看雪的那天
我路过那里,怎么也不习惯
一座石头的悬崖,从里到外
都被渗红了。
散发着浓烈的脂粉香
旁边的一泓清水,里面则埋伏着
一群清冽的哑巴
这是一首标题与深意联系紧密的诗歌。
忽略标题,除却最后一句“里面则埋伏着一群清冽的哑巴”让人不明就里,略显突兀,你也许会觉得这只是一首记叙一次踏雪出游的小诗,字里行间清新自然,毫无杂念,更无浮华之意可言。
然而这就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了,标题与正文看似毫无联系,实则丝丝入扣。
雷平阳被称为“平民诗人”,他的诗朴实无华,充满滇南质朴的尘土气息。
而要对一篇诗作深入赏析必然要联系起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平生作为,否则便与凭空捏造毫无分别。
诗人霍俊明评价说“对于自然、故乡的命运性关联,雷平阳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旁观者”。
这个离群寡欢的欢乐和“饥饿”同在的“梦游者”确乎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宿命性地以诗人的“非正常”性格冷静而无望地面对着身边和心灵中所有的遭际。
”雷平阳的诗歌仿佛永远的暮色一样令人在无边的苍茫中窥见人生的踪迹。
于是我们知道这样一个诗作活跃在镁光灯下和各类奖项中的诗人,内心始终偏执地保留着写诗愉己的初衷,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冷眼看淡世间,视功名利禄为无物。
他那带着尘土的语言之下,是对生活与生命的清澈认识,和对人性的静默悲悯。
他的诗句安静朴实,却在不经意间化作细小锋利的针尖,针砭俗世,令读诗的人笃然清醒。
让我们把目光重新聚焦到这首小诗上,大理苍山,玉局峰巅,深山幽谷,便是诗人钟爱一生的故乡意象了,然而“乔木杜鹃”未免有些夸大,杜鹃原是灌木
植物,说成乔木并“都把花粉,一点不剩地给了一座悬崖”便有隐隐的夸大批判之嫌。
结合诗人的个人经历,便不难理解杜鹃的哗众取宠与这个时代对文学不合时宜的吹捧如出一辙。
相应地,“一座石头的悬崖”便可指代诗人自身甚至是整个文坛,被自作多情的杜鹃渐染,愿与不愿都是无可奈何。
“我”本意欲登高看雪,却遭遇了“从里到外都被渗红”的石头悬崖,圣洁的雪与散发着低俗的脂粉香的石头,这是怎样的天壤之别。
阳春白雪求而不得,见到的却是这样的触目惊心。
很多人经受得多了也就麻木了,奖项、名声虽是负累却也是在俗世中得以通行的有利凭证。
然而“我路过那里,怎么也不习惯”,这其中透露了莫大的无奈和偏执。
世人皆醉我独醒,不论事实多么肮脏不堪,总有那么一些先驱者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但面对现实丑陋的庞然大物,只能适度选择沉默,而这样的沉默往往却让更多的人不安或者揣测。
于是便有这样“一群清冽的哑巴”埋伏在“旁边的一泓清水”中,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在沉默中爆发出来。
整首诗不见一个“浮华”却处处隐含深意,诗歌文学务实的本质与现代文坛的浮华之间的矛盾可见一斑。
诗人雷平阳是这个时代诗歌的先锋者,以他独到的语言和视角印证了每个时代都在不断探讨的文学问题。
诗歌与现实,诗歌与时代的联系与矛盾,引申至整个文学领域,也是客观存在并值得深究的。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坛的发展正愈加趋向功利化,原先写作的初衷已被太多人遗忘。
为什么现在出版的纸张越来越多,值得赞颂千篇的文学作品却越来越少,这不仅是整个文坛也是整个时代需要仔细思量的问题。
参考文献:1.《浮华》之题目与正文的关系
2. 仿佛有永远的暮色——雷平阳其人其诗霍俊明
3. 这些满沾尘土的诗句让我们感到振颤——读《雷平阳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