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报告之网络课程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课程结题报告
【篇一:福州大学网络教学课程建设项目结题报告表】福州大学网络教学课程建设项目结题报告表
【篇二:课程建设结题报告】
篇一:精品课程建设结题报告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
结题报告书
立项编号:课程名称:课程负责人:所属系部:建设时间:填表
日期:
jpkc200705
化工原理田海玲化学化工系 2007-2010 20100729
吕梁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制
123
45
篇二:课程建设项目结题报告
课程建设项目结题报告
本课程建设项目的名称是《学分制下程序设计语言开放式教学的改
革与探索》,项目编号是20060202,项目所在单位是电气工程系,
项目负责人。
本课程建设项目的目标要求有以下几项:
1.制订教学管理制度。
2.编写教材。
3.建立网络答疑及批改作业平台。
4.开放实验室,建立实验考核管理制度。
5.建立网络教室,开展网络教学活动。
程序设计语言是大学公共基础课之一,而且也是计算机专业基础课,其地位比较重要。我校于2005年开始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对程序
设计语言课程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例如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让学
生选择,开放实验室,以及提供合适的本科教材等。在本课程建设
项目立项之前,主要以下几点不足,制约学分制下程序设计语言课
程的教学。
1.十分缺少适合学分制需要的高水平的专业任课教师,没有与学分
制相配套的管理制度。目前主讲教师只有1人,每年《c语言程序设
计》的任课教师都在大量更换,稳定性不足。完整的考核管理制度
没有建立,无法客观评价、考核任课教师。
2.缺乏适应学分制要求、适合汽车学院学生需要的本科教材。
3.未充分利用校园网,开展网上答疑及批改作业等活动。
4.实验室资源严重不足,缺乏对学生实验结果的客观考核办法,也
没有对实验教师的实验指导效果进行评价和管理
5.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没有开展多种形式教学方法的研究。
按照课程建设项目的要求,我们首先经过充分的研讨,总结近几年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管理的经验和教训,几易其稿,制订出了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管理和考核制度》。该制度出台以来,已成功
地运行一个学期,为考核和管理《c语言程序设计》任课教师提供了
切实可靠地依据,也为今后可持续、规范的考核管理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通过积极争取,将《c程序设计简明教程》列入了汽车学院十一五
规划教材。与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联系,列入《21世纪高等院校计
算机系列教材》。遵照教育部本科教材编写规范,参照汽车学院《c
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编写出了符合计算机专业需要的本科教材,已于2006年8月出版,全国公开发行。该书字数为39.2万字,共分十二章。内容翔实,案例精彩,前后呼应,自成体系。完全适
合汽车学院本科学生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颇受专家和同行的
好评,拟于2007年正式给汽车学院本科学生使用。
组织人员开发了网上论坛,利用校园网,在网上开展答疑和批改作
业活动。既方便快捷,又反馈及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相应
网址是/wxd。
针对实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是与计
算中心合作,提供250台
电脑供学生上机,有效缓解了实验硬件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其次
在计算中心主任闫菲的直接关心下,完成了实验管理考核制度的制订,并已成功实施了一个学期。计算中心全体动员,闫菲主任亲自
挂帅,投入《c语言程序设计》的实验指导工作。以上种种措施,对
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今年我们投入大量精力,以电气工程系计算机实验室为基地,进行
了网络教学试点工作。通过这些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获得了
一些宝贵的经验。今后准备扩大试点规模,增加网络教学的比重,
从教学手段方面提升《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水平。
目前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专职教师梯队已逐步形成,以xxx老师为课程负责人,xxx老师为主讲教师,xxx老师和xxx为骨干教师。这支教学队伍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超,学生评价甚高。今年取得的一系列成功,为以后把程序语言设计课程建设成省级精品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我们在《学分制下程序设计语言开放式教学的改革与探索》项目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面达到课程建设项目规定的各项要求,特申请教务处领导和专家莅临检查,指导工作,进行课程建设项目的验收。篇三:“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深圳市华富小学课题组
①
摘要:以建构主义、多元智能等理论为指导,运用调查研究、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等研究方法,从教学数字化、科研数字化、管理数字化、德育数字化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了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德育为一体的“十字星”数字化学校模型,初步建成了数字化学校。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办学的质量和效益。关键词:数字化建设十字星模型
一、研究背景
数字化学校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都有近80%的教室已与因特网连通,约10%的学校建成了无线网,少量学校已达到了学生人手一机的水平,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由传统教育向基于数字平台教育的转变。然而在我国,数字化学校的建设只是刚刚起步。
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如何体现信息时代的现代教育特征,是能否实现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问题。建设数字化学校,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能适应数字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符合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的。建立一大批能够提供基于数字平台的教育的学校,将为中国的教育现代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由我校李小松校长牵头,申报了“数字化学校建设研究”课题,并于2004年4月正式立项成为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区域性整体推进模式研究》的子课题。
二、研究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特别是internet)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实现提供了最理想的条件;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