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管理策略

印象管理策略
印象管理策略

招聘面试中的印象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 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IM)是一种影响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手段,每个个体都试图控制自己留给他人的印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印象管理现象开始受到社会心理学家的关注,在短短的半个世纪中,有关印象管理的研究在社会学、心理学、组织学、管理学和沟通学领域中得到迅速的发展,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印象管理的研究在组织行为领域中已经自成体系,同时被广泛地用于人员招聘、绩效评价、选拔提升和离职面谈等实践领域。本文通过概述已有研究成果,总结了应聘者印象管理的涵义以及有关的研究,并且作出了评价和展望。

[关键词] 印象管理招聘面试求职

一、印象管理策略

有些研究坚持认为,大多数应聘者印象管理策略是无害的常规行为。还有研究指出,印象管理包括语言自我呈现和策略性行为,这些行为有助于应聘者在短期内树立良好的形象。[6]当应聘者仅仅是为了展示他们希望考官注意到的个性因素时,此时进行印象管理努力就是无害的。

然而,大部分的应聘者印象管理行为既不是有意识的欺骗,也不属于社会礼仪,同时这种行为对面试是有影响的,会限制组织面试招聘的有效性。因此,很多印象管理策略并不被理解为应聘者努力误导考官,而应该是他们努力迎合考官的期望,使自己表现为雇主想雇佣的那一类人。具体来说,印象管理行为通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影响面试:人际吸引、高动机水平和个体差异,前两者反映了印象管理策略对面试的作用,后者则体现了印象管理风格对面试的影响。

1.通过表现出与考官的人际吸引从而影响考官的决策

有研究表明,通过反复使用考官的名字和与考官保持相同的立场两种方式来实现与考官的人际吸引。雇主倾向于招聘那些非自我卷入和关心他人需要的员工,在他们眼里,问问题可以反映应聘者的素质。但是这会带来雇佣决策的误差。以人为导向而不是以工作为导向不仅对考官的决策有不良作用,同时对应聘者本人也是有影响的,因为当应聘者使用这些策略而不是获取与工作相关的重要信息时,他们就会对应该选择哪种工作感到迷惘[6]。另外,努力与考官保持相同的语气态度同样可以增进人际吸引,因为那是双方相互默契的一个标志,考官一定会对与自己有更多共性的人更好(泰文斯·戴伍琳)但是当这种吸引影响到雇佣决策时,这种吸引就会对面试产生负面的影响了。毕竟,考官将来并不一定直接与雇佣的人一起工作,应聘者通过增进人际吸引的手段来努力获得工作机会,就会使雇主很难作出雇佣选择。另一方面,应聘者假装人际吸引是为了使考官觉得他们更可爱,这样很容易会产生晕轮效应,增大招聘的误差。此外,当人际吸引对选择并不重要时,努力使用人际吸引也会带来负面结果。

但是研究结果也并不总是一致,卡柯玛、戴勒瑞和费瑞斯将求职者在面试中运用的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划分为两大类:自我聚焦型(如自我宣传)和他人聚焦型(如讨好考官),他们的研究发现,使用自我聚焦型印象管理策略的应聘者,相比使用他人聚焦型技术的人来说,得到的评估更好,这可能是因为在这种特殊的场合下,他人聚焦型技术会被人认为是溜须拍马而遭拒绝,因而效果不佳[1]。我国学者做过一个有关的实证研究,得出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所应用的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与考官评价之间关系密切,但是保护性印象管理策略与考官评价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黎恒,2002)。[8]

2.应聘者努力显示高动机水平对雇佣决策不利

近来对应聘者工作动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通过观察应聘者对过去事件的归

因来预测其未来工作的动机水平成为研究的热点。有这样一个普遍的认识,即承担过去失败责任的应聘者比那些责备别人和责备环境的应聘者在面试中得到的评价更高。因此,一个内部可控的归因,如“我没有获得提升是因为不够努力”,

相对外部不可控归因,如“我没有获得提升是因为别人有意拒绝我的申请”,可能会被考官认为其随后的动机水平更高。尽管对过去消极事件采用的责备别人和责备环境的归因不会威胁到个体的自尊,但是在选拔面试的可评价的公共环境中,外部不可控归因还是会传递一种个体无能或是不愿意为先前失败或错误负责的印象(斯威思特,即Silvester,1997)。相反的,一个内部可控的归因,则会传递应聘者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可以创造个体将会更有效地控制环境的印象,无形中反映了应聘者未来工作的高动机水平。

3.在印象管理上存在个体差异

至今为止,大多数研究集中于试图得出有关一个人在选拔面试中如何表现自己的普遍认识。如上面提到的努力表现与考官的人际吸引、表现出对工作的高动机水平,都反映了应聘者试图通过使用印象管理策略来影响面试结果,使自己从面试中脱颖而出。然而,应聘者在表现自己方面存在个体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为印象管理风格的差异,也可能影响选拔决策[10]。

二、应聘者印象管理启发与结论

1、适度展示,自我宣传。面试整个过程中,考官会提及关于能力、资质和技能的问,例如“介绍一下你自己,认为你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谈谈你在学校或大学里经历过的感到特别自豪的事情”对于这些问题,面试者可以采用适当的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自我宣传。心理学研究表明,面试官对于关注自身优点的求职者的评价高于那些关注面试考官的求职者。

2、适当使用借口和辩解。恰当使用借口和辩解也是面试情境中常用策略,例如“谈谈你在大学里或上个工作中经历过的最大的失败的事情?”对于这类问题,可以恰当采用借口和辩解策略,但是有效的借口需要具备充分性、正规化、真诚性。

3、适度赞美,遵从考官。在面试情境中,对企业、面试官欠当的赞美和意见遵从,具有十分积极的效果。但是如果过度则会起到负面效果。成功意见遵从的一个原则即为:在一致意见中夹杂不一致意见,即在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情上表达不同意见,而在重大事件坚定的与考官站在一起

4、巧用非言语交流,塑造魅力印象。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通过非言语行为获得面试官的积极评价是十分常用的手段,如求职者通过面带微笑、认真关注考官、身体前倾、较少无意识动作等等,可以使考官获得起更加积极、有素质、自然等评价。

[8]黎恒.应聘者印象管理策略对考官评价影响的实证研究[J].人类工效

学,2003,(1).

[1]保罗.罗森菲尔德等.组织中的印象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谈印象管理

谈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印象管理,有时又称印象整饰,印象管理是心理学家库利、戈夫曼等人提出的,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通常,人们总是倾向于以一种与当前的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相吻合的形象来展示自己,以确保他人对自己做出愉快的评价。 在我们学校,经常有一些公司会来选礼仪小姐,我有一位身材,相貌都很好的同学去面试,可最终哪些条件不如她的都被选中,她却意外落选,一问才知道,问题出在印象管理上,那些入选的都很注重形象,都穿上最合适的衣服,化了淡妆,极其慎重,而我的那位同学,却没有化妆,相比之下,就略输一筹了。虽然很多人不认同,可这却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当然,印象管理并不是只有外表的着装而已,它还体现在人们的行为、语言等各方面的表现上。好的印象管理往往会使人获得机会或得到认同,但不好的印象管理就会使人失去机会或受到冷遇。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印象管理呢,下面就谈一谈这个问题。 一般人们最常使的印象管理的策略主要有两种: 1、当个体试图使自己为某消极事件承担最小责任或想摆脱麻烦时,就可以使用降级防御策略。这类策略包括: (1)解释:试图做出解释或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例如,自己身体不适,或感觉不好,或者有其他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因而影响了这件任务的完成等; (2)道歉:当找不到合理的解释时,就为这一消极事件向老板道歉。这样的道歉不仅可以让人感到他的确有悔恨之意,而且,也会让人觉得这样的事情以后不会再发生了。例如,确实是上班迟到了,或者的确没有按时完成任务,这时如果先解释原因,往往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而如果能先表示歉意,再做出适当的解释,就更容易让人接受,而不至于影响自我的形象; (3)置身事外:当个体与进展不顺利的某事不直接相关时,他们可以私下告知上司自己与某事无直接关系。使用这种方法,常常能使自己少受不好的事情的牵连。例如,当小组工作进展不顺利时,如果自己与这件事关系不大,就可以私下告诉老板,自己曾经反对这一计划,但被否决了。 2、当个体试图使自己对某一积极结果的责任最大化,或者想让自己看起来比实际更出色时,就可以使用促进提升策略,常常使用的这类策略有:(1)争取名分:当人们认为自己应该为所做出的积极成果得到应有的认可时,通常会采用这种策略。如通过正式的渠道让人了解自己的贡献,或者通过非正式的渠道告诉关键人物自己所取得的成果; (2)宣扬:当个体已受到赞扬,但还想让别人了解自己比原先所认为的做得更多,影响更大时,常常会采用这种策略。例如,自己在小组工作

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有时又称印象整饰 [编辑] 什么是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也叫自我呈现(Self Presentation)是心理学家欧文·戈夫(Erving Goffman)通过系统的观察和分析于1959年提出的理论。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通常,人们总是倾向于以一种与当前的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相吻合的形象来展示自己,以确保他人对自己做出愉快的评价。 目前,印象管理被广泛地应用于求职面试中。应聘者的印象管理包括语言的呈现和策略性行为, 有助于应聘者在短期内树立良好的形象。 印象管理是社会互动的一个根本方面。每种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都有一种合适的社会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表达了一种特别适合该情境的同一性,人们在交往中总是力求创造最适合自己的情境同一性。 理解他人对自己的知觉与认知,并以此为依据创造出积极的有利于我们的形象,将有助于我们成功地与人交往。 [编辑] 印象管理的过程

印象管理的过程通过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形成印象管理的动机,二是进行印象建构。 [编辑] 1、印象管理的动机 印象管理的动机是指人们想操纵和控制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的意愿程度。个体印象管理的动机水平将取决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1)印象与个人目标的相关性。越是与个人目标相关密切的印象,个体进行印象管理的动机就越强烈。在组织中,个体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方式形象,与个体的目标关系密切, (2)这些目标的价值。越是有价值的目标,个体进行印象管理的动机就越强烈。例如,提升对个体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目标,而上级和同事对自己工作能力与工作方式的印象,则直接影响个体的提升,因此,个体会非常在意使上级和同事形成有关自己工作能力与工作方式的好印象。 (3)一个人期望留给他人的印象与他认为自己已经留给他人的印象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越大,个体的印象管理的动机就越强。例如,某人希望上级赏识自己的能力,下级认可自己的工作方式,当认为上级过去已形成有关自己能力的不良印象,或者下级已形成有关自己工作方式的不良印象时,个体改变这种印象,对自我印象进行管理的愿望就会更强烈。 [编辑] 2、印象建构 印象建构是指个体有意识地选择要传达的印象类型并决定如何去做的过程。印象建构又包含两个过程,即: (1)选择要传达的印象类型; (2)决定如何去做。 要传达的印象类型不仅包括个人的人格特征,也包括态度、兴趣、价值观或物理特征等。研究发现,有五个因素影响到我们选择试图要传达的印象类型,这五个因素是: (1)自我概念; (2)期望或不期望的同一性形象; (3)角色限制; (4)目标价值;

4.3 印象管理

一、印象管理的概念 (一)印象管理的概念 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于自己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过程。恰当的印象管理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可以使交往顺畅进行。恰当的印象管理不应理解为虚伪,而应理解为讲文明、讲修养。 (二)印象管理的理论 1.符号互动论。参与社会互动的人,要站在他人角色的立场上,了解别入如何看待自己。这样可以便入们有效控制自己的社会行为,使别人感到满意。 2.戏剧论。戈夫曼(E.Goffman,1959)提出的“戏剧论”,他把社会交往看作戏剧舞台,人人扮演一定角色,演出相应的节目。在别人面前,人总企图控制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以及交往的性质。社会赞许需要、控制交往结果的愿望,促使人们进行印象管理。在社会互动中,每个人都竭力维持与当前社会情境相吻合的形象,以确保他人对其做出使之愉快的评价。成功维持良好形象,就会受到周围人的赞许,自己就有面子,否则就“丢脸”。每个人都有保全面子或挽回面子的策略,这就是印象管理策略。 二、情境同一性与自我表现 亚历山大等人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情境同一性理论,认为每个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都有一种合适的社会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表达了一种特别适合于该情境的同一性,故称为情境同一性。 (一)交往对象与自我表现 人在不同人面前,其行为表现就不一样。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如与不能认同的对象进行交往时,人们往往不会表现出与交往对象的接近,而是尽可能表现出与对方的不同,甚至宁愿改变自己原有的态度、观点,也不愿与对方相似。 (二)交往目标与自我表现

交往目标能决定人的自我表现。有研究发现,让海军军校学员一起完成某项任务,对其中一半人员强调团结、和睦,对另一半强调工作效率和结果。然后,让学员在自己的小组做自我介绍。结果,强调工作效率的那一组学员,表现了更多肯定的自我描述,告诉别人自己的能力、特长和优点;强调和睦的那组学员,自我描述更谦虚,甚至有自我批评。这说明交往目标不同,人的自我表现也不同。 三、自我表现策略 社会心理学把自觉的印象管理过程称作自我表现。 (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在自我表现中,人们首先关心的是如何给别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使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一开始就有良好开端。 SOLER原则:S表示“坐(或站)要面对别人”;O表示“姿势要自然开放”;L表示“身体微微前倾”;E表示“目光接触”;R表示“放松”。这样会给人“我很尊重你,对你很有兴趣,我内心是接纳你的,请随便”的轻松、良好印象。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在社交场合运用SOLER技术,改变不适当的自我表现习惯,可以有效地增强别人对我们的好感,增强别人对我们的接纳性。 (二)自我表现的原则 自我表现的原则包括: 1.角色获得 角色获得是指站在别人的立场,体验别人的角色,了解别人在特定交往情境中的期望与情感。通过角色获得,我们能够知道别人期望我们怎样行为,了解我们怎样表现是恰当的。由此,我们可以调节自己的行为,使行为效果符合各种愿望。 2.相互支持 自我表现必须不侵犯别人的尊严。社会生活犹如舞台,每个人都在扮演一种角色。如果言行损害了他人的“面子”。 3.学会特殊的自我表现策略

对“印象管理”浅见

对“印象管理”的浅见 ——关于“印象管理”的读书报告 【引言】:正如书中所说:“人类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我们总是在向周围的观众表演。所以,在不同程度上,我们始终在管理自己给他人营造的印象。”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即将要迈向社会这个大舞台,了解印象管理的知识更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我阅读了书上的相关内容后又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以下我将做简单的介绍。 一、什么是印象管理 按照书上的定义,印象管理即为: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人们在社会互动过程当中建立某种意义与目的的种种尝试都属于印象管理的内容。1我的理解是印象管理事实上指导着我们生活中所有的行为,它帮助我们预期别人对我们的希望是什么而调整自己的所作所为。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你想获得别人好的评价,你想在自己未来的道路上起航,印象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自我监控”对印象管理的影响 书上在介绍印象管理时,提出了一个概念即“自我监控”。但是书上并没有给出明确定义。顾名思义,自我监控就是我们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并注意他人的反应。在自我监控倾向量表上得分很高的人会尽量按照别人的希望表现,他们表现得像社会中的变色龙——不断根据周围环境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而自我监控能力差的人就很少关心别人是怎么想的,他们更多地受其内在的指引,从而更多地按照自己的感觉和信念做事。事实上,成为这两种极端的任何一种都是对自己很不利的。过于八面玲珑会让人感到很厌恶,觉得你不值得信赖;而完全不在乎别人看法的人会让别人在心里对你有抵触情绪。所以我的看法是:印象管理其实就是在处理自我监控的尺度问题。这种关系其实是十分微妙的,就像书上举得例子:人们希望自己被别人看成是有才华的,但是又不能让人觉得你骄傲自大,又要表现出自己十分谦逊。所以人想要给别人留下一个好印象,必须平衡好自我监控的程度,既不能过于善变也不能像榆木疙瘩一样完全不顾他人。 1引自于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1959年

大学生印象管理策略使用现状

大学生印象管理策略使用现状 第一节人口统计学在大学生印象管理策略上的差异分析 通过分析409份大学生印象管理策略的有效问卷在各维度的平均分和标准差,讨好迎合、非语言行为、自我展示、解释道歉、示弱恳求、合理化理由这6个策略的得分均高于平均分(3分),这表明本问卷中所列举的印象管理策略的确是大学生的一般性印象管理策略,是大学生使用频率很高的印象管理策略,是符合大学生实际情况的 另外,大学生对于这些印象管理策略的使用情况是不同的,比如得分最高的解释道歉的使用频率就远大于得分最少的合理化事由,这表明大学生普遍认同解释道歉的重要性,按照Arkin(1981)对于印象管理的分类,解释道歉属于保护性的自我表现,是个体承认自身所犯过错和应该付的责任,对自身行为进行解释并且感到后悔,并向对方道歉以维护自身受损的形象。其他如示弱恳求也排在前面,代表大学生对于保护性的自我表现策略重要性的认可。另外讨好迎合与自我展示的得分也在3.8以上,说明获得性的自我表现也是大学生会认可和采取的策略。而合理化事由处于得分最低的策略,这表明大学生基本能够理性的看待自身的不足,更多地采取解释道歉的方法来弥补自身的缺点和不足,而不是为自己开脱,否认自身的责任。 从性别差异来看,不同性别在讨好迎合、解释道歉、示弱恳求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这几个策略的使用上的分数略高于男生,说明在一般情景中女生使用讨好迎合、解释道歉和示弱恳求策略要高于男生,表明女生更容易情绪敏感,对情绪的察觉能力比男生强,会更好地利用自身身体柔弱的优势来达到自己的印象管理目的。同时女生更会察觉与表达自己,人际交往中也有更多的沟通技巧,利用自身的柔弱来影响他人的行为已达到自身的目标。 从科别差异来看,文科生和理科生在讨好迎合、示弱恳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参考表2,文科生在这几个策略的使用上得分高于理科生,说明在一般情景中文科生使用讨好迎合和示弱恳求策略要高于男生。这与我们的生活常识是吻合的,文科生相对于理科生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优势,展示自身,而理科生则相对实在、不善言谈。 第二节大学生印象管理策略使用成功率的差异分析

学一点——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 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是指一个人通过一定的方式影响别人形成的对自己的印象的过程。它是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包括了与他人的社会互动,是自我认知观点的核心和人类的一种基本动机是:不论个体在组织内部还是组织外部都渴望被别人积极看待,避免被别人消极看待。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自己的努力叫获得性印象管理;而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别人消极地看待自己的防御性措施是保护性印象管理。 1、印象管理深层含义 印象管理,有时又称印象整饰,印象管理是心理学家库利、戈夫曼等人提出的,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成的印象的过程。通常,人们总是倾向于以一种与当前的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相吻合的形象来展示自己,以确保他人对自己做出愉快的评价。 印象管理是社会互动的一个根本方面。每种社会情境或人际背景都有一种合适的社会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表达了一种特别适合该情境的同一性,人们在交往中总是力求创造最适合自己的情境同一性。 理解他人对自己的知觉与认知,并以此为依据创造出积极的有利于我们的形象,将有助于我们成功地与人交往。 2、印象管理的过程 概述:印象管理的过程通过包括两个阶段,一是形成印象管理的动机,二是进行印象建构。 平将取决于以下三方面的因素: (1)印象与个人目标的相关性。越是与个人目标相关密切的印象,个体进行印象管理的动机就越强烈。在组织中,个体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方式形象,与个体的目标关系密切, (2)这些目标的价值。越是有价值的目标,个体进行印象管理的动机就越强烈。例如,提升对个体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目标,而上级和同事对自己工作能力与工作方式的印象,则直接影响个体的提升,因此,个体会非常在意使上级和同事形成有关自己工作能力与工作方式的好印象。 (3)一个人期望留给他人的印象与他认为自己已经留给他人的印象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越大,个体的印象管理的动机就越强。例如,某人希望上级赏识自己的能力,下级认可自己的工作方式,当认为上级过去已形成有关自己能力的不良印象,或者下级已形成有关自己工作方式的不良印象时,个体改变这种印象,对自我印象进行管理的愿望就会更强烈。 程,即:(1)选择要传达的印象类型;(2)决定如何去做。 或物理特征等。研究发现,有五个因素影响到我们选择试图要传达的印象类型,这五个因素是:(1)自我概念;(2)期望或不期望的同一性形象;(3)角色限制;(4)目标价值;(5)现有社会形象。 当人们选择了要传达的印象类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决定如何去传达这一印象。但很少有研究探讨人们是如何选择合适的方式来影响他人形成对自己的印象的。例如:是以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有能力,还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来传达自己有能力,哪种方式更好? 不同的人进行印象建构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可能比别人更善于建构自我形象。例如,研究发现:高度自我监控的管理者对协调其自我表现或印象更加敏感,反应更强。而这些高度自我监控的人也被认为更有可能获得提升,也更有可能流动。 3、印象管理的策略 在组织中,人们最常使的印象管理的策略主要有两种: 当个体试图使自己为某消极事件承担最小责任或想摆脱麻烦时,就可以使用这种策略。这类策略包括:(1)解释:试图做出解释或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例如,自己身体不适,或感觉不好,或者有其他更重

如何进行有效的印象管理

如何进行有效的印象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进行各种交往活动。而且,当今时代的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显得更加重要。因为我们只有不断地与各类人员进行交往和信息沟通,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在交往活活动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别人心中能留一个美好的印象,好的印象便于我们与他人更好地相处,而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第一印象无论好坏都很难抹去。因此,初次见面就不讨人喜欢的人通常不具备良好的交际能力;而第一次就给人留下美好印象的人,更受人欢迎。与人交往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给他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而这就需要对自己进行印象管理。 所谓印象管理,也就是印象控制,是指一个人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过程,使他人形成的有关自己的印象符合自己的期望。印象管理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日常交往活动中,我们应如何做才能产生有效的印象管理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行动: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包装,在公务场合、社交场合和休闲场合着装要得体而应景,合理搭配衣服,要保持干净整洁。中国有句俗话,叫人靠衣装马靠鞍。确实,得体的衣着、打扮在交往中很容易给人留下一个鲜明而深刻的印象。但是,衣着打扮要以得体为前提。所谓得体,就是要符合个人的年龄、性别、性格、职业、社会角色等特征,还要注意时间、地点与场合。 而且,两个陌生人在首次见面时,大多都会从衣着打扮去评判对方的品味和性格。所以,如果你想让对方觉得你成熟稳重,那么你就应该穿西装这类较正式的衣服;如果想向对方法展现你的热情青春,那就可以穿一些运动类的衣服;如果你想表现你的温柔贤惠,就可以穿裙子或者较淑女的衣服。 其次,要注意自己的措辞和身体语言,言行举止要得当,要有礼貌。言行举止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部涵养,因此,在交往中,找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掌握好说话的艺术,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努力排除一切干扰良好印象形成的因素。礼仪在交往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进行印象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语言上,与人交往时,要注意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要注意礼貌用语,如“请”、“您”等。在仪态举止上应做到: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在坐姿上,要保持礼貌坐姿,不要翘二郎腿或把腿架在家具上,这是很没素质的表现。同时,我们还要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对方的特点,并根据对方的特点设计自己的身体姿势和说话的内容、方式,使自己在交往的一开始就被对方以一种喜欢、接纳的态度所对待。 再次,要尽快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寻找共同点。初次见面的人,如果能用心了解与利用对方的兴趣、爱好,就能缩短双方的距离,加深对方的好感。例如:和教师或学生谈教育问题,和家长谈论孩子,和孩子谈米老鼠、唐老鸭等。即使是对自己不甚了解的人,也可以谈谈时政、书籍等话题,这都能在短时间内使对方喜欢上你。并且,任何人都有“求同”心理,往往会不知不觉地因同族或同伴意识而亲密地连结在一起,同乡会、校友会之类的组织便应运而生。如果你能找出与对方拥有的某种“共同点”,即使是初次见面,也会在无形中让对方产生亲切感,一旦心理上的距离缩小了,双方便很容易推心置腹了。这些都有助于

第二讲 中国人的印象管理

第二讲中国人的印象管理 一、社会知觉中的习惯性效应 ――选择性知觉:观察者根据自己的兴趣、背景、经验和态度对被观察对象进行主动的知觉选择。 ――晕轮效应:当观察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印象后,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好象刮风天气之前晚间月亮周围的大圆环(月晕)一样,故称为晕轮效应。 ――对比效应:对一个人的评价,常常受到最近遇到的其他人的影响。 ――投射效应:又称假定相似性效应。观察者把自己的特性或感觉加到被观察者身上的现象。 ――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或定势效应。指观察者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类知觉对象的看法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的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现象。 ――重显轻潜效应:又称煮蛙效应。指对明显的、突发的事件容易察觉,而对于缓慢而来的威胁习而不察。 ――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效应。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初次所接触的印象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会影响着对某个人的看法。 ――近因效应:被观察者最近一次的表现容易给观察者留下较深的印象和影响,从而使观察者忘记他在过去给自己留下的印象。 ――偏见: 在社会心理学中, 偏见 (prejudice) 通常被理解为是一种错误的态度。如果一个人对某个社会群体产生偏见, 就会倾向于用特殊的(通常是消极的)方式来评价其成员, 而对该成员的具体情况和表现只给予很少的关注或根本不关注。因此, 社会心理学家普遍认为, 偏见可以被定义为对某一社会群体及其成员的一种不公正态度, 它是一种事先或预先就有的判断。 在日常生活中, 偏见与歧视经常被人们作为同义词使用, 但在社会心理学中, 这两个词的含义有本质的不同。偏见是一种态度, 因

人生法则——印象管理

人生法则 ——印象管 理 一些非常重要的社会规律和生活法则,隐藏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之中。 掌握它们,会帮你发现事物真相,更深刻地认识社会和人性;合理运用它们,许多复杂和疑难问题会迎刃而解。 印象管理 有个齐国人,家中一妻一妾。家里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裕,但是这个齐国人却经常独自一人外出,酒足饭饱后才回家。他的妻妾感到有些奇怪,就问他:?没听说你在外面做什么大事啊,你怎么有钱经常在外大吃大喝呢??他回答说:?噢,我有许多富贵朋友,是他们经常请我吃饭,三天一大宴,两天一小宴的,我都厌烦了!? 这人的妻子还是有点不相信,就悄悄对妾说:?我们家可是从来都没有贵客登门呀!我看他是在撒谎,看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啊。?第二天,那个齐国人一离家,他的妻子就跟了出去。她躲躲闪闪地尾随在他后面,但是走遍了全城,也没见他和谁讲一句话。走着走着,妻子看见自己的丈夫朝东门外走去,于是紧跟了上去。哪知道东门外是一块坟地。天啊!丈夫正在向各家上坟的人乞讨着剩下的残酒冷菜。妻子全明白了,气呼呼地跑回家去,把真相全都告诉了妾。妾说:?没想到咱们的男人竟然这么不争气,我们怎么依靠他啊??

那男人并不知道自己的妻妾已经知道了真相,回家后仍然像往常一样得意洋洋地在妻妾面前夸耀与贵人聚会的热闹场面。这两个女人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地把他数落了一通。这个齐国人面红耳赤地说:?我之所以这样,还不是为了一个面子嘛,我不想让你们瞧不起我啊!?这个齐国人就是在进行印象管理,尽管他的行为有死要面子之嫌。 这种通过自觉调控自己的仪表、体态、言谈等方面,从而间接影响或控制他人的知觉和感受的过程叫印象管理。?印象管理?这个名词是心理学家库利、戈夫曼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都希望得到别人乃至社会的认可、赞同,并期望能够控制社会交往的结果,所以就要有意无意地进行印象管理。比如,在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对什么人说什么话,通过表情更好地表达自己等,都是为了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还有,当一个人要去面试的时候,总会事先做一些必要的准备,个人资料、形象设计、谈话内容等;当一位热恋中的小伙子被女朋友甩了,他总会在别人面前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这些都是印象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印象管理不仅体现在对自己,还体现在对他人。例如,雨天当一位女同学穿着一身新衣裙在马路边上滑倒时,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装着没看见,赶快离开。这样要比跑过去扶她起来效果更好,免得她在同事面前丢面子。

印象管理的测量

请根据演讲时限和详略进行筛选~ 有些找了好久实在找不到表格了,否则就是付费T-T 印象管理的测量 一直以来有关应聘者印象管理策略的量表都没有一个统一的范本出现,研究角度及关注重点的不同,使得研究者们自己所编制的量表也是结构各异。 一、自我监控量表(Self-Monitoring Scale) 用以考察个体对于社会线索的留意和回应程度,它主要测量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积极监督、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外在表现的水平如何,有时自我监控也被作为人格特质之一予以研究。 不足: Snyder于1974开发出自我监控量表(SMS),是对印象管理风格的测量,用以考察个体对于社会线索的留意和回应程度,它主要测量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积极监督和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外在表现的水平如何。最初的SMS共有25题,其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50。我国学者李峰将其翻译成中文并应用,但是这一问卷的维度结构受到许多研究者的怀疑。于是Snyder 和Gangestad对自己的SMS进行了因素结构分析,后来将其简化为18道题,本研究即采用此问卷,信度系数为0.76。如下案例: 案例: 对印象管理风格的测量的18道题目: 二、SD量表及社会称许性均衡量表 SD量表是社会称许性反应(Socially Desirable Responding, SDR)的测量工具, SDR 是指个体朝向社会期望的方向作答的反应趋势。1984年Paulhus正式提出SDR的双成分模型:

自我欺骗(Self- Deception)和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 不足: 1、早期的SD量表(比如, Edwards SD量表、Marlowe-Crowne SD量表)是单一结构的,直到1991年Paulhus开发了社会称许性均衡量表(Balance Inventory of Desirable Responding, BIDR)由印象管理、自我欺骗增强两个分量表构成,其设计初衷源于印象管理过程是由两种不同倾向所驱动的理论假设。其中,印象管理分量表测量人们有意识的伪装自我、迎合他人的倾向;自我欺骗增强分量表测量人们无意识的欺骗自我,夸大自我的倾向。BIDR问卷脱胎于Sackheim和Gur(1978)的自欺与他欺问卷,本来是测量社会赞许性的。Paulhus将其分为两个独立的分问卷,并直接用其中的20个项目作为印象管理分问卷,但这样的做法有一定的问题。因为,某些印象管理行为本身是具有追求社会赞许并避免社会不赞许的特点,但并不是所有的印象管理行为都存在社会赞许性。Conroy等人的研究就表明社会赞许性与印象管理之间相关不显著。因此用BIDR来测量个体的印象管理水平并不合适。 2、在应聘情境中, 被试容易对人格测验作假。应对作假的常用方法是采用社会称许行为均衡量表对作假直接测量, 再去校正和识别作假效应。但是采用社会称许性量表测量作假存在很多问题, 因而基于作假的特殊性质开发了《作假识别量表》。 3、BIDR 的印象管理和自我欺骗量表的区分效度不高, (1)印象管理测量分数中含有自我欺骗的成分。(2)其次, 印象管理分量表的工作期望色彩不浓, 测量作假时敏感性会降低。 案例:BIDR(第6版) 用下面的数字在每一陈述的右边表示你同意的程度:1-2-3-4-5-6-7 1=完全不同意7=非常同意 1.我的第一印象往往被证明是正确的。 *2.对我来说,要改变任何不良习惯都很难。 3.我无意去知道别人到底对我有什么看法。 *4我并不总是忠实于自己。 5.我总是很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喜欢某些东西。 *6.我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思维会出偏差。 7.我一旦下了决心,别人很少能使我改变主意。 *8.超速行驶时,我不是一个安全可靠的驾驶者。 9.我牢牢地把握着自己命运。 *10.我很难抛开烦扰人的想法。 11.我对自己的决定从不后悔。 *12.我有时因为犹豫不决而遭受损失。 13.我之所以参加投票是因为它能起到作用。 *14.父母对我的责罚并非总是公平的。 15.我是一个完全理智的人。 *16.我很少对别人的批评心怀感激。

印象管理策略

招聘面试中的印象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 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IM)是一种影响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手段,每个个体都试图控制自己留给他人的印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印象管理现象开始受到社会心理学家的关注,在短短的半个世纪中,有关印象管理的研究在社会学、心理学、组织学、管理学和沟通学领域中得到迅速的发展,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印象管理的研究在组织行为领域中已经自成体系,同时被广泛地用于人员招聘、绩效评价、选拔提升和离职面谈等实践领域。本文通过概述已有研究成果,总结了应聘者印象管理的涵义以及有关的研究,并且作出了评价和展望。 [关键词] 印象管理招聘面试求职 一、印象管理策略 有些研究坚持认为,大多数应聘者印象管理策略是无害的常规行为。还有研究指出,印象管理包括语言自我呈现和策略性行为,这些行为有助于应聘者在短期内树立良好的形象。[6]当应聘者仅仅是为了展示他们希望考官注意到的个性因素时,此时进行印象管理努力就是无害的。 然而,大部分的应聘者印象管理行为既不是有意识的欺骗,也不属于社会礼仪,同时这种行为对面试是有影响的,会限制组织面试招聘的有效性。因此,很多印象管理策略并不被理解为应聘者努力误导考官,而应该是他们努力迎合考官的期望,使自己表现为雇主想雇佣的那一类人。具体来说,印象管理行为通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影响面试:人际吸引、高动机水平和个体差异,前两者反映了印象管理策略对面试的作用,后者则体现了印象管理风格对面试的影响。 1.通过表现出与考官的人际吸引从而影响考官的决策 有研究表明,通过反复使用考官的名字和与考官保持相同的立场两种方式来实现与考官的人际吸引。雇主倾向于招聘那些非自我卷入和关心他人需要的员工,在他们眼里,问问题可以反映应聘者的素质。但是这会带来雇佣决策的误差。以人为导向而不是以工作为导向不仅对考官的决策有不良作用,同时对应聘者本人也是有影响的,因为当应聘者使用这些策略而不是获取与工作相关的重要信息时,他们就会对应该选择哪种工作感到迷惘[6]。另外,努力与考官保持相同的语气态度同样可以增进人际吸引,因为那是双方相互默契的一个标志,考官一定会对与自己有更多共性的人更好(泰文斯·戴伍琳)但是当这种吸引影响到雇佣决策时,这种吸引就会对面试产生负面的影响了。毕竟,考官将来并不一定直接与雇佣的人一起工作,应聘者通过增进人际吸引的手段来努力获得工作机会,就会使雇主很难作出雇佣选择。另一方面,应聘者假装人际吸引是为了使考官觉得他们更可爱,这样很容易会产生晕轮效应,增大招聘的误差。此外,当人际吸引对选择并不重要时,努力使用人际吸引也会带来负面结果。 但是研究结果也并不总是一致,卡柯玛、戴勒瑞和费瑞斯将求职者在面试中运用的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划分为两大类:自我聚焦型(如自我宣传)和他人聚焦型(如讨好考官),他们的研究发现,使用自我聚焦型印象管理策略的应聘者,相比使用他人聚焦型技术的人来说,得到的评估更好,这可能是因为在这种特殊的场合下,他人聚焦型技术会被人认为是溜须拍马而遭拒绝,因而效果不佳[1]。我国学者做过一个有关的实证研究,得出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所应用的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与考官评价之间关系密切,但是保护性印象管理策略与考官评价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黎恒,2002)。[8] 2.应聘者努力显示高动机水平对雇佣决策不利 近来对应聘者工作动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通过观察应聘者对过去事件的归

有效的印象管理技巧

有效的印象管理技巧 管理心理学家们发现,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工作岗位上默默地尽忠职守,往往不足以得到其应得的回报;事实上,要想让自己能力受人肯定,适当的“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工作有其必要性。 所谓的“印象管理”是藉由一些行为来吸引他人的注意,以增进个人形象的做法。说实话,在人际互动中,重要的并非你是什么样的人,而是你在别人心中留下的是什么样的形象。 在一项针对高阶经理人的调查中就发现,决定属下谁该升迁时,“印象”(impression)是位居“相处时间”(contact time)之后的第二大影响因素。所以在职场中,除了要顾好里子,还必须用心做好面子。 那么,到底有那些印象管理的做法是有效的?又有那些行为,反而会弄巧成拙呢?接下来,我就跟你一起分享EQ专家的建议吧! ● 穿着专业得体:外表是我们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因此不论你在不在乎流行,合宜的打扮绝对是必要的。不过,万一过头了,反而会造成反效果;例如身为计算机工程师,却总打扮得像国际巨星,这就不免让人怀疑,到底你老兄是把时间花在计算机桌前,还是穿衣镜前? ● 充满自信愉快:一个人的形象,除了靠衣装,更得靠心装;也就是说,如果只有外表的精致,却缺乏内心的能量来撑出个人魅力,那么别人只会记得你是个衣架子,对整体形象的帮助恐怕不大。抬头挺胸、目光坚定、神情愉快的表现,则能传递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丰采。 ● 办公桌井然有序:有位禅学大师说过:“一个人的房间有多乱,就表示他的心有多乱。”别低估了办公桌给人的印象,主管们往往认为整齐有次序的办公室,代表的是高效率及高掌控力。所以,快快收拾一下你的办公桌吧,这绝对是个既顾里子又顾面子的做法。 ● 谈论工作的质量相关议题:最佳的职场印象管理话题,不是高谈自己的丰功伟业来彰显一己,而是谈论与工作质量相关的话题,例如:如何能增加工作效率,提升自己的工作质量;以及如何能更快提供同事所需要的协助等等,表现自己对工作的在乎,便会牵引出「高成就动机」的正面印象,绝对比叽哩呱啦、自吹自擂来得讨人喜欢。 ● 乐于助人:管理研究上发现,最受欢迎的同事是“有团队精神、乐于助人”的人;因此,除了克尽己责之外,时常关心同事及主管的工作需要,主动给予协助,不吝传授自己的专业,并且时时鼓励及赞美工作伙伴,提供情绪上的支持等等,这些做法会让你成为优秀的拉拉队长,并让人感到温暖及值得信赖。 ● 表现良好的职业道德:错误的职业道德表现,会让你辛苦经营的专业形象大打折扣,甚至全盘皆毁。因此,认真负责、主动积极、诚实正直、坚守承诺等受主管重视的工作精神,应是想在工作上更上一层楼的你所要努力的目标。

面试中的印象管理

面试中的印象管理 现在企业发现招聘正确的员工越来 越难,总是觉得招进来的员工并不适合 相应的岗位,那些招聘时得到好评的员 工很多因为采用了印象管理的缘故,因 此应聘者印象管理也慢慢成为管理学, 心理学,人力资源研究的方向. 一 ,招聘中的面试 面试通常是企业招聘的一种手段, 面试是主试由表及里测试应聘者有关素 质的一种方式.广义的面试包括面谈法, 答辩法,情境模拟法等:狭义的面试是指 面谈法的面试.面试的独特性主要体现 在对象的单~性,内容的灵活性,信息的 复合性,交流的互动性,判断的知觉性, 但是尽管面试有这么多的优点,面试是 一 个主试与被试相互影响的过程,主试 的"像我"的主观偏见,第一印象,刻板效 应,光环效应,次序对比偏见都会影响主 试的最后决策. 二,应聘者印象管理概念 继2O世纪5O年代社会学家欧文? 戈夫曼(ErVjngGoffman,1959)的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正式拉开印

象管理研究的序幕后,罗伯特?巴朗定义应聘者印象管理,"这个术语是指应聘者改变并且管理行为的一些方面为了给考官积极印象的过程",Eder则认为应聘 ◎王春华郭传华 者印象管理是一种认知信息的双向加工过程,并且是一种具有合法权利的人事选拔与应聘技术:F]etcher指出,在 求职面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印象管理,并且未必本质上都有欺骗性和操作性.他建议,可以利用求职面试情境来评估应聘者的印象管理水平,不要把它视为面试过程的一道障碍,而应该看作是一 种提供了更多信息价值的渠道,或一 种有效的技能.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应聘者印象管理这一概念初步界定为:在人事选拔与招聘的社会互动过程中应聘者与招聘者双方针对招聘目标积极地实施印象管理与技术,以期了解与影响对方,展示自我的心理过程. 三,应聘者印象管理的心理学 作用过程 面试中印象管理主要是通过应聘者 和主考官这两者的相互作用进行的.应聘者主要是通过自我提高和抬高考官或者招聘公司及其相关人员,来得到主考官的好评,考官如果对应聘者的第一影响良好,这种印象可能影响整个面试过

大学生印象管理策略研究方法及过程

大学生印象管理策略研究方法及过程 第一节问卷的测试与分析 一、研究目的 从具体的策略层面了解大学生印象管理行为有助于真正了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印象管理的具体作用。本文章对印象管理策略的探讨研究正是根据大学生这一群体一般性印象管理策略角度而言,另外,也希望可以为这个研究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的运用提供一些数据作为参考。 (一)使用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的大学生印象管理策略问卷,利用此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印象管理策略使用现状 (二)观察印象管理策略使用情况在性别、年级、学科等方面的差异。 二、研究对象 随机从某大学的不同院系、年级、性别的本科生中抽取为研究对象。共调查420份,回收415份,有效问卷409份,有效回收率为0.97%。其中男生184人,女生225人,大一83人,大二108人,大三113人,大四105人。理科196人,文科213人。 表2.1 被试构成 三、研究工具 大学生印象管理策略量表:朱蓉编制,出自《大学生印象管理策略量表的编制及应用研究》共28题。采用里克特(Likert)5点量表计分法。从“完全符合”、

“比较符合”、“不确定”、“比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依次记为5分、4分、3分、2分、1分,最后所得分数越高,代表这种策略越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四、施测程序 (一) 对随机抽取的被试正式进行问卷测试,时间为2015年3月到4月。 (二) 数据的有效性识别与处理:1.漏答或多答等于或超过5条的问卷视为 无效问卷,数据不计入统计;2.做答有明显倾向,如全部回答同一选 项的问卷,视为问卷作废,数据不计入统计;3.没有做出选择的题目, 在统计中作为缺失值处理;4.对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 五、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一)研究假设 1.大学生一般性印象管理策略具有多维度的结构。 2.大学生一般性印象管理策略存在着性别、学科、年级上的差异。 (二)维度假设:本问卷28道题目中共含有6种常见的大学生印象管理策略,分别为讨好迎合、非语言行为、自我展示、解释道歉、示弱恳求、 合理化理由: 1.投其所好:迎合目标对象的喜好,影响对方对个体自身印象的看法; 2.非语言行为:个体利用、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非语言行为影响对 方对自己的看法; 3.自我展示:个体向目标对象展示自己的才能、优势,影响对方对自 己产生积极印象; 4.解释道歉:个体承认自己的所犯过错与应付的责任,对自己的行为 进行解释和感到悔恨,并向对方道歉以维护自身受损的形象; 5.示弱恳求:通过给他人传达一种自己很无助、需要对他人依赖的形 象来寻求他人的帮助; 6.合理化事由:指个体通过语言表达对消极事件进行修复性解释,通 过阐述该事件发生的原因,强调该消极事件发生的合理性,以此来 努力减少该消极事件对个体产生的不好的影响。

英语教学中的印象管理

英语教学中的印象管理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学生对教师的印象会对学习的兴趣以及热情产生影响,所以加强英语教学中的印象管理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教学印象管理作出概述的基础上对印象管理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英语教学中的印象管理作出了思考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与策略。 【关键词】英语;印象管理;作用;策略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交往与交流是保证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的基础,师生的交流过程不仅包括语言交流,同时也包括感情交流,而师生之间对对方的印象就是感情交流的结果。在师生之间这种交往与交流中,教师进行教育组织和开展活动,学生进行教育接受活动,而学生对教师的印象直接决定着这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积极性与热情,所以英语教学中教师有必要进行印象管理,并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印象管理获得学生对自己的认可与信赖,学生也同样有必要以教师的期待为依据进行自我印象管理,从而在使自己给教师留下良好印象的基础上得到教师的关注,所以对英语教学中的印象管理展开研究与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以英语教学中教师的印象管理为研究对象,在对教学印象管理作出概述的基础上,对印象管理的意义以及策略作出了研究与探讨。 一、教学印象管理概述 印象管理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印象管理代表人物戈夫曼在自己的著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提出了一种叫做“戏剧论”的说法,即印象管理。戈夫曼认为社会的交往就像一个戏剧舞台,处于社会交往中的每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上扮演者一定的角色。当社会个体出现在别人面前时总是希望控制别人对自身产生的印象,在这种心理作用下,社会交往中的人们往往会对自己进行印象管理。印象管理即是控制他人对自身影响的过程,适度的印象管理是个人修养的体现,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 教学印象管理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身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教师与学生双方为了给对方留下更好的印象而进行的印象控制。英语教学也属于一种社会交往活动,教师对自身的印象管理是一门教学艺术,同时也是对教学活动作出控制的过程。由于学生对教师的印象会直接影响教师学习的热情并间接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在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要求下,教师对自身作出印象管理能够实现对课堂教学氛围的控制和维持,所以重视英语课堂中的印象管理十分重要。 二、印象管理对学生学习英语的作用 (一)有利于在英语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从教师方面看,英语教师通过自我印象管理可以不断的对自身的言行作出调节和约束,并且能够对自己进行自觉的监控与管理,从而使自己能够在英语课堂中呈现出良好、积极的教学状态。教师自身印象管理的效果需要让学生来作出评判,所以教师会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与尊重学生的感情以及需求,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开展融洽的交流;从学生方面看,教师通过印象管理给自己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对教师产生认可与信赖的感觉后会将这种喜爱迁移到英语课堂中,从而促使学生将更多的热情投放于英语课堂中,学生在英语课堂中的参与度提高以及积极的表现必然会有助于良好的教学氛围的塑造。 (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社交技巧中印象管理策略.

社交技巧中印象管理策略 社交,指社会上人与人的交际往来,是人们运用一定的工具传递信息、交流思想,以达到某种目的的社会活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应做到尊重、真诚、宽容、互利合作、理解和平等。当今时代,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显得更加重要。因为我们只有不断地与各类人员进行交往和信息沟通,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发展自己。社会交往如此重要,掌握社会交往的技巧也不能忽视,尤其是初次交往,能不能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给对方留下的印象是否深刻,这个问题就是社会心理学上印象管理策略问题。印象管理策略很多,最常见的有按社会常模管理、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按社会期待管理、投人所好等等。按社会常模印象管理就是随大流,不被排斥或笑话。“随大流”指依照多数人说话办事的方法。多数人的所作所为代表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与历史发展潮流相一致。随大流也就是按照所处政治、人文、地理、风俗等周围环境及习惯去交往,比如人们认为外表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而外表最容易为他人所知觉,所以个体往往留意修饰外表,尤其在异性面前更加如此。如果一个有身份的人在正式交往的场合中,着装奇异的话,由于不入流,很容易让对方感到不习惯,甚至被排斥,结果达不到交往的目的。人们生活在某个群体中,都希望融入群体。而任何群体都有一种无形的排异力,要求个体与它保持一致。如果个体的言行偏离这种一致性,就会受到孤立。因此在社会交往中,运用社会常模去交往会更快地融入某个群体。“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这是《易经》的智慧。与心理学中隐藏自我大同小异。也就是为人处事需要我们和思想各异、经历不同的人交往,这时候隐藏自己的个人不足或锋芒都是必要的举措。一方面,我们隐藏自己的短处、弱点,给对方留下良好的印象,会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另一方面,我们适时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利益诉求才能在沟通中占据主动地位,不被对方牵着鼻子走。我们看到,一些人在日常生活中交友、寻找合作伙伴时精明外露、咄咄逼人,结果让许多人望而却步,表面笨拙、和善的人往往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具体到明争暗斗的复杂社会关系中,善于隐藏自己、“匿壮显弱”则是求得自保、善始善终的良方。 自我抬高是通过各种办法抬高自己,让他人觉得自己在总的方面或特殊方面很优秀,目的也是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而自我抬高的人,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微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更为可信。自我抬高不是自吹自擂。虽然和隐藏自我内容相反,但其目的相同。自我抬高,首先应从外在形象中展现你身价,让人一看就感觉到你的身价不凡。再则,礼周人自高,这也就是从尊重、真诚、宽容、互利合作、理解和平等上去做文章。第三是说话,贵人不多言,让对方从你的声音中“听”出了你的形象,善于用语言表达你的超俗身价。第四是提高自身的格调和品位。要做到,闪光不太经常,却能总有新鲜才华示人,让人觉得你总是有特别之处。有粉抹在脸上,平时便多找机会,看似不经意时露一手,或敢于说一鸣惊人之语。发掘自身特点,所谓“不沾富贵就讲品味”,扬己之长,避己之短。按社会期待去管理印象,就是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角色的规范,表现出与自身担负角色的一致性。如果你是老板,你就表现出财大但不要气粗的大度风格;如果你是教师,你就表现出为人师表的言行;如果你是服务人员,你就在公众面前表现出热情、恭谦的态度...... 投人所好是个体为了得到他人的好评,给人留下良好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