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为当时俄国革命指 明的新的方向是( ) •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C.发动武装起义 • 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毛泽东说“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 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 史的新纪元。”对第一个“新纪元”的准 确理解是 • A.推翻了沙皇的统治 • B.在俄国开辟出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 C.人类社会进入到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 过渡的阶段 • D.不再参加帝国主义战争
•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 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 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 ) •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 四.“斯大林模式”: •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 A.背景:苏联的建立——1922年12月;列宁的逝世、斯大林领导 地位的确立 • B.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提出——1925年12月联共(布)十四大, 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 • C.过程:一五计划(1928——1932)——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了一 个工业-农业国;二五计划——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 • (4)结果——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得以确立 • ②农业集体化运动 • A.背景:工业的需求;1926年,苏联开始出现粮食供应困难;斯 大林的个人因素 • B.提出: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 • C.评价农业集体化运动: • 积极意义——为苏联的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 • 弊端——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力,阻 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斯大林模式”与中外其他制度的比较
斯大林模式 英国模式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模式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 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生产 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公有制 资料私有制 所有制 先轻工业后
工业化道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发展 重工业 路 全盘集体化 资本主义农场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制度 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高度集中的 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
• • • • • • • • • • • • •
六.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 直接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具体原因:实际消费能力欠缺 市场的虚假繁荣 盲目生产的后果 股票投机的猖獗 (2)情况: 时间:1929-1933年; 过程:从美国开始席卷资本主义世界;从金融开始波及所有经济 部门。 (3)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极强 (5)影响: 内部:加深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外部:加深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世界:各国加紧对 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
• 4、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 命,在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 一个缺口,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 局面,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 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 义。”这句话准确的含义是( ) • A.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学说流入中国 • B.中国革命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 C.十月革命与中国革命的性质相同 • D.马克思主义已经俄国化
同步演练
• 对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位农民抱怨说:“土 地属于我们,面包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 属于你们。”这表明当时苏俄的土地所有制是 ( ) • A.地主土地所有制 B.农民土地所有制 • C.集体土地所有制 D.国家土地所有制
• 列宁认为:从俄国革命和未来一切社会主义革命 来看,最根本最本质的问题就是工人阶级同农民 的关系,就是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下列有利 于巩固工农联盟的是(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 C.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D.农业集体化运动
• • • • • • • • • •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1)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2)特点:“战时” “共产主义” (3)内容: 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商业——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实行实物配给;普遍义务劳动制 (4)意义:对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争取战争胜利起 了很大作用 • (5)弊端: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 有学者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 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 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 观点 • A.充分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 B.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 C.较全面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 D.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性
• 这是前苏联的一段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 高兴的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 老婆说:“没有油啊!” 伊万说:“那就煮!” 老婆 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 老婆说:“没 有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 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 “斯大林万岁!”该笑话主要针对斯大林时期的( )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 《全球通史》中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 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 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 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 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 A.巩固苏维埃政权 •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 C.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 D.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 • • • • • • • • • • • • • • •
[知识整合] 一、俄国十月革命: 1、二月革命 时间:1917年3月(俄历2月) 性质: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推翻了统治俄国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 建立苏维埃,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2、《四月提纲》 (2)内容: 提出从资产阶级民族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 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3)意义: 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俄国革命问题的典范 为党夺取政权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根据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准备:“四月提纲” (2)起义:1917年11月7日 彼得格勒 (3)性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4)结果:推翻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苏维埃政府 (5)措施:对内——《土地法令》 对外——《和平法令》
• • • • •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①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②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③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④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 2、“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 【积极】 • ①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危机的阴云笼罩时,斯大林模式 给苏联带来的是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②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 的工业化模式, • ③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这一模 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 • 【消极】 • ①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和持续发展, • ②阻碍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造成农业的 长期停滞不前,也使经济失去活力, • ③并且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 ④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不适用于其他社会 主义国家,对二战后苏联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 2、实施新经济政策必要性 • (1)根本原因:改变生产关系超越生产力水平的弊端 • (2)直接原因:苏俄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 3、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与作用 • (1)内容:(粮食税、国家资本主义、市场交换、按劳分配) • 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解除工业国有化, 用经济手段管理;商业——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取消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 (2)特点: •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 义,发展商品生产) • (3)实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关系调整 • (4)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 (5)意义: • 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多种经济发展理论;实践:消除危机,恢复 经济,发展生产力 • 直接作用:巩固了工农联盟,恢复了国民经济;深远影响: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 • (6)局限:只是作为一种手段,对长期性必要性认识不足 • (7)启示: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艰辛和曲折的,国家方 针政策的制定必须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改革是社会主义不断完善 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 材料一 毛泽东在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苏联片面地注重重 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因而造成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 稳定。” ──《毛泽东选集》 • 材料二 历史学家评论苏联的工业化时说:“斯大林在苏联社会 主义工业化时……是把农业作为殖民地了。苏联工业化开始时, 农民不但要交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得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 价买进工业品的价格剪刀差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 结果,使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在苏联工业化短短的十几 年内,曾发生两次较大的农业危机。” ──《斯大林时期苏联工业化的理论和实践》 • ⑴ 上述材料反映了苏联工业化是按什么途径进行的? • ⑵ 结合材料指出,苏联采取的工业化途径造成了什么问题? • ⑶ 你认为苏联的工业化过程为我们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什 么经验教训? • (1)牺牲农业,忽视轻工业,片面发展重工业。 • (2)形成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 结构;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过多,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损 害、农业生产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 (3)必须注重农业的基础地位,保证农、轻、重的协调发展, 制定经济政策必须尊重经济规律。
世界概念:
• 十月革命后,世界历史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 步发展,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两种 社会制度长期并存和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 立、民主、和平和发展的历史。也是科学技 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历史。
一.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 • • • • • • • • • [阶段特征] 时间:1917-1939年 特征:总体特征: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 具体特征: 政治:十月革命爆发,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调整 经济:出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建立了斯大林模式 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恢复到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运行新机制的建立 民族解放运动:甘地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列宁说,“目前的新事物,就是我国革命在经济建 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必须采取‘改良主义的’、渐 进主义的、审慎迂回的行动方式。”这种“改良主 义的”行动方式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实行的 改革开放政策在内容上有何相似之处( ) • ①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②都是 从农村改革入手,前者实行余粮收集制,我国则推 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③都允许私人办企业④都是 利用商品市场发展经济 • A.①③④ B.③④ •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考试说明] • 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彼得格勒武 装起义、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实施新经济政策必要性、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与作用 • 列宁 • “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 现、“斯大林模式”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1933年资 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 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罗斯福新 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 20世纪的西方文学和苏联文学: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性 作品
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苏维埃体制(高 君主立宪制、内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度集权)、一党 阁制、两党制。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 制、终身制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 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 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这表 明他 • A.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 • B.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失望和忧虑 • C.赞赏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 D.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