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1课【教学设计】《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初中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11课【教学设计】《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承上启下的一课。

它主要体现在:西周封邦建国后所形成的一整套统治秩序历经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动乱基本被破坏殆尽,秦帝国建立后重新建立了一整套的新的统治秩序,这个秩序为社会所认同需要有一个过程和反复,秦末农民起义就是具体体现;西汉建立后,汉承秦制,在吸取秦亡原因的同时,对原来的秦建立的一整套的统治秩序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因此,讲清楚本节课内容有助于前后知识的衔接,也有助于学生基本史学方法的形成。

【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秦朝暴政的表现;大泽乡起义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理解秦朝灭亡的原因。

2.楚汉战争和西汉建立的过程;文景之治的背景、措施和结果。

3.初步学会整合历史知识,梳理历史事实的因果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考古资料、历史文献等不同材料的观察、分析,初步掌握从材料中汲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2.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探究,感悟论从史出的史学认识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2.通过学习,逐步形成唯物主义历史观。

初步学会反思历史,懂得以史为鉴。

【教学重点】秦朝灭亡的过程和原因及文景之治的背景、措施和结果。

【教学难点】掌握从不同材料中汲取历史信息评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教:情境创设法、讲授法、故事辅助法、问题探究法等。

学:阅读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秦始皇的相关内容,秦始皇创建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他自认为功盖三皇,德配五帝,所以号曰:皇帝,自称为朕,命称制,令称诏。

黑板上为大家呈现的就是秦始皇在位期间发布的一条制,大家一起来读一下。

制曰: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设计意图:文献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面探究活动的展开做准备。

设问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历料能力。

)二、新课教学1.综合探究材料一: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长城图片。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2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3.2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教案
-各地起义: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形成了庞大的起义力量。
-楚汉争霸:起义军与秦军进行了多次激战,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3.秦末农民起义的影响
-推翻秦朝:秦末农民起义成功推翻了秦朝的统治,结束了秦始皇的暴政。
-促进统一:起义军最终建立了汉朝,实现了中国的统一。
-农民地位提高:起义使得农民地位得到提高,对后世农民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课堂上,我也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在展示中表达。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能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也能对其他组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但在课堂展示中,我发现部分学生还是显得有些紧张,表达不够流畅,这可能与他们平时的语言表达训练不够有关。因此,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提高他们的公共演讲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通过分析秦末农民起义和汉朝建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结果,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矛盾的激化是导致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理解人民群众反抗压迫、争取生存权益的坚定决心和英勇斗争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以及汉朝的建立过程和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同时,通过设置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推荐学生阅读以下与秦末农民起义和汉朝建立相关的阅读材料:
-《史记·陈涉世家》:详细记载了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是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重要文献。
-《汉书·高帝纪》:讲述了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包括楚汉争霸等历史事件。

3.2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3.2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甘霖镇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五步三查导学案班级姓名主备人姚学忠3.2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一.学习目标1、知道秦始皇暴政的表现,理解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2、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知道其深远的影响。

3、知道楚汉之争的经过,分析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

4、知道汉朝建立的过程,掌握文景之治的背景、具体措施和结果。

二.重难点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难点:掌握文景之治的背景、具体措施和结果。

三.课前预习1、秦始皇在位期间,修建了大量的宫殿,著名的有,还修建了陵墓。

2、,秦始皇死,他儿子胡亥继位,就是。

3、公元前209年,、率领农民在举行起义,从而。

4、,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灭亡。

5、,击败,结束。

建立了,定都,历史上称。

6、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统治者吸取了,采取政策来恢复经济。

7、文景两朝社会比较安定,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

三.课内探究1、从西汉初年统治措施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四.提升检测㈠单项选择题1.童谣“阿房,阿房,始皇亡”是暗指()A.秦始皇滥用民力,民怨沸腾 B.有人要在阿房宫刺杀秦始皇C.秦始皇刑法残酷,社会动荡 D.秦始皇将葬在阿房宫2.下列有关秦末农民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领导人中有刘邦和项羽②建立了政权③一直持续到汉朝建立④推翻了秦朝的统治A.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 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秦的暴政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B. 爆发于公元前209年C. 建立了陈政权,推翻了秦的统治D.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4.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其根本目的是为了()A.吸取秦亡的教训B. 减轻人民的负担C. 发展生产D. 巩固封建统治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令人仿照六国宫殿样式,在咸阳修建了许多宫殿。

后来,他又令人建起在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阿房宫。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3.2《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上3.2《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教案

第三单元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玉壶中学赵婷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理解秦朝灭亡的原因。

②了解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之争的概况。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学会归纳“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认识楚汉之争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三、教学方法:图表教学法、以史导论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T: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一个什么样的国家?S: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T:还记得秦始皇为什么把自己称呼为“始皇帝”吗?S:后代成为秦二世、秦三世直至秦万世。

T:秦的统治是否像秦始皇所想的那样世世代代往下传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秦始皇统治的状况。

P:年代尺T:年代尺上,秦朝存在了多长时间?S:BC221-BC206T:秦朝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灭亡了,并没有达成他所想要的万万世世的统治。

那你们知道秦朝是因为什么灭亡的嘛?S:农民起义。

T:对的,其中最为著名的一次起义,叫做陈胜、吴广起义。

T:有人说,陈胜、吴广之所以起义,是因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遇雨误期,按秦律当斩,才揭竿而起的。

如果没有遇到大雨,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了。

你同意这个观点吗?S:不同意,就算没有延误,也会有其他情况发生的。

T:对,最根本的原因应该在于秦始皇的暴政。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52-53,找找当时秦始皇都做了哪些残忍的统治。

S:大兴土木;徭役负担沉重,赋税沉重。

T:当时人民生活状况如何?S:徭役负担沉重,缺少劳动力,使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本来就很困苦,再加沉重的赋税,很多人在服役中被折磨而死,更是苦不堪言了。

第三单元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第二课《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教学设计【课标解读】:课标:2-2-1 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课标解读:知道秦代,秦代到西汉的朝代更替,理解秦末农民起义的重要人物,评价相关的人物和农民起义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掌握文景之治的背景、具体措施和结果。

【教材简析】: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是承上启下的一课。

它主要体现在:西周封邦建国后所形成的一整套统治秩序历经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动乱基本被破坏殆尽,秦帝国建立后重新建立了一整套的新的统治秩序,这个秩序为社会所认同需要有一个过程和反复,秦末农民起义就是具体体现;西汉建立后,汉承秦制,在吸取秦亡原因的同时,对原来的秦建立的一整套的统治秩序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因此,讲清楚本节课内容有助于前后知识的衔接,也有助于学生基本史学方法的形成。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秦朝暴政的表现;大泽乡起义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影响;楚汉战争和西汉建立的过程;文景之治的背景、措施和结果。

理解秦朝灭亡的原因(2)初步学会整合历史知识,梳理历史事实的因果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考古资料、历史文献、民间故事等不同材料的观察、分析,初步掌握从材料中汲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2)通过对历史事实的探究,感悟论从史出的史学认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逐步形成唯物主义历史观。

初步学会反思历史,懂得以史为鉴。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秦朝灭亡的过程和原因及文景之治的背景、措施和结果。

难点:掌握从不同材料中汲取历史信息评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教学策略】:教:情境创设法、直观教学法、故事辅助法、问题探究法等学:阅读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在公元前209 年7 月的淮北平原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

设问:如果没有暴雨、误期这样的偶然事件,秦末会不会爆发农民战争?(设计意图:故事导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面探究活动的展开做准备。

秦末农民起义和汉朝的建立电子教案

秦末农民起义和汉朝的建立电子教案
秦末农民起义和汉朝的建立
学习目标: 1.知道秦朝统治者暴政的表现,理解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学生自主学习 (时间3分钟)
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观察图片和阅读相关说明,找出秦始皇 暴政的表现。
大兴土木 ,劳役(徭役)兵役繁重
束颈的铁钳 秦朝刑具(陕西临潼出土)
铁桎(zhì 脚镣)
秦始皇吞并六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
(2)主要的措施:
汉高祖刘邦 汉文帝刘恒 汉景帝刘启
汉高祖刘邦下令让士兵复员从事生产,免除若干年 的徭役;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还原有的 田宅;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将田租定位十五税 一。
汉文帝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连续12年免除全 部田税,把徭役改为三年一次。减轻刑罚,废 除肉刑。
文景两朝重视发展耕织生产,努 力减轻人民负担,并且注意法纪, 因此社会比较安定。
知识小百科
巨鹿之战,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将章邯、王离 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项羽 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 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数月后迫使另20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 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秦始皇被秦朝人民告上法庭。请你为被告秦始皇 写一份辩词或为原告秦朝人民写一份诉状。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赭[zhě]衣塞路,囹圄[líng yǔ]成市(穿囚衣的犯人堵塞了道路,监狱多得
像市场一样),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汉书·刑法志》
阅读课本根据上述图片和材料,谈谈你对秦朝 法律的认识。
法律严酷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3.2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3.2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教案
4.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教师可以适当增加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历史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教学挂图、历史文物图片、地图等。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历史课程资源库、网络学习平台等。
3.信息化资源:历史教学视频、音频资料、电子书籍、在线讨论区、学习任务单等。
3.随堂测试:设计有关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建立的测试题,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等。
4.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程度和拓展能力,以及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随堂测试和课后作业中的表现,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历史素养提升。
学生可结合拓展内容,进行历史实地考察,如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增强对历史知识的直观感受。
要求学生在课后拓展学习过程中,认真记录学习心得和研究成果,以便在课堂分享时与同学交流。
教学评价与反馈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展示成果的清晰度和创造性。
简短介绍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建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建立的基本概念、原因和过程。
过程:
讲解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建立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原因和过程。
详细介绍秦朝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背景,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课程标准]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与事件,评析这些人物与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学习目标]1、会读《陈胜吴广起义》图,并知道起义原因。

2、在成语分析中,认识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及汉朝的建立。

3、对比联系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与秦亡的教训,从中领悟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秦末暴政的表现;陈胜吴广起义的事件及影响2、难点:秦灭亡的原因与文景之治措施的联系[教学流程]一、地图导入:陈胜吴广起义出示图册p33《秦末农民起义》1、这是一张什么图?从这张图中看出秦末什么社会现象?追问:你从图中读出什么信息?2、试着描述陈胜吴广起义的经过展示《陈胜吴广起义》图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3、各地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响应起义的区域广,为什么?找出具体史实。

大兴土木:修建阿房宫,秦始皇陵、长城徭役繁重:长年在外服役的人有二三百万,刑法残忍,名目繁多:课本资料1和资料2追问:为什么把秦朝的统治称为暴政?讲述:秦二世更加残暴,于是除陈胜吴广起义外,(又出示地图),还有哪些人起义?4、项羽、刘邦等起义,于公元前207年灭亡了秦朝。

观察中国历史纪年表①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②为什么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是空白的?二、楚汉之争1、小调查:关于楚汉之争,你知道多少?2、提示:看成语说楚汉故事破釜沉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约法三章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霸王别姬出示:约法三章据《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进入咸阳时,召集诸县父老豪杰,向他们发布安民告示: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补充: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