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邦钢琴前奏曲风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众 文 艺

27

摘要:波兰音乐家肖邦是浪漫主义音乐形式的代表,他创作的“前奏曲”具有独立完整性,不再是依附在其他乐曲之前的音乐体裁,并融入了肖邦音乐独有的浪漫色彩,使我们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肖邦一生遭遇的各种不同情怀。

关键词:前奏曲;肖邦;转调;自由节奏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高校钢琴即兴伴奏心智技能的研究(SJD760009)

波兰音乐家肖邦(1810-1849)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7岁就开始创作,8岁登台,20岁就成为了波兰公认的才子音乐家。肖邦的音乐中饱含了炽热的感情,或委婉、或热情、或轻松、或忧郁,无不展示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肖邦音乐的独特风格。有着“音乐诗人”美誉的肖邦在创作上不断创新,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如夜曲、协奏曲、圆舞曲、叙事曲、奏鸣曲、幻想曲、波兰舞曲、前奏曲、即兴曲和马祖卡舞曲等。

前奏曲即“序”, 在十五、十六世纪常作为琉特琴独奏曲和古钢琴曲的引子。而到了十七和十八世纪上半叶,前奏曲常同其它乐曲承用,作为组曲的第一段或置于赋格和众赞歌等之前的小曲,此前的前奏曲是作为组曲之前的器乐引子存在的,一般是演奏之前演奏家即兴演奏的那一小段曲子,渐渐地发展成了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肖邦在“前奏曲”创作上进行了大胆革新,

在24个调性上构成的音乐小品按照五度循环和平行大小调关系写作,并逐步将其发展为一种不附在任何乐曲之前的独立的乐曲形式。肖邦的前奏曲形式多样,特点百变,有的一气呵成,有的结构复杂,也有的紧凑简洁。肖邦把人生的喜怒哀乐都写进音乐中,表现在琴键上,他的作品是无法移调的。

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结合

前奏曲的兴起开始于音乐巨匠巴赫等对其的发展,以前奏曲与赋格、组曲、合唱等连结成套的出现,使前奏曲有了独立的音乐地位。例如巴赫的《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就是前奏曲的绝佳范例。这套曲集是按半音阶顺序在同名大小调上建立的24首套曲,位于赋格曲前面,赋格曲具有高度格律化的特点,并且曲集是按照十二平均律的半音顺序、同名大小调排列。其中每首前奏曲在并不具有结构上的完全独立性,仍然是即兴演奏的,具有引子的特点。

肖邦创作的前奏曲秉承了巴赫传统前奏曲的引子风格,并在调性、曲风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24个调性的排列上采用平行大小调与五度循环相交替的方式,形成了独特的写作手法和创作风格。同时,肖邦前奏曲同其练习曲一样,只有单一的艺术形象,而且多半技术性很强,完全是小品练习曲,发展为一种不附在任何乐曲之前的独立的乐曲形式。就曲式而言,肖邦创作的前奏曲主要有四种类型,分别为单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和简单的回旋曲式。受到肖邦个人经历和性格的影响,其前奏曲中融合了许多感情色彩,被誉为“浪漫主义的音乐格言”。

肖邦钢琴前奏曲风格分析

朱 健 (南通大学音乐系 江苏南通 226007)

儿。”(《折杨柳歌辞》)“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陇头歌辞》)虽有漂泊无依之悲,然终不作流泪哀呼之状。

再其次是豪侠之勇猛。此类诗歌反映出北方民族崇武尚勇之风。如“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鹞子经天飞,群雀两向波。”(《企喻歌辞》)诗把自己比作猛禽,把敌方比作小雀,形象地表现了他们那种“以刚猛为强”的本色。又如“新买五尺刀,悬着中梁柱,一日三摩挲,剧于十五女。”(《琅邪忘歌辞》)他们虽爱美人,但更爱长刀与快马。

再次是风物之壮美,此类诗歌主要描写北朝风光景物或游牧生活,如著名的《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是当时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这首民歌是敕勒人的牧歌。前六句大笔素描,静态勾画,末句由静转动,生机全出。这样的诗句,只有生活在草原上,热爱这片草原、这种生活,并以此自豪的人才能唱出,绝非文士伏案雕琢可得。故黄庭坚称此诗“仓促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山谷题跋》卷七)

最后是爱情炽热。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北朝民歌中自然也少不了对爱情的描写。但北朝民歌中的爱情表述与南朝民歌截然不同,南方女子面对心爱的人唱出“碧玉小家女,不敢盼贵德。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显得内敛、含蓄。而北地风情,面对自己喜爱的人,便说“谁家女子能行步,反著裌禅后裙露。天生男女共一处,愿得两个成翁妪!”(《捉搦歌》)“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折肠柳枝歌》)“驱羊入谷,白羊在前,老女不嫁,踏地唤天。”(《地驱乐歌》)不管是哪首诗,都反映出北方人对待爱情的态度,她们爽直泼辣,丝毫不忸怩作态、羞羞答答。

三、艺术风格

在艺术上,南朝民歌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不假雕饰,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歌谣数百种,子夜最堪怜。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丝竹发歌响,假器扬清音。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无论是吴歌还是西曲,都善于运用双关谐音,如以“藕”谐“偶”,以“莲”谐“怜”之类。这些双关语的运用,不仅使得语言更加活泼,而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含蓄委婉。不仅如此,南朝民歌在运用谐音时还形成了严格的表达形式,即上句述其语,下句释其义。如:“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子夜歌》)诗中的“梧子”即“吾子”,代指情人。这种表达方式被后世称为“吴格”,他使吴歌、西曲缠绵婉转的艺术风格表现得更加突出。

与南朝民歌相比,北朝民歌反映的社会生活面要宽广得多。北朝民歌的直率粗犷、质朴刚健与南朝民歌的柔媚清丽、婉转缠绵恰相对照。北朝民歌较少装饰,也没有双关、隐喻等南朝民歌中常见的技巧,没有对景物细致精工的描绘,不追求音韵的圆转流利,纯以气势夺人,直率动人,写实感人。这些特点为后世诗人集南北之长、开拓新诗境提供了思路与途径。

参考文献:

[1]王亚琴.汉魏六朝文人弃妇诗文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王秉英.南北朝乐府民歌比较谈[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3]陈文新.古代诗歌与散文[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

理论研究·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