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幽默与暴力美学在电影《被解救的姜戈》中的体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色幽默与暴力美学在电影《被解救的姜戈》中的体现
作者简介:余强,男,汉族,四川宜宾人,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谢会容,女,汉族,四川宜宾人,四川省宜宾县越溪中学英语教师
摘要:从吴宇森到昆汀·塔伦蒂诺,“暴力美学”历经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并被掀翻了热潮。

从文学作品中的“传统幽默”到电影中的“黑色幽默”,两种世界电影长廊中的重要景观,给世界所有的观众呈现了一种全新视角。

关键词:暴力美学;传统幽默;黑色幽默;电影长廊
看了《被解救的姜戈》,我想起了雪莱的诗剧《被解放的普罗米修斯》,不由地觉得此部由昆汀导演的电影是两者一次比较完美的结合与延续:首先风格上;是从内心深处对意大利西部片和剥削片的强烈致敬。

其次在主题上;仿佛是在通过19世纪人们对希腊神话的重新阐释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渴求,昆汀在自己虚构的平行世界里,对自由和奴役有独到见解和表达方式。

在希腊神话里,普罗米修斯是把文明的火种带给了原始人类,而姜戈则把自由的火种首先带给了自己,随后给了自己的黑奴同胞们,甚至是美国南部等等。

一、“黑色幽默”从文学作品走向电影
“黑色幽默”派是20世纪现代文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对现代世界文学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比如经典文学作品中《第二十二条军规》、《万有引力之虹》、《烟草经纪人》和《第五号
屠场》等“黑色幽默”影响最大。

擅长运用“黑色幽默”的作家们是通过突出描写人物周围世界的荒谬和社会对个人的压迫,以一种荒诞并无可奈何的嘲讽态度体现环境和个人之间的矛盾性或者不协调性,再把这种互不协调的现象加以放大,扭曲,变成畸形,使它们显得更加荒诞不经,滑稽可笑,同时又令人感到沉重和苦闷。

因此,有一些评论家把“黑色幽默”称为“绞架下的幽默”或“大难临头时的幽默”。

《大英百科全书》对“黑色幽默”的解释是:“一种绝望的幽默,力图引出人们的笑声,作为人类对生活中明显的无意义和荒谬的一种反响。

”这其实是一种由表面到深处的化学反应过程,令人深思。

“黑色幽默”迈向了《被解救的姜戈》
《被解救的姜戈》背景是在十九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居住在美国的大部分黑人依旧被当作奴隶买卖。

然而,幸运的姜戈被赏金猎手舒尔茨解救,并在其调教下,很快成了一名出色的赏金猎手。

两人接连成功做成了几票生意后一同去解救姜戈美丽的妻子布隆希达。

于是,在营救过程中展开了一场殊死暴力斗争。

在此惊心动魄剧烈过程中,昆汀将黑色幽默神一般的展现出来。

在姜戈和赏金猎手舒尔茨到达奴隶主——卡文·坎迪的庄园救布隆希达,眼看坎迪就要上当了,却被老奸巨猾的黑人管家史蒂芬识破了。

将姜戈和舒尔茨几乎陷入绝境,卡文·坎迪用血涂抹布鲁姆希达的脸颊,用锤子威胁敲破其头颅,姜戈和舒尔兹医生在百般无奈之下只好被迫掏出辛苦挣的赏金赎人。

这一幕的坎迪一手拿假头
骨,一手拿铁锤,一副无耻、嚣张跋扈、咄咄逼人的样子,把姜戈和舒尔茨的上风境地逼入谷底。

说着表面幽默并貌似可以商量的串词,实则将姜、舒二人由无奈到拱手交出赎金。

昆汀用简单的幽默体现庄园奴隶主的无情、冷漠、粗暴、残忍凶恶。

昆汀·塔伦蒂正是借着这个大反派恬不知耻的吹嘘和威胁言论揭露种族主义的老底。

也深刻展现黑人奴隶对自由的渴望和斗争。

接下来一幕是赏金猎手舒尔茨,最后掏出枪打死坎迪时,幽默并面带微笑地说出,“对不起,我实在忍不住了。

”这句让所有人都有些诧异但又明白他不得不说的话,正是这句话让观众记住了这个角色,也正是这句话本可以安全离开的他死于枪口之下。

对于他的死,有人觉得没有必要,但是我觉得这样让此部电影达到了高潮,深化了主题。

在这里,是舒尔茨用死捍卫了自由,用死让一路受他影响的姜戈,直至这刻,终于明白了自由的真谛——没有决绝的反抗就没有真正的自由,这把反对被奴役的怒火终于自姜戈内心点燃,从“被解救”直接升华到“被解放”。

昆汀在此处所使用的“黑色幽默”很好的将电影主题彰显了出来。

最后一幕,当姜戈一路斩杀坎迪庄园后,一把火燃爆了此折磨多少黑人奴隶至死的“地狱”,并和妻子布隆希达骑着会跳舞的马,一同离开的场景,在十分诙谐、幽默的氛围中结束。

这一幕是昆汀黑色幽默的完美结尾,是对前面暴力的“降温”和追求自由的完美体现。

二、“暴力美学”
暴力,对于观众人群来讲,可能是最早、最持久的观影记忆。

暴力也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乃至关乎生死的哲学问题历来倍受人们的关注。

暴力美学最初是出现在香港导演吴宇森的电影作品当中。

因为吴宇森很擅长拍摄黑帮题材的电影。

他的电影中主要以描写香港的黑帮老大,杀手以及警察之间的恩怨故事著称。

他常用手法是在电影中使用十字架、白鸽、机枪扫射、爆炸火焰前滚动的慢镜头等,这些元素或者道具使激烈的打斗、枪杀场面充满一种诗意的壮美,从而淡化了影片中的暴力色彩。

人们称他电影中的这种对暴力的形式主义趣味的追求为“暴力美学”。

从早期电影人对暴力的叙述直到20世纪80年代吴宇森的“英雄系列”影片,吴宇森影片中对暴力的风格化处理成为电影中暴力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后的北野武、奥利弗·斯通、大卫·林奇、昆汀·塔伦蒂诺等人对暴力进行的风格化探索在世界影坛上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掀起了一个“暴力美学”的热潮。

对于“暴力美学”,随着时代的进步,对其定义也有不断发展。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赫建认为“暴力美学”的含义是,“主要指电影中对暴力的形式主义趣味。

就是把暴力和血腥的东西变成纯粹的形式感。

它主要发掘枪战、武打动作或其他一些暴力场面的形式感,并将这种形式美感发扬到炫目的程度。

”在郝教授看来,“暴力美学”其实是一种形式上的技巧,一种电影呈现给观众的表面形式的手法。

“暴力美学”从视觉到心底
在昆汀导演的《被解救的姜戈》中暴力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渲染效果可以说是淋漓尽致,夸张手法及导演所要表达的主题都表现得酣畅淋漓,给观众似惊恐但却十分过瘾的感觉。

从第一幕的牙医舒尔茨解救姜戈开始就充满暴力,他一枪打爆押送黑奴的两个“跑腿子”,用夸张的表现方式揭开了电影的序幕。

给人一种震撼的感觉,也表达出了导演倡导的自由主题。

接着是舒尔茨培养姜戈时的画面,一枪毙命,鲜血纵飞,英勇神速。

他们在到达庄园之前所看见那些黑奴被逼无奈的自相残杀,让电影继续发展,到了最后姜戈横扫坎迪庄园救出自己妻子时,与史蒂芬他们打斗时,那种血肉模糊,子弹如雨,当子弹一颗颗穿透那些奴役黑奴的白人时,昆汀给了比较快速的节奏和音乐,那种压在心头,束缚全身的仇恨都全部喷发出来。

观众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都是一种对自由最好的诠释。

《被解救的姜戈》是昆汀·塔伦蒂诺又一典型黑色幽默与暴力美学的杰作,他用暴力去彰显自由的方式很独到,让自由的主题更加鲜明。

参考文献:
[1]汪莹,《银幕上的“暴力文化”—美国导演昆廷.塔伦提诺及其作品》,《电影艺术》,北京,1998
[2]郝建,《美学的暴力与暴力美学一一杂耍蒙太奇新论》,《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2年5期
[3]陈丹,《论当代电影中的“暴力美学”—兼论暴力美学电影的
审美意蕴》,2004
[4]李幼蒸,《当代西方电影美学思想》,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5]詹姆斯·路易斯·加尔温,《大英百科全书》,19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