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基处理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软基处理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说明适用于XXX软基处理。

二、设计原则

⑴满足路基的稳定性和沥青路面使用年限(15年)内的工后沉降要求。

⑵控制新老路基之间的差异沉降,保证原路面不拉裂。

⑶软基处理后新老路基之间的工后沉降变化规律基本协调。

三、控制标准

⑴新老路基路拱横坡的工后增大值不大于0.5%。

⑵拓宽路段工后沉降控制标准:

桥头路段<5cm,通道涵洞路段<10cm,一般路段<15cm。

⑶新建路段工后沉降控制标准:

桥头路段<10cm,通道涵洞路段<20cm,一般路段<30cm。

四、软基处理设计总体方案

根据路基拼宽宽度、硬壳层厚度、软土层厚度、路基填筑高度及施工便利等因素,选用合适的软基处理设计方案。

⑴桥头等结构物路段

采用堆载预压、双向水泥搅拌桩及预应力管桩等方案。

⑵一般路段

主要采用堆载预压方案,部分填高较大、软土层较厚导致工后沉降难以控制的路段采用双向水泥搅拌桩及预应力管桩等方案。

③过渡段

桥头等结构物路段与一般路段相邻路段设置过渡段以协调变形,其处理方案基本与桥头等结构物路段一致,并采用桩长、桩距渐变等方式过渡。

五、堆载预压

⑴堆载预压分欠载预压、等载预压和超载预压。若预压荷载等于路基荷载与路面等效荷载之和,称为等载预压;若预压荷载大于路基荷载与路面等效荷载之和,称为超载预压;若预压荷载小于路基荷载与路面等效荷载之和,称为欠载预压。

⑵仅堆载预压路段,基底铺设50cm级配砂砾垫层;堆载预压结合水泥搅拌桩、预应力管桩处理路段,基底铺设50cm清宕渣(含泥量<10%,最大粒径<10cm)垫层。砂砾应为中砂、粗砂或砾砂组成,最大粒径应小于50mm,通过5mm的粒料应小于35%,小于0.074mm的细粒应不大于5%,其不均匀系数应大于10,曲率系数为1-3,压实后的渗透系数应大于1×10-2cm/s。

⑶预压期为初次填到堆载设计标高后,至卸载开始时所持续的时间。仅堆载预压路段,预压期不得小于8-10个月。

⑷堆载采用与路基相同的填料,堆载土方填筑过程中,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逐层填筑压实,并进行沉降和稳定性监测。预压期内路基实测标高小于堆载设计标高25cm以上时应及时补方并压实,补方量计入路基沉降方。

⑸预压期内,应保证老路路面排水通畅。等载预压路段,路基顶面设置4%的施工期横坡,超载预压处理路段,为排除老路路面雨水,每隔10m设置一道φ100PVC管,PVC管设4%的横坡,堆载预压(超载)处理长度超过40m时还应增设横向临时排水沟,排水沟底宽>20cm,采用砂浆抹面。

⑹为增强地基整体强度、协调地基变形、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对仅堆载预压处理路段,清表后先铺设30cm砂砾垫层并压实,然后铺设第一层格栅;对设置双层土工格栅的,在砂砾垫层顶面铺设第二层土工格栅。格栅应铺设至距锥坡面或边坡坡面处1.0m,其外端应回折,回折长度不小于2.0m。经编土工格栅采用双向土工格栅,要求延伸率小于10%时,纵向极限抗拉强度≥50kN/m;横向极限抗拉强度≥35kN/m。

六、预应力管桩

⑴每个场地施工应先选取典型路段,通过试打获得合理的施工工艺参数,试桩数量不得少于5根。

⑵预应力管桩外径采用400mm,壁厚不小于60mm,其具体规格和技术指标详见浙江省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图集号2010浙G22)中的“PC 400 A(AB) 95”型,或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增强型预应力混凝土离心桩》(图集号2008浙G32)中的

“T-PTC-400-370(60)”型,每根管桩包含接桩和开口(闭口)型桩尖。

⑶桩帽采用100×100×35cm C30现浇砼。桩帽与管桩之间设置连接钢筋,其伸入管桩内长度不应小于1.0m,管桩内设置4mm厚钢托板,连接钢筋应与钢托板双面焊接,焊缝长度不应小于15cm。

⑷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宜采用静压法施工。表层为粉土等易液化土层时,应采用静压法施工。

⑸桥台部位布桩时,应注意留出桥台灌注桩的位置,并适当调整与灌注桩有冲突的桩位,与灌注桩净距不应小于1m。

⑹挡墙路段施工时应适当调整与挡墙基础、盖板涵基础有冲突的管桩桩位,挡墙下的地基处理形式见挡墙设计的相关图纸。

⑺预应力管桩在平面上采用平行四边形布置。管桩桩长应穿透软土层,并进入下卧层不小于1m。

⑻预应力管桩的施工质量检验标准见表1。

预应力管桩施工质量检验项目表1

预应力管桩28天单桩承载力检验标准表2

⑽施工主要注意事项:

a、施工场地清理整平后,先铺设一层厚度35cm的清宕渣,再进行管桩的打设;桩帽浇筑前先挖除相应体积的清宕渣,再进行桩帽的浇筑。

b、桩帽上先铺设20cm清宕渣并压实,然后铺设第一层钢塑格栅;对设置多层钢塑格栅的,在下层格栅上铺设30cm的路基填料并压实,再铺设上层钢塑格栅。钢塑格栅要求断裂延伸率≤3%,其纵向抗拉强度≥100KN/m,横向抗拉强≥80KN/m。格栅应铺设至距锥坡面或边坡坡面处1.0m,其外端应回折,回折长度不小于2.0m。格栅强度大的方向沿路基横向铺设。格栅幅边搭接时,搭接宽度大于30cm,并每隔20cm进行绑扎处理。铺设格栅时,要加强保护,避免格栅破损,钢丝外露,格栅铺设时不允许有褶皱,应用人工拉紧。

c、桩的打设次序:横向以路基中心线向两侧的方向推进;纵向以结构物部位向路堤的方向推进;桩体应尽量从靠近开挖台阶处开始打设。

d、准确定位后应采取可靠的施工工艺,确保桩体质量。防止因振动、挤土等作用导致桩体倾斜、折断、桩体上浮、向外位移和地面隆起等。

e、要求桩端进入下卧层的深度满足设计要求,每个场地应通过试桩来确定压桩的控制标准。

七、双向水泥搅拌桩

⑴每个场地施工应先选取典型路段,通过成桩试验获得合理的施工工艺参数,试桩数量不得少于5根。

⑵双向水泥搅拌桩采用同心双轴钻杆,在内钻杆上设置正向旋转叶片并设置喷浆口,在外钻杆上安装反向旋转叶片,通过外杆上叶片反向旋转过程中的压浆作用和正反向旋转叶片同时双向搅拌水泥土的作用,阻断水泥浆上冒途径,保证水泥浆在桩体中均匀分布和搅拌均匀,确保成桩质量。

⑶水泥搅拌桩平面上采用三角形布置,搅拌桩材料采用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设计水灰比为1:0.45~0.55。桩径0.5m,设计水泥用量为55Kg/m。桩体采用两搅一喷工艺施工,喷浆压力不小于0.5MPa;桩体应尽量从靠近开挖台阶处开始打设。

⑷路基填筑须在水泥搅拌桩施工完养护1个月后进行,桩顶50cm厚的填筑材料应采用粒径不大于10cm,含泥量小于10%的清宕渣。

⑸钢塑格栅施工次序为:桩顶先铺设20cm清宕渣并压实,然后铺设第一层格栅;对设置多层钢塑格栅的,在下层格栅上铺设30cm的路基填料并压实,再铺设上层钢塑格栅。钢塑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