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商标翻译

合集下载

浅析目的论对商标翻译的指导意义

浅析目的论对商标翻译的指导意义
翻译的指身意 义
广 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朱文凤
[ 摘 要] 本 文从 目的论的视 角 , 指 出商标翻译应该根据译 文所要达到 的宣传和 劝诱 目的 , 采用音译 、 意译 、 音意结合等具体 的翻译 策 略和方法。激发潜在顾客 的购买欲 望, 从 而使 产品在 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 [ 关键词] 功能翻译 理论 目的论 商标翻译
二、 目的 论概 述
“ 目的论” ( S k o p o s t h e o r y ) 是德 国功能派学者费米尔 和诺德 等提 出来 的, 它形成 了功能 翻译理 论的主流 。该理论 的核 心原则是 “ 目的准则 ” : “ 任何翻译行为都是 由翻译 的目的决定 的, 简而言之 , 就是 ‘ 翻译 的 目的 决定 翻译 的手段 ” 。 ( R e i s s &V e r me e r 1 9 8 4 : 1 0 1 ; 转 引 自N 0 r d ,2 0 0 1 : 2 9 )
难适用于商标 翻译 , 而 目的论 刚好弥补 了这一空缺 。即在进 行商标 翻 译时 , 要重视译文在译入语文化 中的交 际功能 , 把关注点从原 文转 移到 目的语文化与 目的读者身上。 四、 目的论指导下的商标 翻译技巧 1 . 音译 音译法 是根据商标原 文的发音特 点 , 将英文商标 词翻译成 与之语 音相 同或相近 的汉语 。音译法是最 简单 而且也 是最常用的一种翻译方 法, 如P i e r r e C a r d i n ( 皮尔 ・ 卡丹) 时装 、 S a n t a n a ( 桑塔 纳) 轿车等商标都是直 接 音译过 来的 。音 译法 的最大优 点就是 可 以保 留原商标 名 的音 韵之 美, 体现商 品中的“ 异 国情凋” , 而且还简洁明快 , 简单好记 , 从而吸引顾 客注意 , 达 到商 品宣传 的效果 。再如, K o d a k 一柯达, s o n v 一索尼, M o t o r o 一 1 a 一摩 托罗 拉, D u p 0 n 卜 . 杜邦 , S i e m e n s - 西 门子, B u i c k 一别 克等 等 。音 译法译成 的汉语译标虽 不符合 汉语 中词汇常规 的组 合模式, 但发音 清 晰响亮 , 且新颖别致 , 洋昧 十足, 迎合 了人们的好奇心, 达到营销的 目的。 2 . 意译 所 谓意译法 就是采 用词语 的实际含义进 行翻译 的方 法 , 也是商 标 翻译 的常用方法。在翻译这类商标时 , 要采用灵活对等 的翻译原则 , 使 翻译 后的 意思 和商标 原文 的意思 一致 或基 本一 致 , 且符合 商 标的 特 点。这种 翻译 方法 的优点 是保 留了原名 , 较好地传达 了原名 的信息 及 感情 , 更好的体现原有商标词词义的 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 。如 B l u e b i r d ( 汽车) 译 为“ 蓝鸟 ” , 取其本意, 两 者含有象征 车速之快的意,  ̄ , ; P i o n e e r ( 电 器) 译为“ 先锋” , 使人联想到产 品“ 质量上乘, 技术领先 同行 ” 之 意; “ 永久” 自行车译 为“ F o r e v e r ” 很好 地宣传 了该 车“ 经久耐用, 直 到永远 ” 的优 良 品质; “ 王朝” ( 葡萄酒) 译为“ D y n a s t y ” 给人“ 陈年好酒 ” 的联 想。

目的论视角下食品商标英译策略

目的论视角下食品商标英译策略

目的论视角下食品商标英译策略
Translating food brand names from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在食品行业中,商标是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好的商标可以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增加品牌的知名度和忠诚度。

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语言和法律差异,食品商标的翻译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

因此,从目的论视角出发,食品商标的英译策略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确定翻译目的
商标翻译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品牌名称,或者是为了在新的市场中推广品牌。

根据不同的目的,商标翻译的策略也会有所不同。

2. 保持商标的特色
商标的翻译应该尽可能地保持其原有的特色和风格,以便让消费者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下仍能够识别品牌。

同时,商标翻译还需要遵循目标市场的文化和法律要求,以避免出现不当的字面翻译或语义误解。

3. 考虑语音和语调
商标的发音和语调也是翻译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在翻译时,应该选择与原商标发音和语调相似的词汇和语言,以便让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和记忆品牌名称。

4. 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
商标的翻译方式有多种选择,如音译、意译和混合翻译等。

在选择翻译方式时,需要考虑目标市场的文化和语言特点,以及商标的特点和意义。

总之,商标翻译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以确保在不同的市场中保持品牌的一致性和可识别性。

目的论指导下的商标翻译原则及策略

目的论指导下的商标翻译原则及策略

---------------------------------------------------------------最新资料推荐------------------------------------------------------ 目的论指导下的商标翻译原则及策略目的论指导下的商标翻译原则及策略摘要:商标翻译有别于其他常规翻译,它是以广告销售为目的而进行的翻译行为。

本文是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框架,阐释商标的特点,并在目的论指导下提出商标翻译的原则,及音译法,意译法和音意结合法这三种商标翻译方法。

关键词:目的论,翻译原则,翻译策略一引言商标品牌是否妙趣横生,凸显产品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影响消费者,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胜一筹。

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的国际化,越来越多的产品跻身进入国际市场。

如何让产品得到最大化宣传和产品的促销,商标的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现实作用。

商标翻译可以说是在目的论指导下,遵循基本的翻译原则和讲究必要的翻译策略的一种文字翻译加文化翻译, 这样才能在商标翻译中做到既能传神又能符合目标文化的风土人情,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之目的。

二商标的特点决定了商标翻译应该在目的论指导下进行无论是中国还是国外的商标,优秀的商标在发音上都是朗朗上口,1 / 7容易记忆;商标名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产品的独特性,暗示商品本身的特性;另外,商标还体现了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审美意义。

目的论认为: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所有翻译活动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目的原则:即目的决定翻译策略。

这表明,翻译中的诸多问题并非仅仅靠语言学就能解决,从而摆脱了以追求与原文对等为目标的翻译理论的束缚,提出了翻译就是根据客户的委托,结合翻译的目的,满足客户要求的一种目的性行为。

在翻译中,原文并非衡量一切的标准,忠实于原文是次要的,而实现翻译的目的才是最重要的。

因此,译文并不一定机械地模仿原文,译者而应根据译文预期目的灵活选择各种翻译方法。

从目的论视角看商标翻译

从目的论视角看商标翻译

目的论 忠 实性 原 则在 商标 翻译 中的体 现。这 一原 则 类似 于严 复翻 译 标 准 中的 “ ” 。将 忠 实性 原 则应 信
用 于商标 名翻 译 中,我 们 不难推 断 ,商标译 名应 与 源语 商标 名保 持 某种 关联 ,应 当准确传 递 源语 商标
名 的信 息。在 具体 的 商标 名翻 译 时 ,译 文在 保持 自
语 言是 能对译 的 ,所 以 ,译 者作 为翻 译行 为 的 实施 翻译 标 准 中的 “ ”相 似 。翻译 是 一种跨 语 言跨 文 达 者 ,为 了达到 其 目的 ,可 以采 用不 同的翻 译 方法 , 化 的信 息转换 以及 交流 的过程 ,它是 需要 用 另外一
比如 ,音 译 法 、意译 法 ,或 者 自主创 新等 方 法 。例
的产 品 ,直接 决 定 着商标 翻 译行 为 是 否达 到 目的 。
因此 ,商标 翻 译 不能 固守 “ 实” 、 “ 忠 对等 ” 的翻 译 文的 交 际 目的 ;三是使 用特 定翻 译策 略 或翻 译程 序 的 目的 l 2 J 。其 中 ,译 文 的 交 际 目的是 首要 的 。从 译标 准 ,而应 允许 因语 言文 化 的差 异 而采取 不 同的 交 际功 能来 看 ,译文 只要 达 到 了翻译 任 务规 定 的 交 翻译 方法 。商 标翻 译 的 目的性 本 质 意味 着其 译 文必
2 世 纪7 年 代 ,在 德 国兴起 了以凯 瑟琳 娜 ・ 0 O 赖 致 ,让 读 者 能够理 解 。 忠 实性原 则 ,指 译 文既 要 忠 斯 ( ah r a i ) 汉斯 ・ 密尔 ( n emer K tai s 、 n Re s 威 Ha s r e) V 实于原 文 ,又要 忠 实于译 文 读 者和翻 译 的发 起 人 , 以达 到 两者之 间 的平衡 。总 的 来说 ,忠 实法则 应从 贾斯塔 ・ 尔兹曼塔 里 (ut Hoz Ma t r)、克 霍 7s l— nt i a a

从目的论视角看商标英汉翻译-2019年文档

从目的论视角看商标英汉翻译-2019年文档

从目的论视角看商标英汉翻译一、引言商标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使自己的商品同其他人的商品相区别而使用的一种显著性的标记,其功能在于识别产品、提供产品信息、宣传产品、刺激消费、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1]。

由此看来,一个好的商标无疑对商品发挥着优秀的广告功能,其商业效果显而易见。

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各国之间的商标交流日益频繁,商标翻译就突出了其重要性。

国内已经有许多学者从不同层面对商标的翻译做了研究,如曾力着重提出具体的商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2],肖辉、陶玉康、李克兴、刘汝荣、何霜[3 —6 ]等意识到商标翻译需要一定的翻译理论和原则加以指导,所以选择了奈达的等效翻译原则[7、8]为理论指导,蒋磊、李莹等从语用翻译的角度对商标翻译进行了探讨[9、10]。

二、关于目的论目的论由汉斯•威密尔1978首先明确提出,后来克里斯蒂安•诺德等人将其发扬光大。

该理论认为,翻译不仅是一种人类的行为活动,而且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一种为实现特定目的的复杂活动”[11]。

目的论者认为:“任何翻译行为都是由翻译的目的决定的,所有翻译活动要遵守的首要原则就是目的原则。

”他们认为翻译中的诸多问题并非仅仅靠语言学就能解决,从而摆脱了翻译理论的束缚。

在翻译中,原文并非衡量一切的标准,忠实原文是次要的,而实现翻译的目的才是首要的。

汉斯•威密尔强调目的论所指的意向性,并不是指活动本身具有意向,而是译者的意向。

目的论将翻译活动视为意向互动、交际行为、跨文化行为及文本处理行为的统一。

三、目的论三个原则在商标翻译中的体现目的性原则的体现,商标翻译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翻译行为,其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弓I起消费者的注意并吸引他们,刺激他们对产品感兴趣,并最终购买该产品。

因此,商标的翻译目的性很强,就是要达到宣传并刺激消费的目的。

忠实性原则的体现,在商标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要了解该商标所承载的原语文化、内涵及价值观念等,并充分考虑译语接受者的文化及他们的观念,要了解原商标给他们带来的感受,这样才能确定使用何种方法进行翻译,这就是目的论忠实性原则在商标翻译中的体现。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

目 的 论 视 角 下 的 商 标 翻 译
王 肖平
( 徽 三联 学 院 外 语学 院 , 安 安徽 合 肥
摘 要 : 标 翻 译 在 商品 或 服 务 的 宣 传 和 销 售 过 程 中起 商 着重 要 的 作 用 。 文 章从 翻 译 目的 论 的视 角 对商 标 翻 译 进 行 分 析 , 出商标 翻 译 以 目的论 为 指 导 . 提 充分 领 会 商标 设 计 者 的创 作 意 图 ,并 以 译入 语 读 者 为 导 向 ,照 顾 译 入 语 读 者 的 审 关心 理 , 时 考虑 译 入 语 文 化 , 避 禁 忌 。 同 回 关 键 词 :目的论 商 标翻 译 译 入 语 文 化
hh ” aa。
商标 ( ae r)俗 称 “ t d mak , r 品牌 ”Ba d , 指 生 产 者 、 营 (rn )是 经 者 为使 自己 的商 品 或 服 务 与 他 人 的 商 品 或 服 务 相 区别 ,而 使 用在商品及其包装上 或服务标记上 的由文字 、 形 、 母 、 图 字 数 字 、 维 标 志 和颜 色组 合 . 及 上 述 要 素 的 组 合 所 构 成 的 一 种 三 以 可视 性 标 志 。 个 好 的商 标 , 为 商 品 或 服务 发 挥 良好 的 宣传 一 能 作用 , 该 品 牌 深入 人 心 。 使 由此 可 见 ,商 标 翻 译 在 商 品 或 服 务 宣 传 和 销 售 过 程 中 起 着重 要 的作 用 。成 功 的 商 标 翻 译 可 以 增 加 商 品 或 服 务 在 消 费 者心 目中 的价 值 。 为商 家树 立 良好 的社 会 形 象 , 带来 丰厚 的 并 利润 。 商标 翻译 不 仅 是 一 个 语 意对 等 的问 题 , 且 是 一 种 突 出 而 商 标 功 能 的再 创 造 过 程 ,其 侧 重 点 不 是译 文 能否 准确 再 现 原 文 的语 意 , 而是 强 调 译 出 的商 标 是 否 具 有 感 染 力 , 以及 能 否增 强 商 标 的广 告 功 效 , 多 地 注 重 商 标 翻 译 所 产 生 的 实 际 效 果 。 更 而 以语 言 学 为 基 础 的等 值 翻译 理 论 强 调 “ 实 原 文 ” “ 式 忠 与 形 对 等 ”不 能 很 好 地 指 导 以 商 标 文 本 的 翻 译 。 德 国 出现 的功 能 , 派 翻译 理 论 “ 目的论 ” 为 对 传 统 翻 译 理 论 的 一个 重 大 突破 和 作 翻译 理 论 研 究 的 重要 补充 , 商标 翻译 提 供 了 新 的视 角 。 对 二、 目的论 概 述 目的 论 ( o o te r ) 德 国 翻 译 功 能 派 代 表 人 物 汉 斯 ・ s p s h oy 是 k 费 米 尔 ( n emer提 出 的 。 目的 论 的核 心 概 念 是 : Has r e) V 翻译 方 法 和 翻 译 策 略 必 须 由译 文 预 期 目的 或功 能决 定 。 米 尔 提 出 , 费 “ 译 是 一 种 人 类 行 为 ” 而 “ 何 行 为 都 具 有 目的 ” “ 译 是 翻 , 任 ,翻 种 目的 性 行 为 ” 。该 理 论 认 为 翻译 中的 最 高 法 则 应 该 是 “ 目 的法 则 ” 译 文 取 决 于 翻译 的 目的 。 “ : 目的 法 则 ” 出 翻译 行 为 指

目的论与商标联想翻译

目的论与商标联想翻译

目的论与商标联想翻译商标翻译得好坏关系到该商品在目的消费群众的影响力大小。

由此可见商标翻译非常重要。

然而商标翻译又是应用翻译中的一个难点。

本文结合翻译的目的论,探讨了商标翻译中的联想法,即语音联想﹑形式联想﹑语义联想﹑音义联想和审美联想等。

联想方式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加强了对消费者的心理冲击力。

这种刺激使消费者产生对商品的认同感和购买欲。

标签:目的论商标翻译联想翻译目的论学派创始人汉斯·弗米尔认为:决定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翻译行为的目的,而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受眾—译者心目中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要,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标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生产的文本”。

(张美芳2005:85)联想是事物或概念间相互牵连,相互激发,相互制约的一种心理现象。

联想意义是人们在使用词语时所附加给语言的意义,是语言以外﹑人体感觉和行为方面的意义(谭载喜,2002:176)。

联想法在这里是指译者利用事物或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内在和外在的某一切入点,引发人们在商标原名与译名之间产生联想的思维方法。

本文以潜在的消费者的已有的认知图式﹑生活背景和情感心理为视角,从语音﹑语义﹑音义结合、形式﹑和审美五个方面探讨联想思维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

一、利用语音的相似性联想从语言的起源角度看,语言起源于人类劳动,因而,作为不同语言组成部分的语音,必然存在着共性,即相同或相似的发音,这就使商标翻译利用语音联想成为可能。

Saipir曾指出,语言中的某些音素或音组有象征意义,亦即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呈现某种自然的联系关系,即在特定条件下,语音象征意义是存在的,如[a]与“大”、[i]与“小”联系在一起。

[e]含有“轻盈”、“女性”、“浪漫”的意思,因此很多女性用品商标词都含有[e]音,如Annabella(女式内衣)。

语音联想是译者利用语音的相似性引发人们在商标源名与译名之间产生联想。

商标翻译策略的目的论视角

商标翻译策略的目的论视角

可能顺应译语的文化规范。就商标翻译而言,它是一种跨文化 费者美好联想的谐音词汇或词组。因为汉字有很多同音异义字,
交际,在翻译过程中,关键在于如何迎合各国人各自的审美情 因此在翻译时可自由选择发音响亮、意境优美的字来表现。
趣。同时,又要符合销售是市场消费群体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 Arche译为“雅倩”、Pantene译为“潘婷”,既保留了原音音节的
隐的诗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乃蓬莱仙境
[5]贺川生:商标英语[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7
的使者。因此“蓝鸟”译乃直译。直译在商标翻译中还有很多
[6]朱 凡:英汉商标翻译研究述评[J]. 上海科技翻译,2002
成功的例子。如 Crown 皇冠(轿车名),Blue Cat 蓝猫(儿童用 (4)
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一目的。“翻译目的论”不但为翻译研究提 (燃气灶具),Richon ——理光(照相器材),Nikon——大的指导意义。
相器材), Dove ——德芙(巧克力),Parker ——派克(钢笔),
二、目的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策略
Cittizen ——西铁城(手表)等。(参见商标的翻译与商业效应)
论得出“翻译要求”。就商标翻译而言,译者应依据“翻译要求”, Diamond, 等等。
恰当地选取翻译策略以完成商标翻译的既定目的。以下将从目
需要指出的是,目的论认为:只要能达到翻译的目的,对
的论内涵中的“译文的预期功能”和“译文的预期读者”两方 原文既可以采用逐字直译的方法,也可以采用完全改写的方法,
到译文的预期功能,如原文商标只表信息功能的,译者可以发 downs”(习语)中“up”为好运的意思。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在
挥创造力,在译文中同时赋予其呼唤功能。美国饮料Coca-cola 原文中形象鲜明、寓意优雅、词语华丽商标,且这类商标在目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外国化妆品商标汉译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外国化妆品商标汉译


品牌名 称与 翻译 目的论
品 牌 名 称 是 指 一 个 由 图形 、 字幕 、 数字 、 三维 符 号 和颜 色 构 成 的 可 见 标 志 生 产商 把 品牌 名 称 印在 商 品 包 装 上 作 为 一 个服务标记 . 运 营 商 用 品 牌 名 称 使 他 们 的商 品或 服务 区别 于 他人 。 给 一 个 品牌 命 名 犹 如 给一 个 人 起 名 . 在 名 字 的选 择 背 后 都 有 一 定 的 原 因 .品 牌 名 称 在 目的语 国家 的译 名 亦 是 如 此 品牌 名 称 的 翻译 对 于 生 产 商 扩 大 海 外 市 场并 在 目的 市 场 能否 赢 得 消 费者 青 睐至 关 重 要 翻 译 目的 论 是 将 哲 学 中 的 目的 论 概 念 运 用 于 翻 译 的理 论. 其 核心概念是 : 翻 译 过 程 的 最 主 要 因 素 是 整 体 翻 译 行 为 的 目的 。 在 翻 译 目的 论 的视 角 下 。 所 有 的 翻 译 行 为 都 不 是 独 立的. 在 翻译 行 为 执行 前 必 须 设 立 一 个 明确 的翻 译 纲 要 翻 译理论学 家杰里米 . 蒙 代 提 出 创 立 翻 译 纲 要 需 要 去 挖 掘 源 文 本 和 目的 文 本 中包 含 的 五 种 因素 : 目标 文 本 的功 能 、 受众 、 文 本接 收的时间和地点 、 媒介 ( 言 语 还 是 书写 ) 、 动 机( 为 什 么 源 文 本 如 此 写 以及 为 何 要 对 它 进 行 翻 译 )
明。
根 据 翻译 目的 论 . 翻译 策 略 是 由 翻译 的 目的决 定 的 在 化 妆 品 品牌 名 称 的 翻 泽 过 程 中 . 翻译 行 为 的 目的是 促 进 产 品 销售 . 并 为 公 司 拓 展 海 外 市 场 。翻 译 品牌 名 称 成 功 与 否很 大 程 度 上 取 决 于 目标 文 本 与 目标 文 化 的 适 应 度 . 而不 是 源文 本

从目的论视角析化妆品商标名翻译汉译技巧

从目的论视角析化妆品商标名翻译汉译技巧

从目的论视角析化妆品商标名翻译汉译技巧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化妆品市场日益繁荣,品牌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商标名的翻译成为了化妆品品牌打入新市场、吸引消费者关注的关键环节。

本文旨在从目的论视角出发,探讨化妆品商标名翻译在汉译过程中的技巧与策略。

通过深入分析目的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本文期望为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从而帮助化妆品品牌更好地实现市场定位和品牌推广,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目的论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理论,强调翻译应服务于特定的目的和目标受众,而非简单地追求原文与译文的对等。

在化妆品商标名的翻译中,目的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使我们能够更加灵活地处理文化差异、语言习惯等问题,以实现商标名的有效传达和消费者的有效吸引。

本文将首先介绍目的论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然后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化妆品商标名在汉译过程中应遵循的翻译技巧和策略。

通过对翻译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本文期望为化妆品商标名的汉译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翻译方法和指导原则,为相关领域的翻译实践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目的论概述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的核心概念,由汉斯·弗米尔(Hans J. Vermeer)和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等学者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

目的论强调翻译行为的目的性,即翻译活动应以实现译文在目标语言文化环境中的预期功能或目的为首要原则。

这一理论突破了传统等值翻译理论的束缚,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跨语言的交际行为。

在目的论框架下,翻译的过程被视为一种有目的的、结果导向的行为。

译者需要根据译文的预期功能或目的,灵活选择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实现最佳的交际效果。

因此,目的论强调译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允许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

对于化妆品商标名的翻译而言,目的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关于从目的论谈商标翻译方法【分享】

关于从目的论谈商标翻译方法【分享】

关于从目的论谈商标翻译方法论文关键词:目的论商标翻译翻译方法论文摘要:商标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在开拓市场、刺激消费、创造企业财富等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间的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

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商标,作为商品的标志,其名称的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以费米尔的目的论为理论指导,从功能派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商标翻译过程中所选用的翻译方法及其目的性,指出了商标翻译是一个有目的、复杂的选择过程。

而目的论对商标翻译中所呈现出的各种复杂现象提供了理论解释。

因此本文认为在商标翻译中,应推行目的论指导下的灵活的翻译策略。

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间的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

在这种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各个国家的很多大公司都不遗余力地要把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推向国际市场,各种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愈演愈烈。

现代企业的竞争不再仅仅是商品品质的竞争,而逐步变成了品牌的竞争。

因此,商标作为商品的标志,其翻译的成败对于一个企业及其产品能否成功进入国际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内外的很多学者都致力于商标翻译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

但是,这些学者的视角大多是从语言或文化角度对商标翻译进行探索和研究的,从翻译理论上对商标翻译的研究不多。

本文以费米尔的目的论为理论指导,将从功能派理论的角度分析商标翻译过程中所选用的翻译方法及其目的性,具体分析商标翻译这一有目的、复杂的翻译策略选择过程。

一、商标和商标翻译商标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演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商业性标志。

那么,什么是商标呢?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对商标的定义是:“商标是用来区别某一工业或商业企业或这种企业集团的商品的标志。

(贺川生,1997: 2) ”具体来说,所谓商标,就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为了使0己生产或销售的商品或服务在市场上同其他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的商品或服务相区别而使用的一种标记。

从目的论视角看商标翻译

从目的论视角看商标翻译

从目的论视角看品牌名称的翻译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大幅上升,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购买力不断增强,我们身边也充满了各种各样来国外或者中外合资的商品。

这些琳琅满目的商品名称不仅仅是商品标识符号,其本身还具有唤起公众购买欲的联想意义,以便吸引消费者。

由于语言不同,很多品牌名称需要翻译成中文以便让国人熟知,而译文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销售业绩。

同样,很多民族产品现在也跻身国际行列,一个好的英文名能更好的打入国外市场,面对全球消费者。

如何让产品得到最大化宣传和促销, 商标的翻译起着重要的现实作用。

目的论从翻译目的出发,从文本功能切入,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手段,从而使翻译方法不拘一格,对品牌名称等一系列应用型文体起着很强的指导作用。

二、目的论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德国动能学派代表人物Vermeer提出的翻译理论,是该翻译学派的核心理论。

根据目的论,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目的,即目的决定手段。

除了目的原则,目的论还要遵守连贯性原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性原则(fidelity rule)。

连贯性原则要求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的标准,即译文必须能让读者理解;忠实性原则指源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intertextual coherence),要求译文与源文保持一定的关系,而忠实的形式和程度则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源文的理解来决定。

(Nord,2001:27—32)。

如果翻译目的要求语际不连贯,则语际连贯即忠实性原则不在有效(Nord, 2001:32-33),如果翻译目的要求译文再现源文文本的特点、风貌,则忠实原则与目的原则相符合(卞建华,2008:91)。

如此一来,目的论建立打破了长久以来以原文文本为中心的传统,不一味强调忠实、对等,给予了译者更大的发挥空间。

甚至同一篇文章,如果翻译的预期目标不同,可能导致译本的不同。

目的论视角下化妆品商标汉译技巧

目的论视角下化妆品商标汉译技巧

目的论视角下化妆品商标汉译技巧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目的论视角下化妆品商标汉译技巧在全球化的今天,化妆品行业竞争激烈,商标汉译作为品牌国际化的重要一环,显得尤为关键。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标命名取向性及其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标命名取向性及其翻译

指 针
用 源 于 拉 丁 文 S n u ( 音 的 ) S n y 其 发 音 给 人 以 o n s声 的 on, S n y 阳光 的 ) 联 想 , 字 形 也 使 人 联 想 到 阳光 男 孩 , un ( 之 其
但 它 的 罗 马 拼 音 S h n e 日文 中 有 “ 钱 ” 意 . 公 nne在 赔 之 该 司 创 始 人 盛 田 邵 夫 苦 思 冥 想 后 去 掉 一 个 n 其 变 为 将 S n 既保 留 了 品 牌 原 义 , 令 人 记 忆 深 刻 , 拖 泥 带 水 o y, 又 无 之嫌。
又 教 : 00 1 号 刊 孝 1 ̄ B 上旬 牛2 -
目的论 视 角 下 的 商 标 命 名 取 向性 及 其翻 译
杨 艳 洁
( 家庄 机械 化 步 兵学 院 文 化 基 础教 研 室 , 北 石 家庄 石 河 008 ) 5 0 3

要 : 着 经 济 全 球 一 体 化 及 商 业 竞 争 国 际 化 的 随
型 英文 昵 称 , 其 用 作儿 童 食 品名 称 , 个俏 皮 娇 憨 的形 将 一
象 呼 之 欲 出 , 对 于 那 些 希 望 子 女  ̄ T mmy 健 壮 可 爱 的 li 般
商 家 带 来 巨 大 的 经 济 效 益 和 品 牌 影 响 力 。 如 何 赋 予 国 外 品牌 贴切 的母语 命 名 , 为译 者 与 商 家均 需 深析 的 问题 。 成
年轻 父 母 而 言 , 诱 惑力 不 言 而喻 。 其
( ) 洁 鲜 明性 二 简
商 品 名 的语 言魅 力 便 在 于其 独 具 匠 心 的 特殊 结 构 , 既 通 俗 明 了 , 要 毫 无 纰 漏 地 阐 尽 商 品 形 象 , 兼 具 丰 又 并 满 立 体 的 品 牌 内 涵 。 适 当 运 用 比 拟 手 法 , 仅 使 品 牌 神 不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以鞋服商标为例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以鞋服商标为例

目的论视角下的商标翻译以鞋服商标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商标翻译在商业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品牌识别的核心元素,商标翻译不仅关乎到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形象和认知度,更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和推广。

特别是在鞋服行业,商标翻译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因为这一领域的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商标的独特性和文化内涵往往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从目的论视角出发,探讨鞋服商标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案例分析,本文旨在揭示目的论在商标翻译中的适用性,并为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商标翻译的理论体系,也有助于推动鞋服行业的国际化进程和品牌形象建设。

二、目的论概述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一种源自德国的功能主义翻译理论,由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由其后的学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该理论强调翻译活动应以翻译目的为首要原则,即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应服务于翻译的预期目的或功能。

在目的论框架内,翻译不再被视为单纯的语言转换,而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目的论认为,翻译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是确定译文的预期功能或目的,这直接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

弗米尔提出了翻译行为的三大原则:目的原则(Skopos Rule)、连贯原则(Coherence Rule)和忠实原则(Fidelity Rule)。

其中,目的原则是首要原则,它要求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

连贯原则指的是译文必须内部连贯,即译文应符合译入语的语言规范和表达习惯,使译文读者能够理解。

忠实原则则是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即译文应忠实于原文,但这种忠实并非逐字逐句的对应,而是指译文应传达原文的意图和信息。

在商标翻译中,目的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商标作为品牌形象的核心组成部分,其翻译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在目标市场中建立品牌认知、传递品牌价值和促进产品销售。

从目的论看英汉商标翻译

从目的论看英汉商标翻译

195《商场现代化》2007年11月(下旬刊)总第522期不同理解上。

例如:我国商家都喜欢用“8”来给商品命名,取“8”的谐音“发”的意思;在日语中,“8事业越来越旺、人生道路越来越宽的含义;但在英语中,具有相应意义的数字是“7”。

因此英译商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商品所销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风俗。

在汉英商标翻译中,应尽量避免带有文化禁忌色彩的词语或现象,避免由于译入语中指称意义和语用意义脱节引起不好的联想;充分考虑到译入语顾客的接受心理。

如中国人含蓄庄重,因此英文商标“Kiss”唇膏译为“奇士美”比译为“吻我”更能让人接受。

3.文化特色的原则。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语言的适用性以及使用范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历史的、经济的、政治的等等。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本身通行于许多华人世界的汉语也越来越受到更广泛的关注。

通行世界的英语也日益受到汉语的影响。

总部位于美国的全球语言监测机构曾指出,2006年登记的英语新词共2万个,其中两成为“中式英语”。

另据统计,牛津英语词典中以汉语为来源这说明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是可以进入英语,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特色。

如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被翻译成“fuwa”,现在已被一些商家用来作为商品的商标;“豆腐”是中国的传统营养食品,被译成“tofu”;功夫牌拖鞋商标的英译为“gongfu”。

4.语言简练的原则。

商标的翻译在遵循上述原则的同时,还义的完美统一,以便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心理,便于在消费者心中定位。

如把“美晨”牙膏译成mason要比Beautiful&Morning简洁明了,把“美加静”牙膏译成MAXAM比译成Beautiful&clean要符合人民的审美情趣。

在翻译时,可将原名的多音节减为两字或三字的商标。

如McDonald译成“麦当劳”;Aquafresh牙膏.等等。

让消费者喜欢、接受并购买产品。

所以在翻译商标时,翻译工作者应投消费者之所好。

从“目的论”看化妆品商标的翻译-文档资料

从“目的论”看化妆品商标的翻译-文档资料

从“目的论”看化妆品商标的翻译-文档资料从“目的论”看化妆品商标的翻译近年来各种化妆品品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高质量的商标翻译,实现规范化、可读性强的译名能够使产品深入消费者心理,激发美好的想象,促进购买欲望,对提升企业知名度开拓市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商标名称的翻译涉及到语言规律、文化心理、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因素,而并非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 具有自己的内在特点与要求。

本文拟从“目的论”,即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重点探讨化妆品商标名称的翻译,旨在找出其翻译的一般及特殊方法,为品牌更好地走入市场提供一定参照。

一、功能目的论的主要思想20世纪70年代,德国出现一派翻译理论――功能派翻译理论。

它以译文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发展了功能派的主要理论:目的论。

费米尔(Vermeer)所提出的目的论(Skopos Theory)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

费米尔认为翻译是一种转换,在这种转换中,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交际符号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因而翻译也是一种人类行为。

在其目的论的理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受众――译文预期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以及交际需求。

翻译是在“目的情境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受众而产生的语篇”(Vermeer 1987:29)。

诺德(Christiane Nord)进一步完善了目的论。

在诺德这里,翻译是一种有意图的、人际的、以源文本为基础的、口头形式的跨文化交际(诺德,2005:23),目标读者是目标文本创作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诺德,2005:27)。

而翻译策略的选择都是依翻译所服务的目的而定。

功能派创造性地提出的目的性原则,要求翻译活动必须依据翻译目的,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使得翻译更贴近产品实际需求,迎合预期受众,即消费者的心理,对化妆品商标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功能翻译理论将翻译看作“是一种目的性行为”,认为翻译应以目标语、目标文化为基准的原则以及文本类型决定翻译策略的思想,为翻译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为一些非常规的翻译策略、方法比如改译、改写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价标准
• 至于翻译的标准,目的论用充分性(adequacy)而 非等值(equivalence)作为评价译文的标准。在目 的论理论框架下,充分性指译文要符合翻译目的 的要求,“在翻译过程中以目标为基础选择实现 翻译目的的符号”。这是一个与翻译行为相关的 动态概念。等值指译语文本与源语文本出于不同 的文化语境但实现了相似的交际功能。等值只是 充分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描述翻译结果的一个 静态概念。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了解到,连贯性原 则和忠实性原则并不是普遍适用的,在翻译过程 中我们应以目的原则和忠诚原则为指导,用合适 作为评价译文的标准
运用原则
• 目的原则(skopos rule) • 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
• 忠诚原则(loyalty principle)
• 三大原则构成了翻译目的论的基本原则,但是连 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必须服从于目的原则,这 是目的论的首要原则。
目的原则(skopos rule)
• 目的论认为,所有翻译活动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目的原 则”,即翻译应能在译入语情境和文化中,按译入语接受 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 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结果决定方法。但翻译活动可以有 多个目的,这些目的进一步划分为三类:(1)译者的基本目 的(如谋生);(2)译文的交际目的(如启迪读者);(3)使用某 种特殊的翻译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如为了说明某种语言 中的语法结构的特殊之处采用按其结构直译的方式)。但 是,通常情况下,“目的”指的是译文的交际目的,即 “译文在译人语社会文化语境中对译入语读者产生的交际 功能”。(Venuti:2001)因此,译者应在给定的翻译语境 中明确其特定目的,并根据这一目的来决定采用何种翻译 方法 — 直译、意译或介于两者之间。
产生与发展
20世纪70年代,功能派翻译理论兴起 于德国。其发展经过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 第一阶段:凯瑟琳娜· 莱斯首次把功能范 畴引入翻译批评,将语言功能,语篇 类型和翻译策略相联系,发展了以源 文与译文功能关系为基础的翻译批评 模式,从而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 雏形。莱斯认为理想的翻译应该是综 合性交际翻译,即在概念性内容,语 言形式和交际功能方面都与原文对等, 但在实践中应该优先考虑的是译本的 功能特征
第三阶段
• 第三阶段:贾斯塔· 霍茨—曼塔里借鉴交际和 行为理论,提出翻译行为理论,进一步发展 了功能派翻译理论该理论将翻译视作受目 的驱使的,以翻译结果为导向的人与人之间 的相互作用。该理论和目的论有颇多共同 之处,弗米尔后来也将二者融合。
第四阶段
• 第四阶段:克里斯汀娜· 诺德全面总结和完善 功能派理论。克里斯汀娜· 诺德首次用英语 系统阐述了翻译中的文本分析所需考虑的 内外因素,以及如何在原文功能的基础上 制定切合翻译目的的翻译策略。克里斯汀 娜· 诺德对功能派各学说进行了梳理,并且 提出译者应该遵循“功能加忠诚”的指导 原则,从而完善了该理论。
评价标准
• 与传统“等值观”不同,德国功能目的论 注重的不是译文与原文是否对等,而是强 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以译文的预期功能为 出发点,根据各种语境因素,选择最佳处 理方法。也就是说,译者的翻译策略必须 由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即所谓的 “目的法则”。在注重译文功能的同时, 该理论同时强调译文在译语环境中的可读 性,即“连贯法则”,以及译文与原文之 间的语际连贯,即“忠实原则”,但后两 者都必须服从于目的原则。
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
• 连贯性(coherence rule)指译文必须符合语 内连贯(intra—textual coherence)的标准, 即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能够使接 受者理解并在译人语文化及使用译文的交 际语境中有意义。忠实性原则(fidelity rule) 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该存在语际连贯一致 (inter—textual coherence)。这相当于其他 翻译理论所谓的忠实于原文,但与原文忠 实的程度和形式取决于译文的目的和译者 对原文的理解。
忠诚原则(loyalty principle)
• 这是由诺德提出的。她发现目的论有两大缺陷:首先,由 于文化模式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对好的译文有不 同的看法;另外,如果目的原则所要求的译文的交际目的 与原文作者的意图刚好相反,那么我们就会遵守目的原则 而违背忠实性原则。因此,诺德就提出了忠诚原则来解决 文化差异及翻译行为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诺德认为,译 者对译文接受者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必须向他们解释自己 所做的一切以及这样做的原因。这是忠诚原则的一方面。 该原则的另一方面则是要求译者对原文作者忠诚。译者应 尊重原作者,协调译文目的语与作者意图。(Nord:2001) 因此,忠诚原则主要关注翻译过程中译者与原作者、客户、 译文接受者等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诺德提出译者应该遵循 “功能加忠诚”的指导原则,从而完善了该理论。

第二阶段
• 第二阶段:汉斯· 弗米尔(Vermeer)提出了目的论,将翻译 研究从原文中心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该理论认为翻译是 以原文为基础的有目的和有结果的行为,这一行为必须经 过协商来完成,翻译必须遵循一系列法则,其中目的法则 居于首位。也就是说,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此外,翻译 还须遵循“语内连贯法则”和“语际连贯法则”。前者指 译文必须内部连贯,在译文接受者看来是可理解的,后者 指译文与原文之间也应该有连贯性。这三条原则提出后, 评判翻译的标准不再是“对等”,而是译本实现预期目标 的充分性。弗米尔还提出了翻译委任的概念,即应该由译 者来决定是否,何时,怎样完成翻译任务。也就是说,译 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而且有 权根据翻译目的决定原文的哪些内容可以保留,哪些需要 调整或修改。
Working out an Outline
孟颖 汤琛 徐梦婷
从目的论角度析商标翻译
• 1 简介 • 2 产生与发展 • 3 运用原则 ▪ 目的原则(skopos rule) ▪ 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 ▪ 忠诚原则(loyalty principle) • 4评价标准
简介
• 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是将Skopos概念运用于翻译的理论,其核 心概念是:翻译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 • Skopos这一术语通常用来指译文的目的,Skopo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 目的“Skopos”。除了Skopos,弗米尔还使用了相关的“目标 (aim)”、“目的(purpose)”、“意图(intention)”和“功能(function)” 等词。为了避免概念混淆,诺德提议对意图和功能作基本的区分: “意图”是从发送者的角度定义的,而“功能”指文本功能,它是由 接受者的期望、需求、已知知识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 • 在弗米尔的目的论框架中,决定翻译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是受众— —译文所意指的接受者,他们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文的期待 以及交际需求。每一种翻译都指向一定的受众,因此翻译是在“目的 语情景中为某种目的及目标受众而生产的语篇”。弗米尔认为原文只 是为目标受众提供部分或全部信息的源泉。可见原文在目的论中的地 位明显低于其在对等论中的地位。
第二阶段
• 费米尔认为,翻译中的最高法则应该是“目的法 则”。也就是说,翻译的目的不同,翻译时所采 取的策略、方法也不同。换言之,翻译的目的决 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对于中西翻译史上的归 化、异化之争,乃至近二三十年译界广泛讨论的 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目的论”都做出了很好 的解释。翻译中到底是采取归化还是异化,都取 决于翻译的目的。由于功能翻译理论就是以“目 的原则”为最高准则,而任何翻译活动都是有目 的的行为,片名翻译的最终目标和主要功能是帮 助人们了解影片的主要内容,并激发观众的观看 欲望。因此我们需要对功能翻译理论尤其是“目 的论”流派做简单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