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世界范围内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化,矛盾的焦点集中在经济落后的国家,出现了很好的革命形势。同时,这些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制定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斗争策略,形成了成熟的革命主观条件。通过武装斗争,经济落后的国家率先夺取国家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是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必然产物。经济落后的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特殊表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先进的生产关系不可能建立在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基础上,但是由于广泛的国家交往,生产力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也可以产生类似于经济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在生产关系不变更,社会生产力就不能发展的特殊条件下,生产关系的变更就成为主要的决定的方面。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正是这一历史状况的反映。
一、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命题
社会主义的产生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密切相连的,它应该建立在现代资本主义所提供的社会化工业大生产的基础上。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一个基本观点。恩格斯曾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发展得较快或较慢,要看这个国家是否有发达的工业,较多的财富和比较大量的生产力。”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先后寄希望于英国、法国和德国首先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突破。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实现社会主义的关系绝对化。他们并不认为要等到最后一个手工业者和农民都变成资本主义的牺牲品之后,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客观条件。这一观点在他们对以俄国为代表的东方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进行探讨中得到鲜明的体现。
在19世纪70—90年代,俄国在1861年废除农奴制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仍然保存有古老的土地公有制的农村公社。当时俄国的自由派认为俄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上西欧资本主义道路,而民粹派则认为俄国可以以农村公社为基础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而避免资本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与他们进行论战时对两种观点进行了批驳。他们认为,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在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进国家的带动和帮助之下,可以越过资本主义的独立发展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1877年,马克思在写给俄国《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的信中指出,认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以便最
后都达到社会主义,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明确表示: 不是一切民族都一定要走上西欧资本主义那条充满灾难性的道路。
到19世纪80年代,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变得更加明确而具体。1881年3月,马克思在给俄国女革命家查苏利奇的信中说,如果俄国农村公社能够占有资本主义生产使人类丰富起来的那些成果,就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不经历资本主义制度所造成的苦难,从而“成为现代社会所趋向的那种经济制度的直接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在1882年为《共产党宣言》俄文版写的序言中又指出,“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又双方相互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马克思的话再明白不过地表明,俄国农村公社的这种组织形式,在吸收资本主义生产使人类丰富起来的成果的条件下,可以不经过解体、私有化及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到1894年,恩格斯在《〈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中讲到,在“目前还是资本主义的西方作出榜样与积极支
持”下,“那些刚刚进入资本主义生产的国家”,可以“大大缩短自己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恩格斯在去世前一年又一次强调
说:“这不仅适用于俄国,而且适用于处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发展阶段的一切国家。”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在他们的有生之年没有看到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农村公社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也没有成为俄国新社会的起点,但他们以俄国农村公社这一特殊事物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命题,对于后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和启发意义。
二、列宁领导十月革命的实践与理论总结
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个科学预见,在20世纪初得到创造性的实现。列宁结合变化了的时代条件,在领导俄国的革命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的思想。列宁从“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几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十月革命之后,第二国际及俄国的孟什维克以俄国的生产力水平太低为由,认为不应该搞社会主义革命。考茨基也在1918年8月的《无产阶级专政》一书中说,布尔什维克的无产阶级专政“无异于跳过或者以法令清除正常发展的各相继阶段所有的障碍的一种崇高的尝试”。他把这比作一个为缩短不堪忍受的怀孕期竟然极其愚蠢地剧烈运动的妇女,说“这样做法的结果,照例是生下一个没有生命力的孩子。”列宁在晚年对俄国的革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批驳了这种谬论,进一步论证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的思想。
列宁认为: 先进的革命往往在经济文化不是最发达的国家发生,从一般意义上讲是一条规律。他先从分析俄国无产阶级的力量入手,指出当时它虽然“在组织象样的国家资本主义方面,在文明程度方面,在物质上和生产上‘实施’社会主义的准备程度方面,却比西欧最落后的国家还要落后。”但是,“在政治制度方面,在工人政权的力量方面,比不管什么英国或德国都要先进”。面对俄国无产阶级政治力量和经济力量这种不相称的情况,应当怎么办呢? 他认为:“如果说我们既然承认我国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不相适应,因而就不应当夺取政权,那就犯了不可救药的错误。”
列宁认为之所以第一个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成立了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家竟是欧洲一个最落后的国家,答案就在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不平衡。他认为,在资本主义世界中从来没有而且不会有什么平衡,什么和谐,什么匀称。发展过程从来都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导致了革命运动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他用列举历史事实的方式从一般意义上解答了这个问题。他指出,当法国实现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时候,资本主义比法国发达得多的英国竟成了反革命同盟的首领;当英国发生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即宪章运动的时候,在法国即爆发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第一次伟大的国内战争。而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起,国际工人运动的领导权却转到了在经济上比英法都落后的德国; 而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德国在经济上超过英法的时候,革命无产阶级国际中的领导权又转到俄国人手中了。这说明革命的发生也并不是仅仅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决定的。针对1922年俄国孟什维克苏汉诺夫所谓“俄国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实行社会主义的高度”的责难,1923年1月,列宁在《论我国革命》一文中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而进入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他指出,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所造成的那种革命形势,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俄国人民应该奋起斗争,获得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前提,“既然建立社会主义需要一定的文化水平( 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 ,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
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赶上别国人民呢? ”
也就是说,在列宁看来,社会主义制度固然应当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之上的,但是,如果革命的条件成熟,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也应当不失时机地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夺取政权,之后在此基础上发展生产力。列宁认为,这种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