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文稿神经信号传导过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突触前膜回收多余递质。 5、递质与受体的结合促使第二信使释放到突触
后细胞中。(并不是所有的突触处都有第二信 使的作用) 6、第二信使扩大第一信使的作用。 7、酶使第二信使丧失活力。 8、突触后电位扩散。
(二)化学传导的特性
1、一个突触后神经元可接受来自多个突触前神 经元传入的信号。
(大脑有上千亿个神经元,分为约150种类型, 平均每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可形成2000种 左右联系。)
超限抑制:任何一种刺激强度过大,不但不会引 起兴奋,反而会引起抑制,这叫做超限抑制。
外抑制:现时以外的新异刺激所引起的抑制过程 叫做外抑制。
侧抑制:当一个区域的神经元受到强刺激时,它 们的高度兴奋能抑制临近的受弱刺激的神经元的 兴奋。这叫做侧抑制。(113页)
消退抑制、分化抑制、延缓抑制、条件抑制
2、神经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迅速发
生变化,Na离子通道临时打开,Na离子被泵 入细胞膜内部,使细胞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 并高于膜外电位,形成内正外负的电位差,这 个电位差叫做动作电位。
3、受刺激的神经纤维局部电位内正外负,而相 邻部位内负外正,因此,相邻神经纤维之间就 形成一个电流回路。这种电流使临近细胞膜的 通透性发生变化,产生动作电位。这种作用反 复进行下去,就使兴奋从一处传向另一处。
4、神经细胞受刺激后,大量的Na离子涌入细胞 内,这个过程不超过1毫秒,Na离子通道关闭, 细胞内正电荷开始排斥K离子,细胞膜上的离 子孔又开始对K离子开放。K离子被排出后, 又形成了内负外正的电位差。
(大脑的大部分能量都用于维持离子泵的工作, 从而使神经细胞膜的内外保持离子的一定梯度, 以准备在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
演示文稿神经信号传导过程
神经信号传导过程
几个概念
静息电位: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外Na+浓度较高,膜 内K+浓度较高,这类带电离子因膜内外正离子浓 度差造成膜内外大约负70-90毫伏的电位差,称 为静息电位(极化现象). 动作电位:神经细胞受刺激时,细胞膜的通透性迅 速发生变化,Na+通道临时打开,Na+被泵入 细 胞膜内部,使细胞膜内正电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 外电位,形成内正外负约40毫伏的电压差,称为动 作电位(去极化现象).
答声 味觉 250加仑水中溶解一盎司的奎宁 嗅觉 一套六居室的住房里弥散的一滴香水 触觉 一厘米外蜜蜂的翅膀扇到脸颊的力量
(一)传导机制
1、神经细胞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内外存在一个电 位差,内负外正,相差约70毫伏。
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使用离子泵让一些离子通 过,而不让另一些离子通过。在神经细胞未受 刺激时,细胞膜对K+离子有较大的通透性,对 Na、Cl、及带负电的有机蛋白离子的通透性差, 结果导致膜外K浓度大,从而形成一定的膜内外 电位差,这个电位差叫做静息电位。
三、神经信号在突触处的整合作用
级量反应:与全或无规律相反,其电位的幅值随阈上 刺激的强度的增大而变高,反应的频率并不发生变化。 (级量反应的电位幅值缓慢增高后缓慢下降,这一过 程持续约几十毫秒,且在这段时间内不能向周围传导 出去,只能局限在突触后膜不超过1平方微米的小点 上,但可以通过总和作用使突触后膜达到刺激阈限产 生神经冲动。)
刺激强度越强,神经冲动的频率越快,但最多 达到每秒1200次,就不能再增加了。
1、神经冲动传到突触终端,促使突触泡释放递 质进入突触间歇。
2、化学递质与突触后膜中的受体蛋白结合引起 膜电位的变化,在某些突触上是去极化的变化 (兴奋),在另一些突触上是超极化的变化 (抑制)。
3、多余的酶分解多余的递质,并且阻止它越出 突触间歇的范围。
3、时间的总和作用
如果起作用的突触为数虽少,但有一连串的 神经冲动到达突触,使他们对突触后膜连续地 施加兴奋性影响,也可以使突触后神经元的轴
突小丘的去极化达到阈限而发生神经冲动。
神经元的整合功能之有选择地反应刺激
明暗对比现象
明暗对比现象的神经基础
同时在亮处受到同样强度的刺激的神经元,彼此 都有几乎同等程度的抑制。而在明暗交界线的两 边的两个神经元彼此的抑制则是极不平等的,在 亮处的神经元对临近的较暗区的神经元的抑制远 远超过它本身受到的抑制。因此,在这样的不均 等的相互影响下,交界线两边的神经元的兴奋性 的差别就更大了。
Leabharlann Baidu
超极化:指的是膜内外电位的提高,这时膜 内负性较高.
去极化:指的是膜内外电位的下降,这时膜 内负性降低,以至变为正的.
绝对阈限:引起神经冲动的最低刺激强度 就是神经冲动的阈限。
绝对阈限近似值
感觉类型 (绝对)阈限 视觉 在一个晴朗的夜晚,30英里外的烛光 听觉 在一个安静的房间里20 英尺外手表的滴
2、突触前神经元虽然都是使用同一种电位信号, 但对突触后神经元的影响则有兴奋或抑制的相 反效果。这种区分取决于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
3、神经冲动的信号只能从突触前传给突触后, 不能相反。
4、突触后去极化开始的时间比前冲动到达突触 的时间约迟0.5毫秒。
神经活动的两种主要类型
兴奋:机体受到内外环境的刺激时可唤起某些器 官组织的特殊机能的出现.如肌肉的运动和腺体 的分泌等. 抑制:表现为机体受到外界动因作用时外表上没 有反应或反应降低.抑制不是活动的静止而是一 种积极的过程.依靠抑制肌体的活动才能被精确 调节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抑制在大脑皮质中扩 散可引起睡眠,它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保护作用.
当神经细胞接受的刺激强度达到或超过神经冲 动产生的阈限时,就会产生动作电位,这个电 位变化在传导过程中保持一致,不会发生衰减。 而且即便刺激强度超过阈限,电位差也不再增 加。这就是神经冲动的全或无特性。
刺激强度的增加虽然不能增加神经冲动的幅度, 但在一定的强度范围内增加神经冲动的频率— —较强的刺激可使连续产生的神经冲动之间的 间隔时间缩短。
1、空间的总和作用
如果少数的兴奋性突触不能使突触后神经 元的轴突小丘发生达到阈限水平的去极化, 大量的兴奋性突触同时作用使突触后神经元 的轴突小丘的去极化达到阈限水平,从而产 生冲动。
2、消减作用
在兴奋性前突触作用的同时,还有抑制性 前突触的作用,突触后神经元是否产生神经冲 动,取决于兴奋和抑制的代数总和。(兴奋为 正、抑制为负)如果正负的代数和是一足够大 的正数,则突触后神经元仍能产生神经冲动, 反之,得一负值,即为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