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练习题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练习题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练习题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01知识管理

知识点1 东晋的兴亡

建立与统治:316年,内迁的________人灭掉西晋。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________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________为都,史称________。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________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时人称之为“______________”。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江南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灭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________年,东晋灭亡。

知识点2 南朝的政治

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王朝,这些王朝在________定都,历史上统称为“________”。

________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________、________在位的30余年时间里,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梁武帝________夺取帝位后,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守,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知识点3 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________,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________和________,从而使________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当时的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表现: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兴修了很多________;农业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推广和改进________;实行精耕细作;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________;普遍实行了________,五岭以南地区还种植了________;此外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木、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

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________、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发展。

商业:南朝时的________,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02基础过关

知识点1 东晋的兴亡

1.从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北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在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掉西晋的是( )

A.回族B.匈奴C.蒙古D.女真

2.“王与马,共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 ) 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

知识点2 南朝的政治

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句中的“南朝”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

A.齐、宋、梁、陈B.陈、齐、梁、宋

C.梁、宋、陈、齐D.宋、齐、梁、陈

4.南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客观上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B.南朝四个王朝都在建康定都

C.镇守地方的贵族势力很大D.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知识点3江南地区的开发

5.西晋永嘉之乱后,大量人口从中原迁往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B.北方战乱频繁

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D.南方经济发达

6.东晋后期,我国江南地区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的表现不包括

...( )

A.推广和改进犁耕B.推广选种、育种

C.水稻采用育秧移栽D.普遍种植双季稻

7.认识文物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如图文物对于研究我国哪一

时期制瓷业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A.秦朝B.西汉C.东汉D.南朝青瓷莲花尊8.南朝时,如果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去采购丝绸和瓷器,他们最应该去的城市是()

A.广州B.建康C.扬州D.荆州

03能力提升

9.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的是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时,中原人民纷纷南迁的情景。对这一情景表述正确的是()

A.加剧了南方社会的混乱B.使南方生产技术超过北方

C.完成了国家的统一D.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

没有非常富裕的人。——《史记》译文材料二:《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1)《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史记》中描述的西汉时期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2)根据所学的知识,你能谈谈从材料一到材料二这一变化的原因吗?

(3)上述材料反映的江南经济变化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04直击中考

11.(南京中考)“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概述的是( )

A.都江堰修筑的功效B.张骞通西域的结果

C.佛教传入中原的过程D.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参考答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管理

1.匈奴司马睿建康东晋王导王与马,共天下荆扬晏安户口殷实420

2.宋齐梁陈建康南朝宋宋武帝宋文帝萧衍

3.劳动力生产工具生产技术自然条件水利工程犁耕育秧移栽麦稻兼作双季稻冶铸建康

基础过关

1.B 2.D 3.D 4.D 5.B 6.D7.D8.B

能力提升

9.D

10.(1)《史记》中描述的江南,人烟稀少,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很不发达,贫富分化的程度也很低。《晋书》所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使用。(2)由于我国的经济重心一直位于北方的黄河流域,东汉以前的江南地区人口稀少,尚未得到开发。但东晋南朝时期,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而江南地区本身自然条件优越,社会比较安定,再加上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3)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经济的发展需要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技术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等。

直击中考

11.D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设计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必要条件。学习这三部分,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这样,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 2、学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水利、手工业等发展较快的史实; 3、通过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了解到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南迁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促成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教学重点】

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影响 【教学难点】 江南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幅江南美景的图片和,播放视频《江南美景》。 教师:同学们,江南地区山美、水美、人更美。不仅如此,如今的江南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结果。那江南地区是怎样得到开发的? 经济重心何时南移的?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明 确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即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广大地区。 二、合作探究: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的建立 问题:司马睿在东晋时期,出现“王与马,共天下”政治局面,你能说说这是什么回事吗?这种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教师:在东晋初年,王导主政在内,王敦领兵在外,权倾朝野,故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你们听过“闻鸡起舞”的故事吗?故事主人物是谁?他为什么要如此勤奋练舞? 展示:教材83页的相关史事,请学生阅读和回答问题。 西晋末年,祖逖要求司马睿出兵北伐,司马睿是否支持祖逖的提议?得不到东晋统治者的大力支持,祖逖北伐的结果是什么? 教师:东晋初年,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由于朝廷对祖

【优选】2016新人教材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练习 一、选择题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获得开发的最主要原因的() A.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2.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江流域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优越 B.统治者施行仁政 C.水利设施齐全 D.中原汉人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3.《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都忘饥。”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B.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 C.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D.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 4.下列不属于三国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表现的是( ) A.长江沿岸和太湖周围的稻田产量明显提高 B.江南的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是织造麻布 C.造船技术较高,造船业发达 D.建康是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 5.下列政权中不以洛阳为都城的是 A.东周 B.东晋 C.东汉 D.北魏 6.江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 A.春秋、战国 B.三国、南朝 C.三国、两晋、南朝 D.春秋、战国、魏晋 7.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因为它曾做过六个朝代的都城,下列以它为都城的六个朝代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三国中的吴②宋③齐④梁⑤陈⑥东晋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⑥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③⑤⑥ D.⑥①②③④⑤ 8.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司马懿和司马昭 B.司马昭和司马炎 C.司马炎和司马睿 D.司马炎和司马昭 9.淝水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A.东晋和北魏 B.东晋和前秦 C.西晋和前秦 D.西晋和北魏 10.南朝开始的标志是() A.266年,司马炎建立晋朝 B.229年,孙权建业称帝 C.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 D.420年,刘裕建宋 11.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 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后期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交战的双方是前秦和东晋 D.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12.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水稻用绿肥③牛耕和粪肥的推广④小麦的 种植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4世纪时,发生在东晋与前秦之间的著名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4.“(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晋南朝 D.宋朝 15.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②人口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③南北劳动人民共同开发江南。④南方一些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⑤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二、填空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部编版)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无答案)

利津县初中历史七上第十八课导学案 课题第四单元第18课东晋南朝 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课型新 授 时间月日(星期) 成果目标1.利用魏晋南北朝地图了解东晋、南朝政权更替历史, 2.通过了解东晋、南朝外部环境和统治政策的变化知道东晋、南朝统治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3.通过阅读、理解、归纳史料,逐步知道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及表现。 4.通过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等,南北人民共同开发江南,认识人民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认识维护和平的重要。 重点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点江南地区的开发的原因、表现。 要素问题与活动规则与评价 情景导引请齐读白居易的《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 江南? 思考:江南好在何处? 活动自评: 在诵读中,学生感受江南 之美,为探求江南地区开 发塑造氛围。 思维对话问题一:回顾三国—西晋的演变,了解西晋灭亡到东晋建立的更替 活动一:观看课件演示三国两晋的更替,通过“王与马,共天下” 的历史现象,思考东晋统治表现出的特点? 问题二:了解东晋演变过程中重大事件、影响 活动二:通过课件展示,把握节点:士族政治、祖逖北伐、淝水之 战、东晋灭亡。 问题三:南朝是个什么样的历史时期? 活动三: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宋齐梁陈前后更替,均定都在建康,史 称南朝。 问题四:阅读材料,指出两个时期的江南有何不同? 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 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 活动四:请回答(1)比较材料一、二,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 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活动一:阅读教材和史料, 明确司马皇族在政军方面 依靠王导家族的特点。能 根据教材准确解释+2分。 活动二:结合教材第82-83 页,能联系淝水之战使东 晋消除军事威胁,稳定政 局。明晰东晋建立灭亡的 准确时间+2分 活动三: 知道宋齐梁陈的更替,都 城均在建康,合称南朝+1 分。 活动四:能准确描述两个 时期江南的不同?从劳动 力、生产方式、农业手工 业的发展表现、贫富程度 等角度,加以合理解释+2 分 活动五:从北人南迁、自 然环境、统治政策、社会 局势、耕作技术等角度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同步练习: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 立与民族交融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亡了西晋的是() A.鲜卑B.羯 C.氐D.匈奴 2.“(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敦与从弟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材料中的“马”是() A.司马懿B.司马昭 C.司马炎D.司马睿 3.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但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其主要原因是() A.南迁的北方人偏安东南 B.军队羸弱 C.所有人民都不愿北伐 D.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 4.在南北朝的实力对比中,从下列哪一位皇帝开始,南朝处于明显的劣势?() A.宋文帝B.宋武帝 C.梁武帝D.梁文帝 5.自4世纪初起,大批北方人民南下,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尤以江苏一带为多。这些北方人民来到南方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经济发达B.北方战乱频繁 C.躲避民族压迫D.政府强行迁徙 6.南朝时,下列哪一城市成为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A.洛阳B.长安 C.建康D.成都 7.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东晋南朝时的江南,你可能看到的现象有() ①人们正在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工程 ②农民在土地里施用粪肥

③南京城人口凋零,车马稀少 ④许多北方人来这里定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东晋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政权更迭频繁,但经济得到了发展。请结合下面的材料来探究这一时期的历史。 材料一世家大族王,与睿天下匡;利益相互享,军政共执掌。北方各族狂,遍地是灾荒;盼望帝北伐,檄文声势张。迟迟兵不往,恼火爱国将;只图安逸度,本无北伐想。 (1)材料一中的“王”和“睿”分别指的是谁? (2)材料一中说“北方各族狂”,当时北方正处于什么时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东晋政府对待北伐的态度如何? 材料二 (3)请写出南朝包括的四个政权。这些政权的都城都在哪里?(4)南朝这些政权中疆域最大的是哪个朝代?从哪个政权开始,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材料三时间:4世纪后期。 人物:北方人甲、北方人乙(爷爷)、北方人丙(孙子)。 对白: 北方人甲:糟糕,又有乱兵来抢劫了!唉!这日子没法过了。听说南边情况好点,赶快收拾东西走吧……哦,对了,我得带上劳动工具,还有书籍,种子也带一些吧,看看在南方用不用得上。 北方人乙(爷爷):怎么?你要去南方吗?你可知南方地广人稀,穷乡僻壤,全是蛮荒之地……我可不想离开家乡。 (几十年后) 北方人丙(孙子):爷爷(指北方人乙)去世了,父母死于战乱,我也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江南。难道真的要像爷爷说的,与野蛮人为伍吗?(赶路……)不过,这一路走来,人多车密,并不像很荒凉的样子呀!(抬头)那是什么地方?(高大的城墙气势宏伟,远远地听见吆喝声)难道我又回到洛阳了吗?不对,那一定是建康,这可真是座繁华的大城市啊!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练习题及答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1.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羯族 D.羌族 2.东晋的建立者是( )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睿 D.司马腾 3.在南朝的四个王朝中“疆域最大,经济比较繁荣,社会比较安定”的是( ) A.宋 B.齐 C.梁 D.陈 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5.南朝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 ) A.长安 B.洛阳 C.建康 D.建业 6.识读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请回答: (1)北方少数民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迁往中原的?

(2)北方人民迁往江南的原因是什么?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4)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1.东晋初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其中“马”和“王”分别指的是( ) A.司马昭和王莽 B.司马炎和王维 C.司马睿和王导 D.司马睿和王猛 2.一个生活在318年的建康人应该受哪个政权的管辖( ) A.东汉 B.东吴 C.西晋 D.东晋 3.南朝历史始于公元420年,止于公元589年,历经四个王朝,南朝是指( ) A.我国历史上四个大一统的朝代 B.我国南方相继出现的四个王朝 C.我国南、北方并存的四个朝代 D.我国南方地区并存的四个朝代 4.下列政权中都城设在今南京的是( ) ①东晋②南朝时期的宋王朝③南朝时期的齐王朝④南朝时期的梁王朝⑤南朝时期的陈王

朝⑥三国时期的吴国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⑥ 5.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魏灭蜀②东晋建立③西晋灭吴④西晋建立 A.③①②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 D.①④②③ 6.下列有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原因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南方的社会环境比较稳定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传入南方 ★7.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 ) ①江南地区气候条件优越②江南战争较少,相对稳定③经济重心已经向南转移④大批北人南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8.东汉以来,江南经济不断发展,为隋唐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请你围绕下面课堂教学的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诗歌展示】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在教学中老师引用了以下诗歌,请你回答东汉以后我国北方的社会状况。 《蒿里行》 曹操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港口初中汪传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基本掌握西晋的兴亡、五胡内迁和淝水之战的大概内容。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图示法帮助学生理清这一阶段的历史发展线索。 3、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4、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淝水之战史实的学习汲取骄傲自满带来的教训,通过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贡献,学生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和平、安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经济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三、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266年--316年) 1、西晋的兴亡 学生思考:西晋为什么短暂而亡? 统治腐朽皇帝弱智,八王之乱、西晋灭亡、少数民族内迁 总结:首先,西晋的统治集团非常腐朽,奢侈腐化的风气非常盛行,在位的皇帝智力低下;其次,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彻底地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第三,内迁的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的统治。 出示:《西晋内迁各族的分布与迁徙方向》。生找出内迁五个少数民族的分布。 2、内迁的各族 西晋灭亡之后,国家重新陷于分裂。北方陷入割据混战,北方人民大量南迁,西晋皇室贵族也大量逃到南方去,又在南方建立了一个政权,史称东晋。 出示:司马睿。生答东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北方陷入分裂混战,内迁五个少数民族以及汉族先后建立了16个政权,史称十六国。 出示图片:东晋十六国。东晋与前秦。 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了前秦政权。前秦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前秦强盛起来,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北方出现汉魏以来少有的安定。此后,苻坚急于统一全国,大举进攻东晋。

历史人教七年级上册(2016年新编)【同步练习】《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人教)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同步练习 1.2016年5月20日。台湾新当选总统蔡英文就职,两岸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台独”势力有所抬头,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在三国时期吴国派人到达台湾当时称为() A.流求 B.琉球 C.夷洲 D.朱岩洲 2.南方的初步开发中,对“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云南和贵州一带)的初步开发,主要是哪国人民() A.吴国 B.魏国 C.蜀国 D.东晋 3. 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江南地区开发 B.经济重心南移 C.北方战乱频繁 D.民族融合加强 4.下列不属于诸葛亮治蜀内容的是() A.重视水利 B.减轻赋税 C.联络台湾 D.开发西南 5.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诗中涉及永嘉五年,西晋都城被攻陷,中原人民大量南迁江南。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南方经济相对发达 C.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6. 下面是某七年级学生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北方人为躲避战乱纷纷迁到江南地区 B.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良田 C.传人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 7. 南朝时,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有() ①犁耕的推广和改进②引进北方小麦,麦稻兼作③海上贸易兴盛④养蚕缫丝成风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8. 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如果你是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农民,你不可能见到的景象是()

东晋南朝与江南的开发优秀教案

东晋南朝与江南的开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能够说出北方人口南迁和江南经济发展的情况。 2.通过归纳江南开发的情况,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利用“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培养学生识别历史地图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探索研究,理解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并分析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江南开发的史实,认识到劳动人民是社会物质文明生产的重要承担者,祖国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2.通过了解北方农民南迁带来的先进技术是江南得以开发的重要原因,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教学重点】 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江南经济的开发。 【教学难点】 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东晋南朝政权的更迭 (1)东晋的建立 西晋灭亡后,317年,皇族司马睿建立政权,定都健康(南京),史称东晋。 (2)南朝的更迭 420年,大将刘裕灭东晋,国号为“宋”。继宋之后,南方又经历了齐、梁、陈三朝,四朝均定都建康,历史上把这四个朝代称为“南朝”。 教师利用以下图示引导学生理清政权更替的情况。

蜀↘↗十六国(北方及西南) 魏→西晋(280年统一) 吴↗↘东晋(南方)→宋→齐→梁→陈 2.北方人口南迁 教师(结合“东汉至东晋北方人口南迁示意图”):从西晋中期开始,出现了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的浪潮。中原人口除主要流向南方外,还有一些迁徙到辽河流域,部分迁移到河西走廊。 提问:西晋中期后,为什么会出现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的现象? 明确:中原陷入极大的混乱之中,江南相对稳定。 教师补充其他原因,如自然灾害严重等。 3.江南的开发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孙吴开发江南的情况。 (1)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 教师:江南地区经过孙吴、东晋和南朝时期的开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是有深刻的历史原因的。 提问: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归纳: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补充了必要的劳动力。②南迁人口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③江南降水充足,土壤肥沃,自然条件好。④南北人民的辛勤劳作。⑤江南地区相对比较稳定。 (2)江南开发的情况 教师:由于种种原因,江南得到了开发,经济得到了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江南开发的情况:①农业:铁农具普遍使用,深耕细作,积粪肥田的技术得到推广,农作物品种增多。②手工业:冶铁、烧瓷、造纸等技术水平也明显提高。③商业:商业也有一定发展,长江中下游出现一系列商业城市。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东晋南朝政权的更替,人口迁徙和江南的开发。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我国经济中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要重点把握江南的开发。 【作业布置】 收集材料,分析江南得以开发的原因和具体情况。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教材知识。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教材,搜集资料,学习微课,能够讲述东晋兴亡概况;能够解释“王与马,共天下”现象的原因;讲述祖逖中流击楫、闻鸡起舞的故事。 目标3:结合地图,指出南朝:宋齐梁陈的地理位置,知道南朝政权更替,说出宋、梁时期的社会状况。 目标4: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学习微课,对比江南地区的不同,归纳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列举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总结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讨论归纳民族迁徙的影响;联系现实思考人口流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二、自主学习 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记录反馈老师。 自学检测 东晋的兴亡 1.背景:316年,内迁的人灭掉西晋。 2.建立:317年,重建晋王朝,以为都城,史称东晋。3.发展:东晋初年,曾收复以南的部分地区。 4.兴盛:东晋在中战胜前秦,相对稳定的局势使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5.灭亡:420年,东晋灭亡。

南朝的政治 1.南朝:420—589年,南方政权相继出现、齐、、陈四个王朝,都在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2.繁荣: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时,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3.衰败:梁武帝萧衍时,政治日益败坏,南北实力对比中,处于明显劣势。 江南地区的开发 1.秦汉时期:经济发达,是全国经济重心;江南地区地广人稀,农业生产落后。 2.东晋后期: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原因。 ①北民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带来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②优越。 ③社会比较安定。④南下移民和南方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2)表现。 ①农业:大量荒地被开垦,耕地面积增加,兴修很多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很大改进;实行农业的多种经营。 ②手工业:快速进步,缫丝、织布、、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有显著发展。 ③商业兴旺和城市繁荣:是南朝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三、合作探究 任务二:【小组探究】学习微课:东晋南朝的政权更迭,结合教材内容,小组合作,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讲述东晋的概况;

2019年精选人教部编版历史第一册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点练习第九十八篇

2019年精选人教部编版历史第一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点练习第九十八篇 ?第1题【单选题】 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 )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迅速,而北方经济日益落后。导致这一变化的客观因素是( ) A、江南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比北方强 B、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 C、北方社会动荡,南方相对安定 D、先秦以来,南方的自然条件优于北方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我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中,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赤壁之战②巨鹿之战③官渡之战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②③①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水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某位同学为更好地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特绘制了下面的年代尺,图中①—⑤分别应该填写的是( ) A、魏、蜀、吴、西晋、东晋 B、魏、蜀、吴、东晋、西晋 C、吴、蜀、魏、西晋、东晋 D、蜀、魏、吴、东晋、西晋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从“破釜沉舟——巨鹿之战;退避三舍——城濮之战”这两组历史名词的搭配关系,我们得出与“草木皆兵”搭配的历史名词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是最重要的积极影响是( ) A、加剧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北方趋于平静 C、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同步复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 开发》同步复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自魏晋以来,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南宋时,南方已经超过北方,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之一。导致宋代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的经济因素是() A.统治者采取恰当的政策B.北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 C.南方土地肥沃,气候适宜D.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稳定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3.东晋时期,江南地区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与下列哪一重大事件有关() A.八王之乱B.祖狄北伐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 4.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B.宋、齐、梁、陈都城都在建康 C.皇帝往往控制长江下游一带D.宋武帝时,发生了大规模叛乱 5.“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典故。这两个成语称赞了哪一人物的报国志向() A.曹操B.王导C.祖逖D.王敦 6.在《农耕图》中同时有扬场和插秧两种场面出现直接说明() A.江南人们劳动的辛苦和繁忙 B.劳动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C.劳动人民的勤劳 D.南方已有双季稻 7.东汉末年,大批北方民众南迁,他们主要定居在() A.四川地区B.岭南地区C.长江中下游地区D.淮河中下游地区 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其中人口达百万,经济最活跃的一个城市是() A.成都 B.洛阳 C.建康 D.长安

9.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包括() ①大量田地被开垦②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③农业生产使用粪肥④南方手工业也有了快速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0.下列有关东晋南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晋偏安江南,都城在建康B.南朝的第一个政权是“宋” C.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D.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11.从“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出发,比较“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引自《史记》)和“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引自《宋书》)。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超过北方B.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超过北方C.南朝宋时期,江南农业迅速发展D.魏晋南北朝时,江南农业迅速发展12.江南地区在《史记》中曾被描述为“地城辽阔而人烟稀少”,但在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开发。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江南开发因素的是()A.优越的自然条件 B.北方人口的南迁 C.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D.经济重心的南移 13.《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的现象是() A.两汉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起来B.东晋南朝时期经济重心出现南移趋势C.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赶上北方D.宋代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 14.“(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A.秦朝B.西汉C.东晋南朝D.周朝 15.(题文)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客观原因包括()①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②江南经济的发展③佛教的传入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6.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为日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江南地区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习题 含答案

第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知识点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建立:316年,内迁的________人灭掉西晋。随后,皇族________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__________为都城,史称东晋。21*cnjy*com 2.东晋社会:司马睿政治上依靠__________,军事上依靠________;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西晋时____________以南的部分地区,但最终未能恢复中原;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 3.东晋灭亡:________年,东晋灭亡。 知识点二南朝的政治 1.南朝的概念:420—________年的170年里,中国__________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________、梁、________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2.南朝的社会:________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______________时,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镇守地方的贵族和将领势力很大,梁武帝________夺取帝位后,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________失陷。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2·1·c·n·j·y 知识点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原因: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________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____________和生产技术;当时的江南地区,社会比较________;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来源:21cnj*y.co*m】 2.表现: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__________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__________工程;农业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____________也有了快速的进步;商业和__________繁荣,__________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出处:21教育名师】 1.“王与马,公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 A.西汉B.东汉 C.西晋D.东晋 2.西晋和东晋的建立者分别是() A.司马懿和司马昭 B.司马昭和司马炎 C.司马炎和司马睿 D.司马睿和司马炎 3.东晋是西晋皇族在西晋灭亡后建立的政权。它存在的时间是() A.316—420年B.316—589年 C.317—589年D.317—420年 4.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是() A.宋B.齐 C.梁D.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练习卷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选择题 1.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下列关于南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地方将领势力强大 B.宋齐梁陈定都建康 C.朝代更替非常频繁 D.宋朝爆发大规模叛乱 【答案】D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有() ①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 ②江南地区农业生产经验丰富 ③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④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B 3.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普遍实行麦稻兼作,五岭以南则种() A.双季稻 B.单季稻 C.麦 D.麦稻兼作 【答案】A 4.“王与马,共天下”的现象出现在东晋初期,其中的“王”是指() A.王莽 B.王猛 C.王导 D.王敦 【答案】C 5.南朝的历史是门阀士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南朝时期的第一个王朝是()

A.齐 B.陈 C.宋 D.梁 【答案】C 6.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大规模的开发,其中东晋和南朝都将都城定在() A.洛阳 B.杭州 C.建康 D.长安 【答案】C 7.下列各项中,关于两晋、南朝政权情况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东晋和西晋的统治区域相同 ②结束东晋统治的是前秦 ③南朝从420年开始 ④南朝包括前秦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A 8.宋、齐、梁、陈,因为都城都在一个地方,都偏安于江南,统称为南朝,南朝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是()A.洛阳 B.建康 C.临安 D.宁波 【答案】B 9. 下图是中国历史朝代顺序示意图的一部分,其中,①处的政权名称是( ) A.陈 B.东晋 C.宋 D.前秦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优秀教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东晋的偏安;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南朝的经济为什么能够发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表现。 2.难点: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 【教学准备】 东晋兴亡和江南经济发展的史料;魏晋南朝的更迭表;杜牧《江南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西晋灭亡后北方的一些情况,那么南方的情况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板书) 感知理解: 一、东晋的兴亡 1.建立。 (1)说一说西晋建立、统一和灭亡的时间。 266年西晋建立;280年西晋统一全国;316年西晋灭亡。 (2)简介:316年,西晋灭亡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3)学生填写下表。

朝代建立者时间都城 西晋 东晋 学生填写完后,教师展示。 朝代建立者时间都城 西晋司马炎265~316年洛阳 东晋司马睿317~420年建康 (4)引导:为什么说东晋政治的特点为“王与马,共天下”? 司马睿和南下的北方山东大地主王导交往密切,他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地主的拥戴。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王氏其他子弟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重用。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要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2.北伐。 (1)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西晋时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由于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东晋最终未能收复中原。 (2)闻鸡起舞的故事:晋朝人祖逖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欢读书,后来发奋攻读,与志同道合的刘琨在司州(今洛阳一带)担任文官小职,晚上经常盖着一床被子聊天,谈起国家大事,二人慷慨激昂。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鸣声惊醒,就把刘锟叫醒说:“你听鸡都叫了,我们起来练功吧!”二人同到院子里舞剑,一直练到天亮。晋元帝时,祖逖在南方任豫州刺史,北渡长江讨伐匈奴贵族,收复了中原不少失地。 3.发展。 讲述: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得以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意思是荆州、扬州社会安定,人民富裕。 4.灭亡。 讲述:东晋末年,政权落人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二、南朝的政治 1.南朝建立。 (1)简介: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2)表格展示:南朝政权的更迭。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东晋的兴亡、南朝的政治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分别从政治、经济两方面介绍江南的发展。东晋、南朝的统治,为江南地区的开发提供了必要条件。学习这三部分,首先要了解三国以来南北政权更替的历史。北方地区自西晋灭亡之后,相继建立起许多割据政权,这种政治局面一方面造成了农业经济的萧条和衰落,另一方面使大批北方人民南下,为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极大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南方地区在东晋南朝时期,战乱较少,社会稳定,统治者大都注重发展农业,积极兴修水利,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改变了江南农业“火耕水耨”的原始状况,转而进入精耕细作阶段。这样,江南很快形成为新的农业经济区,同时手工业、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使南北经济的发展趋向平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东晋南朝历史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状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较长时间段内历史发展的过程(朝代更替),提高把握发展线索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

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江南地区开发的相关情况。 【教学难点】 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学生产生寻求知识,从事学习活动的强大心理动因。 诗文: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 上述诗文在怀念江南,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你知道“江南”指哪里吗?白居易词中描述的“江南”是什么时候得到开发的? 二、讲授新课 (一)东晋的兴亡 1.东晋的建立:

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第18课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随堂练习作业

七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随堂练习作业 1.2016年5月20日。台湾新当选总统蔡英文就职,两岸关系发生了微妙变化,“台独”势力有所抬头,违背“一个中国”的原则。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在三国时期吴国派人到达台湾当时称为() A.流求 B.琉球 C.夷洲 D.朱岩洲 2.南方的初步开发中,对“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云南和贵州一带)的初步开发,主要是哪国人民() A.吴国 B.魏国 C.蜀国 D.东晋 3. 东汉末年,关中地区人口从240万减少到50万,扬州从320万增加到433万,荆州(今湖北境内)从359万增加到620万。导致这一时期南北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江南地区开发 B.经济重心南移 C.北方战乱频繁 D.民族融合加强 4.下列不属于诸葛亮治蜀内容的是() A.重视水利 B.减轻赋税 C.联络台湾 D.开发西南 5.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诗中涉及永嘉五年,西晋都城被攻陷,中原人民大量南迁江南。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南方经济相对发达 C.南方社会相对安定 D.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6. 下面是某七年级学生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北方人为躲避战乱纷纷迁到江南地区 B.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良田 C.传人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 7. 南朝时,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有() ①犁耕的推广和改进②引进北方小麦,麦稻兼作③海上贸易兴盛④养蚕缫丝成风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练习题(含答案) 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晋朝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时人称“王与马,共天下”,其中的“马”指的是( ) A.司马睿 B.司马炎 C.司马懿 D.司马光 2.东晋时期南迁的北方人,怀念家乡,希望能恢复中原。祖逖就是其中的杰出人物,与他相关的成语故事是( ) A.破釜沉舟 B.卧薪尝胆 C.闻鸡起舞 D.问鼎中原 3.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了四个王朝,统称为“南朝”。这四个王朝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齐、陈、梁、宋 B.宋、梁、齐、陈 C.宋、齐、梁、陈 D.陈、梁、宋、齐 4.两晋南北朝是众多民族政权分裂对峙的时代。如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政权正确的是( ) A.①西晋②北魏③梁④宋 B.①西晋②北魏③宋④梁 C.①北魏②西晋③宋④梁 D.①北魏②西晋③梁④宋 5.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徭役的权利:南朝时,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畸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通过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江南地区开发的一个重要条件是( ) A.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

B.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C.江南地区相对和平稳定 D.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6.在汉朝,南京只不过是一个地处偏远的小县城,而在东晋南朝时,却发展成一个拥有1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这种变化表明( ) A.古代经济重心在南方 B.北方人口都迁到南京 C.孝文帝改革成效显著 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7.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二、非选择题 8.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到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说出理由。 9.江南经济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三国和西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

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梳理新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梳理新部编版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知识梳理 1.东晋的兴亡 建立: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统治 ①政治:司马睿当皇帝,得益于王导为首的南北大贵族的拥戴。司马睿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导的堂兄王敦。司马睿举行即位大典时,居然邀请王导共坐御床,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②军事:东晋初期,多次进行北伐,曾收复了西晋时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由于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东晋最终未能恢复中原。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灭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420年,东晋灭亡。 2.南朝的政治

概况:420—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 繁荣: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大约30年的时间里,赋轻役稀,江南民殷国富,社会比较安定。 衰落:南朝的梁武帝萧衍从地方起兵夺取帝位后,放纵皇室成员和官僚大地主盘剥平民百姓,政治日益败坏。后来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建康失陷,江东最富庶的地区遭到烧杀抢掠,导致千里绝烟,人迹罕见。从此,在南北实力对比中,南朝处于明显劣势。 3.江南地区的开发 原因: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江南地区不像北方那样战乱不休,社会比较安定。 表现 ①农业:在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共同努力下,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农业生产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改进,包括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