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咬文嚼字(朱光潜)
朱光潜《咬文嚼字》课件PPT(36页)
06.
课堂小结
作者在文中用大量事实论证了“咬文嚼字”的重 要意义,其目的就是为了让人们对语言文字与思想情 感之间的密切关系充分认识,从而对更能准确表情达 意的“炼字”给予足够重视。
朱光潜先生这种勇于质疑的严谨治学的态度,对 我们的阅读写作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认真读书学习, 学会品味赏析,加上不断地练习,我们的阅读和写作 能力才会真正提高。
YA O W E N J I A O Z I
咬文嚼字
朱光潜
讲师:XXX
20XX.X
01.
古今名人学士阅读和写作时往往 字字推敲,反复研究。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卢延让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课前讨论
然而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有人会认为这是对 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行为的极大讽刺。
⑫ 我们可以从文章看到作者“咬文嚼字”的极 高水平,这对我们“咬文嚼字”有什么启示?
• 第一,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一字 之差,就能品味出不同的表达效果。这告诉我们,无论 阅读或写作,一个字也马虎不得。
• 第二,咬文嚼字要有较强的语感、丰富的语言知识以及 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
03.
生字词
jiáo
咬文嚼字
学富五车
dú
尺牍
zī zhū
锱铢必较
索然无味
zhēn zhuó
斟酌
陈言务去
援例
zú
镞
阅读全文,思考问题:
1.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请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2.作者主要的观点是什么?
1.文章的段落划分
咬文嚼字
2、王若虚改《史记》
说明的道理: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文章的好坏,主要是意味,是表达效果, 而不在繁简。
3、韩愈推敲“推、敲”
说明的道理: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找出各段之间的过渡句
1、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 道理研究一番。 2、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或是漂亮些。 其实…… 3、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
郭老改字
引
(正)王若虚改文
阅 要 读
(正)贾岛吟诗
咬 文 嚼 字
结
苏轼写诗(正) 要 写 作
套板反应(反)
达到艺术美
总结:作者写《咬文嚼字》目的是什么?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例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也毫无用处。
作者在文中对有一句总结性评价: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
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
标题中的“咬文嚼字”是以上哪一个意思?
如果都不是,请用课文中的话来加以解释:
在文字的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 松的谨严”,无论阅读或写作。 P41第二
练习一
早 梅 齐 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 )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你认为填入哪个字能准确地体现诗题 中的“早”字? (数、一)
为何填“一”呢?
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 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 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从而传达出 准确的诗意。
没镞 锱铢 蕴藉 尺牍 倒涎
(mò zú )
咬文嚼字——咬一咬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朱光潜先生“咬文嚼字”的内涵
目录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朱光潜先生“咬文嚼字”的概念
03
朱光潜先生“咬文嚼字”的内涵
04
朱光潜先生“咬文嚼字”的应用
05
朱光潜先生“咬文嚼字”的影响
06
朱光潜先生“咬文嚼字”的价值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咬文嚼字”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深入分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思考,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挖掘内涵:挖掘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深层意义,揭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
批评与评价:对文学作品进行批评和评价,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启发思考:通过"咬文嚼字"的方式,启发读者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思考和理解,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04
朱光潜先生“咬文嚼字”的应用
“咬文嚼字”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深入理解词语的含义,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增强语言理解能力:通过对词语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领悟能力。
培养语言审美能力:通过对词语的品味和欣赏,培养对语言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提高语言文化素养:通过对词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的了解,提高语言文化素养和底蕴。
“咬文嚼字”的意义
朱光潜先生认为,"咬文嚼字"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精细研究和深入理解,是对语言文字的尊重和热爱。
"咬文嚼字"不仅仅是对语言文字的研究,更是一种对文化、历史、社会、人生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咬文嚼字"是一种对语言文字的审美追求,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艺术化处理。
《咬文嚼字》朱光潜课件
《咬文嚼字》朱光潜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一文。
该文选自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具体章节为第二章“文学与生活”第五节。
文章主要围绕语言文字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展开,探讨了文学创作中如何通过“咬文嚼字”来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咬文嚼字”的含义及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
2. 分析朱光潜的写作手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准确、生动、形象地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咬文嚼字”的内涵,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写作中。
教学重点:分析朱光潜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体会语言表达的重要性。
a. 情景设置:描述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如“下雨天的街头”。
b. 学生自由表达:让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个场景。
2. 新课导入:介绍朱光潜及其《咬文嚼字》一文。
a. 简介朱光潜:生平、成就、代表作。
b. 提问:什么是“咬文嚼字”?它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是什么?3. 文本阅读与解析a. 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理解文章内容。
b.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c. 分析朱光潜的写作手法,如选词、造句、篇章结构等。
4. 例题讲解:以文章中的精彩语句为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b. 学生仿写,巩固所学。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a. 练习题:如选词填空、改写句子等。
b. 学生练习,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咬文嚼字》2. 内容:a. 作者:朱光潜b. 章节内容:文学与生活第二章第五节c. 教学目标: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分析写作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d. 教学重点:朱光潜的写作手法、语言表达能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以“春天的校园”为题,写一篇短文。
朱光潜咬文嚼字知识点总结
朱光潜咬文嚼字知识点总结一、“咬文嚼字”理论1.概念内涵朱光潜提出的“咬文嚼字”理论是指对文字进行深入的品味和品鉴,深入剖析文字的细微之处,领悟其中的内在含义。
他认为,只有“咬文嚼字”,才能真正领略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才能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做到深层次的把握。
2.方法论朱光潜在《文艺与审美》中指出,“咬文嚼字”的方法论应该是“入微处发现伟大”,意即在微小的细节中找到伟大的意蕴。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细小的文字、形式、语言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品鉴,才能真正领悟到文学作品的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做到精准。
3.意义价值“咬文嚼字”所要表达的,是对文学作品的全面审美和深入领悟。
通过“咬文嚼字”,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在意义和艺术魅力,同时也能够提高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水平。
二、“知识点”理论1.概念内涵朱光潜提出的“知识点”理论是指文学作品中的点睛之笔、亮点所在。
他认为,文学作品的精华所在,往往是在细小的“知识点”中体现。
只有发现并把握住了这些“知识点”,才能真正领略到文学作品的魅力。
2.方法论朱光潜在《文艺与审美》中指出,“知识点”的发现和把握需要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剖析。
他认为,只有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细节、情节、人物性格、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把握,才能找到文学作品的“知识点”,从而领略到其真正的魅力。
3.意义价值“知识点”理论的意义在于,提醒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者注意细节,关注点睛之笔,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魅力所在。
同时,也可以通过“知识点”的发现和把握,进行更深入的文学批评,促进文学作品的创作和发展。
三、朱光潜的文学批评风格1.重视细节朱光潜在文学批评中非常重视细节,他认为只有通过对细节的品味和品鉴,才能真正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魅力。
2.注重全面朱光潜在文学批评中注重全面,他认为只有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把握,才能全面地领悟文学作品的魅力。
朱光潜《咬文嚼字》课件
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强调了语言文 字的精确性和严谨性,认为“一字之差 ,意义迥异”。这种对语言的敏锐洞察 力和对表达的严格要求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过分咬文嚼字有时可能导致过于 纠结于细节而忽略整体意义,甚至产生 误解。因此,在追求精确表达的同时,
也需要考虑语境和读者的理解能力。
朱光潜提倡的批判性思维在阅读和写作 中具有积极意义,但过度批判可能导致 对文本的过度解读或误读。因此,在运 用批判性思维时,需要保持适度和客观
03
写作技巧与表达手法探讨
运用修辞手法提升表达效果
01
02
03
比喻和拟人
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将 抽象的概念或情感具象化 ,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 受。
排比和对偶
运用排比和对偶句式,使 语言更加整齐、有力,增 强表达效果。
夸张和反复
适当使用夸张和反复手法 ,可以突出重点,强化表 达力度。
巧妙安排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
朱光潜强调对语言文字的尊重和保护,反对滥用和误用语 言文字,这体现了对传统语言文字的敬畏和传承。
当代社会价值观念在文本中反映
1 2 3
时代精神的体现
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中关注当代社会现实,通 过语言文字的分析和解读,反映了当代社会的价 值观念和精神风貌。
对语言文字的规范要求
朱光潜强调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反对滥 用和误用语言文字,这体现了当代社会对于语言 文字的规范要求和尊重。
朱光潜《咬文嚼字》课件
目 录
• 引言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写作技巧与表达手法探讨 • 文化内涵及价值观念挖掘 • 批判性思维培养与拓展延伸 • 课堂互动环节与小结
咬文嚼字课文主要内容
咬文嚼字课文主要内容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的一篇随笔短文。
他在这篇文章中告诉人们,无论在阅读或写作中,都应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具体来说,这篇文章强调了咬文嚼字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关键。
朱光潜认为,咬文嚼字可以帮助人们更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更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更恰当地运用语言,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此外,朱光潜还通过举例来说明咬文嚼字的必要性。
他引用了许多著名的作家和学者的例子,分析了他们的作品和言论,指出了他们在咬文嚼字方面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总的来说,《咬文嚼字》这篇文章强调了咬文嚼字在阅读和写作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和技巧,帮助人们更好地运用语言,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文学常识:咬文嚼字(朱光潜)
文学常识:咬文嚼字(朱光潜)(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知识、练习题、试卷大全、教案教学、课件大全、知识扩展、阅读答案、课文内容、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Chinese knowledge, practice questions, exam papers, lesson plans, courseware, knowledge expansion, reading answers, text content, composition,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文学常识:咬文嚼字(朱光潜)文学常识:咬文嚼字(朱光潜)郭沫若先生的剧本里婵姢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总结作者简介:《咬文嚼字》作者是朱光潜【1897年-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
现当代着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背景:《咬文嚼字》主要是想告诉别人,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生字词整理:【深恶痛绝】:(shen wu tong jue )厌恶、痛恨到极点。
【逻辑】:(luo ji )【锱铢必较】:zī zhǚ bì jiòo 锱、铢:都是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
较:计较。
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
比喻气量狭小。
【咬文嚼字】:(yao wen jiao zi )指过分地斟酌字句。
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
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斟酌】:(zhen zhuo )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恰当。
【索然无味】:(suo ran wu wei )形容枯燥乏味。
索然,没有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鲁莽】:(lu mang )【清沁肺腑】:(qing qin fei fu )文学常识咬文嚼字,也许有的人认为是语文学习中的事。
其实,在学习生物时也要注重“咬文嚼字”,这里所说的“咬文嚼字”,是对所学的内容认真进行分析、推敲。
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这些知识,从而能灵活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1.阅读时要“咬文嚼字”1.1“咬文嚼字”能挖掘出隐含的关键如:“……在没有授粉的茄匣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子房就能够发育成果实。
只是因为胚珠内的卵细胞没有经过受精,所以果实里没有形成种子,这样的果实就是无籽果实……”上述叙述的是利用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培育无籽果实的原理。
如果“咬文嚼字”地仔细推敲,可以从中联想到这个实验的操作及其原理:要确保经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的果实“无籽”,关键在于必须保证雌蕊不被授粉,方法是去掉雄蕊(两性花)和遮罩(单性花)。
优秀语文课件《咬文嚼字》朱光潜
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
文字和思想情感有着密切关系,更动 了文字,同时就更动了思想情感。(在 文字上推敲,实质上是在思想情感上 “推敲”。)
三、筛选信息
作者举的下列例子分别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字的联想的意义运用好了,可以使意蕴 丰富。
七、课外拓展
“咬文嚼字”示例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卢梅坡《早梅》)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七、课外拓展
“咬文嚼字”示例
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
(鲁迅《惯于长夜过春时》)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七、课外拓展
“咬文嚼字”示例
酒桌上,同学们高谈阔论,相互交流,个个兴 致蛮高。
我一直很矜持,很礼貌。问什么就回答什么。 当然能不回答的也不回答。因为我清楚我是坏同 学,我不能破坏他们的雅兴。
三、筛选信息
作者举的下列例子分别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字的联想意义最易误用而生流弊。 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 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
四、梳理文脉
全文可分为几个大的层次?
四、梳理文脉
一、(第1-5段)
1、郭沫若改剧本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2、王若虚改《史记》 字数不同,情感不同
一个女同学说,阿成变了,变得文雅了。 我听了,用脸笑了一下。
(阿城《周同学》)
四、梳理文脉
一、斟酌语言,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情感。 二、要努力使用避免俗滥的语言和思想情感。 三、要刻苦自励,推陈翻新,力争思想情感
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五、把握主旨
咬文嚼字原文及注释
咬文嚼字原文及注释《咬文嚼字》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是一篇很有趣味的文章呢。
文章里有好多值得玩味的例子。
就说“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这一句吧。
这原本是很平常的一句诗,但是“推”字,就有很多可琢磨的地方。
有人觉得这个“推”字用得妙,那和尚大概是不想惊扰到周围的静谧,轻轻地推门。
可后来呢,又有人觉得“敲”字更好。
“敲”字多了一种声响,在这月下的寂静里,敲门声打破寂静,却又显得很有韵味,好像能让人听到那清脆的敲门声在寺庙的夜里回荡呢。
这一个字的差别啊,整个诗的意境就有了不同的走向。
还有“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和“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别看只是多了一个“这”字,那感觉可就大不一样了。
“你是”就比较平淡地陈述一个事实,而“你这”呢,就带有一种强烈的情感,像是指着对方的鼻子在斥责,那种轻蔑和厌恶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再说说“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这里把“小龙团”茶比喻成“小团月”,那想象的空间就无限地扩大了。
我们仿佛看到那小小的茶团就像天上的明月一样珍贵、美妙。
品茶的时候,就好像是把天上的月亮捧在手里,然后用人间第二泉的水来冲泡,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啊。
在这篇文章里,朱光潜先生告诉我们,咬文嚼字可不光是在字眼上较真儿。
它是一种对待文字、对待文学的认真态度。
文字是有生命力的,每一个字的选择、每一个词的搭配,都能影响到整个作品的韵味、情感和意境。
就像我们平常聊天一样,如果说“我很开心”,那就是很普通的表达。
但要是说“我简直开心得要飞起来了”,这就生动得多了。
我们写文章也好,平时说话也好,都应该多咬文嚼字。
这样才能把自己的想法、情感准确地传达出去。
咬文嚼字不是一种死板的行为,而是一种对美的追求。
它能让我们的表达更精准,更能触动人心。
让我们在文字的世界里,像寻找宝藏一样,去寻找那些最能表达我们内心的字和词吧。
这篇文章真的就像一位老朋友在跟我们分享他对文字的见解,充满了那种亲切的、娓娓道来的感觉。
它让我们看到了文字背后那丰富多彩的世界,也让我们知道了对待文字得有一颗细腻的心。
咬文嚼字朱光潜原文及赏析
咬文嚼字朱光潜原文及赏析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朱光潜先生1943年撰写的《咬文嚼字》,已收进现在的高级中学语文课本。
朱先生《咬文嚼字》的“咬文嚼字”,其涵义,是《辞源》(1979年修订本)所注释的“指词句上的推敲”。
朱先生在《咬文嚼字》中说:“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并且还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卒读全文,豁然开朗,你不能不敬服朱先生的超人的慧眼和不同凡响的见解。
朱先生的这一独到的见解,再加上那么多翔实精当的例句,尤其是鞭辟入里的剖析,让中学生去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在《咬文嚼字》中,朱光潜先生还说:咬文嚼字非“锱铢必较”不可,“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这话,无疑是很对的。
按朱先生的这一观点,我便想对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来咬嚼一番。
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共三条,其一是:咬文嚼字: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例: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朱先生的这个释义,与《现代汉语词典》,甚至更多的当代辞书的注释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可是,它们多没有例句,于是,人家就无话可说,或者,你想说,也很难说得好;既然,朱先生有例句,我们不妨先从朱先生的例句入手来咬嚼一番,看一看朱先生例句中“咬文嚼字”的涵义及其褒贬,与朱先生自己的“咬文嚼字释义”及其褒贬,是否吻合?或许,你从中还能弄清楚朱先生的“咬文嚼字释义”,到底确当与否?朱先生的例句,“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是句子的大前提,“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是关涉着是否能够领会马列主义理论“精神实质”这个大前提的告诫之语,其意思是说:如果“一味地咬文嚼字”,就不能领会马列主义理论精神实质,反之,要领会马列主义理论精神实质,就“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或者是说: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必须注重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言下之意:单纯地咬文嚼字是不可能领会马列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的,还必须……,还应该……。
朱光潜《咬文嚼字》(实用)PPT课件
————刘鹗《老残游记》
-
18
结构全解:
字数不同 意味不同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引用
句 式
情 感
思想情感
意 境
字 眼
不不
不不
同同
同同
善用字的联想意义 套板反应(反)
(正) -
19
如何咬文嚼字?
谨严、刻苦自励、推陈翻新、 时时求情感语言精的精炼与 吻合。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 精神实质) B.形容卖弄才学。C.形容强词 夺理或狡辩。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 不可一味地咬文嚼字。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 却常常咬文嚼字,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A) (B)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 ( C )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1诗歌炼字答题要点1确定诗眼2解释该字在句子中的表义和里义3展开联想想象还原字在句中描摹的景象4结合手法分析该字表达的情感或意境王若虚改王若虚改史记史记字数不同意味不同字数不同意味不同看下面这两句话的意味有什么区别看下面这两句话的意味有什么区别11给我一支枪给我一支枪22给我一枪给我一枪拓展延伸拓展延伸211船长没喝酒船长没喝酒22船长今天没喝酒船长今天没喝酒贾岛贾岛推推敲敲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齐己原来用的是“数枝开”,郑谷曰“数枝非早 也,未若一枝佳。”齐己禅师不觉悦服:“我一 字师也。
-
13
附译: 万木禁受不住严寒快要摧折,梅树汲取地下暖气生机独回。 皑皑的白雪笼罩着山村乡野,昨夜一枝梅花欺雪傲霜绽开。 微风吹拂梅香四溢别有情味,素雅芳洁的姿态令禽鸟惊窥。 明年如果梅花还能按时绽放,希望它开在众人爱赏的春台
朱光潜《咬文嚼字》
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
心随 思处 索留
自刻 励苦
出推 新陈
炼时 吻求 合精
不懒不粗心不自满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本文给予我们的启示
• 让我们明白作家的语言修养程度与其艺术成就的高低密切 相关。
• 让我们明白“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 严”,引起了我们对提高自身语言修养问题的重视。
• 让我们明白语言文字的套板反应是要不得的。
昨夜( )枝开。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明末皇帝曾送给重臣洪承畴一副对联以表彰他, 后来洪承畴变节降清,有人在此对联上各加一个字 来讽刺他。怎么加呢?
皇恩浩荡 (矣!)
臣节如山 (乎?)
字数不同,意味不同,情感不同。
实例④—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
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 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水中清茶,味觉)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水中明月,视觉)
指读书应力求广博,观其大略,有所“会意”,不 要固执于个别字词。只有这样,才能博览群书,获 得渊博的知识。
—“炼字”题型答题模 式
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释字义) 第二步: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描画面) 第三步:有表现手法时点出来。(点手法)
①营造了某种意境
第四步:(析作用/情感) ②增强了感染力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 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 语言精辟,议论形象。
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 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 少会想到有什么积极意义。的确,如果你查词典,你会发现 词典上的解释是含贬义的。
朱光潜(1897--1986)
咬文嚼字
2、作者认为人们为什么会产生“套 板反应”?怎样才能克服“套板反 应”?
(1)套板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 (2)遇事往深一层想。
运用联想意义,要克服“套板反应”
分析第三部分
1、什么是“咬文嚼字”?为什么要咬文嚼字? (1)咬文嚼字就是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 态度 (2)因为文字和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密切关 系,所以要咬文嚼字
直指意义是词的基本义,是固定的、精确地 联想意义是词的引申义,是游离的、不确定的
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正负两面
1、文字联想意义的运用有两种情 况,请各用一个成语。 A. 正面:点石成金
B. 负面:陈词滥调
“烟”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
直指意义——燃烧体冒烟
联想意义——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 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 田日暖玉生烟
分析
不同句式 不同意味 增减文字 意味不同 不同字眼 不同意境 用联想义 意蕴丰富 滥词旧语 毫无新意 道理 文字和思想情 感关系密切
主
题
本文标题是“咬文嚼字”。按照通常意义 来讲,咬文嚼字含有贬义,说的是一种不好 的习惯,即过于斟酌字句,或说死抠字眼儿 而不顾及精神实质的现象。作者在这里是贬
词褒用,借以说明在文学创作和阅读方面
——杜甫 ——“含”字以比拟手法说明 诗人是在屋内通过窗户看到外面的 自然景象,“西岭千秋雪”尽收眼 底。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白居易《寄水部员外郎》
—以一个“点”字不仅形象地把湛蓝 的天底下排成“一”字的大雁描绘出 来,而且突出了这个“一”字不是一 条连续的线,而是由一只只大雁“点 ”成的,这样就准确而传神地把特定 意境表现出来。
“忍看”更有悲愤的味道。
春风又到( 绿 )江南岸
咬文嚼字朱光潜(共10篇)
咬文嚼字朱光潜(共10篇)咬文嚼字朱光潜(一): 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有什么含义些人不大重视语言文字,误以为语言文字是细枝末节,无关宏旨.读了本文,应有很大触动:原来语言文字是那么微妙的东西,用这个字,还是用那个字,一句话这样说,还是那样说,竟然有那么大讲究.由此明白:“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养成咬文嚼字、随处留心玩索的好习惯,一个人的语言修养就有希望逐步提高.咬文嚼字朱光潜(二): 朱光潜的咬文嚼字文章主题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咬文嚼字》提出文学理论,探讨文学现象,通过品味语言,主张讲究文字的运用,倡导以咬文嚼字的谨严,通过斟酌文字来调整思想和情感.咬文嚼字朱光潜(三): 《咬文嚼字》朱光潜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他分别用了什么例子提高对文字的分析理解和使用能力.郭沫若改剧本,李光谢虎,还有推敲的故事咬文嚼字朱光潜(四): 朱光潜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含义他对认真做学问求学的人很尊重,也对后来的要做学问与求学的人很期待! 告诉大家,一切都来之不易,需要认真努力!咬文嚼字朱光潜(五): 朱光潜的《咬文嚼字》在阐述论点时,主要用的论证方法是论证方法以举例论证为主咬文嚼字朱光潜(六): 分析朱光潜的咬文嚼字第3段这番话不免噜索.自会明白.第4段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第5段无论阅读或写作.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第6段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不致落入下乘以上四段分析都从 1段意 2中心论点 3分层 4论证方法 5修辞手法这几方面分析【咬文嚼字朱光潜】一、整体把握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5段),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其中,第1、2段举出《屈原》《水浒》《红楼梦》中炼字的例子,说明“你这”式、“你是”式、“你有”式三种不同句式有不同的意味;第3、4段举出王若虚《史记辨惑》中对《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第5段举出贾岛“推敲”的故事,说明用字不同意境也不同. 第二部分(第6、7段),说明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善用和误用两种.第6段举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为例,说明善用字的联想意义,可以使诗的意旨丰富蕴藉.第7段指出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形成“套板反应”. 第三部分(第8段),全文小结.指出读者应从文章所阐明的咬文嚼字的道理中,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潜心琢磨的好习惯. 文章告诉我们,“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这是“咬文嚼字”所追求的目标;“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这是“咬文嚼字”的要求;以谨严的精神,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出新,这是“咬文嚼字”必须下的功夫. 二、问题探究 1.讲究“咬文嚼字”有什么好处有些人不大重视语言文字,误以为语言文字是细枝末节,无关宏旨.读了本文,应有很大触动:原来语言文字是那么微妙的东西,用这个字,还是用那个字,一句话这样说,还是那样说,竟然有那么大讲究.由此明白:“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养成咬文嚼字、随处留心玩索的好习惯,一个人的语言修养就有希望逐步提高. 2.课文贯穿着一个总的思想,就是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作者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强调语言是跟思想感情走的,强调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这个观点抓住了语言的本质,抓住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阅读时,品味语言,要品味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写作时,推敲文字,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情感,思想务求透彻,情感务求凝练,这样才能恰当地使用语言文字. 3.从课文中,可以看到作者“咬文嚼字”的极高水平,这对我们“咬文嚼字”有什么启示第一,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拿“你是”式、“你这”式来说,仅仅一字之差,作者却品味出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而且讲出表达效果不同的原因.这告诉我们,无论阅读或写作,一个字也马虎不得. 第二,咬文嚼字要有较强的语感、丰富的语言知识以及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作者之所以能对课文中所举的例子进行精辟的分析,不仅得力于作者有极强的语感和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得益于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能力.例如,作者对“推”“敲”二字的品味.从“推”字想到门是虚掩的,由虚掩又想到“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由一个和尚又想到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作者又联系上句“鸟宿池边树”,想到“推”“可以无声”,气氛冷寂,才不至于惊动宿鸟.这样的咬文嚼字就显得很到位. 第三,咬文嚼字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要敢于创新.作者在课文中给我们树立了榜样,对任何见解、任何名人不迷信、不盲从,敢于独立思考,发表新的见解.对郭沫若,对王若虚,对韩愈,尽管他们都是名人,但作者不盲从,发表了与他们不同的见解.尤其韩愈对“推敲”的意见,似乎成了定论,获得许多人的认同,作者却提出相反的看法. 4.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篇课文是随笔,作者以漫谈的方式,似与读者促膝谈心,娓娓道来,字字句句沁入读者心田.作者不以深奥的理论吓人,举例子,做阐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作者的观点.同时,作者所举例子都十分典型,十分精辟,很有说服力.对例子所做的解说,周密精要,令人心悦诚服.全文道理与例子、观点与材料结合紧密,材料产生观点,观点又建立在材料基础上.咬文嚼字朱光潜(七): 关于朱光潜《咬文嚼字》的专升本文的一个阅读理解题40.朱光潜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说: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请问答:A.这里用什么论证方法来阐析文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B.从这里可以看出科学的文字与文学的文字主要有什么不同C.从《大学语文》所选的诗词中,举一例来说明什么是文字的直指意义,什么是文字的联想意义.长安的10灞桥飞絮,絮凝是指柳絮,霸桥,双方有很多的柳树,每到春天,风吹柳絮.咬文嚼字朱光潜(八): [高中课文]朱光潜的“咬文嚼字”一文中作者所论述的“咬文嚼字”究竟是什么意思1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 2现在多用于讽刺、死抠字句,不领会文章精神实质的人 3有时用于讽刺当众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实质思想和情感的调整,繁简不同,意味不同,字眼不同,环境不同.咬文嚼字朱光潜(九): 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柳岸灞桥什么意思【咬文嚼字朱光潜】长安十景之一,霸桥飞絮,絮指柳絮,霸桥两岸有很多柳树,每到春天,有风吹起柳絮.咬文嚼字朱光潜(十): 赞同朱光潜的咬文嚼字的观点的古诗文或名言名句比如说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学习要点-朱光潜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学习要点:朱光潜咬文嚼字一、解题“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
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二、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
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
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在近代。
王国维、蔡元培、鲁迅、周扬等为我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直到20世纪三十年代,美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这时朱光潜写的《文艺心理学》、《谈美》、《诗论》等专著,具有开拓意义。
朱光潜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
1933年回国前所作的《诗论》是我国比较美学的典范作品,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著名诗论,触类旁通,潇洒自如,美不胜收。
朱光潜认为:“在我过去的.写作中,如果说还有点什么自己独立的东西,那还是《诗论》。
《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中国诗后来走上律诗的道路,作了一些科学的分析。
”此外,他的《文艺心理学》也是融贯中西的经典著作。
《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
对黑格尔《美学》的翻译,为他赢得了崇高声誉。
他的数量众多的译著和译文为我国的美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铺平了前进的道路。
回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任教。
解放后,一直是北京大学教授。
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
“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
咬文嚼字
二、文学常识
4.文题解析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在1943年写 的一篇文学论文(文艺随笔)。 “咬文嚼字”原用来形容过分地斟 酌字句,正如作者所说,咬文嚼字 “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 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如《汉语 大词典》的解释是:①形容过分推 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 纠缠,或强词夺理。 但作者在这里是贬词褒用,借以论 述在文学写作与阅读中,要讲究文 字运用,应有“咬文嚼字”的精神。
五、课文精析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是引言,由“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这一句台词的修改,引出“炼字”重要性的话题。同时,也以此 说明了选用不同句式所表达的不同意味,并为下文作者提出自己 的第一个分论点,作了例证方面的准备。
文章开头对郭沫若观点的质疑,在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的 观点和郭沫若不同,为什么?他是如何理解的? 引出“咬文嚼字”这个话题,说明在文字的选择上,是应该有讲 究的。 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郭的观点注重的是语言本身,即形式 上的特点;而作者特别强调了它在情感表达上的效果。 作者认为情感应该起主要作用。
四、文章概貌
1.文章举例分别论述文字表达的句式不同,情感就不同;字数不同, 意味就不同;字眼不同,意境就不同。然后阐述联想义用得好,文 章就含蓄蕴藉,用得不好就隐晦、晦涩;字的联想意义容易误用而 生流弊,容易滑向套板反应。最后总结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全文三个部分,步步推进,逐层深入。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 是提出论点,并进行重点、详细的分论,第三部分是论点的深化。
二、文学常识
2.背景介绍 语言是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 象、反映现实生活的媒介和 手段。然而,文学研究、文 学批判往往对文学语言不够 重视。一般人也就不太重视 语言修养,不注重推敲文字, 甚至白字连篇,语病百出。 针对当时文学创作的这一现 象,朱光潜写了这篇文章, 提出“文学是艰苦的事,只 有刻苦自勉,推陈翻新,时 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 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 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
文中例子:
《史记》:“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 石没镞,视之,石也。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王若虚在《史记辨惑》:“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 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或:“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例
子
分 析 的 道 理
“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说法不同,意味不同(句 一句的修改 式不同,情感不同) 王若虚改《史记》“李 字数不同,思想和情感不 广射虎”一段 同 “僧敲月下门”一句的 更动了文字就同时 更动了 推敲 思想情感 《惠山烹小龙团》三、 善用联想义,意蕴丰富 四两句的剖析 “柳面桃腰”等套语的 套 板 反 应 , 易 生 流 弊 ( 滥 评述 用旧语,毫无新意)
解析: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浓。
“闹”将无“声”的景象随着上有“声”的意味。日常 经验里的视觉、听觉等感觉被彼此打通,多层次地将审 美的精微感受传达出来。 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 字卓绝千古”。“闹”字好就好在准确、鲜明、生动, 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 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 “闹”字表达了出来。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于一个闹字 之中。
咬文嚼字
朱光潜
一班 陈淑华
朱光潜(1897——1986)
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清代,桐城派出了以方 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一批文学家,成为“桐城派”。起文 章特点在于简洁,朱光潜早年 在桐城派古文学私塾中读书,旧学 功底很深。曾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 伦敦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 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 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代表作 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 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 的代表。此外,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 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成为第 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常识:咬文嚼字(朱光潜)
本文是关于文学常识:咬文嚼字(朱光潜),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常识:咬文嚼字(朱光潜)
郭沫若先生的剧本里婵姢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
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
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
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必须有附带语省略去了。
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见文学创作第四期郭沫若札记四则)。
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
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实改的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的语法。
石秀骂梁中书说:“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你这*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流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
看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
“你是什么”便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
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来。
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
《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
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讥刺的意味。
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
从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都来得更有力。
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
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COPULA),相当于等号。
“有”的性质完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
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便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
根本不成一句话。
这番话不免罗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
“李广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更复射,终不能入石矣”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在表面上似乎改得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
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
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
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
一般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情感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
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姑举一个人人皆知的实例,韩愈在月夜里听见贾岛吟诗,有“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两句,劝他把“推”字改为“敲”字。
这段文字因缘古今传为美谈,于今人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说得好听一点,都说“推敲”。
古今人也都赞赏“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实这不仅是文字上的分别同时也是意境上的分别。
“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
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
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
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
“敲”就显得他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
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
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似乎比“敲”要调和些。
“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
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频添了搅扰。
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
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如果他想到“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问题不在“推”字和“敲”
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
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远离不易捉摸,它可以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水”“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
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
有如轮外月晕,晕外霞光。
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
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
既是游离的个别的他就不易控制。
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义含糊甚至支离。
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
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
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约之中。
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
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联想意义也是最易误用而生流弊。
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
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
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
从前作诗文的人都依*“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
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
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外“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数籍还是“付梓”“杀青”。
象这样例子举不胜举。
他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
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
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套版反应”(stockresponse)。
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于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
因为就作者说,“套版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
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离不掉“套版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
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度常非我们的意料所及。
沿着习惯去做总比新创更省力,人生来有惰性。
常使我们不知不觉的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
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
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
语言跟着思维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
章也就是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以上只是随便举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例子举不尽道理也说不完。
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业的讨论中,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
本着这个精神,他随处留心玩索,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就会逐渐养成创作和欣赏都必须的好习惯。
它不能懒不能粗心,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文的精炼与吻合,他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