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T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DT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

DDT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

摘要:DDT是首批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中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我国在60到80年代曾大量生产和使用。本文集中阐述DDT作为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的历史发展阶段,基本概念和毒理机制,以及通过环境污染实例阐述对环境的危害,最后,在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DDT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的基础上,对DDT的废弃处理技术与环境修复技术进行概括。

关键词:DDDT、环境污染、环境修复技术、有机氯农药

1.DDT历史发展阶段

1874年德国化学家Othmar Zeidler 首先合成了DDT,之后的65年无人问津,这是DDT的第一个历史阶段—是一个不为人知的阶段。

1939—1961年是DDT的第二个历史阶段—是一个大显生手的阶段。1930—1940年代,世界农林害虫日趋严重,蚊、蝇、虱等害虫猖獗,并导致疟疾、霍乱、斑疹、伤寒的多种疾病流行,对人类构成极大地威胁。1939年瑞士化学家Paul Hermann Muller首先发现DDT可以作为杀虫剂使用,而且DDT符合了当时杀虫剂的许多理想指标:杀虫谱广、药效强劲持久、生产简单、价格便宜……DDT首先在卫生领域取得了成功。经过几年的有效杀虫后,DDT直接使用在人体上。1943年,意大利的平明百姓同军人一样排队讲DDT喷洒到身上。到1945年,蚊、蝇、虱等明显减少,DDT的大面积喷洒防止了整个欧洲斑疹、伤寒病的流行。1948—1970年DDT控制了疟疾和脑炎病的传播,挽救了5000多万人的生

命。此外,在防治农业害虫上DDT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因此DDT被誉为“万能杀虫剂”而风靡全球。其产量和销量急剧增长。DDT在控制疾病流行和增加粮食产量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为拯救亿万人的生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62—2005是DDT的第三个历史阶段—是一个基本上被否定但却充满争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根据争议和认识的发展又可分为4个时段:①1962—1969年,开始否定并酝酿禁用DDT;②1970—1995年,各国逐渐禁用DDT并争论DDT 的毒性;③1996—2000年,肯定DDT的毒性并酝酿全球消除DDT;④2001—2005年,制定并执行《斯德哥尔摩公约》。

2006年后是DDT的第四个历史阶段—是一个回光返照但却走向消亡的阶段。世界卫生组织在2006年九月15日推荐更广泛地室内滞留喷洒DDT来防治疟疾,再一次引爆了国际社会关于是否应该使用DDT的争论。2009年的斯德哥尔摩会议制定了消除DDT的计划:2017年禁止生产DDT,2020年全球禁用DDT。这似乎将会吸引更多的关注。

2.DDT的基本性质

结构:DDT的分子式为C14H9Cl5,分子量为354.5,结构式如图1所示。

理化性质:DDT为无色针状结晶,无味,密度1.55(25℃),熔点107~110℃,沸点260℃,极不易溶于水,溶于有机溶剂。DDT化学性质稳定,在常温下不分解,对酸稳定,强碱及含铁溶液易促进其分解。是一种典型的有机氯农药,工业DDT为白色或者微黄色蜡状固体,一般为粒状或者片状物质,有轻微的芳香气味。

3.DDT毒性研究及其危害

DDT属中等毒性,但其残留若超过一定数量,食用后也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因此,对DDT残留的检测至关重要。

急性毒性

DDT可以经口,皮进入动物机体。人若摄入DDT,轻者出现头痛、头晕、呕吐等,重则出现抽搐、癫痫、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入眼课导致红肿、流泪甚至失明。近年来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进行了DDT生态影响评价,汇总了DDT对几种动物的急性毒素作用见表1

对表1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各种动物对DDT的忍耐性差异较大,及时同为鼠类或鱼类,LD50/LC50也会相差几倍甚至几百倍。总体上,鱼类对DDT极为敏感,十分微量的DDT也会产生很强的毒性效应,其中鲤鱼的忍耐性最强,LC50为其他鱼类的数百倍。蚯蚓和鼠类对DDT的忍耐性较强,其中田鼠是实验室鼠类中忍耐性相对较强的一种,LD50为其他鼠类的5~10倍。在经皮摄入实验中,蟾蜍的忍耐性较弱,远不及兔和大鼠。

DDT具有中强度的急性毒性,对鱼类的急性效应最强,对两栖动物次之,对哺乳动物最弱,幼体忍耐性弱,成体忍耐性强,且不同种属之间的差异较大。

内分泌干扰活性

大量动物实验表明:DDT具有类雌激素作用属于环境雌激素。它能干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从而导致生殖系统的病变以及生殖功能性障碍和衰

退。其成分中的雌激素活性甚至可以引起青鱼从雄性变为雌性。Guillette等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Apopka湖受到DDT严重污染,湖中小鳄鱼的数量减少到原来的10%,鳄鱼卵孵率显著下降,残存的幼鳄体内激素水平严重失衡,生殖系统发育不良。另有人对大西洋鸟进行研究发现,长期暴露于DDT中的海鸟性腺变小,生育能力下降,且蛋壳变薄,性别比例失调。Mussi 等研究发现,DDT可以蓄积在母鼠的乳汁中,在哺乳幼鼠时DDT随之进入幼鼠体内继续蓄积,对幼鼠产生各种毒性效应,同时在母鼠怀孕期间,DDT可以通过胎盘直接进入子鼠体内,造成新的DDT蓄积。

DDT同样干扰人类的生殖系统。长期暴露于DDT中,可以使人类在第一代生育能力降低,孕产第二代的存活率降低,第二代则减弱甚至丧失生育能力,并能刺激乳腺增生,使患乳腺癌的几率上升;引起生精细胞退变,生精活动降低,精子数量和质量下降。

研究表明:小鼠经口摄入DDT,患肝肿瘤危险性提高了数倍,其后代患肝肿瘤的危险性也有提高,但没有直接证据证明DDT对人类也有致癌作用,因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LARC)将DDT列为可以致癌物。在DDT的实验研究中,没有发现DDT具有致畸作用。

4.DDT的废弃处理与环境修复技术

就如何进行DDT废弃的处理、修复受DDT污染的环境这一问题,很多专家相继开展了大量研究,开发出了许多可以控制和降解DDT废物、修复环境的技术,单其中相当一部分尚处于实验室阶段,应用于工程实践的技术不多。而我国有关DDT研究不多,主要是有关化学氧化法、生物法等方面的研究。

DDT废弃处理与环境修复技术可以分为DDT的废弃处理技术和DDT的环境修复技术。DDT的废弃处理技术包括:危险废物焚烧工艺、水泥窖工艺、熔化金属热解工艺、等离子体电弧工艺、土壤熔融工艺、碱性催化分解工艺、气象化学还原工艺、溶剂化电子技术、催化加氢脱氯工艺、机械化学法等。DDT的环境修复技术包括:填埋法、换土法、化学清洗法、超临界萃取法、微波萃取法、超临界水氧化工艺、中介电化学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堆肥法等。当然,把以上提到有关的DDT废弃处理技术和DDT的环境修复技术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