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规范化临床解读

合集下载

2021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疗(全文)

2021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疗(全文)

2021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疗(全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以前常被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现在的命名不仅保留了大家熟悉的缩写「ITP」,同时体现了该病的免疫介导机制,并且考虑到部分患者可能没有紫癜或其他出血体征。

ITP 是一种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由抗血小板抗原的自身抗体导致[10]。

临床上,部分儿童ITP 治疗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以血小板作为治疗的唯一依据、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今年新发布的《中国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改编指南(2021 版)》(下称「指南」)在ITP 的分类、治疗原则等方面给出建议,笔者将结合资料详细为大家介绍ITP 的诊疗知识点。

一、临床表现ITP 通常表现为平素体健的儿童突发瘀点、瘀斑和/或出血;偶有患者是因其他情况行全血细胞计数时(例如:术前检查或常规体检)无意发现血小板减少。

二、ITP分类(根据确诊后的时间长短)新诊断ITP——确诊后不超过3个月;持续性ITP——确诊后3〜12个月;慢性ITP——确诊后12个月以上;增加持续性ITP 的分类,不再以急性的概念来分类。

三、诊断要点[10]至少2次血常规检查示血小板计数减少(< 100 x 109/L ),外周血涂片血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脾脏一般不增大;骨髓检查示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伴成熟障碍;排除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四、出血分级0 级:为无出血;1级为轻微、微量出血:有少量瘀点(总数W 100个)和(或)W 5个小瘀斑(直径W 3 cm),无黏膜出血;2 级为轻度、少量出血:有较多瘀点(总数>100 个)和(或)>5 个大瘀斑(直径>3 cm),无黏膜出血;3 级为中度、中量出血:有明显的黏膜出血,影响生活;4级为重度、严重出血:黏膜出血导致血红蛋白下降幅度> 20 g/L,或怀疑有内脏出血。

五、治疗总体原则[1,2,10]:儿童ITP 有自限性,新诊断ITP 患儿的治疗取决于出血严重程度、血小板减少程度以及其他危险因素。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指南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指南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指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新诊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ICD–10:D69.402)。

患者年龄在1个月至18岁之间且为免疫性(原发性)。

(二)诊断依据。

1.病史。

2.多次检查血常规(包括血涂片)证实血小板数量减少,无其他血细胞数量和形态的改变。

3.除出血表现外,常无淋巴结肿大,多数无脾脏肿大,约10%的患儿有轻度脾肿大。

4.排除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其他原因(骨穿等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一般治疗:禁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防止外伤,暂时不进行疫苗接种,避免肌肉注射。

.2.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治疗,可常规剂量或短疗程大剂量给药。

3.急症治疗:适用于严重、广泛出血;可疑或明确颅内出血;需要紧急手术者。

1)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

2)糖皮质激素(大剂量、静脉)3)输注血小板。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内。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D69.402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疾病编码,且1月≤年龄<18岁。

2.血液检查指标符合需要住院指征:血小板数≤30×109/L,或伴有广泛皮肤、粘膜出血,或有脏器出血倾向。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2–3天(指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包括网织红细胞计数、外周血涂片)、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输血前检查、血沉、血型、血块收缩试验、自身免疫疾病筛查(如自身抗体、抗人球蛋白实验等)。

3)骨髓形态学检查。

4)腹部B超。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1)血小板相关抗体(有条件开展)2)感染相关病原检查(如CMV等);3)免疫功能检查;4)相关影像学检查;(七)治疗开始于诊断第1天。

(八)选择用药。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推拿按摩方面,中医常用手法如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摩腹等,以健脾 益肾、缩泉束尿。操作要点包括用力适中、均匀,以患儿能忍受为度。每日或隔 日一次,7-10次为一个疗程。
在饮食调理方面,中医强调患儿应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巧克力 等。同时指导家长制作药膳进行辅助治疗,如黄芪炖鸡、山药粥、红枣枸杞粥等。 合理安排患儿的饮食时间,避免过度兴奋和疲劳。
针对小儿遗尿症的预防保健,中医建议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睡前排尿、夜间唤醒排尿等。同时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对于 有家族史的孩子,家长应尽早进行干预和预防。
总之,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对于小儿遗尿症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较高 的应用价值。通过中药方剂、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患儿 的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结合饮食调理和预防保健措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 健康成长。因此,家长和医生应充分认识并重视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的作用, 为小儿遗尿症患儿提供更好的治疗和保健服务。
四、指南启示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指导。首先,指南强调了 ITP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重要性。其次,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 括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药物和输注血小板等。
感谢观看
一、背景介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 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和血小板生成受抑。ITP可发生于各年龄段,以成人较 为常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ITP的症状主要包括皮肤黏膜出血、鼻衄、牙 龈出血等,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脑出血等,这时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二、指南内容
3、推拿治疗:通过推拿相关穴位,可起到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的作用,有 助于改善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症状。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分析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分析
本研究对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进行了临床分析,共涉及34例患者。结果1%,1-3岁患者占26.5%。部分患者有前驱感染史,如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和巨细胞病毒感染,还有部分患者有疫苗接种史。最常见的临床特征是皮肤及黏膜下出血,重度出血患者占11.76%。骨髓穿刺检查结果提示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治疗方案包括使用抗感染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或联合使用IVIG,其中完全反应占85.29%,有效占5.88%,激素依赖占2.94%,无效占2例。研究结论表明,小儿ITP中婴幼儿的发病率高,新诊断类型居多;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对鉴别诊断有意义;以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显著,预后良好。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的开题报告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的开题报告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多见于儿童。

其主要特征是血小板数量减少,易发生皮肤、黏膜等部位的出血症状,严重者可能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出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目前,对于ITP的诊断和治疗存在较大的争议,并且疗效不一。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儿童ITP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更科学、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1. 探讨儿童ITP的临床特征,包括发病年龄、性别、症状、血小板计数等方面的特征分布情况。

2. 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儿童ITP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三、研究内容1. 收集2010年至2020年间在某儿童医院诊断为ITP的患儿的基本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等。

2.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儿童ITP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表现特点,包括症状和体征、血小板计数等方面。

3. 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各种治疗方法对儿童ITP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四、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在某儿童医院中,2010年至2020年间诊断为ITP的患儿。

2. 数据收集: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等进行回顾性收集。

3. 统计分析: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生存分析、多因素回归分析等。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将为儿童ITP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对儿童ITP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效果,为医生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有力支持,并最终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2019年美国血液学会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儿童部分解读

《2019年美国血液学会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儿童部分解读

《2019年美国血液学会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儿童部分解读《2019年美国血液学会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指南》儿童部分解读 1│ 2019年《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调查和管理:国际共识报告更新》儿童部分解读徐倩,周敏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1 Vol.36(2):86-89摘要近十年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治和管理进展突飞猛进。

基于新证据的不断涌现,2019年新的ITP国际工作组对2010版国际共识报告(ICR)做了更新。

新共识针对成人、妊娠期和儿童ITP的诊治管理进行了全面详尽的指导,包括诊断与鉴别诊断、一线治疗、危急重症抢救治疗、二线治疗、生活质量管理及体育活动建议等。

该文就共识中儿童ITP相关内容进行重点解读,为临床规范化诊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疾病管理;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解读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2010年,ITP国际专家组发布了有关ITP调查和管理的国际共识报告(International Consensus Report,ICR)。

该共识提供了关于成人、妊娠期和儿童ITP诊断、治疗和管理方面的建议,对ITP的规范化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近十余年来,ITP 领域的研究非常活跃,2019年版是对2010年版ICR的更新[1],其中包括最新的研究证据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意见,并增加了患者角度的内容,如患者生活质量、ITP儿童上学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建议等。

本文就2019年版ICR中关于儿童ITP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分析。

1 方法及证据水平2019年版ICR由来自10个国家(新增澳大利亚、中国和日本)的22位在ITP领域公认的具有临床和研究专业知识的成员组成,包括18名成人血液病专家(其中2名具有产科血液学专业知识)、 3名儿科血液病专家。

2名成员是临床试验方法学专家,有1名患者代表。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建议课件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治建议课件

ITP的分型
1.新诊断ITP:病程<3个月。 2.持续性ITP:病程3-12个月。 3.慢性ITP:病程>12个月。
ITP的治疗
治疗原则:儿童ITP多为自限性,治疗 措施更多取决于出血的症状,而非PLT数 值。当PLT≥20×109/L,无活动性出血表 现,可先观察随访,不予治疗。在此期间 动态观察PLT的变化,如有感染需抗感染 治疗。
ITP的治疗
2.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常用剂量 400mg/(Kg.d)×(3-5)d或0.8-1.0g/(Kg.d), 用1d或连用2d,必要时可以重复。 3.静注抗D免疫球蛋白:用于Rh(D)阳性的ITP患儿, 提升PLT作用强,用药后可见轻度血管外溶血。常用 剂量50-75ug/(Kg.d)×(1-3)d。
ITP的治疗
ITP二线治疗:一线治疗无效需再次评估,进一步除外其他疾 病,然后根据病情酌情应用以下二线治疗: 一、药物治疗: 1.大剂量地塞米松:0.6mg/(Kg.d),连用4d,4W一个疗程, 一般使用4-6个疗程; 2.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标准剂量375mg/m2, 每周1次,共4次;小剂量100mg/m2,每周1次,共4次,4-8周 起效; 3.促血小板生成素(TPO):剂量1ug/(Kg.d)×10d;血小板 生成素激动剂:1ug/Kg,每周1次,若PLT<50×109/L,每周增 加1ug/Kg,最大量10ug/Kg,若持续2周PLT≥200×109/L,开始 每周减量1ug/Kg,若PLT≥400×109/L,停药,最大量应用4周 ,PLT不升,视为无效。 4.免疫抑制剂及其他治疗:硫唑嘌呤、长春新碱、环孢素A及 干扰素等,因疗效不肯定、副作用大,需谨慎;
儿童ITP治疗与观察流程图

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疗方案

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疗方案

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疗方案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NAT)是母血中抗血小板IgG 抗体经胎盘输入胎儿体内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分为同族免疫性与自身免疫性。

【诊断要点】(1)生后不久出现出血现象,以排除法为主。

(2)先天性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20~30)×109/L,网织血小板(RP)明显增加,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增大。

(3)母亲同族免疫性血小板计数正常,血中查到患儿的血小板抗体,或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4)病程呈自限性。

【治疗要点】(1)一般治疗:严密监测心率、呼吸、血压,保证液体及热量供给,保暖。

(2)药物治疗:给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IVIG),输注血小板。

【处方】用血小板计数≤30×109/L或出血较重患儿。

(1)输注表型阴性供体的抗原阴性血小板或母亲洗涤、照射后的血小板:标准血小板浓缩液0.1~0.2U/kg,30~60min 输完,2~3d1次。

(2)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1~2mg/(kg·d),血小板达50×109/L 停药。

重症:泼尼松2~3mg/(kg·d),逐渐减量,疗程4周。

(3)无抗原阴性血小板者:IVIG 0.4g/(kg·d),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5d。

或IVIG 1.0g/(kg·d),缓慢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3d。

(4)换血:仅用于重症患儿,以血小板抗原匹配的血源最佳(如因HPA-1导致,应选用HPA-1阴性血)。

【注意事项】(1)因本病为自限性,故血小板在(30~50)×109/L 以上,无明显出血倾向,可不做特殊治疗,临床严密观察。

(2)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抗原抗体反应,使血小板较快恢复,还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减轻出血倾向,可与IVIG 合用或单用。

应逐步减量后停用,疗程约1个月。

(3)IVIG 主要作用为封闭巨噬细胞Fc受体;在血小板表面形成保护膜,抑制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或免疫复合物与血小板结合;提高抑制性T 细胞功能,减少血小板破坏。

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30例临床分析

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30例临床分析

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30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特点及预后。

方法对30例IT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建立档案,分析患儿的出血症状、血常规、骨髓象、治疗依从情况及预后等。

结果全部病例均有皮肤出血,鼻出血5例(17%),消化道出血3例(10%),颅内出血1例(3%),死亡1例,合并布加综合征(腹水、黄疸、肝功能损伤)1例(3%),15例随访1年余已完全康复,10例血小板未恢复正常但已无出血症状,转为Evans综合征1例,转为慢性1例。

结论ITP以持续的血小板计数减少为特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块收缩不良,出血时间延长等,且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pediatric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 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30 children with ITP was analyzed and filed.The chil dren′s bleeding symptom,blood routine,myelogram,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prognosi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had dermatorrhagia,among them,5 (17%)patients had nose bleeding,3 (10%)patients had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and 1 (3%)patient had intracranial bleeding,one patient died and 1 (3%)patient was complicated by Budd-Chiari syndrome (ascites,jaundice,liver damage).15 patients fully recovered after more than 1 year′s follow-up,and platelet status in 10 patients did not reach normal but stopped bleeding,one patient progressed into Evans syndrome,one patient transferred into chronic disease. Conclusion ITP is characterized by thrombocytopenia,its manifestion is spontaneous hemorrhage of skin,mucous membrane,defective blood clot retraction,prolonged bleeding and so on,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gnosis is in many aspects.[Key words] Immunity;Thrombocytopenia;Blood routine;Bone marrow examination;Hormones and immunoglobulin treatment;Prognosis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免疫性疾病,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它的症状和体征在个体间差别较大,很多患儿无症状或只有轻微皮肤出血,有的则有严重出血,如消化道出血、广泛的皮肤黏膜出血、颅内出血。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 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  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1 范围本指南提出了小儿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和防治。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儿科、血液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 in children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既往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免疫性出血性疾病。

其主要临床特点是皮肤、黏膜出血和束臂试验阳性,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

[1-3] ITP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本指南特指原发性ITP。

古代医籍无此病名,可参见于中医“紫癜”、“血证”、“肌衄”、“虚劳”等病证。

3 诊断3.1 病史[4]本病发病前1~3周常有急性感染史,如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细小病毒B19、麻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及肝炎病毒感染;幽门螺杆菌、肺炎支原体感染等。

偶有预防接种史,部分可有家族性遗传因素。

3.2 临床表现本病多急性起病,也可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见于各年龄小儿,1~5岁多见,男女无差异,冬春季节多发。

[4]大多数患儿发病前无任何症状,部分可有发热。

以皮肤和黏膜出血为突出表现,多为针尖大小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点,或为紫癜、瘀斑,少数可见血肿。

皮疹分布不均,通常以四肢为多,在易于碰撞的部位更多见。

常伴有鼻衄或齿衄,胃肠道大出血少见,偶见肉眼血尿。

青春期女性患儿可有月经过多。

少数患者可有结膜下和视网膜出血。

颅内出血少见,一旦发生,则预后不良。

一般肝脾、淋巴结不肿大,出血严重者可致贫血、肝脾轻度肿大。

大约80%~90%的患儿于发病后1~6个月内痊愈,10%~20%的患儿呈慢性病程。

病死率约为0.5%~1%,主要致死原因为颅内出血。

[5]3.3 临床分型[3]新诊断ITP:病程<3个月;持续性ITP:病程在3~12个月;慢性ITP:病程>12个月。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
2020/7/21
② 环胞霉素A( Cyclosporin)
• 常用剂量为5mg/kg.d,分两次口服, 总疗程3~6月。 • 主要的副作用有高血压、毛发增多、肝 肾损伤、齿龈增生等。
2020/7/21
③ 达那唑( Danazol)
• 达那唑( Danazol)常用剂量为 400~800mg/d,分2~3次口服,起效较 慢,需持续使用3~6个月。 • 主要副作用为肝功能受损,月经减少等 。
2020/7/21
预防接种诱发ITP
• 文献报道麻腮风疫苗( MMR)在部分 儿童可能诱发ITP。 • MMR诱发的ITP出血症状轻,多数在6 个月内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
2020/7/21
ITP预防接种的问题
2020/7/21
2. 抗CD20单抗( Rituximab)
• 能特异性结合并溶解CD20+细胞,阻止自身 抗血小板抗体的产生。 • 美罗华: 375mg/m2,静脉滴注,每周一次, × 4次,或小剂量方案100mg/ m2每周一次, 共四次。 • 价格较高:
• 100mg 10ml------4075元 500mg 50ml-----18211
ITP ➢ 重型(severe)ITP:PLT<10*109/L.就诊时存在需要治
疗的出血症状,或常规治疗中发生新的出血症状,需要加用其他 升血小板的药物,或增加现有治疗药物剂量。
2020/7/21
治疗
• 急性期儿童ITP患者部分有自限性,多数 患者仅需一线药物治疗; • 慢性ITP治疗目的:防止内脏出血,而不 是提高血小板计数。
2020/7/21
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到 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
出生后即出现血小板减少。 很长时间内血小板计数稳定。 密切的家族史,如父母、兄弟姐妹等有

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30例临床分析

小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30例临床分析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a n d p r o g n o s i s o f p e d i a t i r c i mmu n e t h r o mb o c y t o p e n i a
r e a c h n o r ma l b u t s t o p p e d b l e e d i n g , o n e p a t i e n t p r o g r e s s e d i n t o Ev a n s s y n d r o me , o n e p a t i e n t t r n s a f e r r e d i n t o c h r o n i c d i s e a s e .Co n c l u s i o n I T P i s c h ra a c t e iz r e d b y t h r o mb o c y t o p e n i a , i t s ma ni f e s t i o n i s s p o n t a n e o u s h e mo rh a g e o f s k i n , mu — C O H S me mb r a n e , d e f e c t i v e b l o o d c l o t r e t r a c t i o n , p r o l o n g e d b l e e d i n g a n d S O o n , a n d t h e f a c t o r s i n lu f e n c i n g t h e p r o g n o s i s i s

最新: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改编指南主要内容

最新: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改编指南主要内容

最新: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与治疗改编指南主要内容临床问题与推荐意见一、指南相关诊断问题临床问题1 :初次诊断时,具有典型表现的ITP患儿是否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涂片检查?本指南推荐意见1:(1)初次诊断时,对具有典型表现的ITP患儿, 在无需应用糖皮质激素时,不建议常规进行骨髓穿刺(HI级证据,B 级推荐);(2 )初次诊断时,对具有典型表现的ITP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建议完善骨髓穿刺(In级证据,B级推荐);(3 )初次诊断时,对不具有典型表现的ITP患儿,推荐进行骨髓穿刺(HI级证据,B级推荐)o临床问题2 :一线治疗无效的ITP患儿是否需要完善骨髓穿刺?本指南推荐意见2 :对一线治疗无效的ITP患儿,推荐完善骨髓穿刺(m级证据,B级推荐)。

临床问题3 :持续性、慢性ITP患儿再评估时,骨髓检查是否包括骨髓穿刺和活检检查?本指南推荐意见3 :对持续性、慢性ITP患儿再评估时,推荐骨髓检查包括骨髓穿刺和活检检查(∏a级证据,B级推荐)o临床问题4 :持续性、慢性ITP患儿再评估时,是否需复查自身免疫系列检测和进行基因检测?本指南推荐意见4 :持续性、慢性ITP患儿再评估时,应结合具体情况,建议复查自身免疫系列检测和进行基因检测(∏a级证据,B级推荐)。

二、指南相关治疗问题临床问题5 :血小板计数是否应作为ITP患儿治疗决策的考虑因素?本指南推荐意见5 :将ITP患儿血小板计数作为治疗决策的次要考虑因素,而将出血表现和生活是否受到疾病干扰作为主要考虑因素(IV 级证据,C级推荐)。

临床问题6 :新诊断ITP患儿,0~2级出血且生活没有受到疾病干扰时,观察随访还是治疗?本指南推荐意见6: (1)新诊断ITP患儿0~2级出血且生活没有受到疾病干扰时,建议密切观察随访(Ib级证据,A级推荐);(2 )如血小板计数<20X109∕L,考虑出血风险增加,建议开始治疗(田级证据,B级推荐)。

临床问题7 :新诊断ITP患儿,0~2级出血但生活受到疾病干扰时,门诊还是住院治疗?IVIG还是糖皮质激素常规一线治疗?短疗程还是长疗程糖皮质激素常规一线治疗?常规还是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本指南推荐意见7 :新诊断ITP患儿,0~2级出血但生活受到疾病干扰时,(1 )建议门诊治疗,如出现过度忧虑、居住地距医院较远以及无法保证随访等特殊情况,建议住院治疗(IV级证据,C级推荐)o (2 )与IVIG相比,建议选择糖皮质激素常规一线治疗(I a级证据,A级推荐)o(3)与长疗程相比,推荐选择短疗程糖皮质激素常规一线治疗(IV级证据,C级推荐)o(4)与大剂量相比,建议选择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IV级证据,C级推荐)。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慢性ITP分类用药、注意事项及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和治疗剂量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慢性ITP分类用药、注意事项及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和治疗剂量

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慢性ITP分类、临床用药治疗、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及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特点和治疗剂量目标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指儿童期发生的一种获得性、免疫性、以无明确诱因的孤立性 PLT 减少为主要特点的出血性疾病,主要发病机制是机体免疫失耐受,介导了血小板免疫破坏及生成不足。

初发ITP 大多不可怕,最怕 ITP 发展成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CITP 病因复杂,传统的一线治疗对 CITP 患者疗效有限。

一些二线治疗为 CITP 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ITP两种分类:表1 按时间分类[1]表2 按出血程度分类一线用药:在确诊 ITP 后,当出血等级为 0-2 级且生活没有受到疾病干扰时,但 PLT <20 ×10^9 /L,考虑出血风险增加,建议开始治疗。

一线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他们可停止血小板的破坏,糖皮质激素还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壁减少出血,但与血小板水平的升高无关。

二线用药:持续性、慢性ITP 患儿是否治疗,取决于其出血程度。

表 3 持续性、慢性 ITP治疗意见对于 ITP 患儿一线治疗无效且仍需治疗时,与利妥昔单抗相比,建议选择促血小板生成类药物常规二线治疗(b 级证据,A 级推荐)。

目前有 2 种促血小板生成类药物,即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和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thrombopoietin receptor agonists,TPO-RA)。

rhTPO 给药方式为皮下注射给药,能够更快起效,避免胃肠吸收对药物疗效的影响,适合于出血较重患儿。

TPO-RA 为口服药物,减少住院压力,使用依从性好,不仅可有效减少了出血事件,也有利于皮质类固醇药物的减停。

TPO-RA 使用 5 个要点1、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特点目前我国上市的 TPO-RA 有艾曲波帕和海曲泊帕,分别于 2017 年、2021 年 6 月上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检查仍然存在争议。回顾性的分析发现,典型的 ITP骨髓象很少转化为其他疾病,因此典型的ITP 不需要骨穿。但非典型的ITP,如血小板恢复慢,对 标准治疗反应差的患儿,则需要骨髓检查。此外,使
根据病程命名
发病3个月内的ITP称为
用二线治疗方案前,如利妥昔单抗、免疫抑制剂、脾 切除和血小板受体激动剂等需要进行骨穿和骨髓活 检术进行评估。笔者在临床诊疗中确实发现,有些 患儿以血小板减少、皮肤、黏膜出血为首发症状就 诊,误以为ITP,且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但在
【摘要】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通过解读近年来
国内外有关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共识和治疗指南,对概念演变、排他性血小板减少症检测项目、 治疗原则变化和治疗方案的规范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解读,并结合本单位的治疗经验,以期提高儿科医师
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的认识,进一步规范中国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 诊断; 儿童
cytopenia,ITP)是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自身免疫性 疾病。2007年国际工作组将ITP定义为免疫因素 引起的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的一种状态[1]。 由于血小板减少不一定出现皮肤紫癜,因此将ITP 定义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而不再定义为免疫性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根据病程,ITP分为新诊断ITP,持续性ITP和慢性 ITP。根据出血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型ITP和非重 型ITP。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普通型ITP和难治性
新诊断ITP;病程超过3个月但不足1年(包括1 年)的ITP称为持续性ITP,病程超过1年的ITP 称为慢性ITP。其中持续性ITP包括两类,一类是 病程在起病后3个月内无自发缓解,拖延到3个月
万方数据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年12月第6卷第6期Chin Pediatr Integr Tradit West Med,Dec 2014,Vol 6,No.6
参考文献
[1]Rodeghiero F。Michel
of bleeding M,Gernsheimer in T,et a1.Standardization
assessment
immune thrombocytopenia:repor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14):2596-2606.
Working Group[J].Blood,2013,121
E2]Orkin
cy
SH,Nathan DG.Ginsberg D,et a1.Hematology of infan—
and children:transfusion
medicine[M].7th
ed.Philadelphia:
Saunders,2009:1639 1646.
出血程度决定治疗方案的解读 治疗ITP的目标是使血小板升高到一个安全
于输血风险,故国外指南均推荐在诊断不明确,或者 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者,考虑使用IVIG。传统用法为
0.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范围,减少或防止出血的发生,而不是一定使血小板 上升到所谓正常范围。2010年国际共识报告(In—
ternational
consensus
±垦生堕堕鳖盒』!壁堂!!!!至!!旦翌!鲞箜!塑垦堕!里!尘!!!!!!望!!!!尘!旦塑!坚塑!旦塑!!!!!∑!!!!塑!:!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规范化
临床解读
李乐, 胡绍燕
作者单位:215003江苏苏州,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 作者简介:李乐(1986一),女,医学博士,医师。研究方向:儿童血液病的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 通讯作者:胡绍燕,215003江苏苏州,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
ITP。
为ITP发作时有出血的表现需要治疗,或者在原有 治疗的基础上又发生叛的出血,需要更强烈的治疗。 1.3.3根据治疗效果命名 难治性ITP必须同时
满足2个条件:(1)重型ITP,切除脾脏治疗无效或 者切脾后复发;(2)有出血的风险,根据指南需要治 疗者。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 但疗效不能维持,也不能排除难治性ITP的可能口]。 2有关ITP检测指标的解读 ITP的实验室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外周血涂 片、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等 指标。有关血小板抗体的检测目前存在争议,美国 血液学会指南和英国血液学会指南均认为抗血小板 抗体检查对ITP诊断无意义。但英国血液学会认 为血小板抗体对难治性ITP的判断有一定帮助。 抗核抗体阳性则提示有发展成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可能,从而发生ITP。
病程发展中,患儿再度出现血小板减少,行骨髓穿刺 检查则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或者不典型的急性淋巴细 胞白血病。因此笔者还是建议在可能的条件下, ITP患儿需要骨穿以除外其他疾病。

109/L)维持1~2周再逐渐减少药量,总疗程也是 4~6周。特别强调激素使用4周仍然无效者及时 停止,且泼尼松的最大剂量不超过60 mg/d[1…。 3.1.2丙种球蛋白 输注丙种球蛋白的风险等同
2.1
1原发性ITP与继发性ITP概念解读 1.1原发性ITP是一种免疫性疾病,诊断标准仅 以血小板计数<100×109/L作为唯一的标准,并排 除其他可以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皮肤、黏膜甚 至器官出血仅是判断ITP严重程度的指标(即重型 ITP),不作为ITP的诊断指标。到目前仍然缺乏明 确原发性ITP的诊断指标,因此原发性ITP是一种 排除性诊断,需要排除继发性ITP和非免疫性血小 板减少综合征的疾病,如家族性遗传性血小板减少、 脾功能亢进、Wiskott—Aldrich syndrome、系统性感 染等疾病[2]。 1.2继发性ITP是排除原发性ITP后的所有免 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如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或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2|,如系 统性红斑狼疮、各种免疫缺陷症、自身免疫性淋巴细 胞增殖综合征等∞]。严格意义上新生儿同种免疫性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血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都属 于继发性ITPtl3。 ITP是一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抗体介导 的血小板减少。ITP的临床意义在于增加出血的风 险。区分原发性与继发性ITP有助于判断自然病 程和制定治疗方案。继发于某些疾病的ITP主要 以治疗原发病为目标,而药物诱导的ITP则应该停 止使用该药物。继发性ITP出现严重出血时需要 紧急输注血小板,而原发性ITP严重出血时,首先 开始抑制免疫的治疗,具有严格适应证时才输注血 小板‘4|。 1.3不同ITP命名

survey[J].Pediatrics,2009,123(1):278—285. guidelines[M].
[7]Slichter
SJ.Evidence—based platelet transfusion
Hematology Am Soc Hematol Educ Program,2007:172-178.
g/(kg・d),连用5 d,现各国指南均推荐为
(o.8~1.o)g/(kg・d),使用1~2 d,有效率 80%[7]。而ICR则推荐儿童ITP仅在第l天使用
IVIG(0.8~1.0)g/kg,1~2 d起效,有效率
report,ICR)建议以出血程度
来决定临床治疗。ICR将出血程度分为4级:1度, 轻微出血,全身皮肤瘀点≤i00个或瘀斑≤5个(直 径≤3 cm),但黏膜无出血;2度,轻度出血,表现为 皮肤瘀点增多(全身>100个),和(或)有皮肤瘀斑 (>5个瘀斑,直径>3 cm),但无黏膜出血;3度,中 度出血,黏膜出血明显,且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生 活方式;4度,黏膜出血并有内脏出血可能,包括颅 内出血。ICR建议无黏膜出血,仅表现为皮肤出血 的1度和2度不需要治疗,无论血小板高低,仅以观 察和随访为主;3度和4度出血需要积极治疗[8]。 但实际上这一治疗原则还很难推广,尤其受到地域 和文化的影响,以及血液科医生的临床经验的影响。 因为血小板减少不仅仅引起患儿的出血,同时还会 增加患儿和家庭成员的心理负担。比如,血小板降 低时是否参加体育运动,目前还没有指南给出多少 数量的血小板适合哪种类型的体育运动,血小板低 至什么程度才会引起脑出血等致死性并发症。因 此,按照ICR指南,国内ITP患儿存在过度治疗的 现象。笔者治疗ITP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将血小 板升高至安全范围,同时还要迎合家长的心理,将血 小板升高至正常水平,使患儿恢复“正常”。国外也 存在过度治疗现象,一项研究显示IPT患儿家长对 治疗的需求远远高于患儿自身的需要。患儿自身只 关心血小板降低使体育活动受限,而家长除此之外 还要担心疾病本身和治疗带来的副反应及对孩子成 长的影响¨J。
1.3.1
幽门螺旋杆菌(HP)的检测
英国血液学会
(2004)认为尽管儿童确实存在HP感染,但尚无资 料表明HP感染是促使儿童发生ITP的原因。 2011年由美国血液学会制定的有关ITP诊治的指 南也指出儿童ITP与HP感染无明确相关性,因此 不推荐进行HP检测和HP清除治疗。但意大利的 一份研究则显示33例儿童慢性ITP中,13例患儿 成功清除HP后血小板升高,缓解率达到39%,而 不进行HP清除的患儿中只有10%(17/166)获得 自发性缓解[6]。考虑到HP的检测和清除治疗比较 容易,且治疗安全,现在的观点认为可以进行HP确 诊和清除性治疗,如果产生效果的话,那部分受益患 儿将免除治疗ITP所带来的副反应[7]。国际专家 共识(2010)提出尿素酶呼吸试验和HP抗原检测为 确诊HP的基本检查。 2.2骨髓穿刺 目前ITP患儿是否需要做骨髓穿
doi:10.3969/j.issn.1674—3865.2014.06.004 【中图分类号】R55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
1674—3865(2014)06—0490—05
做的工作。(1)鼓励高营养、高热量、富含维生素C 和维生素K的食物及饮料,避免食用坚硬、粗糙、带 刺的食物;(2)使用海绵、纱布或软毛牙刷,不使用牙 线以避免牙龈出血,没有尖锐边缘的玩具;多饮水, 食用有利于通便的食物,必要时应用温和的通便剂, 避免便秘;(3)头部制动,避免情绪过度激动、剧烈哭 闹、外伤或剧烈的体育运动及身体碰撞;(4)避免肌 肉注射、深静脉穿刺、放置鼻胃管、插导尿管和直肠 肛诊等侵入性操作;(5)避免应用阿司匹林、布洛芬 等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6)在穿刺等创面加压止 血,鼻衄局部按压止血效果不佳时可用油砂条填塞 患侧鼻腔;(7)应用小剂量泼尼松以增加毛细血管的 稳定性;(8)青春期女童在月经期因重症血小板减少 而出血不止时,可应用雌激素或避孕药以止血;(9) 严密观察患儿的出血征兆[7J。 总之,血小板输注是重症血小板减少时非常重 要的一项对症治疗手段,但不是必须或唯一的方法。 是否给与血小板的输注不仅要根据血小板计数的多 少,更要结合原发病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临床出 血风险或严重程度以及患儿及家长的因素来综合决 定。随着医生诊断、治疗水平及经验的不断提高、对 患儿及家长教育的广泛开展以及有效沟通,血小板 输注的指征将会越来越严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