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活动教学法在小学中年级习作训练中的运用课题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活动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课题研究报告
*玉环县环山小学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是人类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活动。但许多学生从一开始学习作文就没有享受过这种快乐,他们唉声叹气,视作文为畏途,得了作文“恐惧症”。作文教学长时间陷入“高耗低效”的怪圈之中,学生作文能力不强、作文水平低下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现状与人的可持续发展和语文终身教育的观念是相违背的。
(一)当前作文教学的弊端
1、定位不准,要求过高。不少教师把小学生的作文当成“文艺创作”,常常用报刊文章、成人作品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内容要“新、奇、巧”,结构要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语言文字要生动、优美。然而学生的作文则往往显得稚拙、浅显,不那么合乎标准和要求。对此,教师常常恨铁不成钢,把它们批得“体无完肤”。
2、脱离生活,封闭教学。课堂教学形式及“二点一线”学习环境,习作时空的封闭性,严重扼制了学生的生活范围和写作源头,作文脱离生活,成了无源之水。作文难,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也有的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左右,为了让平时的作文训练契合升学考试的要求,就反复进行相关训练,“假话、套话、空话”铺天盖地。
3、机械指导,被动写作。现在教师指导学生作文习惯用两种方法:一是机械地模仿范文;二是根据现成提纲作文,即教师根据作文题自己先列出提纲,或者经过集体讨论列出提纲,然后让学生据此写文章。更有甚者,教师把作文要用的词语全都抄给学生。用这两种方法写出的作文也许看起来“严谨”、“有条理”,但这是教师预先安排好的,不是学生自己的东西。
从上可见,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错位,教师绞尽脑汁地教,从命题、立意、选材、列提纲到习作的评议,都是教师一人包揽,学生消极被动地听,机械地写,没有足够的自主权,更别提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了。
(二)新课程的全新要求
与以往教学大纲相比,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切中时弊,对习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就是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作文,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的兴趣、自信心和创新能力。这些要求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1、在习作命题上,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提倡写简单的研究性文章。2、在习作来源上,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除了要求纪实作文外,还要求将想象作文列入教学
课题组组长:林艳主报告执笔:林艳
课题组成员:罗玲萍梁爱芝董珊萍潘娜耿佩青
计划,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3、在习作体裁上,要求不拘形式,淡化文体,灵活运用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现方法。4、在习作指导上,无论是立意、构思、用词、造句都要求开阔思路,自由表达,发展求异思维能力。5、在作文评价上,要求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并让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合作和相互了解,养成独立思考习惯。以上要求旨在降低习作难度,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三)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求知欲日益旺盛,好奇心日益强烈,感情易于调动。这时单调的作文教学已满足不了他们的富有弹性的需要了,他们需要刺激,需要作文的多样化来调动他们潜在的作文能动性。其次,现今学生掌握的知识量,比十年前同龄的学生要多出几十倍,这是因为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精神生活丰富的结果。学生获得的大量知识已经在他们的头脑中形成了初步的“立体思维”连络网,因此,他们对一成不变的作文教学已经感到平淡无奇。正象美国的“创造性思考”公司的创办人罗杰.冯伊区说的那样:“当新信息不断涌现,而且环境不断改革时,我们不再可能用昨日解决方式来解决今日的问题。”再者,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已成为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个性的全面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趋势。”学生的习作过程是学生个性学习和创造活动的过程,是极具个性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本课题,在习作教学中引进项目活动,取其优势,使其为习作做一番“全程服务”,即从学生兴趣入手,努力使习作回归生活,与活动沟通,让学生从亲自经历、亲身体验中获得经验,积累丰富的第一手写作素材,从而走出“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开创习作教学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项目活动教学法(以下简称项目活动)一种教和学的模式,是由美国著名儿童教育家、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儿童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博士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它集中关注于某一学科的中心概念和原则,旨在把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以现实的学生生成的知识和培养起来的能力为最高成就目标。它有以下五方面的优势:
1.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项目活动是指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物(具有学习和研究价值并且是学生们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深入地、直接地了解和观察,从亲自经历中获得经验和学习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活动。学习者自发的兴趣是项目活动开始和展开的原动力。
2.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项目活动并不是日常教学的全部,它只是教学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研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生活和生存的能力。
3.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教师正确实施项目教学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极大激发、自
觉地学习并高质量地完成项目作业。它要求教师有极大的创造性和应变能力。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经常需要临时调整。
4.促进教学改变。项目活动的实行要求教师灵活掌握时间,仔细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展及兴趣发展,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并相应提出或设计出既发展个性又注重全面平衡的教学方案。
5.吸引家庭参与。家长在项目活动中可以帮助学生小组活动,为学生提供信息、资料,积极参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家长也可以充当专家帮助解答教师和学生的问题;或者作为联系学校和外界的纽带为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牵线搭桥。
该教学法在北美广为使用,颇受儿童教育者和家长的好评。数年前,香港和台湾的留学生将这一先进的教学法从美国带了回去,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进行实验。在香港此法被称为“企划教育”,在台湾此法被称为“方案教学”。
在德国普通中小学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及科研能力的“项目教学法”已被广泛使用。我国的一些幼儿园也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南京市太平巷幼儿园开展的“田野课程”研究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活动中,幼儿不是临时的“角色”,而是现实场景的主人,让幼儿去面对现实,面对生活,在现场、在情境中学习。这种学习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这种指导思想是项目活动得以展开的重要基础。
综上所述,项目活动使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实践活动中发展了多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得到了有效地培养,个性得到了和谐的发展。它已涉及到国外中小学教育及我国的一些幼儿园,并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效果。有关它在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这方面的资料几乎没有,因此开展本课题的研究非常有意义。项目活动是本课题研究的有力的理论支撑,为本课题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三、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把项目活动探究性地尝试于小学习作教学,达到拓宽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彻底解决“写什么”;通过项目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多种能力: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引领学生自由表达,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思维,彻底打破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僵化格局。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4年10月—12月)为课题的起始阶段,查阅文献资料、拟订课题研究方案、确定习作教学中的项目活动、布置教室习作园、展示台。第二阶段(2005年1月—2005年7月)为课题的试研究阶段,因为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即中年级开始真正出现“习作”一词,2005年上半年还是四册属小学低年级,还是写话阶段,故用“试研究阶段”。第三阶段(2005年8月—2006年7月)为课题的实施阶段,重点是根据已确定的项目活动,制定项目活动计划书、开展各个项目活动、执教活动展示课和习作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