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定义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的体现是各学科教学质量的改进。效
益的体现是用较少的资金投入培养出更
多的优秀人才。效率的体现是用较少的
时间来达到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改善绩效强调了学习的含义不单指获
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和能力。
A
7
教育技术学的目的
目的
• 参考书籍:
• 王以宁《教育技术学——从理 论到实践》。
• 陈晓慧《教育技术学》。
A
13
属性
教育技术学的性质
二.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 1. 分类上的应用性:教育技术属于应用性 分支学科。它与其它分支的教育科学, 尤其与理论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且受 理论教育科学的指导。 2. 跨学科的综合性:教育技术学既不属于传 统的理科,也不属于传统的文科,而是 融两者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3. 方法论上的客观性:教育技术学在方法 论上具有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客 观性。
过程,教育软件、教学环和教学 模式。
A
3
内容
教育技术的内容
2.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开发包括, 将音像技术、电于出版技术应用于教育与教学 过程的开发研究,基于计算机的辅助教学技术 的开发研究以及将多种技术加以综合与集成并
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开发研究。
3.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利用,应强 调对新型媒体和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利 用,并要设法加以制度化和法规化,以保证教
A
14
属性
教育技术学的性质
4. 作用范围的广泛性:教育技术学可以作用 于教育的各个层次,也可以作用于教育的 各个方面。教育的一切领域都是教育技术 学的用武之地。
5. 开放性和国际性:教育技术学是现代国际 性的新兴热门学科,其目的是改革全世界 的教育,促进全人类的学习。
• 参考书籍: – 《教育技术学》——章伟民、曹揆申著。
合性。
比较
A
12
属性
教育技术学的性质
3. 相关性:任何教育技术体系都不是孤立 发展起来的,一种具体技术手段的开发 使用总是以另一种技术手段为基础的, 而且各种具体教育技术之间必然是相互 联系和促进的,因此它具有相关性。
4. 历史性:教育技术是随社会科技的进步 而发展的,每一种具体教育技术都在一 定的历史阶段中发挥作用,而它必然又 会被更先进的教育技术所包容,因此它 具有历史性。
A
8
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
内容
教育技术有多层面的含义,有 目的 着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实践领
域,“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
对象
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其主要研究教育媒体的种类
属性
、特点及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 ,以及在信息时代教师更应具
备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比较
A
9
对象
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
• 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科学与教育实 践的变革发展,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在广度 和深度两方面都在不断扩展。总得来说,教育 技术学研究对象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现代媒体 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研究对象的技术形 态的教育技术阶段、以不断发展完善的教育技 术之整体为研究对象的技术形态与科学形态并 存的教育技术学阶段、以及以教育信息化问题 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与实践统一、微观与宏观结 合的教育技术学阶段。每一阶段的研究对象都 是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的拓展和深化,研究的 领域与问题的范围不断扩大,领域与学科进一 步走向成熟。
教育技术学定义
第七小组作品
A
1
教育技术学的定义
• 教育技术:
是指教育工作者通过 创设、使用、管理和评价合适的 技术过程和学习资源以提高学习 质量和改进学习的效果、效率和 效益的一种实践和研究。
A
2
内容 目的
对象 属性
比较
教育技术的内容
1. 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 主要针对教学系统中不同层 次的教学设计。包括学习
A
10
教育技术研究的对象
• 参考书籍:
• 《现代教育技术》。 •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 《教育心理学》。
对象
•
A
11
教育技术学的性质
内容
一.教育技术学的性质
1. 科学性:教育技术是一定的科学知
目的
识的具体应用,是一定的科学原理
的转化形式,因此它具有科学性。
2.
对象 属性
综合性:教育技术与一定的生产水 平、物质条件有关,同时也与文化 传统、意识形态(如教育观念); 有关,所以任何教育技术都包含着 某些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具有综
A
15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比较
内容
目的 对象
1. 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现代教育理 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 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 、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 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属性 比较
2. 教育技术是根据教育理论和科技
知识,开发和使用各种媒体以及
其他学习资源,优化教与学的一
种时A间和研究。
A
17
现现代代教教育育技技术术与与教教育育技技术术的的比比较较
• 参考书籍.:
– 《现代教育技术》,祝智庭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 《教育技术学导论》—黄荣怀 沙
比较
景荣 彭绍东主编。
A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8
教育技术学的价值
目的
对象 属性
比较
• 教育技术是育人技术及其创新整合 的技术,教育技术的价值实现一方 面表现为教育技术自身的创建,另 外一方面表现为教育主体本质力量 的增强。所谓“教育主体的本质力 量”,即是指教育主体(教师等) “教育生产力”,具体表现为构建 和维护教育系统的能力。只有我们 顺利地完成教育技术的价值实现, 教育主体才能更好地完成其担负的 历史使命。
• 参考书籍:
• 《教育技术学导论》—黄荣怀 沙景荣 彭绍东 主编。
A
5
教育技术学的目的
内容
目的 对象
属性
教育技术学具有目的 :
•促进学习(facilitating learning)
•改善绩效(improving performance)。
比较
A
6
教育技术学的目的
目的
• 促进学习强调运用技术手段优化教育过 程,以提高教学效果,效益与效率。效
16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技术的比较
比较
3. 与一般意义上的教育技术学相比较, 现代 教育技术学更注重探讨那些与现代化的科 学技术有关联的课题。具体表现在它所关 注的学习资源是最近一二十年问世的信息 、传递、处理手段和认识工具,如先进的 电声、电视、电脑系统及其教学软件,而 这些系统的开发和利用又是与现代化的科 学方法——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指导 分不开的。
育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
A
4
内容
教育技术的内容
• 4.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管理,包括 教学系统、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研究 计划与项目的管理。 5.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评价,既要 注重对教育、教学系统的总结性评价,更要 注重形成评价并以此作为质量监控的主要措 施。为此应及时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 问题进行分析,并参照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定 量的测量与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