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4
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
1 目的:建立和保持良好的检验科工作秩序,规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 范围:适用于检验科范围内的工作秩序。
3 职责
3.1 各组长负责监督检查科室内务管理工作,并定期向主任提出管理建议。
3.2 各实验室要负责所辖区域的内务管理。
4 内容及要求
4.1 严禁在检测区域内饮食和吸烟、不准用实验器皿做饮食用具。
4.2 检测区域要保持清洁卫生,每天清扫,周末大清扫。
4.3 与检测无关的物品不得带入检测区域,不准在检测区域进行娱乐活动和一切影响检测工作的活动。
4.4 检测所用的仪器、试剂,放置要合理有序,检测台面要清洁,检测告一段落后要及时清理作业台;检测结束后,一切仪器、试剂、工具要放回原处。
4.5 实验室负责人应在下班前检查内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6 无关人员未经批准不得随意进入检测区域,尤其是有特殊环境要求的工作区域,以免影响环境的稳定性和检测工作的安全、保密性。
4.7 外来人员进入检测区域须经科室负责人批准,进入检测区域应穿符合要
求的工作服,并应有相关人员陪同,须遵守保密规定及其它有关管理制度要求。
4.8 检测区域应有符合健康、安全和环保的要求。
4.9 检测工作人员纪律
4.9.1 检测人员必须有严格认真的工作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遵守医院、科室的一切规章制度,不得违章操作。
4.9.2 认真钻研业务技术,掌握检测基本理论,熟练操作技能,不断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积极参加室内组织的各种业务技术活动。
4.9.3 熟悉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时完成检测任务。
4.9.4 检测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检测中做好记录。检测完毕应立即将试剂、仪器清理后复原,并填写仪器使用登记。保持公司环境清洁、整齐。
4.9.5 爱护仪器、设备,节约水、电、气。发现仪器、设备有损坏应及时向本检测组负责人汇报,并作好登记。
污水处理电化学处理技术分析1
污水处理电化学处理技术
高级氧化技术一般针对难降解有机废水,如医药、化工、染料工业废水以及含有难处理的有毒物质物质等。
第一节电化学处理技术
一、基本原理与特点
1. 原理
电化学氧化法主要用于有毒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的处理,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使污染物在电极上发生直接电化学反应或间接电化学而得到转化,从而达到削减和去除污染物的目的。根据不同的氧化作用机理,可分为直接电解和间接电解。
1 ) 直接电解
直接电解是指污染物在电极上直接被氧化或还原而从废水中去除今直接电解可分为阳极过程和阴极过程。阳极过程就是污染物在阳极表面氧化而转化成毒性较小的物质或易生物降解的物质,甚至发生有机物无机化,从而达到削减、去除污染物的目的。阴极过程就是污染物在阴极表面还原而得以去除,阴极过程主要用于卤代经的还原脱卤和重金属的回收,如卤代有机物的卤素通过阴极还原发生脱卤反应,从而可以提高有机物的可生化性。
直接电解过程伴随着氧气析出,氧的生成使氧化降解有机物的电流效率降低,能秏升高,因此,阳极材料对电解的影响很大。
2 ) 间接电解
间接电解是指利用电化学产生的氧化还原物质作为反应剂或催化剂,使污染物转化成毒性小的物质。间接电解分为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可逆过程(媒介电化学氧化)是指氧化还原物在电解过程中可电化学再生和循环使用。不可逆过程是指利用不可逆电化学反应产生的物质,如具有强氧化性的氯酸盐、次氯酸盐、H202和O2等氧化有机物的过程,还可以利用电化学反应产生强氧化性的中间
体,包括溶剂化电子、•HO、•H02/02 等自由基。
2. 电化学水处理技术的特点
1) 电化学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与其他处理方法结合使用,如作为前处理方法,可以提高废水的生物降解性;
2) 一般电化学处理工艺只能针对特定的废水,处理规模小,且处理效率不高;
3)有的电化学水处理工艺需消耗电能,运行成本大。
二、电化学反应器与电极
电化学反应器按反应器的工作方式分类可分为:间歇式、置换流式和连续搅拌箱式电化学反应器。按反应器中工作电极的形状分类可分为二维电极反应器、三维电极反应器。二维电极呈平面或曲面状,电极的形状比较简单,如平板、圆柱电极。电极反应发生于电极表面上,其电极表面积有限,比表面积极小,但电势和电流在表面上分布比较均匀。三维电极的结构复杂,通常是多孔状。电极反应发生于电极内部,整个三维空间都有反应发生。特点是比表面积大,床层结构紧密,但电势和电流分布不均匀。下列出了常见电化学反应器的电极类型。
常见电化学反应器的电极类型
三、电化学处理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微电解
1. 原理
微电解技术是目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一种理想工艺,又称内电解法,它
是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利用填充在废水中的微电解材料自身产生的电位差对废水进行电解处理,以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铁炭微电解设备中废铁屑填料的主要成分是铁和炭,当将铁屑和炭颗粒浸没在酸性废水中时,由于铁和炭之间的电极电位差,废水中会形成无数个微原电池。其中电位低的铁成为阳极,电位高的炭成为阴极,在酸性充氧条件下发生电化学反应,其反应过程如下:
阳极(Fe) :
阴极(C) :
原电池反应产生的新生态氢能与废水中许多组分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有机物断链,有机官能团发生变化,使有机废水的可生化性有一定的提高,同时Fe(OH) 2及Fe( OH ) 3 还具有絮凝和吸附作用,从而达到去除废水中污染物的目的。经过铁炭微电解预处理后废水的酸度大大降低,减少了中和剂的使用量。
2. 特点
1)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廉、操作维护方便、不需消耗电力资源等优点;适合于处理难降解、高色度有机废水,能有效降低降低COD和色度,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2)微电解工艺所采用的微电解材料一般为铁屑和木炭,使用前要加酸碱活化,使用过程中很容易钝化板结,又因为铁与炭是物理接触,之间很容易形成隔离层使微电解不能继续进行而失去作用,导致频繁地更换微电解材料,造成工作量大、成本高,还影响废水的处理效果和效率。另外,微电解材料表面积太小也使得废水处理需要很长的时间,增加投资成本。
3.适用范围
针对有机物浓度大、高毒性、高色度、难生化废水的处理,可大幅度地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