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河谷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涧干热河谷区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对策
1、生态环境特征
1.1地理概况地处横断山脉小江深大断裂带上,山势陡峻,河谷深切,褶皱裂隙发育的生态脆弱带,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生态系统所形成的格局受到近期人类经济工程活动的作用,加之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致使生态环境恶化,泥石流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低弱,交通设施和人民生存受到威胁,生态平衡严重失调。
1.2气候特征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指海拔695米--2000米以下的低中山峡谷地段,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高温、干早和少雨,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垂直差异大,水平差异小的立体气候显著,干湿季明显,雨热基本同季,光热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全年太阳辐射总量达587
2.91兆焦耳/平方米,直射强度14.0万千卡/平方米,年日照时数231
3.1小时,太阳入射角较大,变化范围在87°21′—40°27′之间。高原空气稀薄、清新、阳光透射率强,光谱中的短波成份多,利用率高。季风效应显著,干湿季分明。河谷深切,焚风效应显著。年降雨量少,约700--890mm,88%降雨集中在5 —10月,相对湿度50 — 59%mm,年蒸发量在2500 —4000mm,年均干燥度2.5,旱季干燥度为11.2,属半干旱气候。
1.3地质—地貌简况境内为深、中切割的高中山峡谷地貌,反差强烈,山地面积占97.3%,河谷盆地仅占
2.7%,成层排列,以河谷盆地为中心,中山纵贯南北,高山对峙东西,小江从南向北贯穿全市。地处小江中游的深大断裂带,既有垂直方向的振荡运动,也有显著的水平方向的扭动,构造带内断层交错,褶皱发肓,岩层古老而破碎,岩性软弱而易塌,为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地质基础和物质条件。[1]此外,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强烈,给土壤侵蚀,地表松散物质的积累和输送过程提供了可乘之机,使各种生态环境灾害应运而生。
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和特定的地貌条件的作用,山坡陡峭,斜坡物质稳定性差,在水力、重力的作用下,易于形成水土流失,山地垂直自然带幅又受坡向、坡度、地下水、风化壳等的影响,致使带幅窄,递变急剧,微域差异显著,使每一个自然带的环境容量小,经受不了外界的冲击(特别是森林植被的破坏),一旦某要素被破坏,系统无法自偿,环境就发生崩溃,由于自然带幅窄,通过大气环流,地表径流,动物活动等方式,使山体重力侵蚀明显,容易产生一带受破坏引发多带的连锁反应,暴发山地灾害。
1.4土壤特征东川是云南省土壤种类最多的地区,云南有十一种土类,东川有其中的十种,下属23个亚类,45个土属,62个土种。土壤垂直分布明显,其变化规律与海拔高
度,成土母质,人类活动有关,有以下三方面特征。
1.4.1以海拔高度而言,可分为四个垂直土壤带,即干旱性土壤带,山地红壤带,山地森林土带和山地草甸土带。
1.4.2受成土母质影响的土壤分布有:玄武岩形成的土壤,石灰岩形成的土壤和紫色砂页岩形成的土壤。
1.4.3凡人口密集,人多地少,水肥条件好的地方,生产水平较高,因距村寨近,施肥较多,改土培肥方便,土壤养分供求状况得到改善;反之,改土不变,施肥少,耕作管理又粗放加之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降低,成了历年的低产田地。
[2]
1.5植被东川自然植被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高原亚热带北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地带,滇中、滇东高原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云南松林区,下分两个亚区,北部(以北纬26度分界)为滇中、北中山峡谷云南松林,高山栎类林亚区,南部为滇中高原盆谷青冈林,云南松林亚区。东川现有木本植物106科、295属、622种,其中乔木268种,灌木316种,木质藤本33种,在622种植物中,野生种507种,栽培木本植物115种。东川共有草本植物100科,319种。东川植物区系组成中的交汇现象十分突出,成为许多植物区系组成分布的边缘。如主要分布在滇西北的冷杉属,其最东分布边界可达东川;东川又是许多热带植物分布的最北界;金沙江是棕榈科植物分布的最北界,众多中亚生
长的干旱植物亦可到达金沙江下游;滇中高原的云南松,东川是其分布的东北界;大量生长在温带草原的枸杞(Engeihavdtia spicata)、狠毒(Sida sgechuensis),东川是其分布的南界。[2]
1.5.1在海拔1600mm以下的金沙江、小江河谷大部分地区的热量相当于南亚热带的指标,小部分相当于中亚热带,水分状况半干旱。植物群落的代表类型是稀树草丛。常见树种如:攀枝花(G assampinus malabarica),红椿(Tooramicrocavpa),苦楝(Sophoradaridi),滇无患子(Sapindus delavayi l.),车桑子(Dodonaenriscosa),酸模(Rumex hastatus),四方蒿(Blsholezia blandw)等。草本层主要是禾本科植物,以扭黄茅( Heteropogn contottus) 为优势,旱茅(Eremopogon delatayi),芸香草(Cynrbovpogon distans)等为辅。在局部岩石露头较多的陡坡地段,有以仙人掌(Calotropis glganton)为主的肉质多剌植物。
1.5.2在海拔1600m以上的山地,热量相当于中、北亚热带和暖温带,水份状况为半干旱、半湿润,土壤主要是山地红壤,其次是黄棕壤。植物群落代表类型为常绿针叶林和常绿阔叶林。常见树种有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华山松(Pinus armandi)、滇青冈(Cyclaba lanopsis glauca)、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栓皮栎(Q. Variabilis)、高山栲
(Castanopsis deiaragi)、杜鹃(Rnododendron Spp),香薷(Driganum ralgale) 等。草本植物常见有野古草(Amndinella satosa),旱茅(Eremopogon delarayi)、沙草(Cyperus Sp.)、蕨菜(P.pteridium)等。
1.5.3由于长期开垦和人为反复破坏,致使植被稀疏,有林地面积仅为12758ha,有林地仅占全市总面积的6.78%,占林业用地的16.62%,远远低于云南全省森林覆盖率(24.04%)和平均林地利用率(35.2%)的水平,覆盖率仅为14.62%。乔木层遭受瓦解,稀树草丛演化为草丛,山地暖湿性和温湿性常绿针叶林演化为草丛,或垦为耕地,常绿阔叶林演化为杂木灌丛,冷杉林演化为箭竹灌丛。植被类型由森林类型向干旱灌丛→稀树草地→半荒漠演变。森林植被和草地植被的生产能力不断减弱,生态功能下降,肥力流失,地力衰退。[2]
2.干热河谷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2.1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平衡失调
东川干热河谷主要是山区,山区一般地势高亢,坡度陡峻,土层较薄(耕作层在25cm以内的占72%),水力侵蚀强,在这种地质地貌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对外界干扰和敏感性强,自我调节和自然恢复能力差,地表水土等物质随时可进入运动状态,从而导致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变,致使生态进一步失衡,表现出极大的